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此海报由AI生成
秋冬季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很多人的肠胃开始“闹脾气”。我们的胃部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每天都在使用它,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肠胃不适。过去一提到胃病,多认为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现在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为什么年轻人胃病高发”就曾冲上热搜,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为什么胃病会“盯上”年轻人?年轻人胃不舒服能忍吗?我们怎样做才能远离肠胃问题?对于中老年人,保养肠胃有哪些饮食误区?出现什么情况一定要去医院检查?本期“天眼问医”访谈,邀请了广东省中医院派驻专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消化专科主治医师刘刚,讲解科学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法,对秋季如何保养消化系统、日常工作生活中进行预防提供专业建议。
有哪些原因导致年轻人胃病高发?
“饮食不规律、饮食不洁,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特别是中午这一餐饭,很难吃到由家里人烹饪的家常菜肴,外面的食物较复杂,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因素影响。”刘刚提到,因为当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也会导致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加上经常应酬,过量饮酒、熬夜,超过晚上12点才睡,对胃黏膜造成直接损伤,这也是对胃产生伤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有网友提问,“如果加班到凌晨1点,肚子饿了吃什么不伤胃呢?”刘刚提醒,能减少饥饿感,又能避免对胃肠道损伤的食物,要注重几大原则:首先过于辛辣刺激、过于寒凉的食物不吃;浓茶,咖啡类会导致睡不着的饮品,也建议不喝;可以吃一些粥品,比如小米粥、皮蛋瘦肉粥等较温和的食物。
那么水果类,过酸的、太甜的也不建议吃,可以吃一些中性平和的像苹果,可以适量吃一些,“总的来说,还是建议大家少熬夜,可以对我们的胃肠减少损伤。”
广东省中医院派驻专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消化专科主治医师刘刚做客“天眼问医”栏目
情绪不好也会消化不良?
“这个是肯定会的。”刘刚说,从中医角度,木、火、土、金、水代表就是肝、心、脾、肺、肾,然后对应的情志就是怒、喜、思、悲、恐。情绪归“肝”负责,中医的“肝”是一个功能的象征,它在五行中属木。因为思虑太多、心里考虑的事情太多,就会导致肝的气机不顺畅,出现木的问题。
那么,脾胃消化归脾归胃来负责,在五行里属土。在五行的演变规律里,木跟土是相克的关系,也就是你的情绪不好,情绪的问题就会导致消化的一些问题的产生,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木”克“土”,所以经常情绪的问题会导致很多消化道的疾病或者相关的一些症状表现,也是非常常见的。
吃粗粮给肠道“刮油”、吃素食清肠胃,有道理吗?
“这个得辩证来看。”刘刚介绍,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蔬菜果品富含蔬菜类纤维,其实都是纤维成分会比较多,这样的一种饮食结构对于大便不畅、便秘的病人来说,可能是会有获益的。还有很多对自己的体重管理要求严格的人,甚至BMI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人,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得更纤细的身材,尤其是有一些女孩子,想通过这种方式过度减肥,那么会导致营养摄入的均衡受到影响。
“如果出现大便硬、大便干涩,没有油水其实也排不出来,所以不是一味地摄入这种粗粮或是蔬菜类,就对我们有好处。我们要综合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要在摄入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根据自己个人的体质,适当调节摄入比例,这样才对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获益。”刘刚说。
近几年在减肥人群中流行的“生酮饮食法”,对肠胃有副作用吗?
刘刚强调,首先要了解,生酮饮食法通常是一种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饮食方式,目的是让身体从主要以葡萄糖为能源转变为燃烧脂肪产生能量,进而达到减肥或控制某些疾病的效果。
生酮饮食法的实施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被严格控制,通常不超过每天总热量的10%,而脂肪的摄入量则占到70%以上。这种饮食模式下,身体会进入一种称为“酮症”的状态,此时肝脏会将脂肪酸转化为酮体,作为大脑和肌肉的替代能源。由于生酮饮食法限制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因此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体重下降,但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据2024年的最新文献报道,这样的一种饮食方案它会增加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甚至会增加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概率性事件。那它究竟合不合理?我觉得应该要在专业的营养师建议下,确保这种饮食方式适合个人的健康状况,再去合理地选择在某一个阶段是不是可以尝试生酮饮食法。”刘刚建议,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并适时调整饮食计划。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广东省中医院派驻专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消化专科主治医师刘刚做客“天眼问医”栏目
治疗胃病必须要做胃镜检查吗?肠镜检查也需要吗?每年都需要做?
“临床中对于胃病的检查首选做胃镜,因为胃镜可以直接看到内部,能够对整个上消化道做出一个精细的检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可以清晰的看到例如炎症、溃疡、息肉、癌变组织的优点,这样更有利于诊断,采取对症治疗。”刘刚说,如果患者发现大便变黑、大便有肉眼可见的鲜红或暗红色,这已经是“预警信号”,它往往可能伴有消化道出血较危重的情况,这时需要及时就医。
另外,有体重减轻、有消化道肿瘤疾病家族史的,也要特别留意。特别是有幽门螺旋菌感染,阳性,又有相关症状的时候,建议尽早做胃镜检查。刘刚提醒,40岁以上人群建议常规做一次,随后复查频率,根据检查结果再综合判断。
“至于什么时候需要做肠镜,例如出现大便形态变化,排便规律发生改变,建议要做肠镜检查。”刘刚呼吁,随着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建议40岁以上人群常规做一次检查,发现有早期癌变的发生,可以使用内镜的微创治疗,做到早下手,防止病情进展,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
在做胃肠镜时发现了息肉,一定要割吗?
“大肠镜发现息肉是否马上就割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决定,如果患者肠镜检查时发现的息肉比较小,是可以切除的;如果息肉比较大,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建议进行综合术前评估后再进行切除。”刘刚介绍,肠道息肉分成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包括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等等,这类腺瘤性息肉有一定可能发展为肠道恶性肿瘤,因人而异,高低不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不积极处理肯定会发生恶变。
“在它进展为肿瘤型息肉之前,可能是炎性息肉或者增生性息肉,在当前阶段它仍是良性息肉,但为了防止它发展成肿瘤性息肉,我们会建议尽早处理。”刘刚表示,肠息肉是消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如果术前评估(比如没有1周内没有使用过阿司匹林等、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正常等),可以考虑马上切除。如果检查发现肠息肉比较大,术前评估有异常,建议充分评估风险后择期手术治疗。术后需注意调整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主持人 冷赛楠
视频制作 王华
视频录制 潘先万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刘娟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15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