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闽人智慧丨福建,就是这么有“戏”!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26 11:09:00 来源:杭州网

前不久的大年除夕夜

来自福建的国家级非遗剧种莆仙戏

首登央视春晚

这是福建戏曲在全国人民面前的

又一次惊艳亮相

作为戏剧大省

福建戏曲资源

蕴存深厚,传承久远

不仅戏多

更是戏好!

山海之间独特声腔

福建剧种古老而丰富,离不开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特征。

东晋衣冠南渡,唐代安史之乱,历代改朝换代之间都有大量的移民涌入福建。

福建山高林密,东临大海。不仅与外界隔离,境内彼此也相对隔绝。也正因如此,不同时期的不同族群在福建各地扎根生存,保存了不同时期的中原语言和文化艺术。

自中国戏曲诞生以来,福建拥有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从未间断。

它们源于唐五代,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传承于当代。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剧目丰富、特色鲜明。

宋元时期,泉州港是世界性大港,当地素有“富郡”“乐郡”之称,“田赋足登,舶货充足”。

当时的赵宋皇族将泉州开元寺附近一地设为南外宗正司的驻地,将一部分皇族迁往此地。

皇族带来了包括戏曲在内的宫廷艺术,经过长期的本土化融合,形成了戏曲活化石梨园戏,也为后来高甲戏的形成提供了艺术滋养。

在宋代,莆田(古称兴化县)是福建中进士最多的地区之一,涌现了蔡襄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兴化文化的兴盛助推了莆仙戏的繁荣和发展。

闽人智慧丨福建,就是这么有“戏”!

央视春晚莆仙戏《踏伞行》表演视频截图

目前,福建存有23个剧种,其中18个本土剧种、5个外来剧种,另外还有5类木偶戏,共有19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剧种在完整性、丰富性、独特性、连续性,戏曲类型和声腔的多样性等方面,全国独一无二。

五大剧种屡获大奖

福建不仅戏多,而且戏“精”。

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剧种——莆仙戏、梨园戏、闽剧、高甲戏、歌仔戏,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都获过国家级大奖。这样的成绩,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至今遗存5000多个传统剧目抄本,为福建所有剧种之冠。

1959年,仙游县鲤声剧团首演的莆仙戏《团圆之后》作为国庆十周年献演剧目在北京公演。田汉著文认为其可以“列入世界悲剧之林”,被誉为“莎士比亚式大悲剧”。

莆仙戏《春草闯堂》1979年进京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600多个剧团移植。

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闽剧,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

闽剧唱腔优美,婉转流畅。其曲牌大部分从弋阳腔、四平腔、徽调和昆曲衍变而来,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阳腔的特点。

近年来,闽剧结合现实题材进行创作,优秀剧目不断涌现,获得不少国内大奖。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2019年首演剧目《生命》,讲述了50名怀孕女军人和支前模范组成的孕妇队,在战火中诞下婴儿,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故事。

《生命》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是对传统戏曲舞台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福建,有全国唯一一个闽南地区发源,两岸共同发展的独特剧种——歌仔戏。

其唱腔极富感染力,音乐曲调十分丰富,既有悠扬高亢的各种曲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哭调。

歌仔戏《侨批》将闽南人的爱、义、恩、情融入戏中,写就了一部闽南人精神力量的赞歌,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这也是继《邵江海》《蝴蝶之恋》之后,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第三次获此殊荣。

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的梨园戏,表演细腻、精致、高雅,各个行当都极富特色,尤其长于生旦戏。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前后七次晋京献演,荣获首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主演曾静萍凭借该剧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

高甲戏的丑角名满天下,以其活泼、生动、具有土生土长的野性生趣著称。与昆曲、京剧、川剧等丑角较为成熟的剧种相比,也毫不逊色。

高甲戏《连升三级》1958年首演,1963年晋京献演。多位专家盛赞其“可以和莫里哀的喜剧相媲美”“把丑角演绝了,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古老戏曲永葆青春

福建在剧种古老,剧作家和评论家优秀三个方面,其它省份鲜有可匹敌者。

福建戏曲的繁荣,离不开大批优秀的剧作家、理论家、导演和表演艺术家的共同努力。

建国后,以陈仁鉴为代表的第一代剧作家就站在全国戏曲创作的塔尖。他创作的莆仙戏《春草闯堂》《团圆之后》先后被列为中国当代戏曲十大悲剧和十大喜剧之一。

尤其是郑怀兴、王仁杰和周长赋,并称为福建戏剧的“三驾马车”,是享誉全国戏曲舞台的耀眼明星——

国家一级编剧郑怀兴,是新时期引领戏曲文学剧本创作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先后创作了《新亭泪》《王昭君》等多部优秀剧本。

周长赋的主要作品有莆仙戏《秋风辞》《江上行》等。他所编剧目多次获得全国大奖,个人获得三次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王仁杰是当代中国剧坛公认的古典戏剧大家,他创作的《节妇吟》《董生与李氏》等众多梨园戏新经典,让这个剧种得以“返本开新”。

在戏曲理论评论上,福建出现了以陈贻亮、王评章为代表的两代著名评论家。

陈贻亮参与促成了福建戏曲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王评章则在新世纪为福建戏曲理论、评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他们在发现优秀青年剧作家,发现优秀剧作,为剧本打磨、提升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近年来,福建加大戏曲扶持力度,推动了戏曲保护传承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从2017年开始,福建每年资助3台精品剧目,五年内重点打造15部(出)精品剧目;大力扶持剧本创作,每年推出20个优秀戏曲剧本,同时关注地方题材,创作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剧本。

为进一步健全戏曲保护传承工作体系,福建做好优秀传统剧目整理恢复、剧种研究、资料挖掘抢救等工作,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戏曲传承发展生态。

经典永流传

国粹散芬芳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福建戏曲是一颗璀璨明珠

保护好传承好福建戏曲文化

让别具韵味的声腔

继续演绎精彩的

福建故事、中国故事

综合东南网《福建戏剧:到底有多了不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1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南戏文化发展的“前棚嘉礼后棚”
...用南戏讲好泉州故事、传播好泉州声音。作为戏曲大省,福建戏曲资源积淀丰厚、传承久远、形态各异,被誉为“中国戏曲文化版图的高地”。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剧
2023-04-28 23:50:00
首登央视春晚,有着千年历史的莆仙戏靠啥
...韵中,一生一旦两位主角合伞同行,款款而来。这是来自福建莆田的莆仙戏首次登上总台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个有着千年历史、至今保留宋元南戏音乐元素的剧种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
2023-01-24 21:22:00
闽剧赴新加坡交流演出展风采
...福州12月1日电 (李芸)为增进中国与新加坡文化艺术交流,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一行45人应新加坡戏曲学院的邀请,11月23日至28日赴新加坡参加2023年民间戏曲观摩会活动
2023-12-01 12:01:00
东南网1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2024—2025年度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演员(剧目)入选名单,全国共有100部剧目入选。其中,由省文旅厅组织申报
2025-01-10 16:13:00
东南网10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筑梦新征程,放歌新时代。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文联、省广播影视集团和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将于
2024-10-21 23:12:00
东南网9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梨园百花颂”福建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戏曲音乐会27日晚在福州举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省级老领导陈增光、
2024-09-28 13:59:00
...开幕,来自全国的41个作品将进行为期6天的6场展演。由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组织选送的泰宁梅林戏《巧推》成功入选,并于29日进行展示展演。本次展演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旨在弘扬传统
2024-08-29 17:18:00
(八闽千姿)传统闽剧新演绎 沉浸式改良“引流”年轻戏迷
...相聚在元宵”晚会上演出,程卉(中)在剧中饰演白娘子。(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供图)闽剧又被称为福州戏,起源于明末,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和念白的戏曲剧种,
2024-03-27 15:42:00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福建芳华越剧院将联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试水人才培养“订单班”模式记者 陈尹荔本报讯 (记者 陈尹荔) 记者从2日在榕召开的“德艺双馨 共育新蕾——20
2024-04-04 06:5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雨情下的温暖守护
(图为姚村社区网格员对存在风险的危旧房屋住户进行重点提醒与劝导)连日来,我市迎来持续强降雨天气,为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5-08-17 19:48:00
8月16日中午,富力城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及时制止了几名儿童在地库骑车玩耍的危险行为。当天午后,网格员白晓丽在晋安东街7号富力城B区小区地库负二层巡查时
2025-08-17 19:49:00
近日,清徐县集义乡潇河河道内发生惊险一幕:两名少年游泳时不慎溺水,义务巡河的清徐县桃园堡村村民、退伍老兵闫永寿不顾个人安危跳河施救
2025-08-17 19:49:00
烟火㵲阳岸③|梧桐树下鱼飘香 谈笑间只见客满堂
写在前面:盛夏八月,贵州避暑旅游季持续火热。黔东南州镇远县里,高过河漂流激起的浪花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为今夏“火爆”出圈的清凉体验
2025-08-17 18:57:00
烟火㵲阳岸④|古宅里喝茶,都是韵味
写在前面:盛夏八月,贵州避暑旅游季持续火热。黔东南州镇远县里,高过河漂流激起的浪花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为今夏“火爆”出圈的清凉体验
2025-08-17 18:57:00
在城市中奔跑的年轻人|他在田间地头上链接
有关数据显示,贵阳14至35岁青年人口达239.55万,占比37.49%,较2021年新增10.57万人。年轻的身影奔忙穿梭于街巷
2025-08-17 17:55:00
烟火㵲阳岸②|镜头里的古城光影最动人
写在前面:盛夏八月,贵州避暑旅游季持续火热。黔东南州镇远县里,高过河漂流激起的浪花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为今夏“火爆”出圈的清凉体验
2025-08-17 14:47:00
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坚持阅读?贵阳孔学堂这场讲座告诉你答案
“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最近书荒了,没什么书可看了,你怎么办?在这个短视频的时代,我们坚持阅读是否还有意义?”8月16日上午
2025-08-17 12:43:00
卖米的开开姐:让伴手礼盛满万峰林的泥土芳香
8月9日22时许,兴义万峰林下纳灰村民族文化广场上,杨姐的手机不断跳出新消息——“记得留50斤米”“民宿要100斤米当伴手礼”
2025-08-17 11:40:00
2025年十堰市“和美城乡”篮球赛夏季总决赛开赛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周贤林)8月16日,2025年十堰市“和美城乡”篮球赛夏季总决赛在郧阳区篮球馆开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各县(市
2025-08-17 12:16:00
“杜杜”领衔,南京机器人天团服务“苏超”
能引导答疑、能巡逻监测、能扛水送货……“杜杜”领衔,南京机器人天团服务“苏超”小朋友与红山森林动物园“杜杜”IP形象互动机器人合影
2025-08-17 09:53:00
“苏超”点燃孩子们的快乐夏天
沉浸式体验、创意作业、亲子互动“苏超”点燃孩子们的快乐夏天□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钱红艳足球的魅力,在这个夏天的南京校园里绽放别样光彩
2025-08-17 09:53:00
培训加演练,医疗保障三级体系为“苏超”护航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实习生唐浩哲今晚,“苏超”南京队对阵盐城队的比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为给赛场和看台织起一张“安全网”
2025-08-17 09:53:00
南报网讯(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8月15日,由江苏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嵌入大地的英名——江苏地名里的抗战故事》80集微纪录片上线仪式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举行
2025-08-17 09:54:00
全国首次 平和新鲜蜜柚出口新西兰
厦门海关所属漳州海关关员对出口新西兰蜜柚进行监管。(通讯员 张小勤 摄)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许方馨 王晓坤)近日
2025-08-17 09: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