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90后挑大梁 用青春“焕新”传统文化记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31 17:21:00 来源:光明网
90后挑大梁 用青春“焕新”传统文化记忆

蓝绥泓在泉州西街举办“妆糕人”展览,吸引小朋友围观。受访者供图

两秒钟,4只手,同时操控36条线,一瞬间,“媒婆变仙女”。台上,90后提线木偶戏演员蔡思雅身着中式长裙,手执钩牌,和搭档一起为观众表演一段泉州木偶剧团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活儿——木偶变装。台下,一名观看表演的小朋友张大了嘴,拉着妈妈的袖子感叹:“哇,好神奇!”

蔡思雅发现,提线木偶戏变火了。“之前是老人们爱看,现在很多年轻人专程来泉州打卡”。过去剧团在每周二、四、六下午各有两场演出,从今年年初开始,加到了每天5场,依旧一票难求。排练舞台上,挑大梁的90后也越来越多。

在承载了千年历史的世遗之城泉州,你能窥见很多类似的变化:南音、醒狮、妆糕人,越来越多90后、00后努力学习技艺,成为新一代非遗传承人;古老的梨园戏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变身年轻人喜欢的沉浸式新体验;拥有动人故事的传统民俗簪花围,乘着网络的“东风”频频“出圈”……

新时代,传统文化记忆正被年轻人摘去“古老、陈旧”的标签,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当年轻人“撞上”非遗

泉州提线木偶戏,这门起源于秦汉的艺术,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蔡思雅与非遗的缘分仿佛存在于“冥冥之中”。声音条件较好的蔡思雅从小跟着堂姐学南音,有一次她在电视上看到木偶戏大师黄奕缺表演驯猴,大师手中的木偶仿佛有了生命,这让她对提线木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蔡思雅在家人的支持下正式开始专业学习,和提线木偶结下不解之缘。

木偶戏看起来有趣,真正学起来却并不容易。泉州木偶的提线多、操控难,最复杂的木偶有36条提线,十指悬丝张弛有度,才能让木偶灵活自如。木偶有一定的重量,基础线规学习起来又比较枯燥,想让每一根线都听话,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

练基本功时,蔡思雅每天胳膊都是酸的,有时还会举木偶举到抽筋。表演木偶戏不仅要操纵木偶,还得融入角色,兼顾念白、唱腔、节奏和走位,“一心多用”。“木偶刻出来的脸只有一种表情,所以要靠演员的声音、木偶的精确动作塑造角色的喜怒哀乐,把想表达的情绪透过线传递给观众。”蔡思雅说。

2012年,蔡思雅考入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师从国家一级演员傅端凤,主攻旦角。从开始学木偶戏到现在,她一刻也没想过放弃。“提线木偶传承了千年,本身独具魅力。”蔡思雅很笃定,自己要一辈子从事木偶表演。

和蔡思雅一样,95后福建女孩蓝绥泓希望自己“到八九十岁了,也能继续做‘妆糕人’”。

泉州“妆糕人”源于古代中原的“捏面人”,入选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都以粮食制作,但捏“面人”用的是面粉,泉州“妆糕人”原料主要为大米粉和糯米粉。过去,“妆糕人”是人们在传统节庆期间用来祭祀神明的祭品,后来成为人们喜欢的传统手工艺品。

蓝绥泓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爸妈给自己买的一只紫色小鸟,用一根线系在棍子上,风一吹就会转动。回家后,小鸟被放在冰箱顶,小小的蓝绥泓一仰头就能看到。小鸟在上面转了7天就裂开了,但这段记忆一直留在她内心深处。

蓝绥泓读大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泉州“妆糕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明铁,童年种下的种子破土发芽。蓝绥泓拜张明铁为师,成了一名“妆糕人”传习者。

对蓝绥泓而言,“妆糕人”是自己接触非遗文化的切入点和载体。在年轻人的眼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后的无限魅力正徐徐铺开。

让传统文化“更年轻,更时尚”

泉州市蟳埔村的黄丽泳曾是一名老师,十几年前,她发现身边很多东西正从生活中慢慢消失。

她从小在蚵壳厝(用海蛎壳建造的房屋,是泉州地区一种传统特色建筑——记者注)长大,但越来越多蚵壳厝倒塌了,很少有人去修复。蟳埔女从小爱惜自己的头发,留长发到十一二岁,长辈会帮女孩们将长发盘在脑后,插上骨髻、鱼梳、发簪,戴上一圈圈鲜花,做成簪花围。“再苦再累,只要头上有花,日子就不会太苦。”但村里很多阿姨慢慢地不再簪花,外嫁进来的年轻人也不想插花在头上。黄丽泳很疑惑,这么有特色的文化,为什么不传承下去?这个有故事的古老民俗,为什么一直默默无闻?

为此,黄丽泳开始寻找村史资料,用村里的旧物件搭建民俗展示区,说服抵触镜头的奶奶阿姨们做模特,穿上漂亮的传统服饰,簪上花跳广场舞。她还拍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让蟳埔奶奶们成为自媒体时代的新晋“网红”。

慢慢地,簪花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村里的簪花店开起来了,来体验的游客也多了,黄丽泳还曾为多位明星做了簪花造型。2023年年初,蟳埔簪花迅速出圈,成为来泉州的“必打卡点”。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以人为传承主体的非遗文化,在年轻人的宣传“新路子”中,实现了“活态化”展现。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曾龙,则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给唱了800年的非遗梨园戏加点“新玩法”。

曾龙从小在梨园戏里“泡”大,母亲曾静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很长一段时间,梨园戏于曾龙而言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跟它认识,但不来电”。

大学毕业后,曾龙成为了影视剧演员。毕业第二年,他偶然间跟随泉州梨园戏剧团到欧洲巡演,西方观众的热情给了他极大震撼。演员们出来谢幕时,现场掌声经久不衰。那一刻,曾龙被梨园戏的生命力深深触动:“这么好的梨园戏就在我身边,我为什么不做?”2014年,他从北京回到泉州,再次“泡”进梨园戏的世界。

曾龙进入了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成为导演,将年轻人喜欢的“沉浸式体验”与演出结合起来,还组建起一支团队,用各种方式让梨园戏“更年轻、更时尚”。

他曾尝试让梨园戏传统折子戏《吕蒙正·过桥入窑》3天3场不重样:第一场是原汁原味的传统版;第二场演员不戴妆表演;第三场现场撤掉所有座位,乐队在门口,演员走戏,观众跟着演员一起走。戏院大门敞开着,门外是人山人海的上海新天地酒吧街,门里是有八百年历史的梨园戏。

有一折经典的独角戏,讲述女子深夜闺房中思念爱人陈三。曾龙和团队引入了“平行时空”的概念,把不同时空发生的故事同时呈现在舞台上,交织成时光交错的戏中戏。“效果非常好,吸引了很多从来没看过梨园戏的新观众。”曾龙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到底来自哪里?在曾龙看来,是不忘本、也不吃老本,“这是梨园戏作为‘宋元南戏活化石’传承至今的生命线”。

“把流传千年的技艺传下去”

成为“妆糕人”传习者后,蓝绥泓尝试用新方式探寻传统文化的根脉。她试着用“妆糕人”还原《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形象,还将妆糕艺术融合现代科技,尝试用3D打印、新型材料做“妆糕人”,让其能保存更久、被更多人看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传统文化好像就在身边,但为什么我接触不到?还是要让更多人真正看到,去摸索,去尝试。”

空闲时间,蓝绥泓常和年龄相仿的伙伴们一起走上街头做公益非遗展览。她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在泉州石狮的永宁卫城,当时正好赶上雨季,布展时箱子几乎都淋湿了。雨断断续续下个不停,让蓝绥泓感到意外的是,随着同伴的南音唱起,许多游客围过来看展览。蓝绥泓和小伙伴们现场给大家唱南音、制作“妆糕人”、展示木雕等非遗技艺。

“大家传统认知里,一般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在做非遗传承,但我发现泉州有一大群热爱非遗文化的年轻人在一起,让更多人认识自己所热爱的非遗,同时提高自己的技艺。”蓝绥泓说。

蓝绥泓还在永宁遇到了石狮市“妆糕人”技艺非遗传承人雷远洲,当时他年近古稀,本希望儿子能传承“妆糕人”技艺,但儿子志不在此,让他一度觉得手艺即将断代。看到像蓝绥泓这样的年轻人正在为这项非遗技艺努力,雷远洲非常欣慰。“当时,我还在苦恼‘妆糕人’的材料配比,雷老师把自己几十年来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我。”蓝绥泓感慨。

展览时,许多小朋友被五颜六色的“妆糕人”吸引,跟着蓝绥泓一起学习、体验。蓝绥泓觉得他们和自己小时候特别像。“虽然他们以后不一定会做‘妆糕人’,但我希望能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种子,萌发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喜爱。”

“刚开始学木偶戏,师父给我上的第一节课是‘艺德’,台下行得正,台上方能演得真。”蔡思雅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们这一批90后能在老师傅们没有退休时,向他们多学习精湛的操偶技艺,以及他们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

随着“非遗进校园”的推广,如今,90后蔡思雅开始带着小学的孩子们了解提线木偶戏,还参与培养一批10后“接班人”。“老师傅把他们会的戏交到我们这一辈手中,我们又把一些新元素加入传统线规,再交给下一辈。”蔡思雅很自豪,能亲手把这份流传千年的指间绝技传下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31 20: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闽人智慧丨福建,就是这么有“戏”!
...的宫廷艺术,经过长期的本土化融合,形成了戏曲活化石梨园戏,也为后来高甲戏的形成提供了艺术滋养。在宋代,莆田(古称兴化县)是福建中进士最多的地区之一,涌现了蔡襄等一大批有影响力
2023-07-26 11:09:00
...、儿童剧等多各艺术门类。梨园戏韵芬芳听传统戏曲,过传统文化年。2月1日至2月7日,北京市曲剧团将在天桥剧场上演三部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文学作品的经典剧目——《正红旗下》《茶馆
2024-01-22 22:17:00
第十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暨十周年庆典 今日盛大开幕
...、自主的情感走近戏曲、了解戏曲,真正地融入其中感受传统文化、传统戏曲的魅力。南北大戏 梅花绽放好戏连台唱响九洲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
2023-10-12 08:42:00
石家庄无极:过大年唱大戏 梨园戏韵庆新春
...玲)俗话说:过年唱大戏,一年好福气!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石家庄市无极县人民政府邀请全县的戏迷朋友在府前广场搭起戏台唱大戏。京剧沙家浜选段《风声紧》。王迎
2024-02-25 18:09:00
...,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的第二次举办,生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成果,呈现梨园戏韵的灿烂多彩。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是千百年来悠悠流转的唱曲,是镌刻在古老文物上的铭文。随着新
2023-01-07 19:37:00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因地制宜 四季活动百花齐放当梨园戏、木偶戏邂逅刺桐城的千年文物,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12月18日,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
2022-12-30 07:04:00
文旅发展看淄博丨旅游演艺为什么一定要“追光”?
...之声”乐队音乐节、“群艺之光”区县专场、天籁之音、梨园戏韵、舞彩霓裳、曲韵华章文艺协会专场等20场文化演出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一场场文化盛宴。始于烟火,终于文化。
2023-11-04 12:52:00
这一回,《大闷》和“五娘”是熟悉的陌生人
...朋克》,表演空间里的五娘仍是愁闷中思念情郎的五娘,梨园戏却不仅仅是梨园戏了,《大闷》从传统戏曲舞台上相对独立的一折折子戏,成为了当代剧场里拼贴取用的“素材”。《大闷·赛博朋克
2023-12-26 05:47:00
“六一”演出市场火爆
...出市场逐渐升温,题材涵盖童话故事、经典IP、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互动性,也兼顾艺术性与趣味性,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演出,成为周末、假期“合家欢”的主要形式。“
2024-06-02 07: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秋染太舞小镇
10月5日,游客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游玩。国庆假期秋意渐浓张家口市崇礼区太舞小镇层林尽染层层叠叠的树木染上五彩斑斓的色彩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与枫叶染就了层次分明的金黄与绯红如画的秋色吸引来众多游客打卡游玩10月5日
2025-10-06 07:50: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陈宝云)10月2日上午,北京游客王珊在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外,通过扫描二维码,登录最新上线的AI数字人导览
2025-10-05 08:26:00
聚焦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访谈|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
中国杂技正逐渐成为世界的典范——访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近日,本届杂技节美国评委皮特·杜宾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 刘子恒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艺术节之一
2025-10-05 08:33:00
“快来韭菜坪,一起吹吹风”
纵情韭菜坪,撒野二台坡。海拔2300米的草原上,那条被网友称为“大地波浪”的13公里公路——车辆驶过连续起伏的坡道,时而冲上“浪尖”
2025-10-05 16:43:00
国庆假期第五天,景德镇“鸡排大道”人气超高
大皖新闻讯 江西景德镇“鸡排哥”李俊永走红后,引发全网关注,每天被各类镜头“围观”。9月30日深夜,大皖新闻记者赶赴景德镇
2025-10-05 16:50:00
进入国庆中秋长假,太原文旅绽放异彩,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全市旅游市场人气非常火爆。1日至3日,晋祠、北齐壁画博物馆
2025-10-05 18:18:00
10月8日休息?“鸡排哥”澄清:正常出摊,食品安全有检测报告
大皖新闻讯 近日,关于景德镇“鸡排哥”8号将暂停出摊,计划休息的说法在网络上引发关注。10月5日中午,“鸡排哥”发视频明确表示8号他没有计划休息
2025-10-05 18:37:00
农行城西支行:情暖中秋,一张矮凳的“无障碍”柜台
鲁网10月5日讯“吱呀——”一声轻响,农行城西支行的玻璃门被缓缓推开。正在整理单据的大堂经理张静抬头,看见一位特殊的客户
2025-10-05 22:02:00
视频摄制:李畅 曹铮
2025-10-05 20:40:00
东湖漫评:让“青春馅料”裹满奋斗味道
中秋的月、国庆的红,总会在金秋时节撞个满怀。街巷里飘起的月饼香,不仅裹着团圆的甜,更藏着村社区工作者们专属的“青春馅料”
2025-10-05 23:34:00
与国同庆,与子偕老 这个“十一”婚庆市场有多火?
大河网讯 这个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有喜庆的节日气氛,还有浓浓的甜蜜爱意。“八天假期,七场婚宴”“国庆好像全国人都在结婚”……此类调侃刷屏社交网络的背后
2025-10-05 20:39:00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
公交司机节日坚守岗位 温暖乘客出行路
10月5日,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太原公交电车分公司二车队驾驶员坚守岗位,以安全、温暖的服务护送市民出行,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摆渡人”
2025-10-05 18:18:00
紧急增氧!安徽一收费站向患病乘客伸援手
大皖新闻讯10月4日晚,安徽交控集团淮南中心吴山收费站道口一片繁忙。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求助,让这个普通的国庆假期夜晚变得不同寻常
2025-10-05 18:01:00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