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2021年6月常州广播电视台的中吴网和看常州公众号,先后刊出专题《寻常|那些年他们经历的高考时刻》,记者、编辑寻找了几代常州人的高考记忆,其中就有一位受访对象是我,还配发了三张照片:我的母校省常中1981年集体毕业照、1984年大学期间在常州工业技术学院(现常州工学院)五四演讲照、2014年我参加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培训期间在院门口的照片。
看到《寻常》报道后,省常中师生、二中校友、大学同学、文友们纷纷发来微信点赞,与我共忆青葱岁月。更想不到的是,几天后我去市一院真儒中心单位体检,坐在大厅等候抽血排队时,见到过去同事、工技院的校友,交谈时偶尔发现在她的手机显示屏中,有电器自动化专业的同学群的交谈记录,其中有专题《寻常》的首页画面,群中有校友对报道的讨论。
1981年我从省常中高中毕业,在市一中考点参加高考,当时是7月7、8、9日三天,9日下午考完后集体回到省常中,班主任卜振扬在教室里对我们说:“考后放松你们全会,不用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紧张惯了,到家里后一下子放松,开始几天反倒有点不习惯:天天看电视,虽说是小小的12寸彩电,但当时有彩电的人家还不多。到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少林寺》;进图书馆阅览室看报刊杂志;逛书店,回家阅读李燕杰的《塑造美的心灵》。分数出来,我总分422分,离本科录取线425差三分,只能进大专,也算是人生一大挫折。作为班长的我真有点不甘心。同班同学当年9月有的工作了,而我决定放弃进大专,复读一年来年再考。复读对我不陌生,我班除了应届的五六人,另外有上年高考后插进班里复读的六七人,晚上到校晚自习,常见他们认真复习的身影。
但从1981年9月起省常中无复读班了,我就准备去有复读班的学校,哪怕农村的也行,后来听说市二中有,就去了二中。到省常中转团关系时,遇到团委李老师,她也鼓励我复读。早晨骑自行车到红梅公园映梅湖边读外语,带着半导体收音机收听电台广播英语节目(当时全国有“星期日广播英语”《follow me》;江苏电台也有广播英语、日语节目,教材常州市新华书店有卖),我始终记得原班主任张湘湘、卜振扬均教导我们“外语是人生斗争的武器。”记得有天早晨在公园学习,巧遇省常中我班学习委员张雷,当年(1981年)高考理科总分全校第一的他,当时已被北京大学空间物理系录取,谈及学外语之事,他说:“外语一辈子都用得着。”由于我重视外语学习,因而此后在职读本科、研究生时,英语入学考试和各年英语课程均轻松通过。
考试结束后,我抽空分门别类整理、剪贴了专门订的《中国广播报》《新民晚报》《常州报》,为今后写作收集资料作准备。9月开学后上午报到,编在高二(7)班(该校当时高中两年制),50多人全是复读的,有原常州一中的、戚墅堰的、武进的,原省常中同班同学就有三位,还有同届不同班的,来自南京、扬州的,有准备复读一年的,也有高考了两次再复读的。大家同样的心情,吃苦一年再考。复读班的班主任是黄人俊,后来才知他是科普作家,出版过专著。曾见到他中午空余时在方格稿纸上勤奋创作。想不到14年后,1995年我在常州市委办公室工作时加入市作协,介绍人就是他。
虽然复读了一年,1982年高考分数仍未达本科线,总分还低于前一年,令我有点沮丧。但复读的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我仍进了常工院,当时是走读,全日制大专。我一直对本科高校充满向往,2007年当二中毕业的外甥段辞尘考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9月我第一次乘“子弹头”动车专程送他去松江开学报到,在校园里感慨万千。令人欣慰、自豪的是,我的女儿2009年从省常中考进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复读是经历,是财富,2012年5月市二中82届举行高中毕业30周年师生回校聚会活动,7班我们复读的同学又见面了,谈及复读往事,感慨万千。复读的甜酸苦辣,过来人最有发言权。高考成绩不理想,如果你基础还行,建议复读。而我同事中,也有女儿在武进前黄中学复读一年考取南大的成功案例。
我时常怀念常州民盟原主委、省常中老校长史绍熙。我上世纪70年代就听说过史绍熙,认识他是1978年,当年10月史绍熙回母校。早上在学校花园里见他打拳,晚上到教室巡视。我所在的初三(1)班是文体班。他常对我们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我毕业工作后也偶与史校长有往来。2007年12月15日,省常中在清潭体育馆开纪念大会举行100周年校庆活动,我和81届校友代表五六人,坐在二楼观众席上,当主持人介绍主席台上的史校长时,全场掌声雷动。
平时,早上经常见到史校长坐在轮椅上,由看护人员推着到公园去。最后一次见史校长是2013年8月的一个早晨。此次一见,竟成永别。10月老校长谢世,一颗大星陨落,实为常州文化和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永远怀念老校长,难忘与史绍熙的几次交往。无论在学校、他的家里、还是社会上,他这位老人,个子不高,待人和气,脾气好。 文|崔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13: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