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1 18:53:00 来源:戏说三国

作为中国古代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罪己诏是历代帝王向上天表达忏悔、向民间传递改革图新信号的重要工具。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君王罪己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且被历代君主所使用,最终演变成为一种专门的诏书。

中国古代君主中很早就出现“罪己”的意识,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贾谊所撰《新书》中有记载:“帝尧曰:‘吾存心于先古,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饥,曰此我饥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此我陷之也。’”尧为百姓的饥寒或不幸遭遇而痛心,认为是由自己造成的。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论语·尧曰》中也有转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尧作为中国古代最为受人称道的帝王,后世对其勤政爱民的记载大加宣扬,此处便是一例。

看到百姓生活困苦,饥寒交迫,政事不修,他倍感自责,将这一切的罪过都归结于自己的身上。

这里尧所说的“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经常出现在后世皇帝颁布的罪己诏当中,是非常典型的“罪己”表述。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后来又有著名的禹汤罪己,大禹即位后,有一次看见犯罪之人,他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侍臣问禹为何哭泣,禹曰:“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今予为君,而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禹见民心涣散,他为自己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首领而深感内疚,并责备自己。

商汤灭夏后,汤为了安抚民心,巩固统治,因而布告天下,史称《汤诰》:“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在这里商汤深刻思考了自己作为帝王的责任,他应该独自承担天灾人祸。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又有《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商朝连年干旱,农作物歉收,汤亲自在山林祈祷,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负责宗教祭祀的大臣说,应该用人作为祭品,向上帝祈求雨水。

于是汤剪掉自己的头发,以身体为祭品,,向上帝求雨,人们非常高兴,甘露从天而降。“禹汤罪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受到后世的高度的评价,而禹和汤也被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尚书·秦誓》是现存的史料文献中最早见诸文字的罪己“诏”,秦穆公利令智昏,在杞子的错误建议下,命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人为将派军远途偷袭郑国。赛叔极力谏阻,认为劳师远袭,必败无疑。穆公不听,结果果然大败郑军,并且在归途中被晋军偷袭,秦军全军覆没。《秦誓》就是秦穆公为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而作,“邦之机隍,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秦穆公承认国家的危难,在于君主用人不当;国家的安宁,也有赖于君主任用贤人。

反映出他出于对国家的责任感而真诚地承认错误行为,既是为了激励臣民,也是为了鼓励自己。以后秦穆公励精图治,整军精武,遂霸西戎。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不过,“诏书”一词在先秦时期并不存在,虽然秦穆公的《秦誓》有文字可以考证,但它只能说是君主的认罪书。

因为在周代,诏书原只是一种训诫勉励的文书,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诏”字,直到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后,自称“皇帝”,并且改“命”为“制”,改“令”为“诏”,这样的称谓改变使从此之后皇帝发布的文书一概被称为“诏书”。

所以皇帝因罪己责躬而发布的文告,也被定名为“罪己诏”。

从以上内容来看,君主的“罪己”意识在先秦时期就已逐渐出现,学界关于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讨论。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首先是张绪穗的《试论罪己诏》,他文章中这样认为:“帝王下罪己诏,是宗法关系为纽带的中国古代社会的产物,是氏族公社后期父权家长制的遗风。作为天下家长的君主,其“罪己”意识是为了履行职责、修饰自身形象而主动产生的,为的是能起到风范表率的作用。”

在査庆、庞礦的《〈老子〉“受国之垢”、“受国不祥”原义》一文中,他们认为“罪己”意识是被动产生的,这与原始社会首领继承职位和风俗有关,“在原始初民的观念中,他们认为最高首领就应该负最大责任,原始初民认为首领维系着宇宙的平衡,如果有灾难等发生,初民便归咎于他的失职,并惩治他。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因此,发生天灾,君主罪己,并自我惩罚就是因为他没能履行好其调和阴阳、维系宇宙平衡的职责”。

到了西汉时期,出现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罪己诏,这是汉文帝于公元前178年因一月内两次出现日食而颁布的。

这份诏书一开始就把灾难归咎于自己,随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补救之前的错误行为。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具体措施包括任命有德之人,减少税收和徭役,以及废除兵役。除自责外,还表现出了虚心纳谏的姿态。

从汉朝开始的罪己诏基本遵循这种模式,大同而小异。

“罪己诏的行文前后因袭,无甚特色,也许在最初的确有戒惧思想,但越到后期,也许罪己诏早已成为一种形式”。不过,两汉时期灾异思想盛行,成为汉代君主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代罪己诏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汉诏多惧词”。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君主不断反思,并在大臣们的监督和告诫下,君主终究不敢太过暴虐。

所以赵翼认为“两汉之衰,但有庸主而无暴君”。

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是两汉时期最有名的罪己诏,也是后世帝下诏的范本。

回顾《轮台罪己诏》颁布的原因,是由于汉武帝晚年深悔往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治理模式。

公元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奏,要求派兵到轮台西部地区开垦边境,但武帝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决定“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诏书颁布后,汉武帝改变了早期的征战模式,转向农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避免了重大动乱,为“昭宣中兴”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司马光对此评价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而因为轮台诏,才“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可以看出汉武帝颁布罪己诏的行为得到了后世史家的赞扬。

董仲舒曾说:“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戚”,董仲舒对“灾”“异”现象的政治分析,建构了自然之灾与政治之厄的内在逻辑。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灾异之本”在于“国家之失”,而“国家之失”主要在于君主之失。

由此可见,西汉时期出现罪己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代天人感应、阴阳灾异观念的盛行,并且在其作用下,“罪己”逐渐成为公认的为君之道。

这种君道理论对最高统治者的治理能力和政治人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的各代皇帝,继承了汉代“天人感应”的学说,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们无论贤明还是昏庸,都能在灾祸面前怀着敬畏之心,忏悔自己的罪过,下诏罪己。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例如西晋武帝在太康七年因屡发灾害下诏说:“比年灾异屡发,日蚀三朝,地震山崩,邦之不善,实在朕躬。公卿大臣各上封事,极言其故,勿有所讳。”面对山崩地裂的自然灾害和日蚀异相,晋武帝切责规己,请求大臣向自己谏言。

东晋元帝也有相关的诏书,太兴元年元帝诏曰:“朕以寡德,纂承洪绪,上不能调和阴阳,下不能济育群生,灾异屡兴,咎徵仍见。壬子、乙卯,雷震暴雨,盖天灾谴戒,所以彰朕之不德也。群公卿士,其各上封事,具陈得失,无有所讳,将亲览焉。”由于太兴元年暴雨连绵,晋元帝同样鼓励大臣上书言事,以规己过。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北魏时期,孝文帝曾在太和十一年诏曰:“春旱至今,野无青草。上天致谴,实由匪德。百姓无辜,将罹饥馑,寤寐思求,罔知所益。公卿内外股肱之臣,谋猷所寄,其极言无隐,以救民瘼。”

又于太和十五年因旱灾罪己:“昔成汤遇旱,齐景逢灾,并不由祈山川而致雨,皆至诚发中,澍润千里。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今普天丧恃,幽显同哀神。若有灵犹应未忍安飨,何宜四气未周,便欲祀事。唯当考躬责己,以待天谴。”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北周时期,明帝因大雨霖诏曰:“而霖雨作沴,害麦伤苗……谅朕不德,苍生何咎。刑政所失,罔识厥由。公卿大夫士爰及牧守黎庶等,今宜各上封事,谠言极谏,罔有所讳。朕将览察,以答天谴。其遭水者,有司可时巡检,条列以闻。”周明帝眼见连续的暴雨引发水灾,农业受损,他不仅要求大臣和百姓都来规劝自己,而且安排专人详细排查受灾户口,体现了他务实的执政风格。

由此可见,罪己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发布罪己诏书以回应天怒,成为统治者的共同想法。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从以上内容来看,在先秦时期君主就已经产生了“罪己”意识,到了汉代,罪己诏正式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代天人感应、阴阳灾异观念的盛行,并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罪己”逐渐成为公认的为君之道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罪己诏已经非常流行,颁布罪己诏以答天谴成为统治者普遍采用的统治手段。

“罪己诏”是如何出现,并发展为诏书的?

作为天下之主,君主“罪己”是为了履行职责、修饰自身形象,从而起到表率作用,稳固国家统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1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罪己诏:古代皇帝的检讨与政治手腕
...上书之后,汉文帝并没有马上确立太子,反倒是下令一份诏书‘自责’。在这份‘罪己诏’当中,汉文帝声称自己:德行浅薄,不配做皇帝。虽然已经登基好几个月,但是天下人还是觉得他不太适合
2023-09-18 20:27:00
汉武帝晚年为何会颁布《轮台诏》
...行了忏悔,颁布了《轮台诏》,说明了自己的罪过,这份诏书也被后世称为《轮台罪已诏》。除此之外,汉武帝在诏书中还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汉武帝否决了桑弘羊等人在轮台屯田进行征战的建议
2023-07-05 20:37:00
西汉皇帝的诏书圣旨开头为什么是“制诏御史”?
熟悉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皇帝的诏书圣旨往往都一个通用的开头,比如南北朝的“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唐朝的“门下”以及大家最熟悉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根据史书记载,西汉皇帝的
2023-04-21 18:24:00
为什么霍光一死霍氏集团也一并覆灭了
...之首,除了辅佐昭帝以外,最重要的也就是让他坚持轮台诏书,改变原来的“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实行与民休息政策,重振汉室雄风。霍光始终没有忘记武帝的重托,他侍中二十多年的经验也使
2023-08-09 22:09:00
他将汉朝推向巅峰,晚年却狠心处死太子
...侯抑或微贱,开启了“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武帝发布诏书说,一般要建立非同寻常的功业,必须要用非同寻常的人才,这种用人之道使一批贤士迅速脱颖而出。汉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
2024-02-15 17:13:00
托孤大臣不好好辅佐新君,却擅自废杀君主
...—《宋书-徐羡之传》第一段材料是徐、傅等人假太后之诏书废掉刘义符的诏书,在这份诏书里,徐羡之等人给刘义符扣得帽子很多:爹妈死了还嘻嘻哈哈;天天和小人们混在一起,耗尽国库;滥加
2024-01-29 12:38:00
探究一下在明代哪些罪行是无法赦免的
前言:大赦天下,恐怕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最拥护的皇帝诏书。一般来说皇帝登基、册封皇太子、极端天象变化等情况下,朝廷都会大赦天下。在明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一共有过4次大赦天下。天顺八年
2023-01-17 20:03:00
方孝孺事件:一场权力与忠诚的较量
...。”方孝孺把纸笔往地下一扔,边哭边骂道:“死就死,诏书我是绝对不会写的。”这下把朱棣惹怒了,下令杀了方孝孺。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方孝孺与朱棣之间的对话,而因此事受牵连的人,
2024-02-16 10:55:00
刘恒:稳固江山,重启刘氏家族的兴盛之路
...的虚荣心,又巧妙地避免被功臣掌控。”“刘恒连下三道诏书,一举拿下军权,稳定朝局,分化大臣,可见他行事果断,思虑缜密。”“刘恒登基那一夜,创制出帝王治国的典范,展现超群的政治手
2023-11-22 07: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