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宁新闻网
琳琅满目的年货、此起彼伏的吆喝、令食客们魂牵梦绕的味道……癸卯兔年临近,济宁的大集上也越发热闹了起来,记者来到泗水县柘沟镇,伴着雪景赶大集,感受市井间的文化变迁,品味一方淳朴的人间烟火。
结伴一起来赶集的姐妹们
十点左右的集市上,柳絮般的雪花飘个不停,尽管天气寒冷,沿街的摊主们还是早早地备好自家货品,裹上大棉袄,坐上小马扎,等待顾客的到来。环顾四周,瓜果蔬菜、鲜肉海货、五谷杂粮、家用工具,集市上的年货一应俱全。
大集上的干货摊
循着一阵吆喝声,记者来到蔬菜区域,细长翠绿的芹菜、裹着泥土的萝卜,成堆的生姜等菜品不禁让人看花了眼。
王根全正在给顾客看自己的辣菜疙瘩
今年已经八十五岁的王根全拉来了一小车自己种的菜,或许是天气寒冷,他正准备打道回府。“孩子都不让我来,我自己种的菜坏了怪可惜的,卖一点也是好的。”王根全说,自己的辣菜疙瘩卖一块钱三斤,过去没那么富裕,都吃辣菜疙瘩馅的饺子,现在什么馅的都能吃上了。“大爷,你别先走,给我拿俩。”家住朱家村的朱女士正巧逛到这里,赶紧上前购买,王根全掀起小车上的棉被,里面还带着泥土的辣菜疙瘩摆放得整整齐齐,“回家擦丝,用开水稍微一汆,放点肉可好吃了,回去尝尝就知道了。”朱女士放下手里的年货,一边比划一边介绍。
刘之然和刘新霞的海货摊
买上两疙瘩辣菜,继续前行,记者发现,虽然是内陆地区,这里的海货摊却异常多。“我从一九九五年就开始在这里,俺闺女当时才十来岁。”七十八岁的刘之然和女儿刘新霞经营着一家海鲜摊,摊位上的带鱼、鲭鱼、鲅鱼是二十多年来不变的货品,这也是当地人最为喜欢的海鲜产品,从早上八点多到下午五六点,刘之然的海鲜摊能卖到五六千块钱。
荣敬和其他师傅正在做火烧
循着香味,记者来到不远处的火烧摊,包馅、烘烤、装盘,八位师傅分工明确,将一张张滋滋冒油的火烧呈现在食客面前。
“老板,给我拿10个火烧。”“两分钟就好。”荣敬将头一歪,笑眯眯地跟围成一圈的顾客寒暄,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刚出锅的火烧还没等放进“等候区”就被食客们一抢而空。拿到火烧,家住朱家村的郝女士急忙往家走,平时在外地打工,刚回到家,恰逢大集,郝女士就来买火烧了,“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郝女士说。
师傅正在盛豆腐脑
仔细观察,摊内的小四方桌被前来购买年货的顾客们坐得满满当当,每桌上除了滋滋冒油的火烧,还有熏豆腐、鲅鱼、毛豆花生等小菜,再来碗鸡蛋汤或豆腐脑,几块钱就能完成的大集标配是泗水人最难以割舍的家乡味道。
马宪荣正在抖落笤帚上的积雪
“大姨,给我拿把笤帚。”摊主马宪荣从自己的小车里出来,抖了抖工具上面的积雪,递给顾客。制作了四十多个年头,马宪荣的笤帚从五分钱一把卖到了十块钱,“我的笤帚你放心用”,这就是马宪荣给顾客最自信的保证。
大集上已经干了三十六年的羊肉摊
逛完一圈,雪也渐停,周围满是办完年货的乡亲。大集早已不及商超内的种类繁多,但却是一方百姓最熟悉的生活方式。“借光”“搭把手”“谢谢啊”……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乡亲们满面笑容,向着新一年的红火生活继续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13: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