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寻找焕新运河的“时空密码”
——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迎来丰硕成果
学生组金奖作品《漂流集市——京杭运河邵伯船闸锚地复合更新计划》
□ 本报记者 顾星欣
“藻基鱼塘”“漂流集市”“泵原胶囊”“运河充电宝”,一个个鲜活的创意点亮了古老运河。让运河边的石宕又“咚咚咚”,让大桥底部剩余空间成为运河的“第六立面”,让跑船人有了新的“水上驿站”……围绕着运河边滨河空间、船闸、社区、老厂房,一项项新颖的创意设计,令民生温度、文化厚度和思维活跃度共融激荡。
2月17日至18日,由省委宣传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承办的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举行了电视决赛。本届大赛以“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为主题,来自全国的设计师、青年学子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聚焦文化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展开火花四射的思维碰撞,为我们打开运河文化崭新的可能。
触摸文脉,遇见运河的历史感和意象美
自2014年起,“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品牌赛事。本届大赛分学生组和职业组两个赛道,征集有效作品1451项,经大赛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共产生优秀作品奖179项,最终分别产生10个一等奖,进入最终的学生组和职业组的决赛,经由两天激烈的竞争,角逐出金银铜奖。
决赛现场,各组选手依次上台,阐述设计理念和方案,接受评委提问。就如何推动大运河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推动这一“流动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参赛作品纷纷给出了精彩纷呈的回答。
“在这里,运河、船、船厂与你共同对话,仿佛还在轻声对你说:历史如此流动……”获得大赛学生组金奖的设计作品《船影重重系古今——淮安河西造船厂更新改造》,带领大家重新回到历史文化现场。
怎么将运河边的旧船厂进行活化设计?以“运河”为界,负一层代表着河底,即过去的记忆,为安静舒适的博物馆,展示当时船厂那段灯火辉煌、机器轰鸣的时代;一层为河面,作为向周边开放的城市客厅;二层为船舱体块,发挥演艺中心的功能。如果你漫步在新的船厂空间里,不仅可以体验船工号子等民俗文化,还可以下沉进幽静深邃的展览空间里,体会旧船厂烟波浩渺的故事。“运河文化并没有消失,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或者一个角色,存在于人们生活当中。”该设计团队成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生任秦彤说。
位于青岛的马濠运河,是元、明两代相继开凿的我国唯一的海水运河。作品《河上河下间的日常——马濠运河遗址博物馆》摘得大赛职业组金奖。“我们的设计试图通过河上河下的空间营造,唤回人们对历史之河的思索与追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师陈瑞罡告诉记者,随着岁月更迭,这条老运河日渐沉默褪色,目前马濠运河遗址是市民公园的一部分。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屋顶下的空间具有博物馆的属性,展现河下旧迹,而漂浮的天井与光线通道,则让人产生了在河上河下的观行体验,让光线将空间与时间进行了奇妙的整合。
千年运河,蕴含着历史感和意象美。将目光投入到深邃厚重的运河历史中,可以从文脉中发掘数不尽的设计灵感和改造思路。
在以运河养民、航运兴城的宁波,其运河甬江段沿岸开始出现大量闲置的航运工业遗产,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棘手难点。学生组银奖作品《垂直聚落2040——浙东运河明江航运工业遗产再生的未来构想》,通过集装箱装配体系的桁架体系,实现城市“失落”工业遗产再生,而其中菱形网格符号,正是来自传统航运的形象。
古老的戏台、码头、水车这些充满悠久记忆的文化符号,在职业组银奖作品《顺着通扬回到2077——通扬运河唐闸北市节点空间设计》中,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唐闸古镇作为通扬运河上重要的节点,历经盐运、漕运工业、文化商圈等发展阶段,逐步成长为今天的模样。如今,设计师畅想通过新材料、新装配形式,让码头迎客、水车聚乐、戏台盈趣,依托通扬运河串联成以唐闸文化为核心的古镇活力地带。
设计大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总经理梅耀林点赞说,本届大赛大部分作品都投入了设计者相当多的精力和巧思,“历史的运河、现在的运河、未来的运河等时空延续的构思在参赛作品中都有着精彩阐释。”
链接家园,让运河文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运河怎样赋能当代百姓生活?本次大赛有相当多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了家园中“人”的活动、“人”的需求,如围绕渔民或者与运河相关的居民,或注重提升空间活力和地域特色,或注重赋予新功能、增添新场景,或注重挖掘和激活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历史文化元素,凝聚了设计者对大运河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思考,交出了当代活力家园如何营造的精彩答卷。
运河波澜壮阔、滋养城市的宏大历史之下,是一个个跑船人用日日夜夜在船上的生活换来了运河南北往来的繁华。学生组金奖作品《漂流集市——京杭运河邵伯船闸锚地复合更新计划》,就将目光聚焦于运河上的跑船人。
来自东南大学的团队成员王淑娴告诉记者,他们在调研中发现,运河与沿岸城市之间普遍存在船闸锚地,于是想到了打造这项设计,这是一座顺应时代生活潮流的运河集市,集本土文化展示、船民物资补给、旅游生活体验等功能于一体。
“所谓漂流集市,它的亮点是水陆运输和快速搭建,我们可以将方案在各个城市布置,沿着运河漂流到下一个船闸锚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安可欣介绍。
大运河的渔民,上岸后可以干什么?摘得本次大赛职业组金奖的《循环吧!藻基鱼塘》,关注渔民上岸后新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把目光聚焦于运河沿岸藻类、鱼类以及候鸟的现状,关注京杭大运河徐州段窑湾古镇的生态循环。
该项目设计团队成员、来自中国矿业大学的姚刚介绍,设计采用“养藻喂鱼”“以鱼喂鸟”“鸟供藻生”的循环方式维护稳定。“屋顶是候鸟的栖息架,屋内是水上商业空间,而水下柱网中则是藻类养殖箱,游人还可以进入到水下廊道,进行‘水下观鱼’。”
低碳时代,大运河的水上“加油站”是否可以变为“佳游站”,为往来的跑船人服务?苏州古城河道里的淤泥作为建筑材料,是否可以建成一座可以和当地社区居民互动的“泵原胶囊”?大运河上的桥梁怎样改变“桥顶光鲜,桥底荒芜”的现状,让桥底所构成的运河“第六立面”,和当代生产空间、生活空间进行更有意思的连接?……设计师们“大开脑洞”的一项项优秀作品,选题新颖、设计精妙,令专家评委为之叫好。
学生组主评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现场点评说,“作品包括与运河有关的船厂、水厂、酒厂、钢厂,也包括其他历史地段,充分展示了选手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场所环境,去挖掘凝练这些地方的设计要素,并形成与今天生活相关联的创意,这一点给我感受非常深。”
真题实做,促更多创意设计成果落地开花
“真题实做”是“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一直秉持的理念。今年大赛也提供了多个现实中的设计基地,苏州市胥江小岛、淮安市河西造船厂、连云港市灌南县老城区酒厂地块……在20项一等奖作品中,共有9项选用了大赛组委会发布的设计基地,参赛者更加注重围绕现实问题、现实需求进行发挥和演绎。
南京大学的学生团队作品《应运而生,酒到渠成》,以对灌南老酒厂更新利用的设计,获得了学生组银奖。团队成员刘玥蓉说,“今年的命题很有挑战性,对学生而言,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对象。大赛发布的设计基地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发挥所学,将天马行空的创意和实践相结合。”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创意设计成果落地转化,本届大赛鼓励参赛者与设计基地主体组成联合体,共有10项作品与设计基地相关主体共同参赛。
这种全新的参赛模式获得了多方好评。现场,职业组银奖作品《石宕又“咚咚咚”了!》的设计师、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详细规划与景观所所长张麒回忆说,当“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这一赛事主题发布后,团队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了承担当地城市资产经营工作的盱眙国有联合资产经营公司,共同谋划了“石宕又‘咚咚咚’了”这个项目。
“在整个过程中,主体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场地资料,设计过程中,还为我们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实操问题。”张麒说,例如游船隧道打通南北宕口,在水体安全方面是否可行?石宕水下储藏红酒是否适宜?坑石材开采后技术上是否支持二次循环建造?“正是通过设计方与主体方的共同参赛,让竞赛设计方案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每一届的大赛,不仅成为设计行业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发展成长的重要平台,更为年轻学子搭建了一个展示创意设计的重要舞台。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于2021年启动了“紫金建筑之星”人才孵化计划,为优秀选手和设计机构搭建人才孵化平台,构建人才培养、实训就业等多层次合作关系。目前,全省已有15家知名设计企业正式加入人才孵化基地、90名职业导师加入了人才孵化计划,为获奖学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决赛职业组主评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寄语说,“希望这些作品能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落成,进一步展现‘紫金奖’大赛对设计的促进,让设计对推动社会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发挥更大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3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