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16:2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统一分裂再统一的过程。不过说到统一中国,最常见的无外乎这两条道路,南征或者北伐。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南征的胜率要远远大于北伐。如魏国灭蜀国,晋朝灭吴国,隋朝灭陈朝,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大清灭明,都是从北到南。

中国古代“创业成功”的开国皇帝也大多来自北方,在众多帝王中,真正北伐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北方为何总能将南方按在地上摩擦,这是怎么回事?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明太祖朱元璋

地理因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说到古代打仗就不得不得到地理因素,北方打南方,地理上就有着巨大优势。

首先,对战争最重要的就是山川,河流。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红色山川,蓝色河流

我们所说的南方主要指江南地区(江浙沪),荆州地区(湖南湖北),加上巴蜀地区(四川重庆)和江淮地区(苏北皖北)。巴蜀地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攻易守的同时也很难向外扩张。所以北方打南方多是华北地区和关中地区向江南和荆州地区进攻,而关中和华北联合,加上山西和山东,组成天然屏障。这样一看,北方地势崇山峻岭,无论是从江南地区攻打山东,还是从荆州地区路过中原攻打山西,都从低打高。南方进攻北方面临仰攻的不利局面,而北方打南方却是居高临下。

在古代,中原地区可是香饽饽,北方占据中原可以尽情享受中原物资,南方一旦打过来,北方打不过还可以后退,反正有天险可守,养精蓄锐待到二年又可以继续进攻把中原夺回来。南方就不同了,一旦占据中原,无险可守,继续北伐进攻又面临仰攻的劣势,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虽说南方还有长江天险可守,但江河毕竟没有山脉牢固,一旦长江被突破,整个南方地区就会顷刻崩盘,一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

加上南方水网丰富,便于运转,北方攻打到南方时无论是进军还是运粮都极其方便。而南方攻打北方,交通得靠走,搬运得靠手,费时又费力。

唐末黄巢起义,从北打到南势如破竹,可一旦调转方向,从广东北上“以图大事”便寸步难行。清朝三藩之乱也是如此,吴三桂从云南发病,占据华南六省,最后却陕西甘肃的战局中,一败不起。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总之就是,北方进可攻退可守,输了还是卷土重来,而南方输了,就直接没了!

粮草因素

你以为打仗拼的只是武力值吗?没那么简单。古代打仗,尤其是打这种统一全国的打仗,拼的可不只是谁能打,更重要的是粮草。

经济基础决定战争规模,而粮草决定了作战半径。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想象一下,一头牛车拉着牲畜吃的草料还有人吃的粮食,一天能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2,一般就是作战半径,超过这个距离粮草就供应不上了。中国地域广阔,古代交通不便,几十上百万大军徒步去打仗,春天出发,冬天才到,一路上的吃喝都是大问题。

没有粮草供应是很难作战的,加上南北方气候不同,南方气候温和,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北方军队南征,没有吃的了可以就地取材,打下一片吃一片,反观北伐就没那么简单了。

北方气候寒冷,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打起仗来更是没人种地,粮食基本没收成,南方军队打到北方,面对无主的荒地欲哭无泪。到了冬天守城一方坚壁清野,南方军队如果带的口粮不够吃,那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北方军队南征可以就地取粮,而南方军队北伐却只能面对“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这样一来,光粮草压力就让让北伐军队受不了。

想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都在粮草问题上栽了大跟头,最后含泪输给司马懿。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战马与民风因素

冷兵器时代,战马可是大杀器,骑兵打步兵就像成年人欺负小朋友,就算不正面硬刚,一小队轻骑兵没事对你放两支冷箭也受不了。北方草原茂盛产良马,这就让南方与北方对抗中处于下风,即便南方抵御成功,但也很难反击,骑兵四条腿,跑得快,追不上,无法消灭对手有生力量,等过个两年,骑兵又卷土重来,打又打不过,追又追不上,最后只能在一次次冲击中败下阵来。

推荐阅读:慈禧宣战究竟是有实力还是乱弹琴清朝真的有实力和列强对抗吗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宋朝,就是在骑兵的铁蹄下被逼的一步步向南移,最后移到海里了。而明朝朱元璋能够从南到北打跑元军,很大程度上还得感谢元朝统治者。元朝爱养马,全国各地遍布马场,正巧朱元璋家门口就有一个,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于是元朝统治者所养的战马,就成了朱元璋起义的“第一桶金”。

提起江南人们总能联想到才子佳人,而北方地区受游牧民族影响,民风豪放,彪形大汉遍地都是,南方人见了只能直呼野蛮,但行军打仗,要的就是强健的身体素质,这也是中国古代,南方军队打不过北方军队的一个原因。

为何真正北伐成功的人只有朱元璋一个

总结

地理优势、粮草优势,加上强悍的骑兵让北方军队赢得起也输得起。再者北方相对贫瘠,经济没有南方发达,气候还恶劣,生活水平差,北方向南进攻,那是追求幸福,作战也更有动力,这样看来,古代南征容易北伐难,也就不足为奇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19: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北方战争,南方弱还是北方强
...秦灭楚、西晋灭吴、隋灭陈、元灭南宋、清灭南明,不过朱元璋是个例外,但总体来说,南征的胜率要远大于北伐。仔细分析这些战争,会发现北方灭南方就两个方案:一是先攻占四川然后顺流而下
2023-09-12 20:01:00
历史上统一全国的战争多次发生,为何南方大都打不过北方?
...于北伐。纵观历史,真正意义上完场北伐胜利的君主,仅朱元璋一人尔。南征相对比就容易得多了,杨坚,赵匡胤等都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统一大业,在下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人与马北方与南
2023-05-04 12:12:00
历朝各代除了朱元璋北伐成功外,其他几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
...细心的历史爱好者应该发现,中国历史上,历朝各代除了朱元璋北伐成功外,其他几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反而是南征的成功率更高一些,这又是为什么呢?一、南北方被开发的时间不一样中华文明
2023-02-17 18:11:00
朱元璋之所以北伐成功,还得从人囗经济上找原因
很多人在解释古代为什么只有朱元璋北伐成功的问题上,说的最多的就是像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的个人素质,还有一群像徐达、常遇春等能征善战的将领等等这些,但是个人认为这些因素都不是核心
2024-10-27 10:32:00
朱元璋的头号干将徐达,依靠大智慧善终
众所周知,朱元璋手下有两名最得力的将才,一为徐达,二为常遇春。与常遇春的骁勇善战、冲锋陷阵不同,徐达不仅在战场上勇武,还非常有智慧,军队中对士卒非常严格,在朱元璋面前说话行事都极
2023-03-08 20:48:00
后勤英雄:君主成功的无声奉献者
...心,为打赢官渡之战提供了重要基础。元朝末期,放牛娃朱元璋扫除张士诚、陈友谅建立大明王朝。而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便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神机妙算刘伯温。可当朱元璋论功行赏之时
2023-11-25 14:46:00
朱元璋和常遇春是怎么认识的,他为什么会选择常遇春?
朱元璋的人生经历让人惊叹不已,他从一介平民,成为明朝开国皇帝,一生充满许多传奇故事;在朱元璋夺取天下称帝的过程中,有许多谋士和名将的追随,因为他们对朱元璋的效忠和同心协力,让朱元
2022-12-17 16:50:00
明朝是如何控制云贵地区的
...天就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一、梁王的倔强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王朝,国力尚未完全恢复。然而,他早已了解到云贵地区的重要性。这片肥沃的土地,不仅资源丰富,更是通往西南的咽
2024-04-19 15:44:00
徐达作为明朝的开国功勋,和朱元璋的关系相当微妙
...至是会不会对整个江山社稷造成破坏。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位,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后期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心中存在着褒贬不一的评价,那也都是人在家里面智者见智的事情
2023-01-31 12: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