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双字谥号”的皇帝是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14:4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双字谥号”的皇帝,这么做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他的身份太“拧巴”,导致他可选的谥号受到了极大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题干分解成五个话题,层层推进:刘秀的自然身份、东西两汉的关系、刘秀的政治身份、刘秀的谥号之囧、刘秀的庙号趣谈。

刘秀的自然身份

刘秀出身于南阳舂陵家族,其高祖刘买受封“舂陵侯”,天祖(高祖之父)刘发是汉景帝的第六子,封“长沙王”。

从血缘关系上讲,刘秀是汉景帝的六世孙、高祖刘邦的八世孙,是西汉宗室子弟。

总有人说刘秀很穷,种地的农民,扯淡,从他的身份就不难看出,刘秀是标准的豪门士族阶级。

事实上作为宗室子弟,刘秀这一支虽然没了爵位,但祖上留给他们的经济基础还是相当雄厚的。正是家底够厚,刘家兄弟才有资本蓄养门客、招募私兵,最终走向武装起义的道路。

借着新朝末年“人心思汉”的潮流,刘秀追随大哥刘縯在舂陵举兵,成为第一支以“复兴汉室”为目标的义军。

后来,族兄弟刘玄被义军拥立为帝,刘縯遇害,刘秀被刘玄打发到河北负责招抚工作。却不料,刘秀竟然在极其凶险的环境下打出了一片天地,并且与刘玄成功剥离,开创了他的东汉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汉室宗亲”身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是这个身份,让耿纯、耿况、刘植、刘杨、邳彤、寇询,以及郭氏、张氏等一大批豪门家族纷纷来投,组建了一支以豪门士族集团为核心的政权。

因此我有一个观点:刘秀的成功,武功排第二,政治排第一,他利用身份优势所架构的“豪门核心”才是取胜法门。

东西两汉的关系

首先强调,刘秀建立的帝国不叫“东汉”,而是“汉”,刘邦建立的帝国也不叫“西汉”,而是“汉”,二者国号相同,所谓西汉、东汉,是后人为了便于区别给他们加的“前缀”。

史学家这么做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事实上东西两汉在政治上没有任何传承关系,中间被新朝、玄汉政权断开了。东汉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政权,虽然也叫“汉”,实质是“挂羊头卖狗肉”。

刘秀为何要这么做呢?没办法,形势所迫。

古人迷信,认为一个政权的存在必须要有合法性,否则就不能得到“天佑”。西汉取代秦朝后,西汉人用了百年的时间来论证西汉帝国的合法性。

刘秀“抄近道”,他借“人心思汉”,用一个“汉”字,获得了“老天”审批程序的简化。

请不要讥笑古人的迂腐,特定的历史环境谁也无法跨越,那时候的天命观就是天下人奉若圭臬的信条。

刘秀以为走了捷径就万事大吉了,岂料国号的“拧巴”给他带来的麻烦还在后面,这就是他的身份被“拧巴”了。

刘秀的政治身份

按理来说,建立了东汉的刘秀应该是开国之君,但由于他不承认东汉是新政权,而是西汉的延续。那么,他就随之从“开国之君”被降为“嗣君”,通俗讲就是把自己从“创业者”降为“富二代”。

为了把补丁打得“圆”一点,他被迫抛弃了与父亲刘钦的父子关系,并将自己过继给汉元帝为子。

刘钦死后仅仅被尊为“南顿君”,好可怜。汉元帝是西汉皇帝,他去世时刘秀还没出生,却“稀里糊涂”认了一个儿子。

就这样,刘秀就成了“皇太子”,顺理成章地从“父皇”手上接过了皇位。

圆满了,东西两汉“无缝对接”,两汉的皇帝继承关系也“天衣无缝”。这一番神操作,估计连老天爷都看傻了。

真的完美对接了吗?怎么可能,如此“拧巴”的身份,必然带来后患,比如刘秀百年之后,他的谥号和庙号怎么加?

刘秀的谥号之囧

谥号是根据逝者一生的表现,由后人给逝者的评价。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其牌位进入祭庙后,后人祭祀时对他的尊称。

举几个例子:刘邦,谥号“高”,庙号“太祖”,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汉高帝”或者“汉太祖”;刘恒,谥号“文”,庙号“太宗”,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汉文帝”或者“汉世宗”;李世民,谥号“文”,庙号“太宗”,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唐文帝”或者“唐太宗”。

一般情况下,开国之君偏重“武功”,二代之君偏重“文治”,因此通常开国之君的谥号用“武”,二代或者三代国君用“文”。

庙号的命名规则相对死板,通常开国之君用“太祖”、“高祖”,二代之君用“太宗”,嫡系发生改变用“世宗”,中兴之君用“宣宗”。

假如刘秀是开国之君,他的谥号和庙号选择范围很宽,按他一生的功绩,他大概率会以“武”为谥号,以“太祖”为庙号。

然而,由于身份的“拧巴”,他不能跟西汉的祖宗们“犯冲”,那些被用过的谥号、庙号都不能再用。

这就麻烦了,最能体现刘秀功绩的“武”被汉武帝占了,退而求其次,“文”又被汉文帝占了,他这么牛叉的皇帝,总不能谥号还不如汉惠帝、汉宣帝、汉元帝吧?

大臣们争来吵去,有人提出用“光”,按照谥法解释:“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这个谥号看起来也不错,含有承上启下的意思,但总觉得与刘秀的赫赫武功不搭边。

于是光禄勋张纯提出,莫不如用“双字谥”,将“光”与“武”合用,既不与汉武帝冲突,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宽。

众人眼前一亮:好主意,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双字谥”的先例,只不过比较少而已,不算违规。再说了皇帝生前就喜欢搞“复合型”的名字,比如他的年号,用了个“建武中元”,“双字谥”他一定会满意。

于是“光武”的谥号诞生了。

刘秀的庙号趣谈

谥号定了,加庙号时又遇上更大的麻烦。因为庙号涉及后人对去世皇帝的祭祀等级,甚至决定了他有没有资格得到祭祀。

随着年代的久远,先帝们越来越多,皇帝祭祀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想象一下,一次祭祀十几位祖宗,每年那么多次祭祀,还要祭拜各路神祇,仪轨又很冗长,皇帝还活不活了?

于是到西汉末年就提出了“毁庙制度”,也就是将年代比较远的皇帝踢出祭祀范畴,只祭祀血缘关系最近的几代皇帝。

但也不能乱踢,有些皇帝必须世世代代祭祀下去,比如开国皇帝(太祖)、创建盛世的二代或者三代皇帝(太宗)、嫡系发生转变或有重大贡献的皇帝(世宗),以及中兴之主(宣宗)。

这四位皇帝,再加上皇帝的最近三代先祖,合称“七庙”,其余的先帝,对不起,皇帝不伺候了。

刘秀的麻烦来了,他该加什么“庙号”呢?四个必须祭祀的都被占了,四代之后他岂不是成了饿肚皮的“野鬼”了吗?

没想到身份的拧巴竟然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涉及原则问题就顾不上脸面了,于是大臣们决定打破规矩,给刘秀破格加了个“祖”,而不是常规的“宗”。如此一来,“世”和“宣”被神奇般地激活了,它们与“祖”结合可以形成“世祖”、“宣祖”。

权衡之下当然“世祖”更好,于是刘秀的庙号被定为“世祖”。既然是“祖”,那就可以永世接受祭祀了。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小小的谥号、庙号就是皇帝们的“正名”标签,里面的学问深着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6: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朝皇帝谥号:从刘邦到刘备,为何仅三个皇帝谥号无“孝”?
...过是非时,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于是选择用“谥号”来进行高度概括。根据西周金文记载,大约在周穆王时期,给大贵族死者加谥的做法已比较普遍,因此谥号最晚出现于周代初期,此后
2024-02-24 07:46:00
从底层到皇位:揭秘四位‘武’字谥号皇帝的传奇人生
古代皇帝有谥号、庙号、年号、名字等多个称谓、头衔,年号比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元年,“天宝”就是年号。庙号就是去世后给予宗庙里的牌坊。而谥号就是评价一个人生前的是非功过,用来高度概
2024-03-17 01:25:00
封建王朝史上最有权力的谥号为“武”,那么谥号为武的帝王都有谁
...式来做区分,例如汉武帝刘彻,“汉”为朝代,“武”为谥号,又如唐太宗李世民,“唐”为朝代,“太宗”为庙号。谥号,庙号,年号这三种称谓中,谥号,即用一两个字来概括皇帝一生的功过;
2023-01-26 17:42:00
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两者有何区别?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连起来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司马迁在史记中弄错了刘邦的庙号,误以为是高祖,习惯上也称刘邦为汉高祖,严格说来还是汉太祖。唐朝开国皇帝李
2023-07-14 16:21:00
东汉比较贤明的皇帝都有什么作为?
...位马上皇帝。从平定天下来说这是赫赫战功,所以刘秀的谥号中一个武字突出了他最大的功绩。我们再来看刘秀在文治方面的贡献: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改革官制,精简结构;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
2023-06-26 10:52:00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庙号为世宗的帝王们
...齐名的千古一帝。前87年,汉武帝去世,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第六子汉昭帝刘弗陵继承皇位。三、前凉世宗张重华张重华是十六国时期前凉第四位君主,生于327年,前任君主前
2023-10-04 13:55:00
盘点一下历史上的九大武皇帝
在古代历史上,武是一个赞誉极高的谥号,“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对于皇帝来说,能够获得武的谥号,自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也即这些武皇帝基本上都有开疆扩土的
2023-03-14 22:00:00
从唐朝开始,皇帝为何不称呼谥号,改以庙号称呼?
...国古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历史上对于皇帝的称呼常用的有谥号、庙号和年号三种。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来看,唐朝之前的皇帝常常以谥号作为称呼,比如汉文帝、汉武帝、隋炀帝等。到了唐朝之后,对
2023-05-14 21:23:00
历史上三位谥号为“章”的皇帝的成就
在古代历史上,皇帝和大臣去世后,往往会用谥号来评价其生平。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记载,“温克令仪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远耀曰章”,意思是“章”表示温
2023-11-22 08: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