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向绿而行,迸发低碳技术创新动能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5-29 08:1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

“全国科技活动周”绿色低碳成果亮点纷呈

向绿而行,迸发低碳技术创新动能

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应东昊 陈蓉

当下正值“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24日,市科技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和市科协共同主办的2024年镇江市“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进一步普及提升全民科技素养,为推进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现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市科技创新的优秀成果案例以及我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这其中,绿色低碳成为我市创新发展的关键词。低碳理念践于行,绿色成果满目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勇攀低碳科技高峰,激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动能,已然成为全市科技工作者的行动自觉。

发动机作为船舶的“心脏”,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更是国之重器。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技术管理科科长张占虎介绍,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给中国船舶装上“自主心”是中船动力人一直以来潜心追逐的梦想。作为科技工作者,他相继参与科技攻关项目。在省、市科技部门支持下,近年来,中船动力镇江有限公司围绕甲醇动力、尾气后处理、C2低排放动力,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快了船舶动力的自主创新研发进程。

十年来,企业年均科技研发投入占比超过8%,重点攻克了低碳LNG、甲醇燃料动力的研发,相继推出320柴油版、双燃料版、气体燃料版和甲醇燃料版全系列自主绿色低碳发动机产品,完全满足大型高端船舶动力配套需求。“十年砥砺奋进,实现了船用动力技术发展变道超车,十年硕果累累实现了我国船舶低碳燃料动力的自主可控。”张占虎感叹道。

校企合作,让绿色创新技术成果与生产一线无缝对接。再生稻具有种一次、收两季的高产优势,但在收割头季稻时,稻田容易被碾压,影响第二季产量。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江苏大学收获机械团队,合力攻坚,最终研发出了低碾压智能化再生稻联合收获机,有效解决了传统履带式再生稻联合收获机碾压率高、减产严重的问题,由此填补了我国再生稻收获机械空白,显著提升我国相关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我国收获机械行业的技术进步。

从2020年开始,江苏大学科研团队反复试验、持续优化,研制出高效、低损、智能化的再生稻联合收获机,作为核心部件的智能割台,可降低碾压率超40%,可将休眠芽损伤率降低至3%、休眠芽覆盖率降低至5%,有效降低收割成本,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伴随“双碳”战略落地,船舶岸电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突破船舶岸电系统关键技术,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江苏科技大学等单位,研制出高效高可靠智能船舶岸电系统,“通过系列化电缆提升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耐高压、大电流、高防护等级的岸电连接器,码头直接就可以把电缆提供到船上,甲板上人员可迅速实现安全连接。较之传统电缆上船方式时间缩短了70%,满足了岸电电缆对各类船舶的快速上船与安全对接的需求。”江苏科技大学研发人员介绍。

顺应国家开展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推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该项技术成果解决了岸基与船舶供电制式不兼容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船岸电制兼容、电缆高效对接、智能监控运维,描绘了“电力制造绿色高质量发展、智能化电力服务低碳护航”的美好愿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聚焦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锲而不舍、脚踏实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抢占绿色低碳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促进绿色技术先进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链接,为推进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抓好农时 筑牢粮仓
...蔡茂楷见习记者陈章群五月人倍忙,六月无闲光。在万亩再生稻示范片里,种粮大户正抓紧做好烤田控蘖管理;在万亩玉米示范片中,种植户带着收购商钻进“青纱帐”现场验货……来到有着“福建
2024-06-15 06:34:00
1035.9公斤!川渝毗邻再生稻产区实现“吨粮田”
...报记者 刘佳 文/图永川区来苏镇,百亩“宜机化区中稻—再生稻轻简优质丰产技术示范基地”,再生稻实现机械化收割。10月18日,四川省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中稻—再生稻基地,八月份已
2023-10-24 04:45:00
大语言模型、量子计算、再生稻等入选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
...时,希望通过普及热点科学知识,激发公众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兴趣。(完)
2023-12-26 14:37:00
...成果应用作出更大贡献从华中农业大学传来好消息:该校再生稻科研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再生稻在再生季亩产突破800斤的目标。成绩的背后,是团队成员对于创新的坚持。众所周知,水稻
2024-09-09 06:07:00
...力建设。可抬升资源环境天花板。安徽、江西等地种植的再生稻,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多蓄一茬稻,促进增粮增效。在北方一些盐碱地区,“改地适种”结合“改种适地”,一部分不适合耕种的地块也
2025-03-28 05:51:00
向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去年上升一位至第11位,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报告还显示,中国
2024-09-28 07:09:00
德阳绵竹:从传统农业到科技兴农增效
...稻——饲”种植模式试验,最高亩产达到558公斤,创全省再生稻亩产之最。同时,加快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组织涉农企业和社会组织成功申报德阳、绵竹两级第32批“金桥
2024-10-14 12:19:00
...的。詹仁爱说,今年,益农水稻专业合作社种植了700多亩再生稻,利群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面积超过2400亩。“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中稻的育秧,初步安排500亩。”现代农业是一个完
2024-06-02 02:54:00
人才活水“浇灌”稻米产业
...毕业生和乡贤到乡村创业,为做好“一粒米”文章,实现再生稻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引来新乡人“‘三保两促一攻’,即保根、保芽、保稻桩,促再生分蘖、促熟期一致和攻亩
2023-12-01 03:23: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