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浦江第一湾”的前世今生 | 乃清叙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9 13:57:00 来源:东方网

闵行区文史专家张乃清长年研究闵行乡土历史文化,其著有《百年沪闵路》《海派乡土文化》《20世纪上海乡土图像》《上海闵行英烈》《沪谚新编》丛书等。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黄浦江、大治河、金汇港“三水交汇地区”,呈现“三水八岸第一湾”的壮观景象,是上海地区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遗产。如今,正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派特色、高点定位”进行规划,重点优化滨水空间与功能、生态景观,打造世界级滨水区。最近,国际征集的项目设计最终方案完成评审,方案成果将在今年10月下旬的《2023上海新城设计展》中面向公众展出。

“浦江第一湾”的前世今生 | 乃清叙史

最新的项目设计效果图

近十年来,“浦江第一湾”的话题越来越红火了。今年,有知名画家为“第一湾”创作了一幅绘画长卷,场面壮观,气势不凡,然而画的不知是前世还是今生,是古貌还是未来,好像还没有弄清楚真实的历史风貌。另有作家正在创作描述当年“江浦合流”工程的话剧,猜想其剧情必定跌宕起伏,人物必定足智多谋,然而史书的记载极为平直,并无多少戏剧性,今人创作的故事是否真实可信,令人担忧。

很多人误以为“浦江第一湾”奇在“一个湾”,没有搞清楚其实是一个“天人合成”的历时数百年的系列工程。今人唯有了解这一自然奇观历史人文的全貌,才能避免出现“瞎子摸象”式的误解。

明永乐二年(1404),夏元吉主持“江浦合流”开凿工程,形成“浦江第一湾”初貌。这只是“第一幕”。一百多年后,开演“第二幕”:

因受东海潮汐影响,这里的水位和流量一日三变,极难控制,以至“江浦合流”后古东江流域依然灾害频发。隆庆三年(1569)夏,刚担任应天(今南京)巡抚的海瑞来到这里,实地查察黄浦江水道后,顶着重重压力,推出以工代赈治理河道的新方案,并亲自主持在金汇港东侧的古东江口修筑起一道大坝,动工建造水闸,依靠此举调控东流水量,迫使黄浦水在此北折而去。东江口水闸建成后,虽连续两年遭遇大洪水,但排水及时而未酿成灾害,“江浦合流”工程的效应就此更加完善。

“浦江第一湾”的前世今生 | 乃清叙史

渡庵遗址

由此,这里人称“闸港口”。对岸修闸后,黄浦江折北转弯的“老虎口”,更显水深浪急漩涡大。明洪武十九年(1386),有高僧在此建“愍渡庵”(又称“愍渡禅院”)。庵中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今为0121号古树),黄浦江上的航船将其作为地标。然而到了晚上,其功能无效了。光绪《南汇县志》记载,黄浦江闸港段为大转弯,每当风号雨晦天黑,江中要进闸港的航船大多找不到方向。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乡人瞿松山等耆老和客商们一再要求县衙在此添设“天灯”(即航标灯)。南汇县知县胡志熊体察民意,批拨一些土地作为经费,在闸港口设立了一座“天灯”,并雇人每天点亮,赢得商旅齐声称便。咸丰年间爆发兵灾,天下大乱,愍渡庵被毁。

同治三年(1864),里人夏祖庚募修愍渡庵,但是江边的“天灯”已经无人再去点亮。同治十三年(1874),南汇县知县金福曾顺应民意,把“天灯”灯杆移到愍渡庵前,恢复其功能,获乡人世代称赞。

“浦江第一湾”的前世今生 | 乃清叙史

邹家寺、寺嘴角、闸港口、愍渡庵、天灯

邹家寺所在的地方人称“寺嘴角”,其渡口隔江相对闸港口,人称“闸港渡”,又称“愍渡”。因地处上海、南汇、奉贤三县交界处,且江面较窄,行人往来频繁,形成闸港镇(今永新村)。因走黄浦江的船只常停泊在此候潮,清雍正年间商市渐稠密,居民数十家。自光绪三十年(1904)轮班通航,商市益盛,遂成水陆码头。每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前后三天,为闸港口庙会,八方来聚,人气颇旺。

“江浦合流”和“东江建闸”工程,兼顾灌溉和漕运两大功能,协调蓄水、调水、漕运、配水到灌溉,实现了动态平衡,诠释了“天人合一”、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后来,“浦江第一湾”还有“第三幕”,那就是1979年实地开挖“大治河”,替代闸港河。

“浦江第一湾”的前世今生 | 乃清叙史

三水地区2000年地图

“三水八岸第一湾”的形成是一个系列工程,是天人合成的绝作。如今,“三水交汇地区”的发展规划格局宏大,以打造世界级滨水区的标准,注重优化滨水空间与功能、生态景观,“浦江第一湾”的未来必定更加壮观。

“浦江第一湾”的前世今生 | 乃清叙史

“三水交汇地区”今貌(浦西望浦东)

“浦江第一湾”的前世今生 | 乃清叙史

三水交汇地区规划图

(图片由“今日闵行”授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第一湾”水上交通安全党建联建机制正式成立,标志着黄浦江(闵行段)水岸协同治理新模式正式开启。黄浦江(闵行段)是长三角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的关键节点,连接太湖、东海及长江口,支
2025-04-09 20:47:00
距离黄浦江最近的“一张床”诞生!带你探秘
...行和奉贤交界处的“三水交汇地区”,最近的居民楼距离黄浦江只有8米,是地道的江景房。一个月前,记者来到河东小区的时候,“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正在紧张地筹备当中。河东社区
2024-04-26 14:13:00
上海闵行一渡口三人同跳黄浦江?官方:是谣言,正查处
...,6月2日傍晚,有三人一起在上海市闵行区杜行渡口跳入黄浦江。6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官方渠道获悉,此情况不属实,日前有一人跳江身亡,6月2日在杜行渡口附近组织了打捞。“
2024-06-04 16:57:00
散步有了新去处,闵行滨江公园来啦!
...!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摄从沪闵路到兰坪路300多米长,从黄浦江边到浦江路约30米宽,长方形的闵行滨江公园近日建成对外开放了。公园以“沧海拾贝”为主题,融入本土历史文化,通透的
2023-04-11 09:13:00
环城生态公园即将“上新”,春申君雕塑在闵行春申公园揭幕
...也是源自受封于这里的春申君黄歇。黄歇未封吴地之时,黄浦江也不叫黄浦江,而且这条河由于泥沙淤积,河床过高,一到汛期常常洪水泛滥,老百姓苦不堪言。黄歇到后,就对这条河进行治理,疏
2023-11-24 19:19:00
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上海闵行发布首批“青春小铺”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空中饱览迪士尼、周浦花海、黄浦江第一湾、闵浦及徐浦大桥等美丽风光。虞嘉萱来自广东,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在闵行创业时,他表示“上海是一个很青春很有活力的城
2023-11-21 16:29:00
上海一网红湖被污染?当地回应:原因找到了,能恢复
...是不是变差了?”兰香湖地处紫竹半岛核心区域,位于“黄浦江第一湾”腹地,水面积近40万平方米,是闵行区的“名片”河湖。在社交媒体上,兰香湖一直以湖水清澈而闻名,周围公园环绕,是
2024-12-07 17:43:00
...日一样晚饭后散步,行至家附近的杜行渡口时,忽然看到黄浦江江边围了一群人。他走近后发现,一位落水者正在距离岸边20米左右处载沉载浮。崔中辉毫不犹豫地跳入黄浦江中,奋力把这位女性
2023-08-24 06:05:00
夏季实战演练
...当日,上海闵行公安分局特警支队联合水上治安派出所在黄浦江开展夏季实战综合演练,在锻炼特警快速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同时,也全面检验夏季比武训练成果,不断锤炼特警队员的综合能力。
2023-08-12 03: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