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双字谥号”的皇帝是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2 14:4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双字谥号”的皇帝,这么做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因为他的身份太“拧巴”,导致他可选的谥号受到了极大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题干分解成五个话题,层层推进:刘秀的自然身份、东西两汉的关系、刘秀的政治身份、刘秀的谥号之囧、刘秀的庙号趣谈。

刘秀的自然身份

刘秀出身于南阳舂陵家族,其高祖刘买受封“舂陵侯”,天祖(高祖之父)刘发是汉景帝的第六子,封“长沙王”。

从血缘关系上讲,刘秀是汉景帝的六世孙、高祖刘邦的八世孙,是西汉宗室子弟。

总有人说刘秀很穷,种地的农民,扯淡,从他的身份就不难看出,刘秀是标准的豪门士族阶级。

事实上作为宗室子弟,刘秀这一支虽然没了爵位,但祖上留给他们的经济基础还是相当雄厚的。正是家底够厚,刘家兄弟才有资本蓄养门客、招募私兵,最终走向武装起义的道路。

借着新朝末年“人心思汉”的潮流,刘秀追随大哥刘縯在舂陵举兵,成为第一支以“复兴汉室”为目标的义军。

后来,族兄弟刘玄被义军拥立为帝,刘縯遇害,刘秀被刘玄打发到河北负责招抚工作。却不料,刘秀竟然在极其凶险的环境下打出了一片天地,并且与刘玄成功剥离,开创了他的东汉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汉室宗亲”身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是这个身份,让耿纯、耿况、刘植、刘杨、邳彤、寇询,以及郭氏、张氏等一大批豪门家族纷纷来投,组建了一支以豪门士族集团为核心的政权。

因此我有一个观点:刘秀的成功,武功排第二,政治排第一,他利用身份优势所架构的“豪门核心”才是取胜法门。

东西两汉的关系

首先强调,刘秀建立的帝国不叫“东汉”,而是“汉”,刘邦建立的帝国也不叫“西汉”,而是“汉”,二者国号相同,所谓西汉、东汉,是后人为了便于区别给他们加的“前缀”。

史学家这么做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事实上东西两汉在政治上没有任何传承关系,中间被新朝、玄汉政权断开了。东汉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政权,虽然也叫“汉”,实质是“挂羊头卖狗肉”。

刘秀为何要这么做呢?没办法,形势所迫。

古人迷信,认为一个政权的存在必须要有合法性,否则就不能得到“天佑”。西汉取代秦朝后,西汉人用了百年的时间来论证西汉帝国的合法性。

刘秀“抄近道”,他借“人心思汉”,用一个“汉”字,获得了“老天”审批程序的简化。

请不要讥笑古人的迂腐,特定的历史环境谁也无法跨越,那时候的天命观就是天下人奉若圭臬的信条。

刘秀以为走了捷径就万事大吉了,岂料国号的“拧巴”给他带来的麻烦还在后面,这就是他的身份被“拧巴”了。

刘秀的政治身份

按理来说,建立了东汉的刘秀应该是开国之君,但由于他不承认东汉是新政权,而是西汉的延续。那么,他就随之从“开国之君”被降为“嗣君”,通俗讲就是把自己从“创业者”降为“富二代”。

为了把补丁打得“圆”一点,他被迫抛弃了与父亲刘钦的父子关系,并将自己过继给汉元帝为子。

刘钦死后仅仅被尊为“南顿君”,好可怜。汉元帝是西汉皇帝,他去世时刘秀还没出生,却“稀里糊涂”认了一个儿子。

就这样,刘秀就成了“皇太子”,顺理成章地从“父皇”手上接过了皇位。

圆满了,东西两汉“无缝对接”,两汉的皇帝继承关系也“天衣无缝”。这一番神操作,估计连老天爷都看傻了。

真的完美对接了吗?怎么可能,如此“拧巴”的身份,必然带来后患,比如刘秀百年之后,他的谥号和庙号怎么加?

刘秀的谥号之囧

谥号是根据逝者一生的表现,由后人给逝者的评价。庙号是皇帝去世后,其牌位进入祭庙后,后人祭祀时对他的尊称。

举几个例子:刘邦,谥号“高”,庙号“太祖”,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汉高帝”或者“汉太祖”;刘恒,谥号“文”,庙号“太宗”,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汉文帝”或者“汉世宗”;李世民,谥号“文”,庙号“太宗”,所以我们可以称呼他为“唐文帝”或者“唐太宗”。

一般情况下,开国之君偏重“武功”,二代之君偏重“文治”,因此通常开国之君的谥号用“武”,二代或者三代国君用“文”。

庙号的命名规则相对死板,通常开国之君用“太祖”、“高祖”,二代之君用“太宗”,嫡系发生改变用“世宗”,中兴之君用“宣宗”。

假如刘秀是开国之君,他的谥号和庙号选择范围很宽,按他一生的功绩,他大概率会以“武”为谥号,以“太祖”为庙号。

然而,由于身份的“拧巴”,他不能跟西汉的祖宗们“犯冲”,那些被用过的谥号、庙号都不能再用。

这就麻烦了,最能体现刘秀功绩的“武”被汉武帝占了,退而求其次,“文”又被汉文帝占了,他这么牛叉的皇帝,总不能谥号还不如汉惠帝、汉宣帝、汉元帝吧?

大臣们争来吵去,有人提出用“光”,按照谥法解释:“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这个谥号看起来也不错,含有承上启下的意思,但总觉得与刘秀的赫赫武功不搭边。

于是光禄勋张纯提出,莫不如用“双字谥”,将“光”与“武”合用,既不与汉武帝冲突,所表达的含义也更宽。

众人眼前一亮:好主意,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双字谥”的先例,只不过比较少而已,不算违规。再说了皇帝生前就喜欢搞“复合型”的名字,比如他的年号,用了个“建武中元”,“双字谥”他一定会满意。

于是“光武”的谥号诞生了。

刘秀的庙号趣谈

谥号定了,加庙号时又遇上更大的麻烦。因为庙号涉及后人对去世皇帝的祭祀等级,甚至决定了他有没有资格得到祭祀。

随着年代的久远,先帝们越来越多,皇帝祭祀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想象一下,一次祭祀十几位祖宗,每年那么多次祭祀,还要祭拜各路神祇,仪轨又很冗长,皇帝还活不活了?

于是到西汉末年就提出了“毁庙制度”,也就是将年代比较远的皇帝踢出祭祀范畴,只祭祀血缘关系最近的几代皇帝。

但也不能乱踢,有些皇帝必须世世代代祭祀下去,比如开国皇帝(太祖)、创建盛世的二代或者三代皇帝(太宗)、嫡系发生转变或有重大贡献的皇帝(世宗),以及中兴之主(宣宗)。

这四位皇帝,再加上皇帝的最近三代先祖,合称“七庙”,其余的先帝,对不起,皇帝不伺候了。

刘秀的麻烦来了,他该加什么“庙号”呢?四个必须祭祀的都被占了,四代之后他岂不是成了饿肚皮的“野鬼”了吗?

没想到身份的拧巴竟然带来这么大的麻烦。

涉及原则问题就顾不上脸面了,于是大臣们决定打破规矩,给刘秀破格加了个“祖”,而不是常规的“宗”。如此一来,“世”和“宣”被神奇般地激活了,它们与“祖”结合可以形成“世祖”、“宣祖”。

权衡之下当然“世祖”更好,于是刘秀的庙号被定为“世祖”。既然是“祖”,那就可以永世接受祭祀了。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小小的谥号、庙号就是皇帝们的“正名”标签,里面的学问深着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6: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汉朝皇帝谥号:从刘邦到刘备,为何仅三个皇帝谥号无“孝”?
...过是非时,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于是选择用“谥号”来进行高度概括。根据西周金文记载,大约在周穆王时期,给大贵族死者加谥的做法已比较普遍,因此谥号最晚出现于周代初期,此后
2024-02-24 07:46:00
从底层到皇位:揭秘四位‘武’字谥号皇帝的传奇人生
古代皇帝有谥号、庙号、年号、名字等多个称谓、头衔,年号比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元年,“天宝”就是年号。庙号就是去世后给予宗庙里的牌坊。而谥号就是评价一个人生前的是非功过,用来高度概
2024-03-17 01:25:00
封建王朝史上最有权力的谥号为“武”,那么谥号为武的帝王都有谁
...式来做区分,例如汉武帝刘彻,“汉”为朝代,“武”为谥号,又如唐太宗李世民,“唐”为朝代,“太宗”为庙号。谥号,庙号,年号这三种称谓中,谥号,即用一两个字来概括皇帝一生的功过;
2023-01-26 17:42:00
历史上谥号为“武”的10位帝王,哪些实至名归,哪些德不配位
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妃子、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依照其生前功绩追评的称号。而追谥“武”的帝王,则多是帝王中的翘楚,大多是奋武扬威、拓土开疆的雄主,“武”意思是威强睿
2024-12-25 09:15:00
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两者有何区别?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连起来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司马迁在史记中弄错了刘邦的庙号,误以为是高祖,习惯上也称刘邦为汉高祖,严格说来还是汉太祖。唐朝开国皇帝李
2023-07-14 16:21:00
东汉比较贤明的皇帝都有什么作为?
...位马上皇帝。从平定天下来说这是赫赫战功,所以刘秀的谥号中一个武字突出了他最大的功绩。我们再来看刘秀在文治方面的贡献:在治理天下的过程中改革官制,精简结构;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经
2023-06-26 10:52:00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庙号为世宗的帝王们
...齐名的千古一帝。前87年,汉武帝去世,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第六子汉昭帝刘弗陵继承皇位。三、前凉世宗张重华张重华是十六国时期前凉第四位君主,生于327年,前任君主前
2023-10-04 13:55:00
开国皇帝中,为何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有何区别
汉朝第一位皇上刘邦,他有个庙号叫太祖,还有个谥号叫高皇帝,合起来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不过啊,司马迁在写《史记》时,把刘邦的庙号给记错了,写成了高祖。所以,大家平常也都习惯叫他汉
2024-11-04 11:06:00
汉景帝刘启没有庙号,为何他的爷爷、爸爸、儿子却都有
...祖父、父亲以及儿子,他却未获得庙号,“孝景”是他的谥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了解庙号是起源于商朝,谥号则滥觞于周朝,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认为庙号和谥号都是“子议父
2024-06-13 11:1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