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1-27 09:02:00 来源:阳光中的我

在孕育生命的伟大旅程中,子宫内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生命的土壤,肥沃的内膜能让胚胎顺利着床,而贫瘠的内膜则可能导致胚胎着床困难,甚至引发流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奥秘,以及如何打造一片肥沃的“土壤”。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子宫内膜:生命的摇篮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的温床。当内膜状态良好时,胚胎易于着床,而内膜受损则可能导致着床困难、营养不良等问题。就像肥沃的土壤能让种子茁壮成长,优质的子宫内膜也是孕育新生命的关键。

子宫内膜的厚度与变化

子宫内膜的厚度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卵巢内分泌的变化而波动。

从月经来潮到卵泡发育,雌激素的逐渐增加使子宫内膜逐渐增厚,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

一般认为最佳着床的内膜厚度为9~11毫米,过厚或过薄都可能影响生育。

子宫内膜小于7毫米,会称为薄型子宫内膜。一般认为小于等于6毫米的内膜,妊娠结局显著降低。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变化

内膜过厚可能会有子宫内膜息肉、息肉样增生或者内膜的过度生长,以至于发生内膜病变,这些都不利于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薄,就像我们说的土壤贫瘠,不利于胚胎的着床,试管婴儿移植成功率相对于正常的子宫内膜来说就比较低。但并不是说薄型内膜就不能移植成功,临床上很多薄型子宫内膜移植成功的案例,目前世界上移植成功的最薄的子宫内膜厚度为3.7毫米。

但并不是说子宫内膜薄,就可以放心的移植。一般是要经过宫腔镜的检查和手术,把宫腔粘连分好,宫腔形态恢复好,内膜疤痕修复好,排除子宫内膜炎,在整体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再移植,成功率会相对提高,也不至于浪费宝贵的胚胎。

子宫内膜分型与妊娠结局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功能层包含有致密层和海绵层。

随着卵泡的生长发育排卵,子宫内膜也呈现增生期、分泌期的改变。因为内膜组织质地、结构的不同,所以超声影像也有不同。

随着卵泡的不断发育内膜渐渐增厚,内膜出现特征性的三层结构,即三线征。排卵后子宫内膜与周围肌层相比呈现高回声,即B型、C型内膜。

Smith等将子宫内膜分为三型:

①A型,为三线征的内膜,其中内膜外层及宫腔线回声偏强,两者之间的范围为低回声。常见于子宫内膜增生早期。

②B型,为子宫内膜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的等回声,而宫腔线回声较低。常见于增生晚期(排卵期前后)。

③C型,为子宫内膜均质强回声,宫腔线不明显。见于黄体期,即排卵后到下一次月经来潮前。

有学者发现子宫内膜分型对胚胎着床的成功十分重要,如果在IVF周期中穿刺取卵当日或前一日子宫内膜不是三线型,则胚胎不会发生着床或者着床率低。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内膜三线征

▴三线征消失

超声下的子宫内膜观察

超声检查是评估子宫内膜状态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内膜的连续性、完整性以及分型,我们可以判断宫腔是否存在粘连等问题。

如果内膜的连续性中断,宫角缺失,边缘切迹,下段内聚等影像表现,可以作为宫腔粘连诊断的影像学指标。

同时,三维超声还能评估子宫内膜容积,为生育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正常我们子宫内膜的容积是5毫升。就像手指不是一般齐的,子宫内膜的容积也是大大小小不均的。对于子宫发育较小,宫腔粘连,子宫畸形,比如子宫纵隔,单角子宫,T型宫腔,相对正常的宫腔容积就比较小。而对于已生育,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等患者,子宫腔内膜的容积就相对略大。但对于子宫肌腺症,子宫肌瘤是子宫疾病的范畴了,不作为容积的考量。

Kovachev等研究通过三维超声评估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体积的预测价值,发现体积<2ml的植入成功率显著降低,而子宫内膜体积>2ml可作为成功进行辅助生育治疗的阳性预测因子。

所以对子宫内膜容积比较小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宫腔内膜容积的扩大术。比如宫腔黏连,就是在分解黏连的同时,宫腔内膜的容积相应就扩大了。而对于子宫畸形,如子宫纵隔,单角子宫,T型子宫的宫腔整形的手术,也就是宫腔内膜容积的扩大术。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子宫纵隔手术前 ▴子宫纵隔整形后

子宫内膜的血流与营养

血供是子宫内膜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丰富的血流意味着内膜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保持良好的容受性。多普勒超声可以测量子宫动脉的血流参数,作为评价子宫内膜的指标之一。

宫腔镜检查与治疗

宫腔镜检查是判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

通过直视下的检查与手术,我们可以解决宫腔粘连、内膜瘢痕等问题,为胚胎着床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宫腔镜还能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切除等手术治疗。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内膜线中断,宫腔镜诊断为宫腔黏连

子宫内膜息肉:潜在的着床障碍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病,由子宫内膜局部增生形成,常见于30-40岁女性,发生率高达20%-30%。它可能由内分泌紊乱、肥胖、盆腔炎等因素引发,并可能导致不规则阴道流血及不孕。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宫腔多发息肉

息肉会占据宫腔空间,妨碍精子和卵子结合,影响胚胎着床。同时,合并炎症的息肉更不利于生育。超声是诊断息肉的首选方法,但分泌期可能因回声相近而难以判别。

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彻底摘除息肉,减少复发风险,为胚胎着床创造良好环境。

什么样的子宫内膜适合怀孕?检查&治疗全攻略请收好!

▴宫腔粘连,目前成功妊娠

因此,备孕女性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应及时就医切除,以提高生育能力。

子宫内膜炎的威胁与应对

子宫内膜炎是影响生育能力的常见疾病。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导致不孕、复发性流产等问题。通过宫腔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手段,我们可以确诊并治疗子宫内膜炎,为生育之路扫清障碍。

小知识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生育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了解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流以及潜在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我们可以为孕育新生命打造一片肥沃的“土壤”。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生命的奇迹!

本文旨在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知识,并强调其在生育中的重要性。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为自己的生育之路增添一份信心与保障。

昆明送子鸟医院多年致力于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月经不调、卵巢早衰、排卵障碍及无排卵综合症等内分泌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和精索静脉曲张、感染等病因引起的无精、少精、弱精的引起的男性不育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专家组领导带领之下,众位专业医生形成了多学科的技术团队,为患者提供优化、经济的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7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阴超检查全攻略
说到妇科超声检查,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超检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阴道超声作为一种有效的妇科检查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中,
2025-01-04 05:10:00
带你了解子宫内膜癌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它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通常在绝经后妇女中发病,但也有年轻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可以通过早期发现
2023-12-30 09:00:00
久备不孕,当心子宫内膜有炎症
...妻都可能遭遇久备不孕的困扰,众多可能的原因中,子宫内膜炎症常常被忽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炎症与不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潜在的生育障碍。一、什么是子宫内膜炎
2024-10-21 05:35:00
子宫里长了小多肉,该怎么办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一些女性朋友体检发现了子宫内膜息肉,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疾病,坊间有这样一种戏称,得了子宫内膜息肉,就像子宫里长了小小的多肉植物,那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了解一
2023-08-10 15:14:00
聊聊“子宫内膜息肉”那些事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发生于育龄期和围绝经期女性,患有该病的女性常会出现异常阴道出血、腹痛及不育等情况。今天,我们主要就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做一简单介绍。子宫内膜息肉
2024-09-06 08:53:00
#学习分享424#日常如何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
本文导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手段有哪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哪些药物治疗?·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 日常如何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检查手段?
2024-09-18 14:38:00
聊聊妇科检查中常见的息肉
...、胆囊息肉等。妇科也有息肉,常见的有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那么“息肉”是什么东西?可不可怕?要不要进一步处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什么是宫颈息肉?宫颈息肉是慢性宫
2024-03-24 08:04:00
出现2大症状,很可能是子宫内膜「增厚」的信号……一定要当心“
子宫内膜增厚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情况,对于绝经前出现的子宫内膜增厚,可能问题并不大,因为育龄期女性的子宫内膜本就会经历“生长-增厚-脱落-变薄”的过程,与月经相关。但对于绝经后的女性
2024-09-27 08:48:00
检查发现子宫内膜薄,真的会影响怀孕吗?
子宫内膜环境中子宫内膜是土壤,胚胎是种子,激素水平和心情相当于阳光雨露。怀孕需要很好的子宫内膜,就像庄稼需要肥沃的土地,即使种子再好,在贫瘠的土壤中也不会生根发芽,即使种子生命力
2023-10-10 08:4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