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什么,还是孔子发明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2 16: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什么,还是孔子发明的

无意中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啥时候的事。

有人说唐朝的《仪制令》,是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这个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交通法规,带有法规的强制性。

唐太宗当了皇帝之后,治理的好啊,经济发达、人民富足、百姓幸福。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如车、船、轿子、牲口,还有行人啥的,经常在道上挤成一团,还经常发生各种交通事故。尤其是在城门附近,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城门小啊,进来的、出去的,还有检查的士兵,拥挤不堪。经常有卖菜的,凌晨就来排队,下午城门关了,还进不去,辛辛苦苦种的菜,也坏蛋了。

唐太宗爱民如子啊,拍了脑门、拍大腿,但都想不出咋办。于是拿出了古代中国最有历史的优良传统,开会!

会上,大臣马周建议,让进城的时候,“来左去右”。意思是进城的时候,靠左边走,出去的时候,靠右边走。

除了进出城门的时候,“来左去右”,在唐代,超速超载要小心打屁股。

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什么,还是孔子发明的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打屁股。

根据《唐律》,在没有合理原因的,在街道、小巷中快速骑马或者驾车的,要被处以竹板或荆条打屁股,既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又不至于惩罚过重,闹出人命。

不过如果因为超速而造成了严重后果,比如人员伤亡,就不是打屁股这么简单了。要按照斗殴杀伤人的罪行减一等处罚。

超载的规定,是针对水路交通的。一般的客船、商船,如果船上超出了五十斤货物,或者超出了一个人,船主要被打五十大板。以此类推,超出了多少,就要挨多少板子。如果超载太多,那就摊上事了,就不再是挨板子,而是要吃上两年的牢饭。可见古人对于这方面的重视一点不比我们少,而且打击力度还很大。

宋代后,《仪制令》被刻在石碑或木板上,并立于道路中间,以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

虽然唐朝的《仪制令》,可以算交通规则,但还是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即以礼让为先作为基本准则。“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这一点,现在的很多人也做不到。很多的交通事故和交通纠纷,都是因为双方缺少礼让的态度,宁可撞一起,也不让一分造成的。这让我想到以前的大车上,都喷着“宁让三分不抢一秒”的字样。有没有效果不知道,但起码让“礼让为先”理念,存在于大家的心里。

回过头来说古代中国的交通规则。

虽然很多人都说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出现在唐代,但这是不准确的说法。

就拿考驾照来说吧,秦代的时候,就有关于考驾照的有关规定。

秦朝的《除吏律》记载了严苛的驾考准则:驾驶马车的驾照,驾考只有四次机会,没考到就要罚四年徭役。相对于如今没考到驾照只需要补考加钱外,是否深感庆幸呢?

但这还不是最早的交通规则。

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记载了有关道路交通最早的规则:出入城门男靠右行,女靠左行,车辆走中门。

类似的规则,汉代的《礼记.王制》中也有记载:“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但大家可能想不到,这条交通规则的发明者,是圣人孔子。

孔子五十六岁的时候,以鲁国司法部长是身份,代理国务卿。大权在握之后,孔子立刻暴露出他法家的本质。先是把大夫少正卯杀了,杀猴吓鸡。然后推行和商鞅差不多的法律,事无大小,全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谁违反了,扒掉裤子打屁股。结果贩卖猪、羊的商人不敢漫天要价;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敢捡;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孔子的有关规定中,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这就是古代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交通规则。

最后提醒大家,交通规则啥时候出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记住: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古代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是什么,还是孔子发明的

请大家关注、转发、点赞,您动动手指头,全当锻炼身体了。但您的支持,对我真的很重要!万分感谢!

关注《历史有坑》你绝不会后悔,这里有《诸葛亮的丑老婆谁介绍的》、《杨玉环、董鄂妃等人的乱伦爱情,为啥被赞扬几千年》、《中秋爱情故事:让老公头上都长绿草了,甚至快变草坪的女人……》、《中国第一个纯天然冻龄美女》、《最成功,最失败的间谍,都是这个绝美的女人……》、《,从沉鱼到西施鱼,她用西施舌,控诉绝美女人的凄惨人生》、《古代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最后被谁扯的稀烂?真不是匈奴》,还有为什么说褒姒是老太太,圣人为啥没爹,诸葛亮咋成了是奸臣,关羽真的不忠诚等内容。以及《古代中国——迷失的大国之路》、《论语中为啥全是谎言》、《史记中的马屁》等连载,还有作者的人生感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会中文好就业
...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11日 第 11 版)马来西亚彭亨大学孔子学院“中文+铁路”汉语培训学员合影。受访者供图柬埔寨皇家研究院孔子学院的学生参加中国文化活动。 受
2023-08-11 04:58:00
...这份跨越山海的文化答卷。”营员代表、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的刘嘉茜难掩对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向往:“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最美的成长在脚下。”这位华裔少女,自小在孔子文化学
2025-07-18 07:16:00
...仪式-祭孔大典,来拉开传统文化节的序幕。“我们依托孔子学堂,把传统典仪、经典诵读、古琴书画等体验项目结合起来,用现场体验的方式让参与者感悟传统文化魅力,同时把风筝、书画、民乐
2023-06-19 11:20:00
...,当《论语》的箴言伴随研学的脚步,山东推出的“跟着孔子研学游”活动,正以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的方式,让沉睡千年的儒家文化在齐鲁大地上焕发新生。近日,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
2025-10-16 19:51:00
济宁一地这些路口启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双公路防山镇政府门前19、创业大道百灵工业园西侧20、孔子大道京台高速桥西21、护庙街南首22、鼓楼南街与南马道街北路口23、长春路交警六中队门口24、静轩路与大学西路口25
2024-12-08 09:45:00
美国教科书中的孔子,视角与我们大不相同,却值得深思
实际上,美国的教科书中也有孔子的身影,但与中国教科书中的描述视角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中国教科书中的孔子】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我们能看到孔子是第
2024-08-13 11:26:00
交通规则的起源:古代的规则与现代的交规有何联系?
在现如今的交通规则中,我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靠右走,车辆右行,如果超速或者超载,就要扣分罚款。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交通规则,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看似只与现代有关的交通规则
2023-11-18 15:35:00
...心存侥幸,并未将这些规则放在心上。实践中,为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陋习,有关部门使出了浑身解数。如有的地方设立“斑马线智能护栏”,民警手拉手的“开关式”过马路,“黄金绳”式
2023-07-04 00:27:00
文人原本武艺高强,因一位皇帝被称“文弱书生”上千年
...例子。首先说得就是鼎鼎大名的万师之表——孔老夫子!孔子在人们心目中一直都是老学者的形象,这瘦弱还有着轻微驼背的孔子跟武者形象是毫不沾边的啊。孔子武功到底如何,在史书上的确是没
2024-10-20 10:2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聚焦厦门本土文学与红色历史 何况两部新作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厦门作家何况近日接连推出两部新作,分别为书评集《我看与看我:厦门当代作家作品过眼录》与长篇纪实文学《流动的领土
2025-11-15 08:20:00
一生赤诚报国,百岁丹心长存——追忆百岁新四军老战士段飞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晚上六点半,103岁的抗战老兵段飞在安徽亳州市涡阳县家中安详离世。11月15日,段飞老人的儿子段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
2025-11-15 12:56:00
太行风|一眼千年
一眼千年——遥望古代壁画中的燕赵往事1998年拍摄的安平汉墓出行图白盖轺车。冯 玲摄近日,“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正在河北美术馆举办
2025-11-14 08:41:00
“永恒回响”——汉唐艺苑2025秋季拍卖会即将启幕
时序入冬,艺术盛事再启新篇。汉唐艺苑2025年秋季拍卖会——“永恒回响”书画、瓷器、玉器精品专场,将于11月20日至11月21日在成都启雅尚国际酒店5楼桑耶裕康厅举行预展
2025-11-14 16:31:00
在黄河奔腾入海的壮阔画卷中,在泰山巍峨耸立的云海之间,齐鲁大地以其五千年未曾断流的文明血脉,孕育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深厚底蕴
2025-11-14 17:31:00
11月的太原秋高气爽,阳光明媚。周末,我乘车沿新兰路一路前行,去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平坦宽阔的道路两边
2025-11-14 18:13:00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