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牧抗击匈奴和天龙八部中萧峰自杀的地方,是如今哪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22 16:3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天龙八部中,契丹人萧远山带着妻子儿子(萧峰)从雁门关回中原,结果遭到中原21名武林高手的埋伏与围杀,萧远山以一人之力力战21名中原高手,打败带头大哥,杀死17人,眼见妻子身死,萧远山绝望地跳下雁门关的万丈深渊自杀,临死前把萧峰留在雁门关。

几十年之后,契丹人萧峰为了阻止辽朝与宋朝的战争,胁迫辽国皇帝答应在有生之年不向宋朝发动战争,萧峰身为契丹人,在宋朝长大,与他的父亲萧远山一样致力于避免宋辽战争,他既无法在辽人面前立足,也不被宋人接纳,萧峰和他的父亲一样跳下雁门关的万丈深渊自杀。

以上故事出自金庸笔下的小说《天龙八部》,情节为虚构,其中的反复出现的雁门关这个地方确是真实存在的,雁门关在今天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这里是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隘。

雁门关地形

雁门关的南边是忻定盆地,北边是大同盆地,雁门关位于中间的恒山山脉西南,是连接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的战略要地,雁门关以北是蒙古高原,以南是吕梁山和太行山,再往南可直达中原与关中,雁门关扼守蒙古高原进入太原及中原的战略通道。

雁门二字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为了赵国的强大,发动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使得赵国国力强盛,并且不断对外开疆拓土,赵武灵王灭亡了中山国,收降了林胡与楼烦二个胡族,拓地千里,还修建了抵御北方胡族的赵国长城,他在新开拓的土地上设置了三个郡,分别是:云中郡、雁门郡、代郡。

云中郡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土默特右旗一带,代郡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部和河北省西北边一带,雁门郡在今山西忻州、朔州一带。

赵国的北部及西北部生活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匈奴,战国晚期,匈奴不断南下抢掠,赵国名将李牧则在雁门抵御匈奴,雁门关大概就是李牧时期修建起来的。

赵国李牧在雁门抵御匈奴

中原政权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主要有一个办法,就是修建长城,游牧民族是骑兵,长城可以阻滞骑兵的攻击,再配合险要关隘的防守,就能阻挡游牧民族骑兵的骚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政权就修建了为数不少的长城。

李牧时期抵御也是同样的办法,但李牧有自己的谋略,他采取主动示弱、避而不战、保存实力的办法让匈奴麻痹大意,引诱匈奴主力出击,然后包围并歼灭了匈奴十余万人,导致赵国边境平静了数十年。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命令蒙恬把原六国修建的长城边接起来,同时修缮破损的地方,这便成为后世万里长城的雏形,雁门关作为长城在山西最重要的关隘,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据点。

经过秦始皇对匈奴的打击之后,秦朝北边的疆域到达了阴山至辽东一线,雁门一带成为秦国长城以南的领土,到汉武帝时期,连续发动了河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使得匈奴漠北无王庭,进一步拓展了汉朝的地缘安全,使得雁门关在秦汉时期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因为不处于前线。

秦攻匈奴之战

汉元帝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数次到长安朝拜,朝廷将王昭君赐于呼韩邪单于,有人说王昭君出塞就是从雁门关出的,但这种说法没有史书明确记载,只是一种推测,北上匈奴的路线很多,并非只有雁门关一条。

《唐书地理志》: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雁门关真正作为关隘使用是在唐朝初年,唐朝建立后,致力于统一中原的战争,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趁机南下抢掠,624年,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大军南下,其中一部就是从雁门关进入山西抢掠,几年以后,唐朝灭亡了突厥,整个漠北都纳入唐朝统治,雁门关成为唐朝的内关。

雁门关真正成为前线是从五代十国开始的,石敬瑭建立后晋政权,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还承诺每年给契丹进贡布帛30万匹,幽云十六州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地区,是华夏政权的天屏障,这次割让就连部分长城也不在中原政权的控制之下,从此游牧民族的骑兵随时可以南下抢掠。

燕云十六州与雁门关

雁门关就位于幽云十六州的南部,这里是后来宋朝与辽朝争夺最激烈的关隘,不管是天龙八部还是杨家将,都将这里作为宋辽双方的前线,不是没有道理的。

公元980年,宋辽双方爆发了著名的雁门关之战,辽朝大同府节度使萧咄李率十万大军从雁门关南下进攻北宋,北宋名将潘美与杨业在此迎敌,当时的雁门关是宋辽双方的前线,被宋军所控制,宋军守将是杨业,仅有数千宋军,杨业采用正面迎敌,侧面袭击的战术对抗辽军。

杨业留副将守卫雁门关,亲率数千骑兵从小路迂回到辽军后背,趁乱袭击辽军中军大帐,杨业一马当先,杀向辽军,辽军忙乱之间大败,主将萧咄李当场被杀,由于主将被杀,辽军不攻自破,这次雁门关大捷宋军取得了胜利。

但这仅仅只是宋军阻挡了辽军的进攻而已,几年之后,宋太宗组织了两次北伐,意图夺回幽云十六州,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不仅没有夺回,连雁门关也丢了,宋朝与辽朝的边界南移,到澶渊之盟时,宋辽双方以河北白沟河为界。

雁门关

自此雁门关落入辽朝之手,澶渊之盟让宋辽双方保持了数百年的和平,直到辽朝灭亡,整个两宋时期,雁门关都被游牧控制,蒙古崛起后,灭亡了金朝,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则灭亡了南宋,雁门关则成为元朝的内关。

自此,雁关门逐渐失去关隘的作用,明朝建立后,雁门关也是明朝的内关,在内长城与外长城之间,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率领大军从北京一路向西到达大同,再往前走一点就到达雁门关了,但是明英宗返回了,然后被瓦拉打败,数十万明军全军覆没,就连皇帝也被俘虏。

明朝时期,重修了雁门关关隘,但历史越往后发展,雁关门就越是失去关隘的作用,明朝之后的清朝是从北方南下的,并且整合了游牧民族的蒙古人,雁门关同样是清朝的内关,军事意义不大,地位降低,直到现在。

从雁门关的整个历史来看,它的战略地位在逐渐降低,秦汉时期,雁门关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二线,雁门关一旦失守,敌人就会南下攻击太原,太原一旦失守,山西就不保,山西一旦不保,关中和中原就会面临严重威胁。

雁门关位于内外长城之间

雁门关最重要的时期就在北宋初期,作为双方的前线,这里战事不断,是宋辽双方争取的焦点,一旦中原政权控制了幽云十六州,雁门关也就失去了战略意义,沦为不太重要的关隘,雁门关不像函谷关和潼关那样扼守战略要道,它是很容易绕过去的,这样就失去了关隘的重要意义。

宋朝以后,游牧民族崛起,除了明朝之外,明朝是最后一个修长城的华夏政权,元朝和清朝均以游牧起家,雁门关成为元朝和清朝内部的关隘,战略地位下降,从山西来看,雁门关是至关重要的,是山西的北大门,从整个华夏来看,雁门关并非不可替代,从大同照样可以南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2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翦为何要对李牧实施反间计?他在战场上打不过李牧吗
公元前229年,郭开在邯郸大肆宣扬李牧造反的消息。赵迁身为赵王,不能擅自离开宫城。于是,他决定派遣最亲信的将领赵葱、颜聚同往前线,取代李牧、司马尚统兵抗秦。当时,嬴政的吞并六国战
2023-04-25 10:52:00
李牧出战匈奴,为何一次也没赢?
...提出疑问:为何不让号称“战国四大名将”,善于野战的李牧挂帅呢?要知道,李牧对战秦军,从未败绩,都是以少胜多。李牧没有挂帅与白起作战,原因很简单,他当时还很年轻,没啥名气。此时
2023-08-22 20:47:00
李牧的军 队为何所向披靡,甚至能够轻松战胜秦国军 队
战国时,为何李牧的军,队所向披靡,甚至能够轻松战胜秦国军,队?除了李牧能谋善断之外,还因其掌握着一支精锐部队:赵边骑。是什么让赵边骑战斗力如此强悍呢?因为这是一支装备精良的佣兵部
2024-04-25 22:18:00
这位战神总能料敌机先,却没料到自己会因反间计被杀
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河北邢台市人。他与白起、廉颇、王翦齐名,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用兵如神,在军事上有着极其高超的水平,一生未尝败绩,一个人支撑着赵国防御的长城。最后却因
2023-06-21 13:33:00
《天龙八部》乔峰,豪情万丈快意恩仇,悲剧的人物必死的英雄
《天龙八部》乔峰,豪情万丈快意恩仇!乔峰义薄云天、英雄豪迈、有情有义。97版《天龙八部》黄日华饰演乔峰,出场自带BGM,黄日华饰演乔峰豪爽大气,侠骨柔情,智勇双全,大义凛然,堪称
2023-02-17 22:39:00
匈奴来袭,将军为何下令迎战者一律斩首
战国末期,战神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当时,赵国离匈奴最近。每当匈奴物资匮乏的时候,就侵入赵国边境,把男人抓去当奴隶,把妇女抓去给兵将取乐,
2024-06-11 14:48:00
李牧、卫青和霍去病:对抗匈奴的三大将领
李牧也算是史书上记载第一个和匈奴对抗取得大胜的人物了。李牧出生在战国末期的赵国。其实李牧刚开始并没有什么名气,长期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李牧虽然在防备匈奴却基本上没有取得什
2023-10-23 22:02:00
战国时期谁是匈奴的噩梦
...阴山之下筑了长城,设置了云中、雁门、代三郡,又命令李牧长期驻守北疆的代郡和雁门,抵御匈奴入侵。面对凶悍的匈奴,身为百战将军的李牧十分明白敌我双方的情况,清楚地知道正面硬刚最后
2023-02-24 14:57:00
他是横行天下的名将,最后却惨遭枉杀
...重地,西克虎狼暴秦,打得天下诸侯尽皆瞠目丧胆的赵国李牧大将军。关于李牧,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他是战国时赵国北边的良将,他常年居住在雁门关以防备塞外强大的匈奴骑兵,雁门关就是在
2023-06-08 09: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