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生活中,家长常常会发现宝宝存在吃了就拉、边吃边拉的现象,并担心是不是生病了。其实这种现象大多数都属于生理情况,少数才是疾病表现。
宝宝的排便机制与成人有差别
首先,食物从进入消化道到粪便排出,这个时间的长短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是不一样的。
母乳喂养的宝宝平均是13个小时
奶粉喂养的宝宝平均是15个小时
成人平均是18~24个小时[1]
由于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宝宝吃了就拉的生理性因素
1.进食后大肠会快速蠕动
受肠道蠕动因素影响,直肠会在吃东西后迅速积累粪便。对于肠道敏感,直肠排便阈值低的人群,特别是小宝宝,就会出现边吃边拉、吃了就拉的现象。
2.肠道扩张、肠胀气等其它因素也会加快肠蠕动
宝宝吃东西后肠道扩张、食物的推进会导致腹内压增加[2-4],或发生肠胀气(比如喂奶不当、产气食物吃多了、吞咽空气)等,也会导致肠蠕动增加,出现吃东西后马上排便的情况。
3.宝宝进食和排便的时间凑巧碰到了一起
宝宝生理性排便的次数本来就多,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10多次的大便也可以是正常频率。所以,当宝宝规律地进食,规律地排便,加上食物转化为粪便排出的时间又短,进食和排便的时间就可能会凑巧碰到一起。
宝宝吃了就拉的疾病性因素
1.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常见的症状有肚子疼、肚子胀、腹泻、屁多、肠鸣(肚子发出咕噜声)等等, 主要表现为宝宝在吃奶后会拉肚子,大便可能量大、有泡沫、呈水样,还可能是黄色或绿色的大便。
2.食物过敏
轻微或慢性的食物过敏,可能只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跟食物过敏导致肠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多有关,相当于给肠子上了「助推+润滑」。同时过敏还会增加肠道的敏感性[4],导致直肠排便阈值下降。这些也是常见的吃了就拉、边吃边拉的原因之一。儿童中较常见的是乳蛋白过敏。
3.胃肠道感染
跟食物过敏类似,胃肠炎也会使肠蠕动加快、分泌增多和肠道敏感性增加,从而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当宝宝的肠道敏感性增加,直肠排便阈值下降,就可能会表现为吃了就拉、边吃边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9 21: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