• 我的订阅
  • 情感

上游人物|“菜市场女作家”陈慧:自由生长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5-04-22 16:50:00 来源:上游新闻

上游人物|“菜市场女作家”陈慧:自由生长

命运是什么?

4月15日,在浙江余姚市交通运输局江南交管所举办的读书分享会上,陈慧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童年在江苏如皋养父母家长大,13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生活;职高毕业做过裁缝,23岁生病,为了休养身体跟随小姨来到浙江余姚梁弄镇;27岁时在这里结婚生子,为了补贴家用在菜市场摆摊,40岁成为单亲妈妈;15年前,她在余姚新闻网的社区论坛发帖偶然开启了作家生涯,至今已经出版4部作品……

基于这些表象,外界给她打上了“菜市场女作家”的标签,而在这些表象和标签背后,她是一个自由生长的女性。她始终秉持朴素的善良和真诚,毫不隐藏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与此同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有着笃定的内心秩序,并努力保持在自己的规律里生活。

这样的她更加真实和生动。

上游人物|“菜市场女作家”陈慧:自由生长

做读书分享的陈慧。图片来源/余姚市交通运输局江南交管所

一个写作者

一切在打开那台组装电脑时就悄然开始了……

2600块钱买电脑、发在QQ空间。她最初的写作只是简单记录天气和见过的人。如果没有曾经那些流水账似的记录,她可能不会开始写文章,不会出版4本书,更不会以作家的身份被外人知晓。

童年的她曾在养父家的磨坊里翻开帮工“和儿叔叔”(她在书里对这位帮工的称呼)带来的那些“杂书”:《七侠五义》《天龙八部》《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山海经》……骑在门槛上捧着书迎来长辈掌灯的每一个傍晚,命运已经决定要给她的人生预备一份“礼物”。不过,即便被人们冠以“菜市场女作家”的标签,但她至今依然不觉得自己是个作家。

“因为我当初写作的时候,就没有想要朝作家这个目标去进展。”陈慧向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坦言,如今的收获是无意当中走出来的一条路。“就像我一个人漫步在山间小路上,我走上去的时候只是为了看看风景,让自己高兴一点。我没有说要在这个山上有目的地去找到一个巨大的花园,现在的这些都是偶然之间成就的,并不是我怀着一个执念要去成为作家出书的。”

“还有,我认为作家必须肩负很强的社会责任,像莫言、余华,我觉得他们才是作家,但我不是。”

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写作者。

菜市场是她的谋生之地,与周围人无意间的闲聊为她提供了一部分写作素材。“也不是说每个人讲的东西都会成为我的素材,只有TA打动我的一句话、一个细节,让我看到这个人身上的观点,我才会记录下来。”

另一部分写作素材来源于自己48年的生活轨迹,通过记录下身边的这些人和这些事,她感叹着人生和命运。

她写被麻子书记困住的莲子——“她的性格注定了她的命运”;她写患有慢性进行性肌无力的于卫,为了给心肌梗死的父亲筹钱治病沿街乞讨——“然而命运就是这么不近人情”;她写严肃大嗓门爱翻脸的昌铜匠,在生命的最后变成了一个温和安静的老头儿——“这世上的人,有多少足够幸运能逃过命运的促狭呢?”

她也写自己,并且把写作看成是一种与自己达成和解的途径。“很多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只是像一朵黑乎乎的香菇一样端坐在我位于小溪边的三间房子里,慢吞吞地写着我想写的文字,一天、一月、一年,然后好几年。”

阅读构成了她写作的基础。她家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路遥、莫言、刘亮程等作家的作品,还有不少书报杂志。她回忆,自己小时候的阅读杂乱无章,有什么书看什么书,在菜市场做生意后爱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开始写作后,她的“贵人”之一,《姚江》杂志编委谢志强要求她进行系统性阅读,并给她推荐了推荐了高军、汪曾祺、李娟等作家的作品。

“我记得他给我推荐的第一本书是安徽作家高军的作品。他也摆过地摊,而我生活的经历就是飘在江湖,也挺有市井气烟火气的。”她说自己更爱阅读来自国内作家的通俗文学作品,“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我喜欢、愿意看这个书。有时候把书合上,想想那种叹息或者欣慰,你能从别人的人生故事中得到一些启迪。”

上游人物|“菜市场女作家”陈慧:自由生长

陈慧家里的书架。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摄

如果说与作者或者书中主人公共情,是阅读带给她的绝妙体验,写作则是她一个人孤独的旅程,就像一个人在孤岛上种菜种花。“不是说我拿起笔就兴奋如涌泉,不是的,就是你一个人在那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跟作品当中的人去对话,其实也是跟自己的内心在对话。”

小推车和摩托

如果不是在手机上刷到讲述陈慧的视频,余姚梁弄镇上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身边出了个作家,而且就在菜市场里摆摊。

“不知道,没听说过。”在街上超市收银的大哥连连摆手。

“要不是前几天有人来问,我都不知道她。”就在陈慧摆摊的同一条街上,一名打烧饼的小哥说。

“感觉她跟别人的想法不一样。平时她过的生活是很平淡很平淡的,不能再平淡了。”余姚本地的司机陆师傅虽然没有读过陈慧的作品,但看到过她的视频,认为她和自己认识里的其他作家不一样。“(感觉作家)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生活质量肯定很OK,感觉她这个反差太大了。”

晒得黑黄的皮肤,绑在脑后的短马尾,简单的白色长袖体恤和牛仔裤,网上买来的便宜平底鞋,腰间的紫色印花小挎包。打扮得朴素又利落的陈慧,在天天乐大药房门口,乐此不疲地做着一单几块钱的小生意。摆摊用的铁制小推车,承载着她的日常。小推车上,打火机、拖把、板凳、衣撑、菜刀、清洁球、勺子等各种日用品塞得满满当当。

陈慧在家里排行第三,大家都叫她“阿三”。

“阿三,刷子有吗?”“感谢老板娘打赏!”“阿三,我忘了带手机!”“哎呀你拿去用好了!”

在镇上卖油条的张英(化名)来到梁弄七八年了,跟陈慧也认识了七八年。“她(陈慧)给人感觉人缘都挺好的,跟我们也挺说得来。”

“阿三,明天在我旁边摆摊,我也要当网红!”看到记者跟随采访,卖鱼的阿强(化名)跟她开玩笑。

“在菜市场里面,她就是跟人讲讲笑话,很随和的一个人。”在菜市场卖炒货的阿军夫妇,是跟陈慧认识近20年的好友,从她刚开始在QQ空间写作到现在出版了4部作品,阿军夫妇一直在关注她。

“看到她有现在这个成绩为她高兴,但是没觉得她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很普通的人。因为对我们来说,都是这么生活的,没有说她现在成为作家了,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她以前的生活也是这样,早上摆摊、下午睡觉,写写东西,对我们来说没什么改变。”

没有顾客光临的时候,她会解下皮筋按摩头皮,还见缝插针做八段锦。看到记者学着她的样子按摩,她细心地指明要按的位置,还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对身体好。

上游人物|“菜市场女作家”陈慧:自由生长

一边摆摊一边练八段锦的陈慧。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摄

上午收摊后,她将小推车推回小姨家补货。还没进门,她养的小狗小安就跑出来迎接她,还顺势躺在她的脚边。她一边给小安捉虫,一边跟它讲话:“你的耳朵跟谁咬架,又咬成这个鬼样子?”

炒股的父亲因为摆弄不成电脑打来求助电话,她骑上红色摩托车回家接父亲,大声吐槽着父亲的电脑操作。她父亲对记者说:“我这个姑娘心直嘴快,说的话也直。”在父母和小姨姨父面前,她依然像个孩子。

记者跟陈慧第一次见面,那辆红色的摩托车就停在路边。她身穿淡蓝色冲锋衣,头戴有黑色花纹的灰色头盔,背着黑色双肩包的她正在整理自己的护膝。“叫我三姐就好!”被多路媒体采访过的她和记者第一次见面完全没有任何生疏,夜幕时分她骑车的背影又飒又酷。

她说,她会骑着摩托车去余姚市里进货,还会去见编辑和朋友。

她骑着摩托车邀请记者去她小姨家吃便饭,饭桌上不停给记者分享着笋、青菜、香肠、咸肉。她告诉记者,不要拘谨,不少来采访的记者都到家里吃过便饭,一定要吃饱。看到记者喝矿泉水,她反复叮嘱喝凉水对身体不好,专门从柜子里找出一个新的保温杯装上一杯温开水递过来,并细心地用纸巾擦干杯子外壁。

“你会不会觉得我‘妈味’很重?”她说,她儿子还在上学,希望儿子以后进入社会也能遇到好人。

上游人物|“菜市场女作家”陈慧:自由生长

陈慧和她的摩托车。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摄

命运

陈慧的前半生,拥有有别于大部分普通人的经历,这些经历构成了她的命运。

在朋友眼里,尽管她出了书、上过央视、去过北京跟众多明星一起参加活动,但他们更多看到的是她在镜头之外的样子。

“她要生活,要养儿子,一个人要顾一个家是不容易的,比我们难多了。我们家有个男人在前面遮风挡雨,她风里来雨里去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看病,去到哪里都要自己一个人拿主意,没个商量的人……一个人是不容易的。就算她会写书,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一点,她也比我们不容易,对吧?”谈起好友,阿军夫妇忍不住心疼。十几年前他们一起在街上摆摊相识,后来阿军夫妇买了门面房,平时一个炒货一个卖货,两人过着平淡美满的日子,与她的生活状态截然相反。

当13年的婚姻破裂时,陈慧也有过很多失望、不甘和眼泪,但她跟自己的小姨学会了“认命”。

“自己就顺其自然,认命就行了。”今年68岁的小姨坐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讲自己的人生。陈慧说小姨是她的“灵魂导师”,“没有小姨我在梁弄待不下去。”老人以自己的经历教她懂得什么是“命”,联系到父母的生活和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她逐渐学会了“接受”。

“人在没有办法去改变个体命运的时候,除了‘认命’你还能干嘛?现在很多人有心理问题,为什么?就是他的能力跟他的心态配不上,所以他就纠结、挣扎,就不开心,然后就出现了问题。但我觉得当我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打破这些僵局的时候,那就先接受。因为只有你去接受了,你心态平和了,你才能想到破解它的方法,才能有相对明亮一点的出路。”

她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并凭借写作的能力拥有了诸多成绩。单从经历来看,她似乎拥有一个颇为符合当下叙事风格的“小镇励志女性”的形象,甚至有些“大女主”的意味。但她拒绝类似的描述,坦言自己更想做“小女人”。

她很羡慕好友阿军夫妇的生活。

“我觉得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用力地去爱一个人,也没有被人用力地爱过,所以我心里有一块‘不毛之地’。”她在《在菜场,在人间》里写下一篇名为《鲫鱼》的故事,讲述了一名善良内敛的乡村少年的暗恋情结,这份单纯又美好的感情也略带伤感和遗憾。“我觉得我写他的时候就把我自己当成他在写,把他当成我在写。”

她鼓励女性勇敢去爱,她也理解部分女性恐惧婚姻的原因。“真正天生强大得像水泥柱子那样坚硬的女性是很少的。我希望不要一再要求女人,而是要呼吁男人正视自己身上的责任,要男人提高觉悟。”

她从来不觉得对立的产生一定是男性或女性的问题,她认为这是人的问题。在菜市场摆摊的18年里,她见过太多故事。她觉得,情义和性别无关。

她认为,很多年轻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宁可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里遨游,也不相信在人间看到的一切。她认为真正的“独立”是“利用正当的途径去获得可以让自己成长的能量,不是说谁也不依靠,我只靠自己。”

上游人物|“菜市场女作家”陈慧:自由生长

陈慧的小推车和她的小狗小安。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摄

自由

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生活独立的她,却无法抵挡生命的无常。

2021年的一天,一个与往常无异的清早,她发现自己突然不能起身。卧床休养的半个月里,她对在菜市场摆摊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产生了怀疑。

“我觉得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回忆。我现在有大把的时间躺在床上回忆,但回忆起来都是在菜市场。”她不甘心就这样过完一生。“(当时)我觉得我45岁了,我的余生还有多少时间?难道我就这样过去吗?就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在菜市场的生活我要扔掉,我不想过了。”

因为要吃蜂王浆,10年前陈慧就认识了蜂农这个群体,并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兴趣,这次生病的经历让她有了跟着蜂农去体验生活的想法。“我是一个随时随地把生活放在最要紧的地方的人。”她认为跟着蜂农一起游历不用害怕,就像旅游,一路能够见到不同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创作出新的东西。

就这样,从江苏东台弶港到山东泰安化马湾,从辽宁大连瓦房店到辽西北票的常河营,2023年的她开启了这段跟随蜂农追逐花期的旅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安逸和浪漫,旅程中更常出现的是野外浓墨一般的黑夜、极具穿透力的大风、无所不在的虫子……但她也看到了开得沸沸扬扬的洋槐花、五彩斑斓的公野鸡、皎洁的月光和洁白的荞麦花。4个月过去了,她不再是那个郁郁寡欢的她。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般人没有这个决心的,对吧?”阿军夫妇说这件事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就像想走就走的旅行一样,一下子决定要走,要有勇气的。”

“人常常寄望远方,并非就向往别样的长久生活,只是想借助这日日相见的浮生中偷得的有限自由,衍生出非凡的勇气,重新扑腾在庸常的柴米油盐里,而已。”她在《去有花的地方》中写道。

上游人物|“菜市场女作家”陈慧:自由生长

陈慧已经出版的4部作品。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摄

旅途归来的她,重新燃起摆摊的热情。“你看我现在一直在菜市场,不是说我要来维持这个人设,是因为我确实很喜欢菜市场这份工作,自由、快乐。早上半天在那儿一边赚钱一边跟人聊天,没有什么人际关系的焦灼,也不需要刻意去经营什么,维系什么。”

她极其明确自身的主体性。每天大约清晨4点半起床,5点半出摊,10点半收摊,回家补货、吃饭、睡午觉,下午起床读书写作,晚上8点关机,读一会儿书就睡觉。她喜欢自由地生活在自己的规律里。

她对自由的追求一刻不停,不愿陷入任何生活的桎梏。为此,她拒绝了短视频平台递来的要把她打造成网红的橄榄枝,拒绝了菜市场领导给她安排的固定摊位。她拒绝以牺牲自由为代价,赚取更多金钱。

4月中旬,长三角地区持续升温,暖热如夏。谈起七八月酷暑时是否出来摆摊,她说,夏天站到阴凉的地方就好了,常在屋子里吹空调对身体不好。

“因为我是一个自由的,而且很简单的人,就希望生活越简单越好。这种生活方式我太喜欢了,而且我早上还在那儿锻炼了。(这份工作让)我赚了钱,还跟社会建立联系了,还锻炼了。我觉得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满足感,我很喜欢。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活在人群当中,没那么孤单。”

事实上,她认为摆摊的快乐大于写作的快乐,摆摊才是她的生活。写书带来的收入是有限的,而她也并没有强烈的物欲。日常吃邻居送来的自家种植的蔬菜,外出就背帆布包穿上几十块钱的衣服。她不涂防晒霜也不护肤,不在意鬓发间的白发和脸上渐布的皱纹。

她知道自己的快乐不在于此。

她的快乐在于跟菜市场上的人大声聊天,和父母、小姨、姨父吃普通的饭菜。

她的快乐在于中午睡了舒服的午觉、下午有时间读书、写自己想要表达的一切,晚上和小狗一起散步。

她的快乐在于看着地里新长出来的大豆、马兰头,看门前特意从老家移来的蒲公英、家门口流水潺潺的小溪和远方青翠绵延的四明山。

她的快乐在于尝了一片红花酢浆草的叶子,酸味直击味蕾。

她的快乐在于,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编辑:杨波责编:郎清湘,邹渝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菜场女作家第三本新书出版!写出生活的热气腾腾,看看吧
...心写作,“写作对我而言,就是享受安宁的过程。”菜场女作家陈慧陈慧是南通如皋人,27岁时远嫁浙江余姚,后来为了生计,在浙江余姚市梁弄菜场里当一名流动小摊贩。空闲时喜欢写点文字的
2024-01-06 15:39:00
...素,写小人物和烟火人间具有天然优势。2021年,“菜场女作家”陈慧一边卖杂货一边写书的事迹登上央视新闻频道。如今,继散文集《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世间的小儿女》后,陈慧又有一
2024-05-04 07:31:00
...给我一块钱的创可贴。”来到余姚梁弄镇,如果你要打听女作家陈慧恐怕不太容易,但要找一个叫“阿三”的日用百货小贩,随便拉上一个路人问问,一定会有结果。陈慧在家中排行第三,阿三是她
2024-02-02 09:44:00
看“菜场作家”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我一块钱的创可贴。”来到余姚梁弄镇,如果你要打听“女作家陈慧”恐怕不太容易,但要找一个叫阿三的日用百货小贩,只需要随便拉上一个路人问问就会有结果。陈慧在家中排行第三,阿三是她
2024-01-14 07:26:00
从摊贩到作家 她在菜场看人间
...寻丰盈的精神世界。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她,开始记录菜市场里碰到的每一个人,和听到的每一个故事。初春的阳光,洒满了古色古香的梁弄镇五桂楼 。在旁边一处叫“ 梦花书屋”的地方,陈
2024-04-15 12:53:00
...》(2024年04月19日 07版)阅读提示在浙江余姚梁弄的一家菜市场内,藏着一位出了3本书的“菜场作家”。清晨,她是推着小车的杂货贩;下午,她是自由创作、写市井百态的文学作
2024-04-19 02:19:00
“菜市场作家”打破了平凡人的沉默
...,推着自己的小车又出发了,她依然要到浙江余姚市梁弄菜市场摆摊,开始一天的生计。“我的第三本书已经出版了,今年还有第四本会出版。但我的生活还是没有改变,我还是菜市场的小贩,只不
2024-01-03 11:47:00
《在菜场,在人间》
...人民出版社陈慧白天摆摊,夜里写作,竟在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里找到了救赎。在菜市场摆摊的18年里,陈慧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有相熟的乡邻、常来的顾客,也有隔壁摊位的叔叔阿姨、
2024-02-06 07:25:00
智慧菜场可搭建平台“网订店送”
...台“网订店送”陈慧妮/叶姣姣市民在改造升级后的宁盛菜市场选购菜品。 视觉中国供图 陈慧妮 叶姣姣随着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传统农贸菜市场在购物环境、卫生条件、经营管理以及服务人性
2023-12-05 06:0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什么是情?这就是情啊!” 这些“老三届”们又聚会了
“毛主席的光辉,嘎拉亚西喏喏,照到了雪山上……”8月26日上午,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丹凤门内,歌声伴着舞蹈,100多名西安市三十四中的“老三届”们正在聚首
2025-09-01 21:24:00
学生校内玩闹致伤,责任就该学校负吗?法律说……
在我们的习惯思维里,学生踏入校门,其安全便由学校接管了,因此,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问题,都应找学校,由学校负责。本着这一理念
2025-09-01 15:19:00
帆书“闪亮的书友”上线:在平凡叙事中解码生命的韧性与微光
诗人泰戈尔曾写下“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而在这个信息纷扰的时代,每一个平凡人用阅读接纳生活、回应世界的姿态,何尝不是一首温柔而坚韧的歌
2025-09-01 19:10:00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孩子学习走神、坐不住,3招轻松找回孩子“消失”的专注力!
你家娃是不是干啥都三分钟热度,新玩具的“宠爱”时间顶多几分钟;新绘本刚开始爱得不行,但过了几分钟就拜拜了。孩子还小时,好奇心重
2025-09-01 16:31:00
孤独症儿童交流困难?这6大技巧在家就能轻松锻炼孤独症孩子的语言能力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赖兴兵医术精湛和蔼靠谱
虽然语言迟缓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但沟通障碍在孤独症儿童中很常见。除了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和非言语也是他们的沟通方式。孤独症孩子的语言发展明显缓慢
2025-09-01 16:34:00
“我不要上学!”——开学第一天,幼儿园上演“拉锯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秋红编辑 袁航二审 谌贵璇三审 李玲
2025-09-01 16:49:00
今日天光|周一早高峰与开学高峰叠加,家人们请早一点出门
今天是2025年9月1日,周一早高峰与开学高峰叠加,家人们请早一点出门。
2025-09-01 09:20:00
抱上没写完的作业 10岁男孩负气离家出走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蔡燕菁)当被警方的巡防队员找到时,10岁男孩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警察叔叔,我作业写不完了怎么办呀
2025-08-31 08:43:00
秋季开学啦!和孩子们一起上开学第一课!
吉刻新闻记者陈振昂 张宁设计 王丽华
2025-08-31 21:08:00
九旬老太房产全留给干儿子 法官为啥把“遗嘱”给否了
干儿子对九旬老太体贴入微,亲生子女却不管不顾?干儿子拿着老太遗嘱状告其亲生子女和孙子,要求独占全部遗产,这份背离常理的官司背后
2025-08-31 07:51:00
东湖评论:高校开学季,关爱永不离
开学季,又一批年轻面孔将拖着行李箱,在父母不舍的目光中走进大学校园,开启独立生活的第一篇章。这背后,是中国式家庭一道经典的情感课题
2025-08-30 14:31:00
骑电瓶车送孩子去中国科大报道,合肥“学霸家”土菜馆再火!
大皖新闻讯 还记得那家因一条拆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视频“火”了一把的合肥土菜馆吗?8月29日,这家店因一条送“学霸儿子”去中国科大报道的视频热度再攀新高
2025-08-30 15:55:00
紫云烟火味 一锅三烧牛肉揽尽人间炙热
来源:紫云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诗畅 唐梦合 编辑:王超 责任编辑:张小维 终审:谭力
2025-08-29 11:30:00
书评: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自我决定的孤独》
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刘金雨人为何选择成为自己的孤岛?众所周知,人是群体性的动物,远古时代的聚落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那时候人们的力量是薄弱的
2025-08-29 14:59:00
网络中国节·七夕丨人间烟火处,最爱是潍坊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潍坊报道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时,喜鹊都将飞到天上,去搭一座桥,渡一段情,续一个千年不断的约定。中国传统节日“七夕”
2025-08-29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