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04 20: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上世纪80年代,原广州军区司令的大儿子进城,背着老家的土特产来看望父亲。司令心里高兴,亲自去菜园里挖来1袋子地瓜,准备7分钱1斤“卖”给儿子。大儿子回答:“爹,老家的地瓜多得是,只要3分钱1斤。”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为了解决老百姓吃饭难的问题,无数革命前辈前赴后继,矢志不渝。晚清民国时期,国家再次陷入混乱,各股军阀势力互相攻讦,导致饿殍千里,满目疮痍。战火侵袭家园,无数底层百姓流离失所,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

对于此时的老百姓来说,能够每天吃饱肚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清光绪31年,在麻城县乘马岗区1户贫苦的许姓农家,1个男娃娃呱呱坠地。父母亲给儿子取名为“仕有”,只期望儿子能吃饱穿暖,一辈子不受饿受穷。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小仕有”从有记忆开始,只有1种感受,那就是饥饿。每当饿得受不了时,“小仕有”就去房前屋后挖地瓜,塞进嘴里大快朵颐。可以说高产易种的地瓜填饱了工农群众的肚子,为劳苦大众带来了生的希望,真正地养育了几代人。

民国17年,革命的思想传遍麻城一带,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小仕有”积极响应革命号召,为了全天下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义无反顾参加了红军,开始了征战的一生。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八路军转战敌后的战场上,在解放南北的征途中,正是有了老百姓无私的援助,我军才能取得百战百捷。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乡亲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将地瓜、南瓜、小米、军鞋、军衣等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无私支援着亲人子弟兵们。军民勠力同心,彻底砸碎了封建枷锁,推翻了三座大山,劳苦大众终于翻身成主人。

困扰旧中国几十年的“吃饭难”问题,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也得到了彻底解决。几十年的南征北伐,许将军经历了战火的磨砺,也由当年稚嫩的青年成长为我军名将。他牢记着自己最初的誓言,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努力奋斗了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许将军历任了山东军区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广州军区司令等职,一心为群众谋福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司令不仅抓部队建设,还抓劳动生产,甘于当1位“劳动部长”。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在许司令的领导下,南京军区成立了2个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农业生产,保障群众的粮食需求。许司令还常常到军垦农场视察,每次来到农场,他背起1把锄头便下田劳动。1次,许司令前往西村农场视察,和战士们一起挖地瓜。

许司令带着草帽,不停挥舞着锄头,一串串地瓜被刨了出来。一会儿,许司令高喊:“快、快来帮忙,我挖到了1个大家伙。”战士们围拢上来,一起使劲,将1个20多斤的大地瓜拽了上来。

如此大的地瓜特别罕见,许司令高兴地抱着大地瓜,请农场帮自己拍了1张照片。他笑着对农场负责人讲:“这个蛋(弹),那个蛋(弹),都不能没了我手里的地瓜蛋,它能实实在在填饱老百姓的肚皮。”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还有1次,许司令去往大桥公社视察,冒着骄阳似火下了田。此时,地瓜田里郁郁葱葱,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许司令发出号召,陪同人员1人背着1把铁锹,下到田里挖地瓜。伴随着1铁锹挖下去,几个圆滚滚的地瓜“钻”出地面,1根藤就能收获80多斤地瓜,产量实在喜人。

许司令叫来公社干部,询问:“小同志,你们种的什么品种?怎么产量如此高?”公社干部一一回答,许司令表示:“这个地瓜品种产量高,我看应该推广全省。”后来,许司令将大桥公社的2位农业技术员请来,让他们去各地分享种植经验,将地瓜良种推广开来。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许司令正式离休,过上了惬意的离休生活。即使已经离休,许司令心中还挂念着国家大事,关心着国家的粮食生产。他在自己的住处,亲自开辟出一片菜园,种上了各种粮食瓜果蔬菜。1981年,许司令的大儿子(此时在老家工作)请了探亲假,背着家乡土特产进城看望父亲。

许司令见到大儿子后,去菜园里挖来萝卜,亲自做了萝卜炖羊肉招待大儿子。两父子围着火炉吃饭,大儿子向许司令汇报了这段时间的工作,引得老父亲连连点头赞许。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几天后,大儿子的探亲假即将结束,向老父亲辞别。许司令又拿着锄头,跑去菜园里,挖来了1袋子地瓜,半开玩笑说:“娃娃,地瓜7分钱1斤,我全部‘卖’给你了。”大儿子一听,回答:“爹,老家地瓜多得是,只要3分钱1斤。”

许司令又笑言:“好呀,老家地瓜便宜,证明乡亲们不缺粮食。可是我这地瓜不一样,现在免费送你了,你背回去,分给乡亲们好好尝一尝。”许司令的大儿子就这样背着地瓜,坐上了返程的火车,将地瓜送到了家乡父老的手里。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乡亲们听说“地瓜是许司令亲手种的”,烤好后细细品味,纷纷赞叹“这地瓜真甜”。这就是一生爱民为民的许司令,他始终挂念着群众的吃饭问题,为了群众能吃饱穿暖奋斗了一辈子,兑现了青年时期的铮铮誓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去年中秋夜送快递的父子三人得到很多帮助,希望新的一年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与父子三人一起举杯,迎接2023年的到来。夹一筷大儿子炒的时蔬,喝一口小儿子倒的饮料,再扒拉几口地瓜粥,李保良吃得津津有味。过去这一年,李保良用“好”字来形容。他说,2
2023-01-02 07:30:00
大儿对我冷漠,小儿子对我热情,一场重病过后:把财产全部给大儿
...我的心里有了新的认知。我有两个儿子,年龄都不小了,大儿子43岁,小儿子38岁,都已经成家立业。老实说,作为父母,我们都想对孩子好,但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心里总是有一些倾向。两个
2024-03-04 14:03:00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0岁多,小儿子4岁多。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时而调皮捣蛋,时而乖巧懂事。陪伴他们的每一天,我收获了很多温暖与幸福。
2024-05-06 09:14:00
66岁大爷感慨:退休金5千存款80万,不如有个知冷知热的再婚
...的眼里,妻子属于那种健康的美。我们生养了三个孩子,大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工作了。二儿子自己做生意开了一家小工厂。女儿考的是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我们县城的高中教学。三个孩
2023-05-11 12:58:00
河海微心愿|一位母亲的红薯地,种着希望与甜蜜
...人员的心。2019年,田海珍的丈夫发生车祸身亡。如今,大儿子在外地上学,小儿子才6岁。田海珍的父亲母亲年纪又大了。一家人的吃喝用度,全指望着这六七亩红薯地。“大儿子在外求学需
2023-09-12 19:28:00
苏联领袖瓦西里的悲惨命运
...极可能十分悲惨。比如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两个儿子,大儿子雅可夫二战中被俘后惨死集中营,二儿子瓦西里数次入狱,最后也死在流放之地。尤其是瓦西里,靠着父亲的荫庇,24岁当上师长,
2023-08-09 13:57:00
当代佘太君邓玉芬:英雄之家满门忠烈,丈夫和6个儿子为国捐躯
...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实施“三光”政策。邓玉芬和乡亲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家中发生变故后,邓玉芬依然不屈不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 在
2024-12-24 13:53:00
LV家族继承之战!五子女争万亿家产,超模太子妃助力丈夫
...起: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妻子、伯纳德、大女儿、大儿子已经74岁的伯纳德承认,他年事已高,正在仔细思考要把江山交给五个孩子中的哪个。真正的继承之战,正在LVMH内部暗流涌动
2022-12-12 10:44:00
...父亲的影响下,陈益珠的两个儿子早已加入村医行列。“大儿子现在已经成为屿南村第一卫生所的主力了,跟我一起服务村民,小儿子也即将前往平潭本岛的北雾里村卫生所担任村医。”陈益珠说。
2024-01-30 08: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明中国看河南丨打卡河南宝藏书院!《岳阳楼记》的诞生地藏不住了
大河网讯 (记者 朱丽文)你,或许没听说过花洲书院,但你一定听过《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就是从花洲书院走出的著名诗词之一
2025-09-27 11:26: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祝圣桥:“缅人骑象过桥来”的历史见证
㵲阳河潺潺流水之上,镇远古城祝圣桥连接山水、沟通往来,犹如一道飞虹,横跨数百年的沧桑。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青石大桥,不仅是古城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
2025-09-27 16:02:00
桥瞰黔景·古桥遗韵|北盘江铁索桥:贵州第一座铁索桥
“北盘江波涛汹涌,两岸峭壁对峙,铁索桥36根铁链横跨江面,这座明代开始的‘滇黔锁钥’见证了西南400年来的历史变迁。”晴隆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陈亚林站在北盘江畔感慨
2025-09-27 16:02:00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李文豪鲁网9月27日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白光》新书发布和座谈会
2025-09-27 17:53:00
古人做的紫禁城圆明园纸质建筑模型,能有多精致?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9月26日,“始作以成——从烫样说起”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乐道堂展厅开幕
2025-09-27 18:19: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人秋游玩啥?都在吉林这件扇面里
国庆将至,又到了秋游好时节。古人对秋日出游的喜爱,丝毫不逊于现代人。从流传千古的诗文到传世的书画,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秋日赏景的身影
2025-09-27 23:06: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钟国楚,1912年生,1938年2月任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团东进至江南后在江宁
2025-09-26 08:14:00
18世纪,吴桥杂技走遍中国;19世纪,吴桥杂技走向世界。100多年前,作为“现代杂技之父”,吴桥人孙福有带着他的中华国术大马戏团欧洲巡演
2025-09-26 09:16:00
微视频|二师铁门关市12万亩香梨丰收
2025-09-26 15:20:00
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丨编钟乐舞《金声玉振》,奏响千年礼乐新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丁安顺“仁礼天下・和合大同”,9月28日,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将在曲阜孔庙举行。目前,大典迎宾开城
2025-09-26 16:12:00
文脉相通,医心共鸣!名医故里再次联动,共话传承
鲁网9月26日讯9月24日,2025山东(长清)“扁鹊故里”中医药文化旅游体验周正式开幕。华佗故里安徽亳州、张仲景故里河南南阳
2025-09-26 17:03:00
9月30日起营业!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官邸,即将变身“松苑咖啡馆”
在长春松苑宾馆深处、绿荫掩映之间,藏着一座造型古朴别致的仿德式古堡建筑。日伪统治时期,它曾经作为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官的官邸
2025-09-26 17:15: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永不褪色的称号
(视频摄制:于在洋 王宏飞 文案:周颖、张宇晴、张士青、刘昀)(海报设计:梁玉)80多年前,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太行山区河北平山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2025-09-26 19:51:00
文化中国行 闹市寻迹 密宗祖庭大兴善寺
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大兴善寺,不仅是西安现存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更是中国佛教密宗的祖庭,位于西安城南闹市中。从地铁2号线小寨站A口出来
2025-09-25 08:07:00
树葡萄工坊、大齐书院、白石小院、长安游乐园……今年假期快来长安村,10月1日至10月8日,八天八场活动等你来玩!
2025-09-25 17: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