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2月22日,农历冬月初十,“冬至”到。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本期“每周好医声”栏目,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陶红主任教大家冬至如何养生。>>专家简介
陶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获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脾胃病、神志病 、综合医院医院中医工作分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血压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老年医学会中医专业常务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专业委员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康复分会常务委员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全科医学、脾胃病、神志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慢病专业副主任委员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地回升。
呵护三大重点部位 助您健康温暖过冬
冬季要保护的重点部位有头颈部、腰背部、足部。
冬季如果头颈部长期暴露在外面接受寒冷的刺激,会使头部血管收缩,引起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伤风感冒、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中医学讲“背为阳”,总督人体一身的阳气。风寒从背部经络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因此,可以在冬季里给自己加穿一件贴身的保暖背心增强背部保暖。
最后要说的保暖部位是脚了,俗语说“寒从脚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自己的鞋袜温暖干燥。平时要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后以手掌按摩脚心涌泉穴5分钟,这样保健作用最佳。顺时食养 冬季进补更应因人制宜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的食品。少吃葱姜花椒等辛辣食物,以免过度发散阳气,导致出汗过多,阳气外泄。
冬令进补的选择因人而异。根据疾病寒热选饮食。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适当多吃羊肉、桂圆、胡桃肉、姜等食品;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适当食用羊肉、甲鱼等等;阴虚体质的人不适合食用羊肉,可食用百合、雪梨、荫米等;痰湿体质的人尽量不吃羊肉及辛辣食品,少食肉类,多吃莲米、薏米等。冬主闭藏 6个养生防病要点快收藏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同时“中风”者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也会增多,类风湿关节炎、老寒腿、颈腰椎病患者症状也会加重。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冬季养生防病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早卧晚起,与太阳同步。冬季,天寒地冷,人体阳气收藏,此时人要早点睡,太阳出来后再起床,以避寒邪,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2.防寒保暖,夜晚和早上尽量不在室外活动,避开寒冷刺激,否则,很可能因受寒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甚至诱发心绞痛等意外。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出门时口鼻、头部、颈部、腰腹、手、脚不要暴露在外,但穿着也不要过厚,避免大汗淋漓。
3.多晒太阳,冬季的太阳暖洋洋的,不像夏天那么毒辣,天气好的时候多出门晒一晒后背,可以温补阳气。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尽量不要洗冷水澡和冬泳。
5.适当锻炼。冬季晨练的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晚一点,早上不应做较剧烈的运动,可以做早操、打太极为主,傍晚锻炼则要比其他季节早一点,可以进行稍微激烈一点的活动,如打球、跑步等,老年人也可以选择跳舞、快步走等运动,锻炼以微微出汗为佳,尽量不要大汗淋漓。
6.适当节欲。中医五脏中,肾对应的季节就是冬季,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会伤阳气,影响第二年健康,因此冬季应该适当节欲。中医保健小妙招 为来年“养”出好身体
重医附二院中医科每年冬至到来时都会针对慢性疾病患者提供适合个人体质的养生保健处方:如膏方、熏洗方、穴位贴敷、艾灸等。
三九贴
三九贴可防治的疾病有: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2.消化系统疾病: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
3.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
4.风湿骨病: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今年三九贴时间:(第一次)引九2023年12月13日,(第二次)一九 2023年12月22日,(第三次)二九 2023年12月31日,(第四次)三九 2024年1月9日,(第五次)加强 2024年1月18日。
艾灸
艾灸可激发人体自我调节能力,使身体顺应阴阳变化,顺利度过寒冬,激发阳气,减少来年疾病的发生。建议请中医医师问诊,结合自身体质和疾病特点,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艾灸保健。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穴位按摩
点揉迎香穴具有祛风散寒、祛燥润肺、宣通鼻窍、活血通经的作用,可预防及治疗鼻炎、感冒、咳喘、头面部麻木疼痛等。
具体操作: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食指指腹点揉,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
按揉风池穴具有提升阳气,祛风通络,改善头部血供及调理睡眠的作用,可治咳嗽、头昏头痛、失眠、耳鸣、眼睛疲劳、颈椎病等。
具体操作:将两手拇指分别放在颈部风池穴(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按压时有酸胀感),其他四指轻抚头部,拇指由轻到重按压风池穴,20~30次。
摩擦肾俞穴具有强壮腰肾、补益脑髓的作用,不仅可以治疗腰背部疼痛,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睡眠。
具体操作:双掌摩擦至发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平肚脐,脊柱旁开1.5寸,左右各一个)左右来回摩擦50-10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
中医养生操
八段锦是中医传统保健体操,经常练习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是一种较好的体育运动,可每天早晚各练习两遍。
(特邀专家/陶红 编辑/吴瑞雪 视频/薛传真 师延渝青 通讯员/项江韵 图/视觉中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0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