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九月,远在京城的朱棣接到了一份南京传来的急报:“本月十七日,庶人朱允熥已死”。据说朱棣在得知这个死讯后叹息良久,最终下旨为这位庶人赐祭。
上闻讣叹曰:“吾既往不咎矣,于亲亲宁过厚也。”命以礼葬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二》
庶人之死,为何会上达天听?甚至于连明代官方史书《明实录》都要记上一笔?朱允熥究竟是什么人?他一生的际遇,又对明朝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呢?
到底谁才算太祖嫡长孙?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初九日,皇太子朱标第三子,当朝皇帝朱元璋第五孙,生母皇太子妃常氏。
常氏,开国第二武臣追封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嫡长女,生母蓝氏。在明初吏部主事林弼所著的《东宫妃常氏圹志》之中为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常氏和皇太子朱标是娃娃亲。林弼是前元元至正戊子年(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的进士,所以虽然官职不高,却被钦点来为太子妃写圹志。
上以义兵伐群雄定天下,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实为开国元勋,女曰某,与储皇同年,爰自襁褓,即结姻好之约。年若干,为东宫元妃,勤俭孝敬,不以贵富骄,盈妇德之懿,诚天下之表仪也。—《钦定四库全书林登州集卷十九·东宫妃常氏圹志》
常氏共为朱标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生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的长子朱雄英,另一个就是朱允熥。然而就在产后不久,常氏于当月二十一日不幸去世,按常理推测应死于产后并发症。伦序在朱雄英和朱允熥兄弟之间的,是太子侧妃吕氏所生的朱允炆。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三位皇孙的身份:太子嫡长子朱雄英、庶次子朱允炆、嫡次子朱允熥。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吧?至少朱允熥出生之时,不能称朱允炆为嫡次子,而称其为嫡第三子吧?那么事情在什么时候起了变化呢?
分界线:洪武十五年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五月初一日,皇嫡长孙朱雄英不幸夭折,年仅9岁。对于这位长孙的去世,太子朱标什么态度,史书未载我们不知道。但是老祖父朱元璋绝对是悲痛欲绝,破例追封这个尚未成年的儿童为虞王,还赐了一个谥号:怀。
己酉朔,皇嫡长孙雄英薨,上感悼辍朝。葬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追封虞王,谥曰怀。—《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五》
就在朱元璋还没走出痛失爱孙的情绪,另一个更大的噩耗突然降临:皇后马氏崩。马皇后是老朱自起兵以来就一直陪伴在身边的糟糠之妻,也是他事业的助力人。短短半年之内接连失去两位至亲,老皇帝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就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宫中突然传出了一条流言,中心意思就是朱允熥这孩子克人。他母亲因为生他而去世,现在又克死大哥和祖母,真真的是不祥之人。
吕氏何时由太子侧妃进封为太子继妃,无论是《太祖实录》还是《明史》都没有明确的时间。从目前网上流传的说法来看,是在常氏去世之后,即朱雄英和马皇后去世之前。吕氏成为继妃,顺带着连朱允炆也变成了嫡子。现在太子嫡长子薨逝,嫡次子是不祥之人,原本的庶次子朱允炆一跃成为嫡长子、嫡长孙。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算计,真是不忍细读。
初,太祖册常妃,继册吕妃。常氏薨,吕氏始独居东宫。—《明史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三》
谁来做皇太孙?
有人质疑朱元璋为何允许朱标扶正吕氏,人为地制造了皇孙间的嫡庶混乱。在当时所有人的心中,皇太子妃就是将来的皇后。那么常氏去世后,开国勋贵中还有谁的女儿有这个分量来成为皇太子继妃呢?似乎并没有。既然如此,把文官背景的吕氏扶正,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反正有嫡长孙朱雄英在。
哪怕在朱雄英夭折后,只怕也没多少人会去质疑朱允熥的元嫡地位。太子朱标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开始便处分国事,形同副皇帝。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只需要为朱标铺路就行。至于朱允炆和朱允熥到底谁才算嫡长子,那是朱标登基之后该考虑的事情。如果继续倚重武勋集团,就立朱允熥为太子。如果想以文驭武,就立朱允炆为太子。
然而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溘然长逝,让朱元璋在白发人送黑发人之余,还要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江山传给谁?如果从国赖长君的角度出发,37岁的皇次子秦王朱樉似乎是最佳人选。可是这位秦王殿下因为在封国西安恶行累累,此时正在南京待罪。立他为太子,何以服众?
但是跳过秦王,下面又有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这两尊大佛,一个掌山西都司军事,一个掌北平都司军事,谁也不服谁。朱元璋思虑良久,觉得再立一个儿子做皇太子,反而会生出萧墙之乱。既然不能立子,那就只能立孙了,问题是立哪一个呢?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65岁,天知道还能活几年。两个皇孙,朱允炆16岁,朱允熥15岁,无论谁登基都是主少国疑的局面。像凉国公蓝玉这样飞扬跋扈的武勋,自己或者太子活着都好说,可哪个皇孙能镇得住他们?
老朱想来想去,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兵权分散到儿子们手上,让他们替皇孙戍守边疆。至于蓝玉这些人,原本是留给太子的,朱标既然用不到,那就不必留着了。此外朱允熥的舅舅开国公常升,是他外公常遇春的儿子。舅公凉国公蓝玉,则是他外婆蓝氏的弟弟。既然下了决心要除掉蓝玉他们,那就不能再立朱允熥做皇太孙。不然自己一死,这小子跑去给娘家人平反怎么办?自己的身后名声还要不要了?
当年七月,秦王朱樉被打发回西安,表示太子之位和他彻底无缘。八月中旬,包括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和开国公常升在内的大批勋贵被打发去山西屯田练兵。对了,此时的蓝玉正在四川平定叛乱,本就无暇分身。九月十二日,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至于朱允炆的身份,则由朱元璋本人亲自背书为:“嫡孙”。
二十八日,监生唐辅、张默钦赍诏书前来开读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曩古列圣相继驭宇者,首建储君。朕自甲辰即王位,戊申即帝位,于今二十九年矣。前者抚将练兵,平天下乱,偃天下兵,奠生民于田里,用心多矣。及统一以来,除奸贪,去强豪,亦用心多矣。迩来苍颜皓首,储嗣为重。嫡孙允炆以九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嗣奉上下神祇以安黎庶。告尔臣民想宜知悉。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三日。”—《太祖皇帝钦录》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震惊天下的蓝玉案爆发。这是朱允熥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他仅剩的亲人,都被自己的爷爷全部处决,一个不留。父亲朱标、母亲常氏、哥哥朱雄英、祖母马氏、外公常遇春、外婆蓝氏、舅舅常升、舅公蓝玉,这些人都不在了。偌大的皇宫,对朱允熥而言就如陵园一般寂静。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明年年号为建文。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新天子追尊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又追尊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朱允炆自己的生母吕氏则尊为皇太后。
曾经有“专家”对朱允熥“元嫡”的身份不屑一顾,认为原配继室身份相当,根本不存在元嫡的说法。这里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假如朱允炆的皇位没被推翻,他的生母吕氏死后神主牌能不能被放进太庙?答案是不能,因为里面已经有了兴宗康皇帝朱标和孝康兴皇后常氏,吕氏的牌位没有资格在里面。
可能是为了对弟弟做出一定的补偿,朱允熥被封为吴王,封国浙江杭州。吴王是当年朱元璋称帝前的封号,杭州更是天下有名的富庶之地。同时朱允炆在大力削藩的同时,倒没忘记给吴王给朱允熥配备护卫。
戊戌,复沈阳左、右二卫。初建文中改沈阳左卫为衡山护卫,右卫为临安护卫。至是兵部奏复旧制。遂命凡天下军卫建文所改革者悉复其旧。—《明太宗实录卷十上》
当年七月,朱允熥的四叔燕王朱棣在封国北平起兵造反,称奉天靖难。朱棣虽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但对于皇帝朱允炆本人,也同样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不过在燕王一方编纂的《奉天靖难记》中,还不忘把朱允熥也一并作为打击对象,恐怕还是忌惮于其兴宗康皇帝元嫡的身份。
允炆矫遗诏嗣位,忘哀作乐,用巫觋以桃茢祓除宫禁,以硫磺水徧洒殿壁,烧诸秽物以辟鬼神。梓宫发引,与弟允熥各仗剑立宫门,指斥梓宫曰:“今复能言否?复能督责我否?”言讫皆笑,略无戚容。—《奉天靖难记第一卷》
不过谁也没想到,以一隅抗天下的朱棣,竟然在三年之后通过千里奔袭打到了南京城外。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随着朱允熥十九叔谷王朱橞和表哥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皇宫奉天殿内传出一股浓烟,建文政权就此覆灭。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朱允炆自焚殉国,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原先朱标一系的子孙自然也要跟着倒霉。六月二十六日,朱标和常氏的神主牌位被从太庙迁回懿文陵,其皇帝身份也被褫夺,仍称懿文皇太子。
据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更定的皇太子、亲王等封爵、册宝之制,皇太子嫡长子封皇太孙,其余诸子封郡王。按照这条标准,吴王朱允熥于七月十二日降封广泽王,出居福建漳州府。倘若能就此在福建生活,倒也不失为一桩幸事。可惜朱允熥的身份实在过于敏感,一旦朱棣将朝局稳定下来后,立刻就要给他动手。
当年九月广泽王朱允熥被召回南京,十一月抵达京城后立刻被废为庶人,理由是不能匡辅其兄。而就在同一天,燕王妃徐氏进封皇后。世事之无常,于此可见一斑。
十一月壬辰,立妃徐氏为皇后。废广泽王允熥、怀恩王允熞为庶人。—《明史卷五·本纪第五》
朱允熥身后事
回到文章开头的永乐十五年,经受了十六年牢狱之灾折磨的朱允熥终于撒手人寰,享年40岁。甚至于朱允熥的死,还被认为是朱棣暗中下的毒手。这一年的二月,当年打开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因企图造反而被废为庶人。朱橞之所以想造反,是打着建文帝仍然在世的幌子。故而明代史学家沈德符认为朱允熥之死,是朱棣为了根绝后患。
是时建文二弟,惟庶人允熥一人在,自橞有此举,是年即以讣闻。盖上虑不逞者复欲借以干纪,不得不除之也。—《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
根据史书推测,朱允熥有一子一女。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十月,因发动南宫政变而重新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为了挽回自己的声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释放朱允炆的儿子建庶人和朱允熥的儿子吴庶人。
敕太监雷春等曰:朕眷念宗室至亲。虽在不原,亦令得所。今遣太监吴昱管送吴庶人及其母杨氏等共一十八名口,前去凤阳居住。每月令所司支与食米二十五石,柴三十斤、木炭三百斤。听于军民之家自择婚配,其亲戚许相往来。其余闲杂之人并各王府不许往来交通。—《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
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八月,守备凤阳太监李棠上奏称吴庶人的姐姐在凤阳高墙内去世,享年86岁。这样我们倒推年龄,这位朱氏应出生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那么吴庶人作为她的弟弟,可能从出生之日起就在囚禁之中,人生可谓不幸。如果没有靖难之战,这姐弟俩一个是郡主,另一个应该袭封吴王,一生逍遥自在,安享富贵。
此外民国时修纂的《莱阳县志》记载朱允熥还有一个儿子叫朱载坤,被王府太监王忠带到了民间。朱标一脉的字辈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里面并没有“载”字辈。如果是朱允熥的儿子,应该叫朱文坤。
结语:朱允熥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出生不到两周,生母去世。5岁的时候大哥和祖母去世,15岁的时候父亲和外婆去世。16岁的时候,舅舅和舅公被自己的爷爷杀掉。这简直就是天煞孤星的命格。
倘若朱元璋知道朱标死后自己还能再活六年,他会不会改变主意,好好培养朱允熥而留着蓝玉、常升等人不杀呢?蓝玉案不仅仅是蓝玉及其勋贵党羽一家的悲剧,更是因此牵连了大批明军中高级的中坚力量。当初蓝玉在四川平叛,手下有三员大将:聂纬、徐司马和瞿能。其中徐司马寿终正寝,聂纬被打为蓝党处死,瞿能幸免于难。日后靖难战争之时,瞿能打得朱棣差点命丧阵中,倘若此时再加一个聂纬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23: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