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15:23: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孙策时代与孙权掌权初期,张昭的地位类似于曹魏之荀彧、蜀汉之诸葛,属于整个集团的二号人物。然而,孙权两次任命丞相,却都没有用张昭。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赤壁之战时张昭曾主张投降。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孙权两立丞相而不用张昭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公元222年,孙权接受曹丕册封,成为大魏吴王。孙权设立丞相,东吴群臣都认为应该由张昭来担任,可孙权推托说:“现在事多,丞相责任很重,这不是优崇他的举措。”于是任命孙邵任丞相。

孙邵去世后(225年),大家又提出让张昭担任丞相,孙权这才说出一部分的真实原因:“孤怎么是对子布吝啬呢,只是考虑到丞相的事务繁杂,而他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就会产生怨忿诘难,这对他并无益处。”于是任命顾雍为丞相,顾雍一干就是19年,所以张昭终其一生也没能当上丞相。

张昭的威望、贡献、能力担任吴国丞相完全没有问题,然而孙权坚决不用张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权力平衡之道

孙氏政权在江东立足,是一个逐渐派系不断融合、妥协的过程。虽然孙氏本就是吴郡富春人,但孙家算不上士族家庭。孙坚在世之时也是四处征战(讨董卓、讨刘表),并没有能够把江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我始终认为孙吴政权真正的奠基人是孙策。而孙策能够以弱冠之年扫平江东六郡,主要依靠的是所谓的“淮泗集团”或者“流亡北士”。比如与孙策为“总角之交”的周瑜,出身庐江舒县;张昭则是徐州彭城人;张纮是徐州广陵人;鲁肃是临淮郡人;诸葛瑾是徐州琅琊郡人。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武将们更是明显,吕蒙是汝南郡人,程普是右北平土垠(今河北唐山)人,韩当是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蒋钦是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周泰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甘宁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徐盛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

孙策、孙权早期主要依靠淮泗集团在江东开疆拓土,尤其是孙策对江东士族的极力镇压,导致孙氏和江东本地士族关系比较紧张。而孙权掌权后,随着流亡北士的逐渐凋零,孙权开始逐渐启用顾、陆、朱、张为代表的江东士族。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吴国第一任丞相孙邵,历史记载较少,但他是青州北海人,而到了公元225年再立丞相之时。江东政权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周瑜、鲁肃、吕蒙等人早已去世,江东士族在孙氏政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陆逊、顾雍、朱然、张温等江东名士已经开始进入核心权力圈。

张昭早期作为淮泗集团隐然间的领袖人物,此时其实并不适合担任丞相这一百官之首,为了能够与江东士族更加紧密的合作,任命顾雍为丞相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信号。自此以后,孙氏与江东士族基本上达成了休戚与共的局面,几年后孙权顺利称帝!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二、张昭性格原因

孙权第二次拒绝大家推荐张昭担任丞相时,给出了一个理由:“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这也是孙权不想让张昭担任丞相的一个原因。

史书记载张昭“昭容貌矜严,有威风”、“举邦惮之”。在孙权的角度来看,孙策当年是把自己托付给张昭,所以张昭虽然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权,但对于孙权不合时宜的举动,张昭从来都是直言劝谏,也不管身边有人没人,对着孙权就是一顿“批评”。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举几个例子:孙权秉承父兄骁勇的本色,喜欢射老虎,被张昭一顿劝谏,虽然孙权表面认错,但还是做了射虎车继续射;孙权大宴群臣,一个劲劝酒,张昭直接离席而去,孙权让人赶紧请回来,张昭却提起商纣王的往事;孙权执意要派使者联系公孙渊,张昭坚决不许,孙权气的拔刀,两人以面对面流泪结束……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而反观顾雍,为人宽厚沉稳,“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这展现了他知人善任,能够调和关系的一面。同时在与孙权对话时,顾雍“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又展现了他的灵活性与原则性。

自古皇权与相权的冲突就难以调和。孙权不是刘禅,孙权也勉强属于创业之主,他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丞相,像张昭这样天天“教训”自己的丞相,他万万是不敢用的。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三、主张投降的污点

第三个原因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了,赤壁之战前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当时张昭、秦松等江东大多数大臣都主张投降曹操,只有鲁肃、周瑜主张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这几乎成为了张昭一生的“污点”。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其实,张昭劝孙权投降曹操,按照当时的情况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第一,曹操代表的是东汉朝廷,孙权抵抗不占据大义。第二,曹操实力过于强大,而且又兼并了荆州水军,长江天险已经不复存在。在张昭及大多数人看来,江东是没有胜算的,所以投降曹操也是无奈的选择。

但孙权是有野心的,周瑜、鲁肃是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的,所以他们坚决的和刘备联合,赤壁大战击败了曹操,让孙权日后终究成就了一番霸业。所以孙权心里对于张昭主张投降耿耿于怀,也是人之常情了。

孙权两次不让张昭做丞相的三个原因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大会百官,归功于周瑜。张昭举杯想要褒赞功德,未但还没说,孙权就说:“如果听从张公您的话,现在已经要乞讨食物了。”张昭非常惭愧,伏在地上流汗(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综上所述,孙权两立丞相而不用张昭,除了当年主张投降曹操的缘故,东吴内部的权力、派系之争,以及张昭自身过于刚强的性格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22: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谁侍候江东三代君主,孙权两次设立丞相却不用他
...国人物中,张昭也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侍候江东三代君主,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张
2024-06-22 10:42:00
孙权晚年为何看陆逊不顺眼?
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
2023-03-08 18:27:00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吴国实际奠基者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为人骁勇而且善于笼络人心所以在他南下的时候很快就占据了江东。然而不幸的是孙策就在自己创立江东基业后不久便被仇敌行刺,当是孙策
2023-03-17 15:06:00
张昭为何当不了东吴的丞相
孙权称吴王的时候,继承了汉制,开始设立丞相之职。当时大多数人提议让张昭出任丞相之位,孙权却以丞相事多、责任大没有任命张昭,反而任命孙邵任丞相。当孙邵去世后,大家又提出让张昭担任丞
2024-05-06 19:05:00
东吴末任大都督陆逊,一生毫无过错却没能善终
...陆逊再次大败曹休,为东吴控制江淮流域打下坚实基础。孙权称帝之后,陆逊先后被拜为上大将军、丞相一职,可谓是功成名就。出人意料的是,尽管陆逊在东吴享有崇高声望,但他却却没能善终。
2023-03-05 14:56:00
赤壁之战曹操输得不冤:他不犯三个错误,能否消灭刘备收复江东?
...攻,不要说八十三万人马全部渡江,就是过去二三十万,孙权也只能俯首请降——曹操仅缴获荆州的战船就有七千多艘,水军八万余人,曹操把这八万荆州水军变成船夫水手,从自己的五十万三千骑
2024-11-12 11:16:00
他是东吴的不世功臣,称得上是“王佐之才”,为何被孙权逼死?
...入相”。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光辉人物”,最终却受到了孙权的逼迫,忧愤而死,到底是怎么回事?1.陆氏家族说到陆逊的家族,笔者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东吴的势力分配。东吴的皇族当然是孙
2023-05-10 10:37:00
东吴第一重臣、孙策女婿的陆逊必死的原因分析
...在感极低。二十年出将入相终成东吴第一名臣,最后却被孙权逼死,当中有什么隐情?二宫之争公元229年,孙权自立为帝,登基之后册封庶长子孙登为太子。不幸的是,公元241年,经过多年
2023-04-20 16:22:00
孙权称王后,为何没有封张昭为丞相
221年,孙权向魏文帝曹丕称臣,并且接受了吴王的封号。之后,孙权开始任命各级官员,然而在选择丞相时出现了争议。人们都觉得丞相之职非老臣张昭莫属,可是孙权却选择了并不怎么出名的孙邵
2023-08-28 10:1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