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1 20: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皇帝,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在位23年,对内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扩土,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伤吏治,政治修明,薄赋尚俭,发展经济,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

同时,李世民深知,国家的强盛不止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文化教育也不可或缺。他本人爱好文化艺术,也着力推动,开设文学馆、弘文馆以招纳文人贤士。

李世民有容纳百川的胸怀,敢于直面大臣们的谏言,善于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对忠肝义胆、刚直不阿之人,知人善任、委以重任。这类即是重臣又是忠臣的人里,比较典型的就是魏徵和萧瑀。

让我们一边赏析他的诗作,一边扩展阅读。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

••

下面这首诗,是魏徵病逝后出殡时,李世民写的送别诗。

大家都知道,魏徵于公元643年正月病逝,李世民亲往吊唁,失声痛哭,当时他说了一段流传千年的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随后,魏徵出殡下葬,李世民深感悲痛,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

《望送魏徵葬》

李世民

阊阖总金鞍,上林移玉辇。

野郊怆新别,河桥非旧饯。

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

哀笳时断续,悲旌乍舒卷。

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

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谴。

——驾乘金鞍、玉辇,走出宫门,走过上林苑,朝廷上下都来送别魏徵。在长安城的荒郊,不是以前饯酒礼送壮行,而是悲伤的与魏徵告别。苍白的太阳映照山峰,愁云笼罩着灵柩,日月无光,山河暗淡。哀乐断断续续,棂幡也悲痛般卷动。看着这场景,悲情无限,此时无语唯有泪千行。魏徵已经故去,不会再回来,美好的景色、秀丽的河山不再有人共赏了!

此诗,表述出李世民的痛苦悲情,以及他与魏徵往日的深情厚意。

——简要说下李世民与魏徵的君臣之事。

魏徵是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史学家,是我们石家庄现在的晋州市人。家境贫寒,好读书,曾出家当过道士。最初,是跟着瓦岗李密,降唐后跟随前太子李建成当幕僚,还曾多次建议李建成对秦王李世民先发制人。宣武门事件后归顺,李世民没因以前的事怪罪他,反而提拔重用,根据他的特点和才能,让他担任谏官一职。李世民登基后,任命他为尚书左丞,官居要职,成为重臣。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

魏徵喜侍明主,知无不言,性格直爽,敢于犯上进谏,竭尽心力辅佐,忠心不二,成为一代忠臣。李世民经常在內廷或卧室召见魏徵,商讨治国之策以及得失,魏徵总是直言不讳,总有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魏徵去世后,李世民在他家得到了魏徵刚写不久、字迹模糊的几行遗表,大体意思是:用善人、用贤人,国家就可以安定、兴盛。李世民深以为然,以此自省。

还有一件事。魏徵去世后,李世民下召厚葬,魏徵妻以魏徵素来简朴、厚葬有违其志为由拒绝,只以小车装载灵柩,李世民召百官出城相送,并亲自刻书碑文。

••

下面这首诗,是李世民赞扬萧瑀的。萧瑀也是重臣、忠臣,与太宗有很深的渊源和不少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

赐萧瑀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如同在疾风骤雨中能识别草的坚韧一样,萧瑀是坚贞的人;混乱、动荡时局,证明了萧瑀是个忠臣。见识短的莽夫,不知道识大义、识大体;有大智慧、懂大道理的人,必有仁心和忠心,萧瑀就是这样的人。

——萧瑀与李世民的渊源,要追溯到他父亲李渊。萧瑀与李渊同在隋朝做官,交情不错,不止如此,李渊和萧瑀的妻子是姑舅表兄妹,李世民管萧瑀叫姑父,这是亲戚。

李渊占据长安后,托李世民给萧瑀带了封信,意思是: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请速来京,共辅社稷。萧瑀即刻把兵马交给李世民,马不停蹄赶赴长安。唐高祖拜其为户部尚书,封宋国公。

萧瑀小的时候,就以行孝道闻名,好学、善书法,本性刚正、磊落。在朝上议事直率、严厉、认真,直言进谏、据理力争,一心为国、忠心耿耿。也因此得罪过不少大臣,也引起过李世民的不满甚至被激怒。

唐太宗李世民:一首诗悲别魏徵,一首诗赞扬萧瑀

有一次,太宗当朝议事,萧瑀与其他大臣争论起来,声音吵闹,越吵越凶,闹得朝堂一片混乱。李世民制止几次无果,气的拂袖而去。萧瑀也因扰乱朝政、忤逆圣意被罢官,还得了大病。李世民觉得自己过份了,毕竟都是为了大唐江山,就把他召请了回来,不仅任命他为太子的老师,还把女儿许配给了萧瑀的儿子,亲上加亲了。

这是萧瑀第一次被罢免、又被召回。他忠心、清正,心气高、脾气大,不容人、不善于关系,得罪了不少人,李世民有时也气的不行。他这一生,整了个六起六落: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最严重的一次被削官为民、贬出京都。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跟房玄龄说过:萧瑀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是真正的社稷忠臣。

••

一朝天子一朝臣,忠臣遇明君。

君臣一心匡社稷,义重情也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0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忠臣之路:看徐懋功如何化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猜忌
...,就连在历史上与魏征一起创造了直臣明君的千古美谈的唐太宗李世民也难以例外。而在唐朝让李世民百般猜忌,无法放下心来任用的这个臣子就是大将军徐懋功。因为当时李世民夺取天下的时候,
2024-05-06 19:42:00
他去世后,唐太宗亲自参加他的葬礼痛哭失声
...战争,这样便不用大范围征兵,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唐太宗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的那么好,跟他善于发现人才并且重用他们脱不开关系,他选用官吏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这个人有贤能。高祖去
2022-12-26 20:42:00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唐朝帝后共同书写‘贞观之治’
...这其中的大部分帝王也只是能够接受\"顺耳\"的忠言,而唐太宗李世民就不一样,他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虚心求谏,重视贤臣,从而实现了光耀史册的\"贞观之治\"。细说起来,千古明君
2024-03-03 02:17:00
尉迟恭弃暗投明,是如何得到唐太宗赏识成为一代名将的?
...哉!尉迟恭,又叫尉迟敬德,他是唐朝的开国将领,跟随唐太宗李世民打下了天下,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一名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的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最初的时候,他并不是唐太宗
2023-02-25 19:06:00
屈突通受四任皇帝的敬重, 忠义守节配飨庙庭
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局部,图为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屈突通,为隋唐两代的名将,历经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任皇帝。屈突通为人忠直尽责,曾舍身力救千余人性命,也在隋末勉力支撑
2023-02-01 21:17:00
魏征之死:唐太宗李世民的复杂情感与历史反思
...征,因病离世,结束了他辉煌而又充满争议的一生。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助手,魏征以其直言不讳、敢于进谏的风范,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仰。然而,魏征的去世却引发了一场令人费解的风波,唐
2024-10-13 12:03:00
魏徵:生前封神,死后封杀
...君主,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呢? 02贞观初年,天下初定,唐太宗与众臣讨论治国的方针。朝中分成了两派。魏徵认为朝代或有更替,但是百姓淳朴,可以教化,先贤所说的仁义之道不会过时。当
2023-11-16 17:29:00
此人称自己只想做良臣不想做忠臣,因此得到皇帝的赏赐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共识最多、争议最少的,那恐怕就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了。但是,即便李世民能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也并不表明他就是完美无瑕的。无论李世民如何天赋异禀、才智过人,他身
2023-04-23 12:42:00
大唐第一杠精的人生信条:人生再难,唯有挺住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朝堂上可谓群星闪耀,人才济济:文如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武有尉迟恭、秦琼、李世绩。在众多的名士之中,魏征既不算李世民的创业班底,也不属于皇亲国戚,反而在李世民
2023-06-15 13: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