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记者 任乾良
暑假是课外阅读的好时机,但海量的阅读书目、繁多的文本内容,难免让人有无从下手之感。如何让学生在名著中“涵泳”?恰当的阅读方法尤为重要。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翠湖初级中学资深语文教师刘伶俐,分享她的“名著阅读法”。
名著阅读,核心是“动手”
“这么厚一本书,还没打开就没了兴趣。”“人物太多,事件关系太复杂,真是绕得烧脑。”“长篇的,读起来有点费劲,老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阅读时,学生常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对此,刘伶俐支招:
——做便签条。看到重要的、喜欢的内容,可以夹上一张便签条做记号,把时间、人物等重要信息摘记下来,夹到书里露出关键词,这样下次需要返回阅读时就更方便。名著需要多次“咀嚼”,才能有更多发现。因此,便签条要写得精准,写完夹好马上继续读,保持沉浸式阅读的状态。不要看到好词好句,就停下阅读去摘抄,这样容易中断阅读的连贯性。可以等完成当天的阅读之后再进行摘抄。
——制作人物关系卡。“人物”是灵魂,在初中阶段的12本必读篇目中,只有《昆虫记》《经典常谈》《艾青诗选》不是小说或者记叙性文章。因此,在其他几本小说和记叙类文章的阅读中,可以根据历史背景对书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刻画,制作成人物关系卡片、思维导图等。
——每日总结、摘抄。每日阅读结束后,花一些时间对今日所读内容进行总结,即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所读的优美句子和段落,也可以通过摘抄、点评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积累。
名著阅读,暑假正当时
名著往往是“大部头”,学生在假期能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本书,因此,刘伶俐时常与学生、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在暑期完成至少一本名著的阅读。
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名著阅读方法的学生,这些书平时没有时间充分阅读,正好在假期过足瘾。作为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名著阅读”就像一道坎,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6年时间里都没有读完一本,到初中后更是提及名著阅读就头疼,这也让不少家长产生了怀疑——孩子是否能读懂名著?
刘伶俐说,许多名著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晦涩难懂,选择适合的书籍,掌握有效的方法,小学生一样可以读名著。她建议学生可以先读新课标必读书目,如初一阶段的《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初二阶段的《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如再有空余时间,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目来读。
采访中,刘伶俐还提到她的“读书观”。她觉得,读书就如同攀登,读完一部名著,就如登上一座高峰,那种畅快感、满足感是难以言表的。同时,也是一种慢功夫的修炼,能帮助读者积累知识、磨练思维、提升心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