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5-04 20: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上世纪80年代,原广州军区司令的大儿子进城,背着老家的土特产来看望父亲。司令心里高兴,亲自去菜园里挖来1袋子地瓜,准备7分钱1斤“卖”给儿子。大儿子回答:“爹,老家的地瓜多得是,只要3分钱1斤。”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为了解决老百姓吃饭难的问题,无数革命前辈前赴后继,矢志不渝。晚清民国时期,国家再次陷入混乱,各股军阀势力互相攻讦,导致饿殍千里,满目疮痍。战火侵袭家园,无数底层百姓流离失所,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

对于此时的老百姓来说,能够每天吃饱肚子,就已经心满意足了。清光绪31年,在麻城县乘马岗区1户贫苦的许姓农家,1个男娃娃呱呱坠地。父母亲给儿子取名为“仕有”,只期望儿子能吃饱穿暖,一辈子不受饿受穷。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小仕有”从有记忆开始,只有1种感受,那就是饥饿。每当饿得受不了时,“小仕有”就去房前屋后挖地瓜,塞进嘴里大快朵颐。可以说高产易种的地瓜填饱了工农群众的肚子,为劳苦大众带来了生的希望,真正地养育了几代人。

民国17年,革命的思想传遍麻城一带,开始“打土豪、分田地”。“小仕有”积极响应革命号召,为了全天下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义无反顾参加了红军,开始了征战的一生。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八路军转战敌后的战场上,在解放南北的征途中,正是有了老百姓无私的援助,我军才能取得百战百捷。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乡亲们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将地瓜、南瓜、小米、军鞋、军衣等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无私支援着亲人子弟兵们。军民勠力同心,彻底砸碎了封建枷锁,推翻了三座大山,劳苦大众终于翻身成主人。

困扰旧中国几十年的“吃饭难”问题,到了新中国成立后,也得到了彻底解决。几十年的南征北伐,许将军经历了战火的磨砺,也由当年稚嫩的青年成长为我军名将。他牢记着自己最初的誓言,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努力奋斗了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许将军历任了山东军区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广州军区司令等职,一心为群众谋福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司令不仅抓部队建设,还抓劳动生产,甘于当1位“劳动部长”。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在许司令的领导下,南京军区成立了2个生产建设兵团,主要负责农业生产,保障群众的粮食需求。许司令还常常到军垦农场视察,每次来到农场,他背起1把锄头便下田劳动。1次,许司令前往西村农场视察,和战士们一起挖地瓜。

许司令带着草帽,不停挥舞着锄头,一串串地瓜被刨了出来。一会儿,许司令高喊:“快、快来帮忙,我挖到了1个大家伙。”战士们围拢上来,一起使劲,将1个20多斤的大地瓜拽了上来。

如此大的地瓜特别罕见,许司令高兴地抱着大地瓜,请农场帮自己拍了1张照片。他笑着对农场负责人讲:“这个蛋(弹),那个蛋(弹),都不能没了我手里的地瓜蛋,它能实实在在填饱老百姓的肚皮。”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还有1次,许司令去往大桥公社视察,冒着骄阳似火下了田。此时,地瓜田里郁郁葱葱,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许司令发出号召,陪同人员1人背着1把铁锹,下到田里挖地瓜。伴随着1铁锹挖下去,几个圆滚滚的地瓜“钻”出地面,1根藤就能收获80多斤地瓜,产量实在喜人。

许司令叫来公社干部,询问:“小同志,你们种的什么品种?怎么产量如此高?”公社干部一一回答,许司令表示:“这个地瓜品种产量高,我看应该推广全省。”后来,许司令将大桥公社的2位农业技术员请来,让他们去各地分享种植经验,将地瓜良种推广开来。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许司令正式离休,过上了惬意的离休生活。即使已经离休,许司令心中还挂念着国家大事,关心着国家的粮食生产。他在自己的住处,亲自开辟出一片菜园,种上了各种粮食瓜果蔬菜。1981年,许司令的大儿子(此时在老家工作)请了探亲假,背着家乡土特产进城看望父亲。

许司令见到大儿子后,去菜园里挖来萝卜,亲自做了萝卜炖羊肉招待大儿子。两父子围着火炉吃饭,大儿子向许司令汇报了这段时间的工作,引得老父亲连连点头赞许。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几天后,大儿子的探亲假即将结束,向老父亲辞别。许司令又拿着锄头,跑去菜园里,挖来了1袋子地瓜,半开玩笑说:“娃娃,地瓜7分钱1斤,我全部‘卖’给你了。”大儿子一听,回答:“爹,老家地瓜多得是,只要3分钱1斤。”

许司令又笑言:“好呀,老家地瓜便宜,证明乡亲们不缺粮食。可是我这地瓜不一样,现在免费送你了,你背回去,分给乡亲们好好尝一尝。”许司令的大儿子就这样背着地瓜,坐上了返程的火车,将地瓜送到了家乡父老的手里。

大儿子进城看司令,司令挖来一袋子地瓜,让儿子带给乡亲们尝尝

乡亲们听说“地瓜是许司令亲手种的”,烤好后细细品味,纷纷赞叹“这地瓜真甜”。这就是一生爱民为民的许司令,他始终挂念着群众的吃饭问题,为了群众能吃饱穿暖奋斗了一辈子,兑现了青年时期的铮铮誓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去年中秋夜送快递的父子三人得到很多帮助,希望新的一年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记者与父子三人一起举杯,迎接2023年的到来。夹一筷大儿子炒的时蔬,喝一口小儿子倒的饮料,再扒拉几口地瓜粥,李保良吃得津津有味。过去这一年,李保良用“好”字来形容。他说,2
2023-01-02 07:30:00
大儿对我冷漠,小儿子对我热情,一场重病过后:把财产全部给大儿
...我的心里有了新的认知。我有两个儿子,年龄都不小了,大儿子43岁,小儿子38岁,都已经成家立业。老实说,作为父母,我们都想对孩子好,但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心里总是有一些倾向。两个
2024-03-04 14:03:00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0岁多,小儿子4岁多。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时而调皮捣蛋,时而乖巧懂事。陪伴他们的每一天,我收获了很多温暖与幸福。
2024-05-06 09:14:00
66岁大爷感慨:退休金5千存款80万,不如有个知冷知热的再婚
...的眼里,妻子属于那种健康的美。我们生养了三个孩子,大儿子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工作了。二儿子自己做生意开了一家小工厂。女儿考的是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我们县城的高中教学。三个孩
2023-05-11 12:58:00
河海微心愿|一位母亲的红薯地,种着希望与甜蜜
...人员的心。2019年,田海珍的丈夫发生车祸身亡。如今,大儿子在外地上学,小儿子才6岁。田海珍的父亲母亲年纪又大了。一家人的吃喝用度,全指望着这六七亩红薯地。“大儿子在外求学需
2023-09-12 19:28:00
苏联领袖瓦西里的悲惨命运
...极可能十分悲惨。比如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两个儿子,大儿子雅可夫二战中被俘后惨死集中营,二儿子瓦西里数次入狱,最后也死在流放之地。尤其是瓦西里,靠着父亲的荫庇,24岁当上师长,
2023-08-09 13:57:00
当代佘太君邓玉芬:英雄之家满门忠烈,丈夫和6个儿子为国捐躯
...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实施“三光”政策。邓玉芬和乡亲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反“无人区”斗争。家中发生变故后,邓玉芬依然不屈不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日事业贡献力量。 在
2024-12-24 13:53:00
LV家族继承之战!五子女争万亿家产,超模太子妃助力丈夫
...起:二儿子,三儿子、四儿子、妻子、伯纳德、大女儿、大儿子已经74岁的伯纳德承认,他年事已高,正在仔细思考要把江山交给五个孩子中的哪个。真正的继承之战,正在LVMH内部暗流涌动
2022-12-12 10:44:00
...父亲的影响下,陈益珠的两个儿子早已加入村医行列。“大儿子现在已经成为屿南村第一卫生所的主力了,跟我一起服务村民,小儿子也即将前往平潭本岛的北雾里村卫生所担任村医。”陈益珠说。
2024-01-30 08: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