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距今6300年左右!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11 10:18:00 来源:央广网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借助科技手段,经过数月努力,4月9日,红山文化早期的龙形蚌饰终于被成功复原。这个龙形蚌饰是去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发现的。

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通过与故宫博物院、北京理工大学团队的合作,对套箱进行CT扫描与图像分割,获得龙形蚌饰的细节三维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进行了无数次3D模拟拼接,终于复原了去年出土的龙形蚌饰。

距今6300年左右!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实验室考古课题组负责人 刘勇:因为蚌饰本身很脆弱,直接手拼的话首先避免不了文物之间要磕碰,而且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全部组合上,如果是实物去做的话,这很难做到全方位地再去看。而我们通过3D的模拟拼接,避免文物损失而且又可以完整地把文物去复原去保护好。它是可以全方位地再去看拼接后整体的一个展示效果。

别看龙形蚌饰个头不大,主体长度只有20厘米左右,但是光是龙的下颌和腿部的几块零件,就困扰了刘勇足足两个多月。

距今6300年左右!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刘勇:埋藏过程之中,蚌壳之间的有机质就腐烂掉,中间就呈层状剥落。最难的就是对它脱落的这些部分,比如说它的腿和它的下颌部分,怎么给它完整复原到它本身的原位。刚开始不知道有腿,红山文化早期这种龙形象又非常少,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供我们参考。两三个月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包括每天继续查各种资料,查文献。

最终的突破,就在3D模拟拼接完成后进行手动拼接时,偶然发现的一条划痕上。

距今6300年左右!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刘勇:我们在3D模拟的时候,是拼到了它这个茬口的位置,后来我们手动拼了之后,就发现它身上有一道从上往下的划痕,刚好就和它能对上。当时一下子豁然开朗,所以这样就是两个证据,同时确定了它的前腿的位置。而且我们翻过来一看,和整个蚌饰的纹理的走向都能对上,所以后来我们就确认,这是一个有足的、有腿的龙。

龙形蚌饰丰富红山文化龙形象

这一龙形蚌饰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专家认为,龙形蚌饰丰富了红山文化中的龙形象。

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胡春柏告诉记者,龙形蚌饰去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彩陶坡遗址的F18号房址内。这一房间规模不大,长3.5米,宽度1.8到2.6米左右,整个房间面积大约只有9.1平方米,而龙形蚌饰就出土于房间的西南角。

距今6300年左右!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彩陶坡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 胡春柏:龙形蚌饰它的位置就是出在F18的西南部这个位置,这个F18在清理之后发现它有一个圆形的坑灶。像这个是F22的房子它原来是一个深坑灶,后来它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改成了圆形浅坑灶,那么在这个房子的居住面上出土的碳样测年数据是距今6300年,那么F22和F18两个房间内灶的形制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就是参考这个房子的测年数据,推测龙形蚌饰的年代也在距今6300年左右。

距今6300年左右!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 冯时:这个祭灶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古代我们有这个熟食了,然后身体健康了就要养生。这个传统到今天我们还保留着,在我们民俗里,所以到腊月的时候大家都要祭灶,从祭灶传统可以从史前到商周,从祭灶传统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华文明至少6000年都没有断。

提起红山文化,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华第一龙——C形龙。而和这种红山文化晚期卷曲的龙形象不同,被复原的龙形蚌饰中龙的形象舒展,属于更早期,被认为是丰富了红山文化时期的龙形象。

距今6300年左右!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蚌饰成功复原

胡春柏:这样它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吧,就是说龙最开始并不是卷曲的,到了红山晚期它可能是出于方便,变成了卷曲形的龙,以前玉龙它都是出在红山文化比较高等级的积石冢当中,那我们这个龙是出在彩陶坡遗址这样一个中小规模的遗址当中,就更说明了龙是红山文化普通民众的一个精神信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发现龙形蚌饰!内蒙古赤峰彩陶坡遗址出土红山文化早期遗存
...筒形罐,另一件是夹砂灰陶饰之字纹筒形罐,均是典型的红山文化遗物,且年代偏早。红山文化遗存最早发现于1921年,1935年,考古人员对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1954年提
2023-08-26 16:01:00
内蒙古发现龙形蚌饰 填补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空白
...物考古研究院松山区彩陶坡遗址考古项目组获悉,近日,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之子项目——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一件龙形蚌饰。 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发掘项目负责
2023-08-22 14:57:00
...化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兼容并蓄、共同发展。龙形蚌饰丰富红山文化龙形象中华文明起源如“满天星斗”般璀璨。以玉龙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而内蒙古考古发现了一件比玉龙
2024-01-10 10:56:00
记者见闻 | 曾被当成废铁、玩具?探秘“中华第一龙”的前世今生
...仔细鉴定后用30块钱完成了收购。1984年,辽宁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发现,掀起了对红山玉文化的关注高潮,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带着这块玉龙乘坐火车
2024-08-07 07:36:00
聊聊“中华第一龙”张凤祥的历史
...究发现,将中华文明再次提前了1000年之久。C形碧玉龙是红山文化考古中所发现的最有影响力的文物,它高为二十六厘米,外形呈现C形,通体为墨绿色,有着对称的双鼻孔,其形状酷似甲骨
2023-02-21 18:58:00
“红山文化第一人”郭大顺:用一生找寻中华文明5000年
...先后主持牛河梁、东山嘴等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被称为“红山文化第一人”)我今年85岁了。虽然1998年就退休,但一直到今天,很多工作、会议、采访还是来找我,人们还是关注红山文化。
2023-08-29 11:14:00
...发掘面积1300余平方米,首次出土“龙形蚌饰”,填补了红山文化早期龙形象空白,为红山文化申遗提供了有力支撑;清水河后城咀石城遗址新发现龙山时代连间式房址、院落以及石质护坡台基
2024-03-25 04:41:00
...到距今6000多年的河南濮阳的蚌塑龙,以及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玉龙等,文物为证,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早已传承数千年。迄今发现最早的龙约有8000年中国人从何时开始有了对
2024-02-02 06:34: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黄河畔的“龙”图腾
...里头的这条龙,终结了史前各地龙形象的多元性。此前,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良渚的兽面纹皆具地域特色,而二里头龙首的梭形眼、菱形额饰、波状身躯等特征,直接影响了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与
2025-04-24 11:1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陈振昂 张宁马瑞/摄像/剪辑
2025-10-10 08:04:00
中央政法委发布二、三季度名单,全国69人获殊荣南京南站救人护士当选“见义勇为勇士”本报讯(通讯员宁义宣记者王茸唐婷婷)见义勇为
2025-10-10 07:31:00
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
老兵捐赠40年前老照片引出一段感人故事双胞胎“拥军小姐妹”,如今在哪里?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张莉练红宁)国庆假期
2025-10-10 07:32:00
中国网10月9日讯 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规范合理使用关系着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
2025-10-09 15:03:00
【有理有句】大江流日夜,鹿鸣天鹅洲
主创:王舒娴 詹蔷 汤立毅 李砚青统筹:陈俊旺 李川 伍佳佳 董晨旭【责任编辑:王舒娴】
2025-10-09 15:12:00
近日,百年人寿河北分公司分享了一则适老服务案例,展现了其在保障老年客户受尊重权方面的积极实践,为金融行业适老服务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10-09 15:28:00
淄博师专“王一君技能大师工作室”黑陶作品亮相陶琉会
鲁网10月9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苏清华)9月29日,202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盛大开幕。本届陶琉会践行“文旅+展会”融合办会理念
2025-10-09 15:50:00
通讯员 翟亚坤近日,省工信厅公布了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百景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泰安高新区中科恒信智能科技(泰安)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上甑机器人集成解决方案应用场景成功入选
2025-10-09 16:34:00
骨折伤者被困搁浅货船 无为市多部门紧急求援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无为市西河水域上演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当日10时11分,无为市公安局刘渡派出所接到报警
2025-10-09 17:12:00
无人机空投物资 潜山市天柱山镇成功营救出两名被困青年
大皖新闻讯 10月8日,一场历时近四小时的紧急深山救援行动在潜山市天柱山镇展开。两名青年因在未开发的虎头崖景区迷路,其中一人脚踝扭伤
2025-10-09 17:13:00
大皖新闻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9日13时17分在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0
2025-10-09 17:14:00
在金秋送爽的美好时节,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迎来了成立九周年的重要时刻。九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始终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
2025-10-09 17:34:00
新生儿口吐白沫,山大附属儿医紧急为食管闭锁宝宝抢回“生机”
国庆假期期间,一名新生儿雯雯(化名)出生后即出现口吐大量泡沫,“像螃蟹一样吐沫,而且一吃就吐”,经当地医院食管造影确诊为“先天性食管闭锁”
2025-10-09 17:40:00
近日,中国银行邢台沙河健康街支行厅堂内秩序井然,工作人员正为客户办理业务时,大厅内一位老年客户突然身体不适,跌倒在地,情况十分紧急
2025-10-09 17:44:00
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成功举办诗文朗诵大赛
童声琅琅,诵不尽百年风华;赤心拳拳,咏唱着时代新篇。近日,余干县古埠镇中心小学诗文朗诵大赛隆重举行。25名参赛学子同台竞技
2025-10-09 1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