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03 15:2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朝代像宋朝那样悲催:和辽、西夏、金、蒙这四个BUG级别的游牧民族轮番交手。在如此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宋朝攻少守多,基本就靠一个苟字,苟来了近320年国祚。

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强悍的骑兵部队时,宋朝并没有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与之相抗,而是选择了一条“以步制骑”的抵御战略。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何以制骑?

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是怎样打服匈奴的?靠的是骑兵。

和宋朝处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正是骑士耀武扬威的时代。恩格斯说:任何军队如果没有一支能骑善战的骑兵,就不能指望作战胜利。这一点无论中西都是通用的,因为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战场上的绝对主宰。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对于这一点,宋人自己其实是清楚的。陈次升认为:兵家制胜莫如马,步兵虽多,十不当马军之一。李纲也说:军旅之事,以马为先。近年以来,金人专以铁骑胜中国,而中国以步兵当之,安能取胜?

宋人类似的观点看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么宋人既然明知骑兵才是王道,为什么偏偏要另觅他法,搞什么“以步制骑”呢?

马从何来?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建设骑兵,关键在马。缺马始终是制约宋朝发展骑兵的重要因素,而宋朝之所以缺马,主要是因为产马地全丢了。

正所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河北、陕西、甘肃一带自古就是重要的战马产区,但是随着辽、夏等游牧民族崛起,宋朝很快失去了对这些地区的掌控。

这就好比一个现代国家失去了钢铁、石油的自产能力,你让它怎么建起一支强大的坦克军团出来?

没有产马地,就只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战马。

缴获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缴获是一个好路子,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嘛。岳飞靠奇袭伪齐缴获一万余匹战马建成背嵬军,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但缴获的前提是打胜仗,宋军败多胜少,要想靠缴获去搞战马难度太大。况且备战需在和平时期,但既然无仗可打,缴获也就无从谈起。在绝大多数时候,宋朝要想获取战马,靠谱的途径只有两条,那就是牧监养马和购买战马。

牧监养马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牧监养马是朝廷动用行政力量进行养马的一种制度,所谓“兵之所恃在马,而能蕃息之者,牧监也”。宋朝的牧监制度袭承唐制,但又与唐代有很大不同,根源就在于丢掉了养马地。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写道:前代皆置牧与西北之地,藉其地气高凉。今单镇、原武置监,皆地炎热,马失其性。

也就是说,宋朝虽然学着唐朝让牧监养马,但由于养马地不同,产出的战马质量与唐时相比差了很多。

尽管先天不足,宋廷依然设立了很多马监养马。但是大笔的钱砸进去了,效果却始终不怎么理想。

根据《翠微南征北征录合集》记载,由于养马地和军队驻扎地相距甚远,军队取马需要“奔走半载,往返万里”。在这长途跋涉之间,贪腐便发生了。

由于负责运马的人员并不需要为战马的质量负责,所以他们总是将运马经费挪作他用,至于战马的死活则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更有甚者,会将运送的上等马以高价卖出,再低价购入下等马以次充好,以此来赚取差价。因此出现了“马步三司之马,虽仅言数万而羸弱老病及其半”的怪现象。

购买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购买战马也是宋军补充战马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宋朝刚立国之时,战马的卖家还有很多,比如吐蕃、回纥、党项等等。但随着辽夏金蒙的崛起,宋廷要想买马就变得越来越难了。

再加上游牧民族也不傻,大家都知道战马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怎么可能轻易把优良的战马卖给你呢?

所以宋廷即使能买到马,那些马的质量也很成问题,平日里骑一骑勉强能用,但是上阵冲杀就不够看了。

无奈之下,只能重步轻骑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不论是牧监养马还是购买战马,其投入产出比都很低,只见花钱如流水,军队的战斗力却提不上来,因此朝堂上主张“以步制骑”的声音也就大了起来。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他说:自古骑兵未必为利,开元、天宝间,牧马数十万匹,禄山为乱,王师败于函谷,曾何救焉?……且骑兵之费,钱粮、刍粟、衣缣之类,每一指挥,岁费数万缗。

总结起来,范仲淹之所以反对“以骑制骑”,原因有二:

一是宋人不擅骑射。宋朝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沈括也说发展骑兵是“舍我之长技,勉强所不能,以敌其天产,未闻可以胜人也”。在他们看来,宋军的优势在于强弩,而强弩显然是装备给步兵使用的。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二是发展骑兵太烧钱。要想打造骑兵部队,除去买马的开销外,还要支付马鞍、马镫等配套装备以及草料等一系列的费用。花钱如此之多,却只能得到一名骑兵,如果将同样的钱花在步兵身上,就能养活3-5名步兵。

在这两个理由中,后者无疑是宋朝士大夫们关注的重点。

宋朝财政总共就那么些钱,不可能骑兵步兵两手一起抓,只能选择一项重点发展。

削步兵,增骑卒?这绝无可能。因为宋朝军队不仅需要对外作战,还承担着维护内部稳定的职能。每遇灾荒,宋朝都要招募灾民入伍,以防止这些灾民发生民变;对于触犯法律的罪犯,一个常见的处罚方法就是刺配充军;对于各地的强人盗贼,宋廷也经常采用招安的手段对付他们。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将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招募到军队中,可以避免他们在地方作恶,却也让宋军的冗员变得不可收拾。

如果要以骑兵为主,势必需要削减步卒。可如果把这么一大票危险分子放回社会,宋朝江山岂不是要先从内部瓦解了?

所以说,裁军不可能裁军的,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省骑士,增步卒”都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

宋朝面对游牧民族入侵为何不重视骑兵?

以步制骑靠谱吗?

为了让“以步制骑”更有说服力,宋人还想了很多用步兵克制骑兵的战术方法出来。比如守住险要位置借助地势阻敌、用弓弩远远地射、依托步兵阵法克制骑兵等等。

这些方法有没有用?当然有用,比如在南宋绍兴四年发生的仙人关之战中,宋军就以步兵为主力,凭借地利狠狠痛击了来犯金军,成了宋军以步制骑的经典范例。

搜更多精彩内容

仙人关之战

但这些方法必须得符合很多条件才能发挥作用,一旦对方不按常理出牌,宋军往往只能傻了眼。

比如在“澶渊之盟”前的战斗中,宋军集结11万精兵强将,在定州布下宋太宗亲自研制的“平戎万全阵”,就等着辽军自投罗网。

结果辽军根本不搭理你什么阵法,直接绕过去,轻轻松松袭击了宋朝的大后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3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汉骑兵的战斗力,绝对不比蒙古骑兵差
汉族的骑兵战斗力绝对不比游牧民族的差。汉唐时,历史有明记,一个汉军可以打三个匈奴或者突厥士兵。而我们感觉汉唐经常吃亏,不是汉族骑兵战斗力不行,而是双方的生态不同。汉族早早的进入了
2023-04-23 18:59:00
两宋作为最富裕的王朝,军事实力真有那么差吗?
...来获得短暂的和平。但初始之时,世人以为这是宋朝对于游牧民族短暂的让步,就像当年的汉朝一样,一开始是以公主和亲的政策来获得边界短暂的安宁,后期汉武帝用七十年的国力溃散匈奴内部,
2023-05-29 15:17:00
骨朵没有核桃大,两个铁锤一斤重,史书里骑兵全套装备有多少斤?
...多重,骑兵的负重到底是多少。最早的骑兵强者是匈奴等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的负重其实很低。游牧的骑兵主力是“引弓之民”,匈奴男人游牧时节是部落牧民,秋高马肥时就是匈奴骑兵。匈奴
2022-12-19 15:44:00
古代农耕文明的中原人,为何打不过游牧民族
...分多路和金国大战。 可见马在古代战争中的核心地位,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其实无法做大,这些游牧民族是占据了一块能农耕的区域,获取粮食养马后才发达的。比如后金获取辽河平原,西夏获取
2024-04-25 10:07:00
辽国、金国、蒙古国、西夏国的兵器水平如何?
...失了西北产马地,唐军也逐渐转变成以步兵为主,从此与游牧民族攻守易势,疲于防守。而到了宋朝,这种情况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严重,无奈之下宋朝常常花大量钱帛四处买马,以至于陆游哀
2023-04-25 09:48:00
...西忻州、朔州一带。 赵国的北部及西北部生活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匈奴,战国晚期,匈奴不断南下抢掠,赵国名将李牧则在雁门抵御匈奴,雁门关大概就是李牧时期修建起来的
2024-07-22 16:34:00
辽国兵源优质战术灵活多变,北宋遭遇“降维打击”
...,自然能够真正实现脱产参与军队的人口很少,因此依照游牧民族军事组织的传统形态和模式,辽国的军队一般来说也都是兵农合一的。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解决有关日常生活的生产供给问题,另
2023-06-21 13:39:00
...骑兵,还能修筑城池,据城防守,比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更难对付。宋神宗曾说:“二虏(辽、西夏)之所以难制,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隋朝建立时,突厥强盛,但
2024-07-11 13:19:00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外族于国门之外的天然屏障,但也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必争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去燕云十六州,契丹人就能在华北平原一马平川,中原腹地亦赤裸裸地暴露在契丹铁骑之下,契丹人想来就
2024-08-11 19: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