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父母的教育方式,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
曾读过一则很有深意的故事。
一个男孩问自己的父亲:“咱们家有钱吗?有多少钱?”
父亲说:“咱们家有很多钱,多到你花不完,等我老了,这些都是你的。”
孩子听完很兴奋,抱了抱自己的父亲。
之后的很多年里,这个孩子不再学习,整日吃喝玩乐,成了啃老一族。
同样的问题,另一个父亲却给了不同的答案。
他对儿子说:“咱们家条件还不错,但这是我和你妈妈努力的成果,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钱,你可以去挣。”
这个孩子一直记着父亲的话,最终成为了著名企业家。
《人民日报》曾刊文:“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想教育好孩子的父母常见,可真正能教育好孩子的父母不常有。
究其根本,是用错了方式,才让自己为孩子付出的心血不少,可教育成效一般。
而那些能教好孩子的父母,大多格局很高,他们有长远的眼光,科学的方法论,说起来无非是做到了这些事。
好好说话,唤醒孩子内驱力
前段时间,当舞蹈老师的闺蜜说:“我发现,有些父母是真的有能耐。”
详聊之下才知道,她们舞蹈班招了一个学生,学舞蹈时格外认真,而且自己来报名,自己来上课。
这个孩子如此优秀,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母亲从小给孩子看舞蹈视频,并且不断告诉孩子:“我觉得你如果学舞蹈的话一定很好看,你本来长得就漂亮...”
很快,孩子对跳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这时对孩子说:
“我们家现在没有多少钱,但是绝对够你好好学舞蹈,如果你真的想学,想好之后再告诉我,要学就要坚持到底。”
因为这个机会是孩子自己争取的,所以孩子格外努力,再苦再累也没有想过放弃。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比起鞭策和催促,往往是鼓励的方式,更能唤醒孩子做事时的内驱力。
毕竟,很多路只有一个人想要去走,才能坚持到底,当父母的就算再花费精神去督促,也不代表真的有用。
格局高的家长,都学会了好好说话,用巧妙的方式去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她们才能走得更远。
言传身教,培养其正确习惯
一位当班主任的读者@苏月分享过一段自己的经历。
当时,他们班有个孩子不爱学习,每天逃课,抽烟喝酒,来上课的时候,身上经常一股烟味和酒味。
这让苏月很是心痛,因为孩子还在上初中,处于大好时光,她不忍心孩子如此堕落下去,于是去做了一次家访。
也是这次家访,她找到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刚进这位学生家里,苏月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烟味,家里的烟灰缸里全是烟头,墙角还堆着几个酒瓶子。
孩子的母亲告诉她,孩子他爸嗜酒,每天不回来,她太忙所以没办法管孩子,甚至连房子都没有时间收拾,希望她不要见怪。
回去的路上,苏月心情十分沉重。
孩子都是父母行为的模仿者,他们身上的问题,多多少少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源头。
好比不爱学习这件事,很多父母每天只会刷手机、看电视、打游戏,一边自己忙着消遣,一边让孩子认真读书。
可当父母是如此时,孩子很难真的把书看进去,因为没有环境,因为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杨澜曾说:“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的。”
言传身教,是效果最好的教育方式,可惜很多父母不懂得提升自己,只会责怪孩子不听话。
很同意作家逗号写过的一句话:“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
不少做父母的,都在忙着给孩子铺路。
忙着挣更多的钱,送孩子去更好的学校,让孩子住更好的学区房。
但光顾着忙所铺成的路,大多没多么可靠,孩子的路,都需要由他们自己去走,帮孩子养成习惯,才是父母最该铺的路。
而帮孩子养成正确习惯,其实并不难,只要学会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自己能够以身作则就够了。
教育孩子的路上,怕的从来都不是付出太少,而是方式错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4 06: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