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益生菌上市企业逆势增长,国产益生菌企业如何突围?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3-05-14 23:41:00 来源:财经风云

在外资巨头控制多年的益生菌市场,国产益生菌企业正在依靠科研技术以及品牌塑造崛起。

日前,第一财经记者综合梳理发现,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消费市场需求不振、供应链遭挑战,但国内部分益生菌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实现增长。

过去,我国益生菌产业的核心原料菌株缺乏,品牌实力不强,在供应链、消费端环节长期“受制于人”,不过近年来,国内已有企业拥有了自主核心菌株,在实现国产ti代的竞争中有了先发优势。

益生菌上市企业逆势增长

益生菌的名词最早来自海外。1930年代,随着乳酸菌饮料“养乐多”问世,益生菌产业逐渐走向产业化。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较高的技术壁垒之下,研发、生产一度落后于人。

随着二十年来益生菌企业长时间的宣传、培育,国内消费者逐步对益生菌知识有所了解,消费群体扩容之下,也加速了中国企业入局。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梳理,目前国内的益生菌生产企业较多,包括已上市的健合国际控股(01112.HK)、汤臣倍健(300146.SZ)、科拓生物(300858.SZ)和均瑶健康(605388.SH)等,还有获得资本投资的深圳精准健康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精准,品牌WonderLab万益蓝缔造方)、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然生物)等。

2022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冲击,消费市场需求不振、供应链临挑战,但国内部分益生菌上市公司的业绩却实现增长。

健合国际控股中国内地的益生菌补充品年收入达10.79亿元,同比增长12.8%,益生菌补充品包括婴幼儿、儿童以及孕妇食用的冲剂、胶囊及药丸等。

汤臣倍健称,公司旗下收购的澳大利亚益生菌品牌Life-Space,2022年国内产品实现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64.42%。

科拓生物表示,公司食用益生菌制品业务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87.09%。

均瑶健康2022年的益生菌业务也实现销售收入超8000万元,同比增长43%。

这与《2022年中国益生菌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一致。近年来,我国益生菌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2017-2020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从553亿元增长至8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6%左右,“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我国益生菌市场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相较于前几年会有所放缓,报告预计到2022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达到1065亿元。”

万益蓝WonderLab相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人口众多,益生菌产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赛道,还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益生菌在国外市场的渗透率比较高,但在国内渗透率不足10%,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消费者加深对益生菌的理解,益生菌行业发展会更快。”

市场调研机构ZIONMarketResearch预计,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产业产值将超过77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将超过25%。

国产益生菌企业如何突围

不过,目前国内市场大部分品牌企业选用的还是国外进口的益生菌菌株,在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一片朝气的同时,其产业供应链却是“受制于人”。

据科拓生物2020年7月上市招股书披露,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型食品、乳制品企业使用的益生菌原料菌粉供应主要被科汉森、杜邦等跨国企业所垄断,与此同时,益生菌终端消费品市场也主要被“LifeSpace”(应用丹麦、芬兰菌株)、“合生元”(应用法国菌株)等国外菌株所主导。

“食用益生菌制品领域,公司食用益生菌原料菌粉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面临杜邦、科汉森等跨国企业的竞争,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主要面临合生元、LifeSpace等品牌的竞争。”科拓在最近披露的2022年报中指出,相对于杜邦和科汉森等跨国公司,公司因品牌上市时间较短,在品牌认知度上的差距增加了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难度。

《2021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数据也显示,当前,杜邦占据我国益生菌原料市场的半壁江山,此外,科汉森也占了35%的市场份额,其余15%的市场份额由国产厂商刮分。

益生菌行业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是核心菌株之间的竞争,以及益生菌菌株筛选、评价及生产、储藏的相关工艺技术之间的竞争。

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一位政协委员曾提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研发不足,中国人群肠道微生物是以考拉杆菌属为优势菌群的群落结构,但由于益生菌从筛选—全基因组测序—体外试验—动物试验—功能学评价等耗时长、投入大、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适合中国人肠道益生菌偏少。

而随着我国对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国内已有部分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菌株。比如科拓生物称,公司拥有包含2万余株乳酸菌(含益生菌)的菌种资源库,掌握了益生菌分离、筛选、评价、培养、冷冻干燥和保藏的全套技术。其中,干酪乳杆菌Zhang(LactobacilluscaseiZhang)等核心菌株已广泛地应用于食用益生菌制品以及动植物微生态制剂。

而据媒体报道,江南大学40余年专注于中国本土益生菌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其在2022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益生菌专利菌种库。

国内益生菌企业在技术上跟进的同时,营销上也在寻求出圈。过去,养乐多日销4千万瓶的秘密就藏在广告营销,以及“不起眼”的地推里面。

而在益生菌终端产品领域,科拓主要采取经销模式,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线上的天猫、有赞商城和线下的母婴店、药店等;获得众多机构投资的年轻益生菌企业,则更善于利用线上渠道,比如成立于2019年的万益蓝WonderLab,在成立仅10个月后就登上天猫代餐品类第一,第一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天眼查工商资料显示,成立4年来,万益蓝WonderLab已获得包括天图投资、IDG资本、日初资本、凯辉基金、黑桃资本、峰瑞资本、淡马锡等机构的投资。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我国益生菌行业发展预计将呈现市场规范化、市场竞争加剧、本土厂商市场份额提升三大趋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5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千亿益生菌赛道,哪些国产厂商将突围?
...有三种细菌: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其中有益菌又叫益生菌。只有当益生菌和有害菌达到平衡时,肠道微生态环境才能保持平衡,肠道状态才能表现健康。 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品质的逐
2023-09-05 16:49:00
多品类格局生变,乳业创新转型迎大考
...中国乳制品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细分赛道奶酪、益生菌产业的发展路径,行业面临的转型升级、产品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积极推进数智化进程纵观整个国内乳业上下游,如何降低成本,全
2023-10-22 11:02:00
微康益生菌三期菌种工厂投产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本报讯 作为国内益生菌行业的领军企业,微康益生菌一直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益生菌菌种,助力终端市场应用。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微康益生菌三期菌种工厂于近
2024-05-10 09:03:00
乳业为“菌”所困 高质量发展须破障加力
...的乳制品为建设健康中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乳酸菌、益生菌制剂是生产酸奶、奶粉、奶酪、饮料等乳制品的关键原辅料。由于我国对乳酸菌、益生菌菌种和制剂的研究起步晚,当前国内乳业企业
2024-01-11 09:07:00
为焦虑氪金,保健品收割「年轻人」|氪金 · 大消费
...辅酶Q10、熬夜怕伤肝的会吃护肝片、担心肠道健康的会买益生菌……有人每天服用的胶囊、片剂加在一起甚至近十片。 尽管保健品的功效见仁见智,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年轻消费群体正接
2023-11-30 13:49:00
乳企“抢跑”千亿规模益生菌赛道
...转自:中国食品报大健康趋势下,乳企开始将触角延伸至益生菌等相关领域。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为243亿元
2023-06-06 12:55:00
蒙牛集团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针对我国乳制品产业优良国产益生菌缺乏、高活性加工技术落后的“卡脖子”问题,蒙牛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进行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建立了17000余株的蒙牛菌株资
2024-06-26 11:18:00
二次创业,均瑶健康盯上益生菌
...健康不得转向其他领域。试水矿泉水未果,公司决定抱紧益生菌的大腿。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大健康市场,也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领域。乳业品牌们近年来蜂拥加码,伊利有益生菌品牌“全佳益”,
2024-08-28 14:58:00
奶业消费有较大增长空间
...近日,伊利液态奶旗下品牌安慕希发布行业首款常温活性益生菌酸奶。据介绍,这款产品历时3年研发,不仅实现了活性益生菌在饮品常温条件下的保存,突破了益生菌大类产品的应用场景,也为酸
2023-09-11 05:46: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