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14:2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公元前642年,陈国与楚国结为盟国。然而就在15年后,楚庄王却率军围困了这个小国的都城,并最终让其灭亡。历史上常说,小国能在大国阴影下长期存在,关键就在于“礼”的保护。那么,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这其中,“礼”的真正内涵和作用又是什么?

威严的楚庄王站在城头,凝视着下方呈败势的陈军和已经残破的都城,心中却并不欢欣。身为霸主之国的楚国军队,竟然围攻了一个只有两三个县大小的小国整整五个月,这在当世可谓耻辱。

然而这已经是楚军第三次围困陈国的都城,距上次劫城才过了短短的15年。那么,楚庄王频频调集军队屠杀小邻国,动机又何在呢?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发动战争以礼,师出有名

15年前,盟邦陈国发生了政变。公子夏徵舒弑君夺位,楚庄王有了借口履行盟约,率军攻入陈国。陈国虽小,却处在要地,楚国一直觊觎已久,这次又再度出兵。

此时的楚庄王尚年轻,刚继位没多久。想要成就霸业,他迫切需要通过武功彰显自己的威严,从而稳定国内局势、树立霸主地位。而邻近的陈国成了显眼的目标。只是表面理由不充分,楚国理亏难免遭人非议。

幸好,“礼”为武功提供了完美的借口。据《礼记》所云:“师必有名”。楚军此行的理由,便是履行盟主义务,讨伐弑君者,维护春秋礼乐体制。从表面上看,楚国行事彻底正义,动机纯洁,难怪军心如此饱满。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但实际上,楚庄王哪里在乎什么正义。他经过深思熟虑,向文臣们一再征求意见,最终还是选择行动。陈国不过一小邦,各方势力诸侯也无心过问,时机正好。更何况,占领陈国对楚国来说,利益远远大于成本。

于是,楚庄王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率60万大军攻入了陈国都城。“礼”的作用,不过是为霸权主义提供了方便的幌子。经过五个月的围困,陈国终于支撑不住,降服投降。如今,小小的邻邦已成囊中之物。当然,要真正吞并还远为时尚早。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进行战争以礼,利用民心

陈国国力孱弱,在楚国多次进攻下早已雪上加霜。想要长久占有陈国,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安抚当地民心,巩固统治。楚庄王考量再三,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陈国君主荒淫无度,侮辱先民遗教,这种国君实在罪该万死。

尽管把起兵的理由完全推到君主身上略显牵强,但楚国巧妙地利用了陈国民众对君主的不满情绪,成功转移了他们对楚军的仇恨,这也成为日后稳固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同时,楚国还重金收买了一批陈国士族让其效忠楚国,他们中许多人对君主深恶痛绝,正好能起到麻痹民心的作用。甚至还有陈国的精英阶层主动前去楚国寻得了官职与荣誉。楚庄王大手笔犒赏倒戈者,这也逐渐打通了从陈国掠取人才的渠道。

果然,两年后楚军从陈都主城撤军时,城内居民们竟然没有丝毫兴奋。相反,一派祥和安宁。尽管失去了国家,但平民与精英们都在新政权下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与空间。这也为楚国稳固统治打下了基础。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赢得战争以礼,张弛有度

取得了武功,楚庄王却并未直接吞并陈国,而是立即退兵,安排陈国贵族立新君。看似仁厚宽宏大度,实则深谋远虑。

一方面,楚国内部也有意见认为直接兼并太过不义,这会影响楚国在中原诸侯间的威望。何况此次大举使用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礼法。所以争取舆论支持,张弛有度,才是明智之举。

另一方面,楚国当时国力尚小,仅仅通过一场战争便直接吞并邻国,必然触动中原各国底线,引来讨伐。退而求其次,让陈国似假还真地苟延残喘,既能争取时间巩固统治,又能避免外部干涉。等到国力日益强大,顺应民意占有陈国也就水到渠成了。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15年间,楚国国力节节上升,越来越有能力完全吞并陈国。而陈国内部,屡遭楚军蹂|躏的创伤也越来越深,国势渐弱,难以维持独立。这时,楚国仅需轻轻一击,便可轻松吞并。

果然,公元前598年,陈国再次发生内乱。楚共王充分利用了这个借口,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这个可怜的小国灰飞烟灭。至此,超过一百二十年对陈国的征伐宣告结束,陈国终于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统筹战争以礼,依势而为

累计120多年时间,楚国如此大费周章,三次出兵征伐一个细小的邻国。即便表面手段高明,每次都严格遵守“礼”的原则,但真正的目的无非是为霸权。

所谓“礼”,往往只是一个借口,一个为霸权主义包装的工具。楚庄王深明此理。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步棋,都是出于对国力、对形势的深刻考虑,所谓“礼法”不过是顺应需要的借口。

公元前642年第一次伐陈时,楚国实力尚弱,难以直接吞并陈国。于是楚庄王表现仁义,允许陈国复国自立。15年后实力增强,便名正言顺出兵“替天行道”。再15年后考量到联盟反应,又暂时手下留情。一直到100多年后,陈国早已四分五裂,国力殆尽,这才轻松吞并。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整个过程中,楚庄王始终牢牢掌控主动权,引领着陈国走向最终覆灭。尽管遵循“礼法”,但其国策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霸权。春秋末年,在楚庄王的率领下,楚国终于完成了从蛮荒小国,至中原霸主的蜕变。

所以说,“礼法”原本就是兵家手腕的工具。依时而定,顺势而为,将“礼”挂在嘴边,便成了取得正当性的标配。弱小如陈国,纵使一丝不苟地遵循礼仪,也难逃覆灭的命运。或许正是因为过度相信“礼法”的庇佑,才最终失去防备,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结语

120多年时间,三次灭绝型打击,一个国家终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从庄王伐陈的战例中,我们可以深刻领会,所谓“礼法”,不过是兵家达目的的方便工具。

尤其是当今的国际格局,规则崩塌,强权主导一切。我们理应深思,坚持以理说理固然必要,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战略主动权的重要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能在动荡多变的形势下谋求最大利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1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只有楚庄王时期称霸过中原
...年之久的楚国始终被阻隔北进的道路,直到一代“神鸟”楚庄王亲政之后,才出现改变。楚庄王即位之初,三年不问朝政。面对复杂的楚廷局势,庄王选择了以静制动,以感辨奸的方式,逐渐理清了
2023-05-11 22:31:00
楚庄王:忍辱负重,终成一鸣惊人的霸业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儿子楚庄王继位。1.楚国形势由于楚庄王年少,楚国的大权被潘崇和斗椒两位辅佐大臣掌控。潘崇曾是楚穆王的老师,并在楚穆王弑父夺位过程中提供帮助。斗椒祖
2024-03-08 00:54:00
楚庄王时期的主要事件盘点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期间,楚国国力强盛,称霸中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引发了后人的广泛讨论。楚庄王时期的主要事件:楚庄王即位之初: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他也沉迷于酒色
2023-12-11 09:01:00
看楚庄王如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因病去世,不到二十岁的楚庄王继承王位,成为了楚国的统治者。在当时,楚穆王留下的就是一个乱摊子。国内矛盾尖锐,还爆发了叛乱;国外其他国家入侵,楚国面临危机。面对
2024-06-21 22:04:00
楚庄王怎样使的内忧外患的楚国得以强大,自己又成为霸主的呢
楚庄王熊旅,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楚穆王之子,春秋战国时期五大霸主之一。当时的楚庄王继位时还不足二十岁,此时的楚国国内矛盾重重,在复杂的形式下,年轻的楚庄王以怎样的对策来面对呢?在
2024-04-22 10:33:00
聊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这句话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上台之后贪图享乐,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从来不过问政务。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国之将灭的时候,楚庄王却以迅雷不及耳之势,问鼎中
2023-02-08 11:41:00
楚庄王与“一鸣惊人”:传奇故事背后的真相
...没争议的,他们分别是齐国齐桓公,晋国晋文公以及楚国楚庄王。而且楚庄王是唯一一个封号为王的,在那个时代,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王“这个称号,至于吴王和越王敢称王那是因为他们处在春
2024-04-04 15:14:00
楚庄王即位之初,为何三年不问朝政?
...王的嫡长子顺利登基,这就是后来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楚庄王。然而楚庄王即位之后,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只顾吃喝玩乐,从来不管朝政。如此一来,楚国自然开始逐渐出现问题。在楚庄王上位
2023-01-28 19:11:00
爱姬被手下将士非礼,楚庄王为何并未惩罚手下
...跃变成强国,而楚国的崛起还真得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楚庄王,一鸣惊人的代表人物。而楚庄王之所以能够将楚国发扬光大一个在于他知人善任:他刚即位之时,朝政还被斗越椒控制着,此时如果
2024-06-16 16: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