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是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也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20:11:00 来源:戏说三国

拜一些影视剧与武侠小说的宣传所赐,太监一般都是奸诈、邪恶、歹毒、阴狠等一系列词语的代言人,天生的大反派。

但太监真的都是坏人吗?

他是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也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我认为不是。他们并不是天生的奸邪小人,而只是大多出身低贱,在残酷的命运的驱赶下,不得不走上一条特殊而扭曲的人生旅途。唐朝著名的李辅国、鱼朝恩、仇士良无不如此。

家境贫寒,从未读过书,自然不会讲求仁义礼智信,身体受到摧残,宫中孤独成长,心理上难免会出问题。因此太监群体中坏蛋辈出,也就不难理解。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的是太监里也有很多好人,很多忠义之辈,高力士自不必说,这里的杨复光也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杨复光,福建人,本姓乔。他很小就被送入宫中,养在内常侍杨玄价家里。据说最一开始杨老太监对他并不看重,在杨玄价眼中,杨复光只是比同龄孩子壮实些,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慢慢发现这个孩子非常上进,经常拿古代先进人物的节义事迹激励自己,于是他开始对杨复光另眼相看,着力培养。

事实证明,杨玄价没有看走眼,杨复光的确是个好苗子,后来如果没有此人在,唐朝的摊子至少要提前十几年撤掉。

杨玄价不是一个好人,但他对养子杨复光却不错,在他的关照下,练就了一身武艺且颇有谋略的杨复光得以人尽其オ,以监军的身份遍历诸藩镇,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最后,他来到了曾元裕军中,成了曾副司令的搭档,并让曾元裕自此开始走向自己人生的巅峰。

在帮人走上正轨的同时,杨复光自己也没有闲着。当时农民军闹得厉害,他通过一系列迹象做出了个十分精准的判断:农民军的首领王仙芝对于接受朝廷招安依旧很有期许,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基于这一判断,在王仙芝大闹蕲州后,杨复光再次向王仙芝军中派出了使者。这名使者的名字叫做吴彦宏。

他是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也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此时王仙芝连续攻克多地,事业刚刚迎来第二春,想要在这个当口把他收编,实非易事。不过好在杨复光很有诚意,开价很高,吴彦宏也不辱使命,宣传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王仙芝和他麾下的几个重要头领竟然相继被说动,决意再次坐下同朝廷好好谈谈招安的具体事宜。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王仙芝特地派出了军中的二号人物尚君长作为自己的私人谈判代表前往杨复光处进行深度交流。

对于王仙芝的这一安排,杨复光深感欣慰,因为这预示着招安工作已经成功了多半,只要在接下来的磋商中协调好各方的利益,王仙芝的事儿就平了。

就在杨复光安排迎接、准备谈判之时,属下突然报告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尚君长一行人在过来的路上疑似遭人袭击,尚君长以下所有人员全部下落不明。

杨复光闻讯十分着急,赶忙派人四下寻找。不等他的人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另个消息已然传来。

捷报:招讨使宋威于颍州西南大破草贼,生擒贼将尚君长、蔡温球、楚彦威三人。

很明显,突袭尚君长一行的就是宋威的人,可恶的是,宋威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谈投降条件的,竟恬不知耻地颠倒事实,拿他们去邀功。

杨复光气坏了,他立刻向朝廷上书说明情况,与此同时,弹劾宋威欺君误国,请求朝廷予以处理。

一边说人是战败被擒的,一边说是过来投降的,一时间皇帝陛下也搞不清孰真孰假,只好下令给侍御史归仁绍,命他查出真相。

归仁绍瞬间感到压力极大,因为无论是宋威还是杨复光,他一个小小侍御史都万万得罪不起,于是在家抓狂了几天后,归仁绍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

“微臣能力有限,难以一己之力明辩实情,请陛下下令押解尚君长等入京,并召朝中重臣会审。”

归仁绍不愧是老官僚,深谙官场之道,三言两语便自然地将大家拉下了水。归仁绍很精,宋威这两年也没白修炼,得知朝廷的意图,他当机立断将尚君长等新杀,算是一了百了,死无对证。

杨复光很愤怒,但面对宋威这种无耻之徒也毫无办法。

杨复光虽然没能够收降王仙芝,但王仙芝也没蹦跶多久。

乾符四年(877年)十二月,王仙芝在攻打洪州时被曾元裕埋伏,几乎全军覆没,王仙芝本人虽然在亲兵护卫下成功突围,但在逃跑途中却碰到了唐军的援兵,被当场乱刀砍死了。

王仙芝虽然死了,但农民军在新领袖黄巢的带领下依旧如火如荼。由于当时唐军内部矛盾重重,朝廷最倚重的名将高骈又养寇自重,黄巢的势力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洛阳、长安相继陷落,黄巢也迎来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

他是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也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黄巢入主长安时,杨复光正在忠武军做监军,但他的这个监军做得很有风险,因为当时的忠武节度使周岌在黄巢进入长安的第一时间就归降了黄巢。

身为大唐天子在军中的代表,杨复光在这种情况下时刻存在着生命危险。然而,对于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人而言,危险意味着机遇,所以才有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所以才有了煮酒论英雄的刘备,以及力挽狂澜的杨复光。

周岌归降黄巢后的某天晚上,杨复光意外地接到了来自周岌的邀请,请他赴宴。

要知道,自周岌改换门庭后,他就再也没有搭理过杨复光,这次突然邀约,杨复光所有的属下无一例外地相信一定有问题。因此他们都建议杨复光不要赴约,以免遭遇不测。

杨复光拒绝了。虽然他知道属下们说的话很有道理,但他对于这件事考虑得十分清楚:周岌若要杀自己,无论如何都躲不过去,不如去看看。毕竟人有见面之情,他和周岌处得还不错,对方也不好意思上来就动刀动枪的。

基于这一判断,杨复光出发了。果不其然,周岌并没有杀他的意思,只是单纯地打算请他喝喝酒,聊聊天而已。当然,酒喝得多了,两人便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天下时事。

虽然投降了黄巢,但周岌知道,黄巢对自己一直都不放心。这也难怪,毕竟周岌掌握的是一群“天下锐卒”,其中的黄头军更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强军,可周岌从来不是黄巢的心腹,还是靠变乱上位的,黄巢如果对他放了心,那才有鬼。所以在这种微妙的情景下,黄巢的心事很多,周岌的心事更多,而正是心烦意乱之下,オ有了周岌的这次邀请。

听周岌说了几句有意无意的话,聪明的杨复光便大致了解到了周岌的现实处境以及潜在想法。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杨复光看准时机,立即祭出了他从业数十年所练就的大招:哭。

所谓爱妃的嗜好文臣的嘴、太监的眼泪武将的腿,都是在一不留神间就能改变历史走向的。这一次,杨复光就以强大的功力为之再添一个经典的成功案例。

话说就在周岌言及朝廷,看向杨复光的那一瞬间,杨复光突然露出一副悲痛欲绝的表情,当场痛哭失声,泪流满面。

要知道,真哭是个技术活,能够短时间酝酿好情绪,眼泪说来就来,绝对算得上演技派了。但仅仅是演技派是不够的,毕竟这套把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就凭一场即兴的哭戏要把周岌这种重实利的准军阀拉去给唐朝出力卖命,是绝无可能的。因此,话术也必须到位。

所以,杨复光当时是这么说的:

“大丈夫行天地间不可忘记的就是恩义,那黄巢不顾恩义,利字当先,岂是大丈夫!将军本是一介匹夫,蒙朝廷恩典封为诸侯,却舍弃十八代天子而降贼?!

杨复光说得正气凛然,不容置疑,一下子便触动了周岌的泪点,搞得周岌也禁不住当场痛哭流涕,一个劲儿地强调道:“我是因为势单力孤,不能阻挡他们才假意归降的,其实一直是在想办法回击啊,今天召您来此,正是为商议此事。”

他是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也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有周岌的这句话在,那就更好办了。杨复光马上表示自己完全相信周岌对朝廷的忠贞不贰,而正是因为相信,他才敢来赴宴的。

周岌被感动坏了。于是他当即接受了杨复光的建议,沥酒为盟,发誓不惜一切代价匡扶大唐社稷。

当夜喝完酒,杨复光马上派其养子杨守亮带人去驿馆把黄巢的使者剁了,这下就算周岌酒醒后反悔,也无法走回头路了。忠武军就此与大齐彻底分道扬镳。

杨复光搞定了周岌,又去找秦宗权。

秦宗权也是忠武军一系将领,这人跟周岌很类似,也是靠兵变上位,在周岌驱逐薛能不久,他也有样学样,趁机驱逐了当时的蔡州刺史,强行占据蔡州。因此这位秦宗权的性格比周岌更为强横,更加军阀做派,而且他一个未经任何朝廷官方认证的蔡州刺史,无论是黄巢还是周岌,谁的面子都不给。此前周岌派人让他上报蔡州的军民数量,他理都不理,害得周岌直接在黄巢那里挂了号。

但是杨太监仍然成了例外。据记载,杨太监是直接带了三千忠武兵来蔡州找秦宗权的,而且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告诉他,这一次的来意是希望坐拥蔡劲兵万人的老秦与大家一同举兵讨伐黄巢。

杨复光的拉人言行看似简单粗暴毫无技术含量,实则大有学问,还隐含着杀机。

杨复光以京城西南面行营都监的身份亲自过来邀请,是给他面子,以示尊重,这是软的。而带着三千全副武装的忠武兵来,并且喊话秦宗权让他参加大家的一致行动,是在警告他,你要敢视若不见,没有表示,就首先讨伐蔡州。毕竟周岌这帮节度使打黄巢可能费劲,还不情愿,但攻取一座蔡州还是绰绰有余,且积极性很高。这是硬的。

软硬兼施之下,秦宗权岂敢装聋作哑,不给回复。

当然不敢,而且他回复得还很快。看到了城下的忠武军,又听到了杨复光的喊话,秦宗权当即表示服从指挥,立即派兵前来。

当天,杨复光就见到了由秦宗权部将王淑率领的一万蔡州兵。

至此,杨复光终于掌握了忠武军最能打的两部分军队,所以他马上统领这一万三千兵马奔向那个目标:邓州。

邓州是一个节点,因为黄巢攻陷了这里,并派大将精兵把守,所以南方有志于勤王的各道部队都无法直接北上。于是杨复光决定收复邓州,重新打通南北交通线。

这一战对于唐朝的延续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堪与挡住齐军西进脚步的龙尾陂之战并称。但是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邓州之战,而是杨复光在战前做的那件事。

我们前面说了,秦宗权派出军队时没有丝毫的犹豫,这是不正常的,对于军阀来说军队就是他们的一切,所以把军队交给外人去打一场与自己利益关系不大的战争,那是不存在的。因而估计是奉了秦宗权的密令,抵达邓州后,王淑和他的部下们逗留不进。于是杨复光闻讯赶到了前线。

他是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也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见到王淑,杨复光没有一句废话,直接叫人将王淑拖出去斩了。军令如山,从来无须多言。

斩了王淑,杨复光直接接管了他的部队,随即做出了一个变革性的决策:将蔡州兵与忠武军打乱原有建制,重新整编,分为八部分,每部分一千人,分别由八位牙将统领。这支军队就是鼎鼎大名的忠武八都,而八都的领军之将在不久的将来都成了一方的风云人物,比如鹿晏弘、韩建,以及后来最有出息的王建。

说来巧合,忠武八都初战所面对的对手也是一个日后的大名人——朱温。

此时的朱温刚刚崭露头角,但还没有进入功力全开的阶段,在忠武八都这样新锐之师的猛攻下,最终没能顶住,丢了邓州,而且据说还被追击了很长一段路,这才逃回长安。所以朱温可以算得上是王建的手下败将,以至于后来朱温发达了,王建也始终不服,最终干脆自立为帝,以示不甘屈尊朱温之下,可以说是很有意思了。

杨复光收复邓州的消息像是给各地唐军打了一针强心剂,直接掀起了一波新的反击浪潮。

昭义节度使高浔联手王重荣一举收复了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西川黄头军使李铤与现成驻军兴平(今陕西兴平市)屡败齐军,鄘延节度使李孝昌和权夏州节度使拓跋思恭联军在东渭桥与齐军对時,一时间大有合围长安之势。

但可惜,唐朝的运气不好,流年不利。就在大军准备发起进攻时,杨复光的母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员父母去世必须第一时间回家奔丧守孝,虽然在战场上的人可以例外,但杨复光实在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他深知母亲这一生的不易,因此在各路唐军进击长安前,他就请丧假回家了。

没人统一指挥,唐军各自为战,未能实现统一步调,相互配合。黄巢听说路唐军来攻,总兵力超过十万人,一点也不慌张,只是相继派出了三个人——王璠、朱温、李详,让他们分别去对付李铤、李孝昌、高浔。

事情的发展表明,黄巢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执着与运气,他个人的能力水平确章实不寻常。不出个把月,三处捷报相继传来。

唐军收复长安的尝试就此宣布失败,但唐军的损失并不大,杨复光总体来说还是加强了唐朝军队的有生力量,但这还不是他对唐朝做出的最大贡献,接下来的两件事才是对唐朝最有影响力的。

虽然,唐军此次连长安的门都没瞅到就被打到回府,但黄巢也被困在了长安,为了打破困境,黄巢不得不派最得力的战将朱温全力河中拓展。但可惜朱温的对手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也是个硬茬,就在双方对峙之时,杨复光运筹帷幄,击退了黄巢的援军。进退维谷的朱温被迫认王重荣为舅舅,向唐军投降。至此,黄巢的败亡之路正式开启。

当时得知朱温来降,杨复光的态度很明确,直接杀了,为战死的士兵报仇。但王重荣站出来说,要想招降敌将,必须免去其罪,树个榜样,而且他认为朱温勇武可用,杀了不祥,愣是把朱温从刀口下保了下来。大唐灭亡的隐患也就此埋了下来。

他是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也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在幸运女神的垂青下,王重荣和杨复光取得了胜利。然而两军死磕的效果是很惨烈的,王重荣虽说是胜利者,但他的河中军经此一役损失过半。要知道,这样的结果还是在黄巢方缺粮远道而来,河中军有精锐的忠武八都相助,且趁对手立足未稳,打了个出其不意的诸多条件下才出现的。

因此这一仗打完,王重荣感受到最多的不是兴奋,而是恐惧。如果黄巢被惹急了,再率领更多的兵马来死磕,河中军绝对难以抵挡。即便死磕之后,河中军能够挺过来,估计也必然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再战。仅是这一点,对于处在兵荒马乱的乱世环境下的王重荣而言就是相当致命的,倘若没有了军队,他王重荣将会瞬间失去自己可能拥有及已然拥有的一切。

王重荣是越想越心惊肉跳,于是他派人请来了杨复光商量应对齐军再犯之策。

“投降贼人就有负国恩,讨伐贼军却力不从心,为之奈何?”

王重荣一见到杨复光,便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困扰。

大家都是聪明人外加老江湖,如果是打哈哈或顾左右而言他,无异于是自取其辱。所以杨复光认真思考了一下,给出了一个他认为切实可行的回答。

“雁门李仆射骁勇异常,麾下有雄兵数万,他的父亲与我先父曾经一道共事,关系很好,先父说过,李家一门均是能以身殉国的豪杰,他们之所以一直没出兵勤王,是与河东的郑从谠长期结怨的缘故。只要我们能说服朝廷下旨,指示郑从谠去召唤他们勤王,他们必定会出兵来讨伐黄巢,一旦这路兵马来了,平定黄巢绝对不在话下!”

这是一段对于大唐国家命运影响深远的发言,估计连发言人杨复光本人都没有预料到,他的三言两语将影响无数人的一生。

杨复光的建议当场得到了王重荣的认可,并很快获得了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东面宣慰使王徽的附议。于是这个建议马上就进入了执行层面,由当时在河中公干的宰相王铎出面,直接动用了墨赦的权力,分别给河东和雁门发去了公文。

关于墨放,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这是一种与宰相的封驳权相对应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皇帝陛下吃秤砣铁了心要做某件事,而负责决策的中书省和审核政令的门下省死活拦着不让做,皇帝就可以乾绍独断一把,将自己的命令直接下达到只管干活的尚书省,让尚书省实施,不需再跟中书省和门下省耗劲儿。而在特殊情况下,经皇帝授权的宰相也可以以皇帝的名义撰写诏书,不经门下省的程序直接对外发布。

这就叫墨赦,是很任性的一招,考虑到可以引起的君臣矛盾,一般情况下就连皇帝本人也很少使用。

但王铎用了,因为他很相信杨复光的判断,也很相信李仆射的实力,这里的李仆射就是唐末名震一时的大枭雄——李克用。

他是唐末最能打的太监,挽救了大唐,也埋下了灭亡的隐患

虽然此时距离黄巢下线只剩两年的时间,但严杨复光却没有看到黄巢覆亡的那一天。

中和三年(883年)七月,左骁卫上将军杨复光。在河中病逝的。

平心而论,杨复光并不是一个好人,他曾玩弄权术,也曾谋陷异己,甚至还怂恿他人杀害主将。但几百年来,就是对太监再反感、再厌恶的历史研究者也基本承认,如果不是这个太监屡次及时出手,大唐这间店早就关门歇业了。

确实,没有他,朱温就没机会降唐,没有他,李克用也不会入关,黄巢说不定真的可以坐稳长安,一步步收拾天下。而且还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杨复光不是突然病死,而是能够继续带兵,李茂贞估计只能乖乖地打打酱油,难以成气候,而唐朝至少还能多延续个十来年。

但杨复光到底是病死了。

据载,因为他爱惜土卒,赏罚分明,在军中威信很高,所以病逝之时,军中无论将领还是小兵无不痛哭失声,如丧师友。

我认为一个太监能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到这些,绝对称得上了不起。所以,有勇有谋、临危不惧、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杨复光是个了不起的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01:59: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大唐,太监,隐患的资讯:
李忱的智慧:装傻以保命,最终实现大唐中兴
...安史之乱后丢失的领土,多次大败吐蕃、党项的军队,使大唐版图重新统一,国家俨然一副中兴之象,被百姓称作“小太宗”。而之所以他以白痴的身份度日,则正是大智慧。若他早将才华展现出来
2023-12-04 21:53:00
一个老太监,辅佐一人复兴了大唐
...见此,哭着说:“我受先王的重托,发誓要打败后梁,为大唐报仇雪恨。今天能为大王珍惜钱财而死,死也无愧于先王了!”李存勖本来只是想吓唬吓唬他,没想竟然惹哭了“七哥”,局面一下子僵
2023-05-05 17:11:00
唐朝太监张居翰是如何救下近千人性命的
...像是春秋时期。各地的自主性很高,但中央的权威还在,大唐三百年的积威,让各地的军阀并不敢明目张胆的举起反旗。 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平静割据,居然持续了将近150年,直到一个不甘寂
2024-02-27 14:42:00
他是古往今来第一太监,后世太监将他的工作总结奉为圭臬
...监并不排斥,历朝历代不乏挥刀自宫以求一逞者。一讲起大唐王朝,许多人会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拿出来晒一晒,似乎不如此,不足以证明大唐曾经有过的辉煌与荣耀。但对于顺宗、宪宗、穆宗、
2023-11-14 05:07:00
奸相李林甫是怎么蒙蔽唐玄宗,使盛世唐朝走向衰败的?
...的混乱,就把明朝拉到了衰落的边缘。其次,他是一个比大唐还要强大的太监,为什么这么说?唐代的太监并非胡作非为,而是更加专制,以唐代第一太监李辅国为首,他在朝堂上大权独揽,对皇帝
2023-01-05 21:25:00
史称“奉天之难”的变故,朝廷武将不能力战,文臣不能守节
...中晚期的太监问题,不是没有皇帝担心和顾虑,只因此时大唐发生了一件令人寒心的事情,从此之后,唐朝历代皇帝更是十分倚重太监。公元783年,朝廷令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军出征淮西节度使
2023-01-12 21:27:00
一个从单亲家庭里走出来的皇帝是谁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就像风雨中的一艘破船,随时可能被浪潮拍散架。上天好像也怜惜这个辉煌朝代,送来人称小太宗的唐宣宗。然而,地狱使者朱温也从蓝翔毕业了,他开着挖掘机刨坑来了。朱温出生在
2022-12-30 13:53:00
靠太监坐上皇位的李豫为何还被评为贤君
公元762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大唐帝国接连失去了两位皇帝,一位是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另一位就是我们上期提到的唐肃宗李亨。此时,安史之乱尚未结束,国家还处在风雨飘摇之
2023-06-21 16:13:00
长安三万里:贬低李白、赞扬历史上的反派,电影编导你读过历史吗
...李隆基执政后期,因为宠信杨国忠、逼反安禄山,而导致大唐盛世衰落!但是,在衰落的盛世,仍然会有人为挽救大唐效力!最近,一部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成为了最近热播的电影。一经上
2023-08-09 17: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