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未成年人在游戏中的防沉迷工作一直是网络治理中的重要工作,对于网络防沉迷工作的政策和相关执行目前不断取得进步,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简称“830新规”)三年时间里,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协力下,我国未成年保护政策和平台防沉迷机制都已进入相对系统的阶段,目前取得的效果显著。头部游戏平台主动加码严格落地防沉迷措施,国内未成年人游戏用户数、时长和花费呈现全面下降趋势。
但实践中,仍存在未成年人有可能绕过身份识别程序,如何确定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标准及行为效力等难题,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工作有待持续深入。近日发布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79.8%家长知晓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政策,63%家长了解游戏厂商或平台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机制,但仍有超6成家长为孩子输入支付密码完成充值,有73.8%的家长知晓孩子存在使用成年人账号绕过监管玩手游的情况,他们中的81.6%对该情况保持默许甚至是放任态度。
父母或者监护人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责任人。此现象表明,家长的监管责任存在一定缺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游戏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或者对孩子的支付行为不够关注。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督和引导,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部分未成年人能够轻易绕过这些防护措施,说明平台仍需持续聚焦对逃脱防沉迷机制的漠视以及相关“黑灰产”的治理力度,防堵防沉迷机制漏洞。此外,未成年人游戏沉迷和过度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对待未成年人玩游戏,社会也应理性认识。一些极端案例的广泛传播和对游戏的深恶痛绝,容易使公众形成片面的认知,认为游戏对未成年人只有负面影响,而忽视了游戏的积极方面以及未成年人适度玩游戏的可能性。《报告》显示,68.4%的家长认为未成年人适度玩手游能够放松身心。
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对国家、平台、家长三方责任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方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都持续承担着重要责任。
一直以来,国家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出台了一系列如《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构建起了较为全面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830新规”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这体现了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的力度。未来,有关部门仍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游戏等互联网领域的监管,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政策方向和力度,以适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挑战,持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发展。
平台监管机制层面,游戏平台等相关企业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的关键环节。此前,各大游戏平台已按照国家要求积极建立和完善防沉迷系统,如接入国家统一的网游电子身份认证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和消费额度等,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在登录注册环节,腾讯游戏把游戏充值限制从国家规定的8岁提升到12岁,网易游戏则对70岁以上注册时强制人脸识别。同时,从多账号监控到一键禁玩,头部厂商均向家长提供了监督管理工具。为避免未成年人绕开家长监管、进行非理性消费,网络游戏平台除了实名认证、时间限制、消费限制、风险提示等未成年人保护工具之外,也采取了各种创新措施,诸如提供未成年人守护平台,协助家长更好地监护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
家长始终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列举了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人责任等的过错情形,包括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未妥善管理个人信息等,强调了家长在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管理中的重要责任,有助于引导家长增强责任意识,更加重视对孩子游戏行为的监管。
然而,家长责任的明确并不意味着家长是唯一的责任主体。在实际生活中,家长需要与学校、平台等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例如,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和消费观念;同时,积极与学校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网络使用情况,与平台保持联系,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等。总之,未成年人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平台、家长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减少未成年人游戏沉迷极端案例的发生,未成年人自身、家长、游戏厂商、社会需共同努力。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科技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磊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9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