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能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为何只有朱元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1 20:0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一统是主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也曾多次出现大分裂和大混乱的时期。

能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为何只有朱元璋

让人奇怪的是,为了结束大分裂和大混乱所进行的王朝战争,大多数都是占据北方的政权或军事集团获得最终的胜利,比如,结束魏晋南北朝的是西晋,结束五代十国的是北宋(其实北宋也是局部统一)。而唯一的例外,就是定都南京的朱元璋,实现了由南向北的统一。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人险些实现由南向北统一全国这一壮举的,比如东晋的桓温、刘裕等等,但是他们都没能完成这一壮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概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北方的经济实力占据绝对优势。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农业是一个政权的经济命脉和主要赋税来源。所以,哪个国家或政权的农业越发达,其经济实力也就越强大。虽然,南方土地广袤,而且非常适宜耕作。但是,地广人稀的南方,耕作技术还长期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相反,北方的耕作技术都遥遥领先于南方,不仅大量使用铁器和曲辕犁,还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发达的农业,不仅能保障国家的赋税,还能让国家拥有大量的人口。以三国为例,地处南方的孙吴(2562000人)和蜀汉(人口1082000人),两个国家全部人口合在一起,都没有曹魏(4432881人)一个国家多。正因为北方拥有发达的农业,所以在历次王朝统一战争时,可以提供足够的物资保障和人力保障。

能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为何只有朱元璋

虽然两宋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发生南移,但是北方的第二个优势开始显现。那就是占据压倒性的军事。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军事优势主要体现在军队数量,军队质量两个方面。由于北方长期占有经济优势,所以可以快速集结和武装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比如,隋朝发动统一战争之时,能够出动五路大军,兵力达到了50万左右,让南陈防不胜防,只能接受灭亡的命运。

同时,由于北方拥有丰富的牧场,可以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兵团。虽然南方也饲养战马,但战马的数量与质量远不如北方。以南宋岳家军为例,通过从北方采购,以及战争中俘获的战马,曾组建了一支8000-10000人左右的骑兵。但是,数量远逊于他们的对手金军,仅仅郾城之战,金军就出动包括“铁浮屠”和“拐子马”在内的精锐骑兵15000人。骑兵的数量上南方已经处于下风,在骑兵的质量方面差距更大。还以宋军为例,宋军规定战马高度在“四尺一寸”到“四尺七寸”之间(约合127厘米至146厘米),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所以宋军的很多战马实际高度在四尺一寸以下。反观北方战马,基本都在140厘米左右。

能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为何只有朱元璋

战马的身高,将直接决定战马的所能承载的重量。以南宋战马为例,虽然已经发明了“大全装”马铠和“小全装”马铠,但是一个骑兵的甲胄的重量已经在20千克至25千克,加上武器装备,则更是达到了50千克左右。所以,宋军战马的马甲以皮甲为主,比如“金钱朱漆皮马具装”和“钢铁朱漆皮马具装”。但是宋军的对手中,西夏有“铁鹞子”,金朝有“铁浮屠”,都是披着采用冷锻工艺制造的铁甲。在增强防护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重骑兵的冲击能力。

由于在军队数量和军队质量两个方面都占据优势,所以在历代王朝统一战争中,北方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如果北方地区出现巨大动荡,而南方又有军事天才出现,确实会弥补双方之间在经济、军事方面的差距,甚至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比如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就是非常好的例证。但是,往往在北方混乱之时,南方的军事天才们同样面临着内部或者自身的问题。

能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为何只有朱元璋

以后来建立刘宋的宋武帝刘裕为例,在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至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的北伐中,几乎收复了整个黄河以南的地区,以及号称沃野800里的关中。而在刘裕之前,东晋权臣桓温也先后三次进行北伐,都曾取得巨大的战绩,甚至一度收复西晋故都洛阳。更为传奇的是,南梁陈庆之,仅仅统帅7000“白袍军”就曾横扫北魏。但是,他们在创造了诸多军事奇迹之后,并没能实现王朝统一。其中原因,都是“后院失火”。

就在刘裕准备经略北方,以期稳固新收复的土地,并继续扩大战绩之时。其坐镇京城的心腹刘穆之突然去世,一心想要取司马氏而代之的他,担心在江南的根基被人动摇,所以只能匆忙回师。而桓温北伐的目的更是树立自己在东晋朝堂上的权威,以图日后能够更进一步成为皇帝。所以,他根本不敢长时间远离东晋朝廷,每次北伐都是浅尝辄止,在取得一定战绩后迅速班师回朝。陈庆之虽然没有僭越的野心,但是他只有7000孤军,在没有援助和粮饷补给的情况下,最后也只能是铩羽而归。

能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为何只有朱元璋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王朝统一战争,之所以只有朱元璋是由南向北获得最终胜利,除了经济、军事方面的原因之外,最为关键的就是人的因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2 06: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不可忽视的历史小人物:他们如何改变历史的走向
...具体名字的小人物,但他无意间射出的一箭影响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统一天下的进程。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进行大决战,此战决定了南方的归属,陈友谅的水师无论是战船大小还是数量都远远
2023-11-20 07:34:00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帝也大多来自北方,在众多帝王中,真正北伐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北方为何总能将南方按在地上摩擦,这是怎么回事?明太祖朱元璋地理因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说到古代打仗就不得不得
2023-04-25 16:20:00
潘美成就了“杨家将”威名,却活成了潘仁美
...想夺取宋朝江山,形象颠倒,误读了一千多年。1388年,朱元璋将潘美配享帝王庙,直言:“宋潘美节义,兼善始终,可以庙祀。”
2024-07-10 21:11:00
能步战斩骑将的五位梁山好汉:李逵算一个,另外四位武功谁最高?
...所以没有好马场,也养不出好战马,这就是胡说八道了:朱元璋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开始的时候只有一只要饭的破碗,还不是把蒙元骑兵打得溃不成军?宋朝并不缺马,我们看宋朝史料就会发现,宋
2024-11-12 10:57:00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宋朝那样悲催:和辽、西夏、金、蒙这四个BUG级别的游牧民族轮番交手。在如此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宋朝攻少守多,基本就靠一个苟字,苟来了近320年国祚
2023-07-03 15:22:00
为何说古代帝王,朱元璋最能打仗
从作战对手,以及作战难度角度看:明太祖朱元璋最能打仗,也最会打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如朱元璋。老朱的全盘谋划能力,以及心思之缜密,令人敬佩。一、对手实力,自身情况:朱元璋处
2024-07-12 15:52:00
南方政权为何很难撼动北方政权呢
...没有完成过中国的统一。当然,其中有一个例子是南方的朱元璋驱逐了元朝在北方中原的统治,建立了明朝。不过,朱元璋之所以能打败元朝,主要还是当时蒙古统治者的不得人心。除了朱元璋这个
2023-07-15 18:49:00
古代的养马制度
...强大的骑兵部队,自然不在话下。 有证据表明,明太祖朱元璋是最重视马匹的帝王之一:与强大的元朝骑兵PK,必须同样依靠强大的骑兵。据《明朝、高丽的贡马之争与明丽关系》,早在“起
2023-08-06 16:25:00
幽云十六州:中国历史的痛与梦
...握了超越敌人的能力,迎来了真正的统帅。公元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领兵灭元。北伐大军发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檄文,在一年时间内先后攻取河南、山东、河北、大都、山西
2023-09-08 07: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