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14:2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前言

公元前642年,陈国与楚国结为盟国。然而就在15年后,楚庄王却率军围困了这个小国的都城,并最终让其灭亡。历史上常说,小国能在大国阴影下长期存在,关键就在于“礼”的保护。那么,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这其中,“礼”的真正内涵和作用又是什么?

威严的楚庄王站在城头,凝视着下方呈败势的陈军和已经残破的都城,心中却并不欢欣。身为霸主之国的楚国军队,竟然围攻了一个只有两三个县大小的小国整整五个月,这在当世可谓耻辱。

然而这已经是楚军第三次围困陈国的都城,距上次劫城才过了短短的15年。那么,楚庄王频频调集军队屠杀小邻国,动机又何在呢?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发动战争以礼,师出有名

15年前,盟邦陈国发生了政变。公子夏徵舒弑君夺位,楚庄王有了借口履行盟约,率军攻入陈国。陈国虽小,却处在要地,楚国一直觊觎已久,这次又再度出兵。

此时的楚庄王尚年轻,刚继位没多久。想要成就霸业,他迫切需要通过武功彰显自己的威严,从而稳定国内局势、树立霸主地位。而邻近的陈国成了显眼的目标。只是表面理由不充分,楚国理亏难免遭人非议。

幸好,“礼”为武功提供了完美的借口。据《礼记》所云:“师必有名”。楚军此行的理由,便是履行盟主义务,讨伐弑君者,维护春秋礼乐体制。从表面上看,楚国行事彻底正义,动机纯洁,难怪军心如此饱满。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但实际上,楚庄王哪里在乎什么正义。他经过深思熟虑,向文臣们一再征求意见,最终还是选择行动。陈国不过一小邦,各方势力诸侯也无心过问,时机正好。更何况,占领陈国对楚国来说,利益远远大于成本。

于是,楚庄王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率60万大军攻入了陈国都城。“礼”的作用,不过是为霸权主义提供了方便的幌子。经过五个月的围困,陈国终于支撑不住,降服投降。如今,小小的邻邦已成囊中之物。当然,要真正吞并还远为时尚早。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进行战争以礼,利用民心

陈国国力孱弱,在楚国多次进攻下早已雪上加霜。想要长久占有陈国,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安抚当地民心,巩固统治。楚庄王考量再三,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陈国君主荒淫无度,侮辱先民遗教,这种国君实在罪该万死。

尽管把起兵的理由完全推到君主身上略显牵强,但楚国巧妙地利用了陈国民众对君主的不满情绪,成功转移了他们对楚军的仇恨,这也成为日后稳固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同时,楚国还重金收买了一批陈国士族让其效忠楚国,他们中许多人对君主深恶痛绝,正好能起到麻痹民心的作用。甚至还有陈国的精英阶层主动前去楚国寻得了官职与荣誉。楚庄王大手笔犒赏倒戈者,这也逐渐打通了从陈国掠取人才的渠道。

果然,两年后楚军从陈都主城撤军时,城内居民们竟然没有丝毫兴奋。相反,一派祥和安宁。尽管失去了国家,但平民与精英们都在新政权下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与空间。这也为楚国稳固统治打下了基础。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赢得战争以礼,张弛有度

取得了武功,楚庄王却并未直接吞并陈国,而是立即退兵,安排陈国贵族立新君。看似仁厚宽宏大度,实则深谋远虑。

一方面,楚国内部也有意见认为直接兼并太过不义,这会影响楚国在中原诸侯间的威望。何况此次大举使用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礼法。所以争取舆论支持,张弛有度,才是明智之举。

另一方面,楚国当时国力尚小,仅仅通过一场战争便直接吞并邻国,必然触动中原各国底线,引来讨伐。退而求其次,让陈国似假还真地苟延残喘,既能争取时间巩固统治,又能避免外部干涉。等到国力日益强大,顺应民意占有陈国也就水到渠成了。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15年间,楚国国力节节上升,越来越有能力完全吞并陈国。而陈国内部,屡遭楚军蹂|躏的创伤也越来越深,国势渐弱,难以维持独立。这时,楚国仅需轻轻一击,便可轻松吞并。

果然,公元前598年,陈国再次发生内乱。楚共王充分利用了这个借口,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这个可怜的小国灰飞烟灭。至此,超过一百二十年对陈国的征伐宣告结束,陈国终于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统筹战争以礼,依势而为

累计120多年时间,楚国如此大费周章,三次出兵征伐一个细小的邻国。即便表面手段高明,每次都严格遵守“礼”的原则,但真正的目的无非是为霸权。

所谓“礼”,往往只是一个借口,一个为霸权主义包装的工具。楚庄王深明此理。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步棋,都是出于对国力、对形势的深刻考虑,所谓“礼法”不过是顺应需要的借口。

公元前642年第一次伐陈时,楚国实力尚弱,难以直接吞并陈国。于是楚庄王表现仁义,允许陈国复国自立。15年后实力增强,便名正言顺出兵“替天行道”。再15年后考量到联盟反应,又暂时手下留情。一直到100多年后,陈国早已四分五裂,国力殆尽,这才轻松吞并。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整个过程中,楚庄王始终牢牢掌控主动权,引领着陈国走向最终覆灭。尽管遵循“礼法”,但其国策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霸权。春秋末年,在楚庄王的率领下,楚国终于完成了从蛮荒小国,至中原霸主的蜕变。

所以说,“礼法”原本就是兵家手腕的工具。依时而定,顺势而为,将“礼”挂在嘴边,便成了取得正当性的标配。弱小如陈国,纵使一丝不苟地遵循礼仪,也难逃覆灭的命运。或许正是因为过度相信“礼法”的庇佑,才最终失去防备,成就了楚国的霸业。

楚庄王频频犯陈,又为何每次都要打着“依礼”的旗帜

结语

120多年时间,三次灭绝型打击,一个国家终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从庄王伐陈的战例中,我们可以深刻领会,所谓“礼法”,不过是兵家达目的的方便工具。

尤其是当今的国际格局,规则崩塌,强权主导一切。我们理应深思,坚持以理说理固然必要,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战略主动权的重要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能在动荡多变的形势下谋求最大利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1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只有楚庄王时期称霸过中原
...年之久的楚国始终被阻隔北进的道路,直到一代“神鸟”楚庄王亲政之后,才出现改变。楚庄王即位之初,三年不问朝政。面对复杂的楚廷局势,庄王选择了以静制动,以感辨奸的方式,逐渐理清了
2023-05-11 22:31:00
楚庄王:忍辱负重,终成一鸣惊人的霸业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去世,他的儿子楚庄王继位。1.楚国形势由于楚庄王年少,楚国的大权被潘崇和斗椒两位辅佐大臣掌控。潘崇曾是楚穆王的老师,并在楚穆王弑父夺位过程中提供帮助。斗椒祖
2024-03-08 00:54:00
楚庄王时期的主要事件盘点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期间,楚国国力强盛,称霸中原。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引发了后人的广泛讨论。楚庄王时期的主要事件:楚庄王即位之初: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他也沉迷于酒色
2023-12-11 09:01:00
看楚庄王如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因病去世,不到二十岁的楚庄王继承王位,成为了楚国的统治者。在当时,楚穆王留下的就是一个乱摊子。国内矛盾尖锐,还爆发了叛乱;国外其他国家入侵,楚国面临危机。面对
2024-06-21 22:04:00
楚庄王怎样使的内忧外患的楚国得以强大,自己又成为霸主的呢
楚庄王熊旅,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楚穆王之子,春秋战国时期五大霸主之一。当时的楚庄王继位时还不足二十岁,此时的楚国国内矛盾重重,在复杂的形式下,年轻的楚庄王以怎样的对策来面对呢?在
2024-04-22 10:33:00
聊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这句话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上台之后贪图享乐,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从来不过问政务。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国之将灭的时候,楚庄王却以迅雷不及耳之势,问鼎中
2023-02-08 11:41:00
楚庄王与“一鸣惊人”:传奇故事背后的真相
...没争议的,他们分别是齐国齐桓公,晋国晋文公以及楚国楚庄王。而且楚庄王是唯一一个封号为王的,在那个时代,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王“这个称号,至于吴王和越王敢称王那是因为他们处在春
2024-04-04 15:14:00
楚庄王即位之初,为何三年不问朝政?
...王的嫡长子顺利登基,这就是后来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楚庄王。然而楚庄王即位之后,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只顾吃喝玩乐,从来不管朝政。如此一来,楚国自然开始逐渐出现问题。在楚庄王上位
2023-01-28 19:11:00
爱姬被手下将士非礼,楚庄王为何并未惩罚手下
...跃变成强国,而楚国的崛起还真得归功于一个人,那就是楚庄王,一鸣惊人的代表人物。而楚庄王之所以能够将楚国发扬光大一个在于他知人善任:他刚即位之时,朝政还被斗越椒控制着,此时如果
2024-06-16 16:0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走进普定
11月12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风物之旅调研活动走进普定。本次调研与拍摄活动以地理与人文的独特视角,聚焦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2025-11-14 10:52: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