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6 22:3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如果告诉你,某位县里的小科长,几个月时间,被提拔为国务院总理,打死你也不信。田千秋就创造了这样的神话,他本是汉武帝时期,高祖陵寝的郎官,以科长类比,都已经算是抬高他了。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征和三年,田千秋给汉武帝上了一份奏疏,因为这份奏疏,他被汉武帝直接提拔为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长)。几个月后,同僚还没认全,他又一步到位,被提拔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封富民侯。

能做到丞相这个级别的官员,史书上一定有详细的介绍,出身、家世、师承、学业、青少年经历、官宦起伏、同僚关系等等一大堆。唯独田千秋的履历,简单到令人抓狂:姓名、籍贯、职业,就这三个信息,跟没说一样,连孙悟空好歹还说明他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个帝国的丞相,居然身世不明。

既然史书不交代,我们只能推断。

家世:田千秋齐国人,田氏,由此可见,他很可能是战国齐国王室后裔;

姓名:史书上也常常称田千秋为“车千秋”,是因为他得到汉昭帝优待,出入宫中可乘小车,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后世子孙以“车”为姓;

年龄:汉昭帝即位于公元前87年,田千秋去世于公元前77年。汉昭帝因为田千秋年老,特准许其乘车出入宫中,由此可见,田千秋去世时应该不低于75岁。也就是说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152年,比汉武帝略小,给汉武帝上疏那一年,田千秋约62岁。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一百多年前的没落贵族后裔,学术不入流,六十多岁还是个基层小官员,可见田千秋是一位平淡无奇的读书人而已。家世无可依,学业不足恃,地位无以明,再混两年回家抱孙子养老的节奏罢了。

没想到征和二年的一场政治事件,让即将光荣退休的田千秋一飞冲天。

这件事就是巫蛊之祸,在这场变乱中,太子刘据在皇后卫子夫的支持下,斩杀江充等人,并与丞相刘屈氂大战京城。兵败后,刘据在逃跑途中被逼自杀,太子一族除了襁褓中的皇曾孙刘病已,全部死于祸乱。

震怒的汉武帝,从甘泉宫回鸾,下令穷追太子余党,包括在动乱中,放太子出城的官员,甚至骑墙观望的官员,全部被诛杀。十几万人的血,让大汉帝国笼罩在一片惶恐之中。

面对丧失理智的汉武帝,官员们谁也不敢替太子说话,还得遵照汉武帝的命令,不断追查余党,扩大案件,谁都不知道,这场祸乱会不会因为莫名其妙的关系,牵连到自己头上。田千秋就是在这种“白色恐怖”时期,给汉武帝上了一封奏疏,其中有一句话很关键:

“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当何罢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首先,田千秋举重若轻,把太子刘据的谋反事件,说成是“子弄父兵”的家事。这个定性很重要,谋反是政治事件,没有缓和余地。家事就不一样,多大的矛盾,老爹打儿子一顿板子就可以了嘛,外人都闭嘴。

接着,田千秋将刘据杀害江充等人的罪行,说成是“过失杀人”,一般人过失杀人,都可以考虑到“情有可原”,何况太子?再一次帮太子摘清政治责任。

最后抛出的“白头翁”太妙了。田千秋说,这话不是我说的,我有一位“白头翁”托梦给我让我说的。白头翁是谁?田千秋守高祖陵,这个白头翁当然是汉武帝的曾祖刘邦。别人的话你可以不往心里去,刘邦的话汉武帝能不掂量掂量吗?

果然,汉武帝立刻召见了田千秋:

“至前,千秋长八尺余,体貌甚丽,武帝见而说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田千秋一米八五大个,帅气逼人。汉武帝是“相貌协会会长”,卫青、公孙弘、董偃、司马相如等人无不是因为外貌被他一见倾心。当然,外貌肯定不是决定性因素,汉武帝的话透漏了玄机:“父子之间的事,外人是很难插进去话的,唯独你敢于对我明是非。这肯定是高祖显灵,让你来辅佐我。”

由此,田千秋一飞冲天。可是,汉武帝的这话不够直白,不把弯弯绕捋直了,根本没法理解汉武帝的内心世界。比如“子弄父兵”,其实是壶关三老令狐茂的专利,他在前一年就向汉武帝上疏,为太子明辨,为何他就不能坐火箭呢?

所以,田千秋的这封奏疏,有大学问。

田千秋的奏疏,是汉武帝下坡的梯

小的时候经常见到一种奇景,叫“泼妇骂街”。这种女人一旦惹上她,她能呼天抢地,满地打滚,口吐白沫半天停不下来。最奇葩的是,她们甚至会脱了裤子跳脚拍屁股骂,别人还不能拦,越拦越来劲,事后又后悔得抽自己耳光。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汉武帝就像这种泼妇,翻了脸就停不住,一路杀杀杀,老婆、儿子、女儿、孙子,杀红了眼,丝毫没有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的感觉。

等心中的“瘾头”逐渐过去了,心中明知丢人现眼了,可是没法停了,前面的事已经成了笑话,只有继续下去,才不至于让自己演变成笑料。

问题是,泼妇骂街是一群观众看独角戏,汉武帝杀人,是拉着一群倒霉蛋给他垫脚,不及时收手,他早晚会被人垫脚。可是汉武帝“骂功”太牛,没人敢靠近,都不敢劝他。

太子刘据出逃后不久,汉武帝其实就有所醒悟,但是他自己拉不下脸承认错误,又没人给他台阶下,于是事态继续恶化,导致太子父子三人,在被追捕中自杀。

太子的死,让汉武帝彻底丧失理智,他就像脱裤子骂街的泼妇,自控力脱缰。由此全国范围内,官员和百姓相互告发,冤案层出不穷。

这种混乱的状态,持续了一年时间,汉武帝都被血腥味呛醒了,他变得越来越惶恐。可是汉帝国依然没有人站出来,帮汉武帝搭一个梯子,直到田千秋出现。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所以,田千秋的成功,核心要素就在于,他的奏疏切中了汉武帝的心思,而不是他有先见之明。有了这架梯子,汉武帝名正言顺地结束丢人现眼,回家洗脸换衣服。

田千秋的奏疏,时间恰当,内容精妙

令狐茂在田千秋之前,就曾经上疏替太子鸣冤,为何他就不能有同等待遇?蹊跷就在于时间点不合适,那时候的汉武帝,正处于亢奋时期,令狐茂的奏章像一盆冷水,虽然让汉武帝有所清醒,但是尖锐的批评,让汉武帝没法下台。

田千秋上奏疏前,汉武帝已经清醒,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行,哪怕牵强一点都行。所有,尽管田千秋的“子弄父兵”,只不过是照搬令狐茂的说法,效果却奇佳。

另外,田千秋伪托“白头翁”,这个小技巧很重要。皇帝可以对谁都不买账,在两种人面前他必须低头,一个是上帝老天,一个是下帝祖宗。既然高祖发话了,汉武帝这个台阶下得体体面面。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田千秋的奏章,是汉武帝一朝的转折点

就算田千秋的奏章时机合适,内容对路,恐怕也不至于坐火箭直升吧?翻翻史书,还有第二个升官速度这么快的吗?所以,田千秋的飞黄腾达,另有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汉武帝在巫蛊之祸的血色中,全面反思自己的过失,他痛定思痛,决定借由田千秋上疏的机会,彻底改变国策,回到休养生息的强国富民之路上来,田千秋就是他的转折点,和新政的标志性人物。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一个事实,西汉一朝,农民起义爆发最频繁的时期,就是在汉武帝晚年,而不是西汉末年。

汉武帝一生好大喜功,对外四处征伐,对内奢侈无度,花光了文景时期的所有家底,还把一个富强的汉帝国,搞得民穷国弱,天下怨声载道。我们不讨论汉武帝的功过,但有一个事实必须正视,倘若汉帝国再不改弦更张,亡国就在眼前!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巫蛊之祸本质上就是政治矛盾的集中爆发点,汉武帝的英明就在于,他透过这件事,看到了帝国的深层危机,并借由“白头翁”的话,及时停止内乱,重启新政。

我们从田千秋被封“富民侯”,这个封号,就很清晰看出汉武帝的意图。所以,田千秋的运气,在于他成了汉武帝新政的旗帜。

田千秋是汉武帝选中的政治过渡人物

最后一个疑问:汉武帝推行新政,为何要选择田千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理由其实不复杂,推行新政策,第一个要做的工作就是与原有的政治格局作切割,所以原来的政治核心人物,都不适合站在前台,即便不是田千秋,也一定是个新面孔。

田千秋原来只是个基层官员,与朝廷的各派政治势力毫无利益瓜葛,干净,做事不受掣肘,这是汉武帝选择他的第一个理由。

汉武帝凭什么如此青睐田千秋

第二个理由就是,丞相在汉武帝一朝已经沦为执行层面的配角,决策权在内朝,选择田千秋,不会动摇原有的高层决策体系。

这就是田千秋,从一名小小基层郎官,几个月时间飞黄腾达,变身丞相的真相。当然除了机遇外,田千秋也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毫无能力,尸位素餐。

比如他当丞相后,对巫蛊之祸结案过程就很智慧:拖而不决,用时间化解纠缠不清的是非,等汉武帝驾崩,所有人平安着陆。这就是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其功绩绝对值得后人嘉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齐国宗室后裔田千秋,为什么可以当上汉朝丞相?
...宫,号"车丞相"。为相十二年后去世,谥号定侯。晚年的汉武帝非常的疑神疑鬼,此时朝内的很多人都经常告发一些自己的对手诅咒皇帝、大逆不道等,以此来清除异己。而汉武帝的处理方法简单
2023-04-17 10:20:00
...在长陵(刘邦陵寝)附近安居繁衍,田千秋就是田氏一员,汉武帝时期,他的官职是高寝郎,也就是给刘邦守陵的。这是个世袭的官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田千秋应该会把这个职位传给儿子,儿子
2024-05-25 19:29:00
田千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皇后卫子夫也在椒房殿自缢,汉朝宫廷风云再起。之后汉武帝大怒,此时的朝中大臣也没人敢站出来为太子伸冤,担心一语不慎便招来杀身之祸。在刘据自杀之前壶关三老令孤茂就上书为赐辩护,
2023-06-11 13:56:00
一守墓小官只因对汉武帝说了一段话,一夜间跃升为汉朝丞
在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中,因为奸臣江充预先指使胡巫及宫人在太子宫中暗埋巫偶,诬陷太子,太子刘据为自保诛杀江充,但随后又遭到太监苏文诬陷,形势所逼,不得已发动兵变,兵败逃亡遭到朝廷
2023-03-07 13:10:00
汉昭帝继位疑云:汉武帝如何为幼主布下重重保障?
后元二年(前87年),一代雄主汉武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为汉朝选定的继承人,是不到8岁的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如此年幼的汉昭帝,自然不能亲政。于是汉武帝精心为他安排了5个托孤大臣
2024-02-29 20:14:00
田千秋起先只是籍籍无名,为何后来成了一朝宰相
...死使得朝野上下舆论一片哗然,在持续发酵的白色恐怖中汉武帝似乎也有所悔意。征和三年,时任高酸寝的小官田千秋毅然决定上书,为死去的卫太子鸣冤申辩。如果在上书中直接点名批评皇帝是不
2023-05-09 06:37:00
汉武帝刘彻年少继位,开疆拓土,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提起汉武帝,世人都会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秦皇汉武”也经常在一起出现,罪在当代、功在千秋。每个伟大的天子出生之前都会有异象,我们称之为“天子异象”。当年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在出生之前
2023-01-26 19:08:00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不善待刘病已
...思呢?田千秋说自己梦见了一个白发老翁,老人家让他给汉武帝上一个为太子鸣冤的奏章,太子有错,但罪不至死,顶多就是受点鞭刑。谁都知道戾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但谁也都知道刘据和巫蛊
2024-04-26 16:56:00
田千秋是如何从守墓人到帝国丞相的
...前90年),西汉历史上最悲惨的父子相残事件,老年昏聩的汉武帝受奸臣江充谗言,认为太子刘据要弑父造反,派兵去征讨,令太子受到陷害无处伸冤,不得不求自保,举兵反叛,最后败亡自杀。
2023-08-07 20: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