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被皇帝赐自尽的人,为什么二话不说就自己执行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3 20:0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现代人很多时候并不理解古代人的一些做法,比如在被皇帝下令赐死自尽的时候,有人认为,为什么那些人不选择逃跑而是等死呢?另外就是在电视剧里面出现过一些逃跑的场景,偷偷跑掉之后改变自己的装束,逃过一些关卡的搜查,最终获得一条生路。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其实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一起来看看。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上一个比较著名的皇帝赐自尽的例子吧。

白起,长平之战后,他本想趁胜追击,继续攻打赵国的邯郸城,但韩国与赵国派苏代前来游说应侯范睢,范睢也担心白起的功劳太大,以后他的地位会不如白起,所以就劝秦王停战,秦王答应了,白起知道后,对范睢与秦王不满。

邯郸之战的时候,白起称病不出,所以秦军在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还有邯郸城的赵军的围攻之下,败得很惨,白起还说:秦王就是不听我的话,才有此败的。

秦王听了十分的生气,就命白起出战,但是白起仍然称病不出,所以秦王免去了白起的爵位,变成了普通的士卒,并且命令白起离开咸阳城,到阴密去。白起离开了咸阳城,走到了西门十里的杜邮。

秦王和大臣们讨论说:我让白起离开咸阳城,他还很不高兴呢,很不服气呢。秦王就派使者赐白起一把剑,让白起自刎,白起说:我究竟有什么错呢?上天竟要这样对我?

过了一会儿,白起又说:长平之战,我用欺骗的手段坑杀了几十万赵军,我确实是该死,然后自刎而死。

那我们想几个问题,秦王为什么要赐白起自尽?白起为什么顺从了?白起如果不顺从,那么他有其他的法子逃生吗?

显然,秦王并没有夷白起三族,他之所以要杀白起,是因为邯郸之城的战败再加上白起拒不听命,还冷嘲热讽,秦王一气之下就将白起贬为庶民,并令他离开咸阳,并将之赐死。

而白起,此时已是个庶民,派去的使者,当然不可能只有一个人,而是带着一队人马过去的,如果白起不自刎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对白起行刑的,另外白起如果自刎,那只有他一个人有事,如果他逃跑的话,那么他的三族将被株连。

白起,这个时候也逃不了,即使逃了,也只能逃一时,终究还是会被秦王抓住的,而且还会连累三族,所以一般来说,被赐自尽的人都选择了顺从,而不会选择逃跑,其实自尽算是最体面的死法了,罪止一人,不祸及其他。

赐死这事儿,是个制度。是个优待王公大臣、给你留点体面的制度。你要是想体面,皇帝就让你体面,你要是不想体面呢?那派去赐死你的人就帮你体面。

古代被皇帝赐自尽的人,为什么二话不说就自己执行了

王族刑于隐者,所以议亲。刑不上大夫,所以议贵——刘昫·旧唐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三十五

所以归根结底,赐死是一个兼具"礼"与"刑"双重性质的处置方法。所以说先秦大多赐剑——伍子胥领夫差之剑而自尽、白起领昭王之剑以自裁,反正这剑我给你拎过去了,今天肯定是得砍死你,无非是你自己砍还是我帮你砍的事儿。

秦一统天下以后建立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这种情况下皇帝的权力扩大了,臣子反抗的能力更弱了。于是赐死开始更优雅一点了,我把意思递过去,识相的你自己死

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司马迁·史记·吕不韦列传

到了汉朝,赐死的花样也越来越多,明诏赐死、暗示赐死、赐牛酒、召廷尉,多种方式,总有一种适合你。要么你选择乖乖受死,免得遭罪,要么就大家都不体面。

那有没有不肯死的?当然有啊!汉文帝的舅舅薄昭犯了死罪,文帝看在这是自己亲舅舅外带有迎立之功的份上想赐死他,结果薄昭不肯,表示老子就是不死,就是不死!你能咋地?

古代被皇帝赐自尽的人,为什么二话不说就自己执行了

咋地?我派满朝大臣到你家门口哭丧去,宣告你社会性死亡,你死不死?死了。所以最后这事就成了一个传统文化——我不羞辱你,你也别恶心我,大家都是文明人,为什么不优雅一点呢?

上(汉文帝)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至武帝时,稍复入狱,自宁成始——班固·汉书·贾谊传

其实接着挺下去行不行?当然行,然而接着挺下去,体面就没了,就是抓捕下狱、全家一起遭罪了。当然有人表示我就是有骨气,就是要跟你硬刚到底,比如王嘉,药送到嘴边死活不吃,最后让汉哀帝大怒,"系狱二十馀日,不食欧血而死",有意思么?

所以说赐死这事跟皇权是紧密结合的,是在已有的司法体系框架下对大臣们的一种优待——他要是能跑,不用等到你赐死也能跑;他要是能不死,那你肯定也知道自己弄不死他,干脆就没法下这个诏。不然曹髦为什么要带头冲锋?直接把司马昭赐死不就完事了么!

其实啊,被赐死的人里还是有挺多爱惜生命不想死的。然而形势比人强啊,你以为赐死就是老哥一个到你家跟你扔道旨意过来么?人家是带着全套的"体面套餐"来的!你想留遗言?没问题!想料理后事?没问题!想吃点好的?没问题!体面人嘛!只要你肯死,这些都不是事!不过你要是不想死,那可就不行,大伙就得帮你死!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卢杞诬告检校司空崔宁与朱泚通谋,《旧唐书•德宗纪》言"赐崔宁死"实则由"中人引宁于幕后,二力士自后缢杀之"。

所以说啊,大家还是体面一点的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4 06: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帝对他有所猜忌,责令他带兵回京,接到命令之后郭子仪二话不说就回去了,同时卸甲归田,不要功名利禄,只求可以安度晚年。后来因为无人可用还是让他官复原职,而郭子仪也是十分安分守己,
2022-12-22 10:54:00
白起、李牧、韩信等九大名将,皆因功高震主而遭杀身之祸
...下,北齐曾多次阻挡了北周的进攻。但他的功绩却被齐国皇帝所忌惮,而他也看不起昏庸的北齐后主,坦言道,“目人用权,国必破矣”。这在齐国皇帝看来就是大逆不道之言,就将他杀了。功高盖
2023-11-02 05:41:00
白起与范雎:战国名将的权谋之争
我们要提起战国时的名将,就绕不开白起,因为他多胜少败,而且常以少胜多,更重要的是他在长平之战屠杀了四十万赵军。白起最后却没有死在战场了,而是死在与范雎的内斗上,不过范雎也差点步白
2024-03-08 00:58:00
为什么李信率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失败?
...一个国家齐国,可见李信是活到了秦王政统一天下并自称皇帝之后,从李信攻楚时是个年轻人来看,到秦王政统一天下之时,也不过只有4年,换句话说,秦王政统一天下之时,李信年龄也不大,不
2023-08-27 06:28:00
秦军在长平之战大获全胜,一时间秦国战神白起声威达到顶点。但,盛极必衰。长平战后,白起派司马靳北略太原,派王龁进攻邯郸,自己返回咸阳等待捷报。一切似乎都在白起计划之中,司马靳拿下太
2023-03-15 15:12:00
秦王为何要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
...许有可能免于杀身之祸的。不过也有人猜测应侯只不过是皇帝的传声筒,他只不过是把皇帝想说的话传达给了大家,换句话说,皇帝本身就想杀白起,应侯却背了黑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觉得应侯只
2023-06-14 21:18:00
秦王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是感性使然,还是出于理性的考量?
...许有可能免于杀身之祸的。不过也有人猜测应侯只不过是皇帝的传声筒,他只不过是把皇帝想说的话传达给了大家,换句话说,皇帝本身就想杀白起,应侯却背了黑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觉得应侯只
2023-02-25 19:46:00
盘点历史上的4大名将
...及政治领域却都变成了庸才,因此无一人得到善终。杀神白起,被赐自裁第一位是秦国的“杀神”白起。战国时代,白起是与王翦、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将”。公元前279年,白起攻破了楚
2024-06-23 11:23:00
六国统一背后的英雄:秦国六大名臣的传奇人生
...,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TOP、4王翦王翦少年时就喜欢军事,后侍奉秦始皇,成为秦国大
2024-05-02 15: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