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月10日,故宫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院,迎来百岁生日。9月30日至12月30日,“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对观众开放,展出文物200件(套),其中有8件贵州残疾人非遗文创作品入选参展。
今年9月至10月,贵州残疾人非遗文创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创融合馆展出,87件出自贵州残疾人之手的非遗文创作品亮相。随后,其中的8件作品脱颖而出,入选故宫百年展。
据了解,8件作品包括黔东南州台江县张艳梅创作的《手工刺绣车载香薰》、遵义多位仡佬族绣娘制作的《24节气香包》、黔东南州施秉县潘东妹创作的《平秀蝴蝶装饰画》、六盘水市张调芹创作的《民族风镂空绣团扇》、六盘水市袁三江创作的《彝族三色漆器》以及黔东南州黎平县陆永江创作的《侗族发圈》《侗族手帕》《侗族长条围巾》,每件作品都讲述着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故事,凝聚着残疾人创作者们的智慧与汗水。

《24节气香包》中的“白露”和“秋分”
据介绍,展品《24节气香包》曾亮相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传统文化和妇女教育成果展,赢得各国嘉宾的广泛赞誉。该展品极具贵州遵义仡佬族特色,仡佬族是西南地区最先使用夏历(也就是24节气)的民族之一,绣娘根据24节气特点,在每个节气里绣制出不同香包,以纯棉布为底,凭独特技艺,让每件作品成为不可复制的文化载体。

《手工刺绣车载香薰》
《手工刺绣车载香薰》以苗族“蝴蝶妈妈”文化符号与蛇年专属吉祥纹样为设计核心,巧妙运用挑纱、和平绣、盘金绣三种传统技法打造外观;香气上从色彩视角出发,融入艾草、薰衣草等源自大地的植物芬芳,既实现视觉与嗅觉的和谐统一,又发挥醒目提神的功效。

《民族风镂空绣团扇》
《民族风镂空绣团扇》上绣有石榴图案,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石榴果实籽粒繁多,在彝族文化里象征着多子多福,作品上的石榴图案象征着彝族同胞对家族繁荣的期盼。

《彝族三色漆器》
在8件作品的创作者中,张艳梅和陆永江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还是国家级美丽工坊的创始人。美丽工坊是由中国残联、全国妇联联合发起的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项目在“十四五”期间,通过100家美丽工坊,辐射带动1万名以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
张艳梅创办的台江县民族民间服饰织锦工艺厂和陆永江创办的黎平县彦婷手工刺绣坊,两家美丽工坊一个在苗乡,一个在侗寨,在文化传承中帮助残疾人、留守妇女等就业困难群体走出困境。

张艳梅(右二)和绣娘 受访者供图

陆永江在刺绣 李思瑾 摄
在故宫这一代表中华文明高峰的文化殿堂,8件贵州文创作品作为“文化信物”,向社会展示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也让残疾人朋友依托文创作品走进大众,用自强与不屈影响社会思想。
“非常震撼!”来自北京的参观者朱女士这样形容自己的观展感受。她仔细欣赏了这些来自贵州的作品,“很难想象这些作品是出自残疾人朋友之手。”朱女士说,这次展览刷新了她对残障人士的认知,“原来他们身上有无限可能。”
山西游客张女士看完苗绣、侗绣、蜡染、漆器等贵州文创作品,对贵州民族文化产生了兴趣,“还没到过贵州,未来一定会计划一次贵州之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亮亮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3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