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交通规则的起源:古代的规则与现代的交规有何联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8 15:35: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现如今的交通规则中,我们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靠右走,车辆右行,如果超速或者超载,就要扣分罚款。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交通规则,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看似只与现代有关的交通规则,其实大多都由古人所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交通规则,看完后你会觉得,原来古人与我们的“距离”是如此近。

交通规则的起源:古代的规则与现代的交规有何联系?

行人要靠一边走

在先秦时期,行人在路上走的时候,要分“男右女左”,就是男子靠右边走,女子靠左边走,至于车马就从中间通过。《礼记·王制》中有记载:

“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由于早期各地文化差异很大,所以全国并未统一实行标准,直到国家逐步统一,这些交通规则才慢慢被人接纳,不过整个过程缓慢且艰难。

唐太宗时期国家强盛、百姓富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工具也出现多样化,什么车、船、娇子、马都有,加上行人,道路就变得十分拥挤。这时候大家过往都很随意,所以常常造成交通拥堵。守城士兵为了保证安全,还要对过往车辆行人进行检查,这样既加重自己工作量,也耽误大家时间。

交通规则的起源:古代的规则与现代的交规有何联系?

唐太宗听说后,马上召集他的“智囊团”商议对策。这时一个叫马周的大臣站了出来,马周是个孤儿,但他从小就很勤奋,深受唐太宗赏识,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谏议大夫等职。

马周向唐太宗提出一个策略,就是“来左去右”。也就是说,以同一个朝向为主,凡是进城来的人,就靠左边走,出城的人就靠右边走(实际上都是靠自己的右边走,与如今的行人靠右已经差不多了)。这样既方便守城士兵检查,也节约了大家的时间,缓解了交通压力。

不过这只是针对进出城的百姓,在城里转悠的人,大多还是不用遵守这一规定。也就是没有广泛应用到所有交通中,包括后来的宋朝也是,这点从《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出来。画中展现了宋朝的繁华景象,街上车水马龙,但明显大家没有遵循一定的规则来来往往,依旧是随意行走。

交通规则的起源:古代的规则与现代的交规有何联系?

超速超载要打屁股

根据《唐律》记载,在没有特殊理由的情况下,如果在街道、小巷中快速驾马或是驾车,是要受刑的。毕竟唐朝人口众多,一旦不重视交通规则,就很容易引发事故。一开始的处罚是用荆条抽打背部,后来因为背部有许多经脉,容易打出人命,于是就改成打屁股。这样既能起到警示作用,也不会闹出人命。

刚才说了“特殊情况”,也就是某人在执行公务,比如传递紧急公文,前线有紧急军情等等,还有某户有人生了重病,急着找大夫什么的,这些就属于特殊情况,都可以免除刑罚,不过还是要交罚款。

另外唐朝对于超载管理也很严格,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同样超出规定,就要打屁股。比如一艘货船,规定只能承载五十斤货物,其中包括船员。如果查出超出五十斤,就算只多了一个人,船主都要被打五十大板。超出越多,挨的板子就越多,严重的话还可能被直接下狱。

交通规则的起源:古代的规则与现代的交规有何联系?

“司机”必须经过培训

如今我们驾驶机动车,都必须先考取驾照,古代没有驾照怎么办呢?那么就进行培训。古人讲究“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一方面指帝王的驾驭之术,另一方面则是指我们如今所说的,驾驶交通工具的技术。

古代的“司机”,也就是车夫,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够上岗。根据秦朝的《除吏律》记载,只要御人出现四次技术不过关,就要被罚四年的徭役,并处以罚款。

可见古代虽然没有“驾照”,可对于车夫的要求一点都不比现在低。而且只有那些技术超群的车夫,才可能为贵族服务。一旦能够成为贵族的车夫,那也是有可能靠关系做大官的。

交通规则的起源:古代的规则与现代的交规有何联系?

礼让为先

如今在没有红绿灯,或是红绿灯坏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以机动车礼让行人为主。而在古代,也是有这样一项规定的。就好比唐朝的《仪制令》就有记载: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后来这一项规定,更是直接被刻在石碑或木板上,然后立于道路中间,以提醒大家要遵守。其实这一点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要是人人都能保持“礼让为先”的态度,那么许多交通事故都可以避免。

其实通过古代的交通规则,我们可以看出,当中很多都太超前了,几乎已经和现代一样,只是有很多在当时还没有十分规范。虽然从现代视角看来,古代很多规则既不系统,也具有随意性,甚至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有很多交通规则,都开创了现代交规的先河,是不是也很有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8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体报道显示,她企图滥用职权以绕过处罚。对她适用一套规则,对其他所有人则适用另一套规则。”工党影子内阁内政大臣伊薇特·库珀说。库珀要求对布雷弗曼发起“紧急调查”,同时要求布雷弗
2023-05-22 12:52:00
贵州都匀交警进课堂带着萌娃学交规
...带;乘坐电动自行车要规范佩戴安全头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宣传民警用做实验的方式更加深刻地讲解头盔的重要性,将没有防护的西瓜和戴了“头盔”的西瓜分别邀请小朋友
2023-10-20 17:25:00
公安部副研究员:自动驾驶汽车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认识交规
...存在的问题:自动驾驶车辆在测试阶段并未全面学习交通规则项目,且缺乏定量评价。图源Pexels据介绍,公安部目前正着力于运用虚拟仿真等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用自动驾驶学习交规,用
2023-09-24 19:29:00
深圳 “硬核” 交规走红,网友建议各地“抄作业”
...状况及交通行为事故特征,制定符合本地需求的交通管理规则。“严罚是手段而非目的。”张汝华说,无论是深圳的最严交规,还是其他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都应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
2025-02-19 15:28:00
警营迎来萌娃娃,学起交规顶呱呱
...,从而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随后,民警组织孩子们进行交通指挥手势模拟学习。在民警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有样学样,很快就掌握了“停止、直行、
2024-01-10 10:21:00
...车辆时务必佩戴安全头盔,系好安全带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渗入到学生们的血液中,自我保护意识树的更加牢固。进企业:送上“文明行车餐”民警孙兆胜还先后进入青岛交运集团温馨
2023-06-05 15:38:00
“礼让行人”是一项交通规则,是为了保障行人在道路上的安全,大力呼吁汽车驾驶员尊重行人的道路权益,这也是现代文明社会道路交通的重要法规之一,然而部分人认为“礼让行人”规则的实施影响
2023-05-29 12:46:00
...同程度给一定的处罚,因此,提醒各位车主们,遵守交通规则才会保障人身的安全问题。交规中对于超速不同程度的处罚力度如下,超速行为在10%以内,不会有扣分也不会罚款,但会给车主一个
2022-12-26 10:51:00
...段行车;雾天驾车请打开车灯,减速慢行。四、遵守交通规则及限速要求,了解并遵守加拿大的道路标识和交通规则。务必遵守交通信号灯、停车标识、让行标识和限速标识等规定,严禁超速、酒驾
2024-11-09 19: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