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您好!由衷祝贺您荣获第二届中华文化与青年领导力论坛“风华青年奖”,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高昂:谢谢您!也感谢各位领导、老师、朋友以及家人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您的事业融合了“演员”与“AI创业者”这两个看似遥远的身份。在您看来,是哪几个关键的选择或时刻,让您完成了从“表演者”到“艺术与科技链接者”的蜕变?
高昂:我最初踏入演艺领域,是因为从小的热爱,那份在聚光灯下传递情绪、讲述故事的吸引力,让我选择了表演专业。也正是在参与《永夜星河》《古乐风华录》《来战》等作品的拍摄过程中,我不仅夯实了表演功底,更对片场运作与创作流程获得了一线的切身体验。
而创立AI制作公司“异类Outliers”,则源于一次拍摄中对后期制作效率与创意边界的思考。当时我就在想,AI技术或许能为影视制作带来全新的可能。于是,在深耕演艺事业的同时,我开始系统探索AI与影视的结合。
三年前,我决定正式创立“异类Outliers”,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我一边要在剧组完成高强度的表演拍摄,一边要搭建团队、寻找项目突破口。那段时间的磨砺,让我对“跨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艺术感性与技术理性之间找到平衡。
令我感到开心的是,我们团队的努力正在被看见。不久前,由异类Outliers出品的全球首部AI故事片《新世界加载中》登陆了央视财经、BRTV北京卫视、新华社等主流平台,并被电影频道评为“AIGC影视化标杆”。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与艺术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赋能——演员对镜头语言的敏感度,让我更清楚创作者需要怎样的AI工具;而AI技术的高效与突破,也正在反哺创作本身。
记者:当初是什么样的契机和初心,让您决定投身于此?
高昂:我之所以选择演员和AI制作公司创始人这两条道路,初心是用表演传递人文温度,用技术拓展创作边界。作为演员,我渴望通过一个个角色,让观众在情感共鸣中看到生活的多元;作为“异类Outliers”的创始人,我希望借助我们自研的AI制片体系,打破影视制作的技术壁垒。
比如在《新世界加载中》这部作品中,我们成功解决了此前困扰行业的“口型对不上、表情像蜡像”等痛点,让水流、毛发、布料动态这些细节终于能经得起大银幕的放大。这让我更加坚信,AI技术能让更多创意得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落地,让影视创作更具包容性。我始终相信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是未来创作的核心生命力,因此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来搭建起演员、技术人员、创作者之间的桥梁,推动影视行业在艺术表达和技术应用上的双重进步,让更多人看到影视行业的无限可能。
记者: 展望下一步,您能否为我们更具体地勾勒一下您致力于实现的图景?
高昂: 接下来,我个人的重点会放在“AI+表演”的深度融合探索上。一方面,我会继续深耕演艺事业,挑战更多类型的角色;另一方面,我计划在公司内推动AI虚拟演员训练系统的研发,让AI能够学习演员的表演风格、情绪表达,为影视创作提供更丰富的表演素材库,同时也为演员打造数字分身,拓展表演的时空边界。
我们已经在推进与超人气玄幻小说IP《蛊真人》的合作,将用我们独特的AI影像技术,把书中宏大的“蛊术”世界和人性故事视觉化呈现。 我希望未来观众能通过AI技术,参与到影视内容的共创中,比如根据观众的喜好,AI自动生成专属的剧情分支,让影视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共创”。我期望通过下一步的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有创意的人都能借助AI工具轻松创作,让每一个演员都能通过技术延展艺术生命的个人目标。
记者:基于您的个人经验,您如何看待所在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高昂:以我个人的观察,影视与AI融合的行业未来几年会进入“深度共创”阶段。一方面,AI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会更加智能化,从剧本生成、角色建模到后期特效,效率和创意空间将被极大拓展;另一方面,演员与AI的协作会成为常态,虚拟演员、AI辅助表演分析等应用会逐渐成熟,推动行业生产模式的革新。
我认为最大的机遇在于“个性化内容与技术普惠”领域,AI技术能让中小成本制作也拥有高品质的视觉效果和创意呈现,同时为观众打造定制化的影视体验。但必须老实说,AI拍剧不是“一键生成”。我们为了《新世界加载中》里一个3秒的打斗戏,需要用首尾帧技术反复调试动作轨迹,其复杂程度甚至超过了传统动画。这正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在技术赋能的同时,坚守影视的人文内核,避免技术喧宾夺主,以及如何建立行业对AI应用的规范与共识,这些都是需要整个行业共同思考的命题。
记者: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您个人又怀有怎样的期待呢?
高昂:我个人期待的未来图景是“技术让创作更自由,艺术让技术更温暖”。希望看到AI成为每一位创作者的“智能伙伴”,让创意不再受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也希望演员能在AI的助力下,探索更多表演的可能性,最终为观众带来更丰富、更具沉浸感的影视内容,让影视行业在技术浪潮中绽放出更璀璨的人文光彩。
记者:结合您个人的经历和刚才谈到的行业未来,您最想传递给当代青年怎样的精神或建议?
高昂:不管是演戏还是做AI,我想传递的都是同一件事:不用给自己设“只能做什么”的边界,也不用怕“做得不够好”的遗憾,只要你愿意把热爱落地,不管是用角色还是用科技,都能成为自己的“表达者”。我们取名“异类Outliers”,正是想鼓励这种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
记者:感谢您的分享,正如您所讲,无论是用角色还是科技,核心都是“成为自己的表达者”,这份不设边界的勇气,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青年精神。再次感谢您!责任编辑:韩璐(EN05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4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