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浦城
人才活水“浇灌”稻米产业
在浦城百亩示范片里,金黄色的稻谷随风摇曳,一串串颗粒饱满的稻穗散发着阵阵香气。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台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金黄的稻谷就被“尽收囊中”。
浦城县围绕稻文化、稻科技、稻产业的“三稻”融合发展思路,加快人才智力引进,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养培训,引导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乡贤到乡村创业,为做好“一粒米”文章,实现再生稻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引来新乡人
“‘三保两促一攻’,即保根、保芽、保稻桩,促再生分蘖、促熟期一致和攻亩产吨粮。”再生稻科技小院驻站实践学生姚飞飞介绍,今年春耕备耕以来,科技小院常驻11位专家和6位研究生,常态化开展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农技服务。去年,科技小院累计举办了10多场培训,受益人数超过1000人次。
近年来,浦城围绕“1+4+2”重点产业集群,借力“院地合作”“校地合作”,拓宽选认渠道,依托浦城大米产业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工作站、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等科创平台,引进20位专家教授、20位科研人员、选认各级科技特派员26名和乡土科特派推广员25名。同时,高位对接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和再生稻科技小院平台,从水稻的育种、优质稻遴选、再生稻种植、食品加工等环节都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构建起“浦城大米”产前、产中、末端布局的全产业链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大力推广科技种粮,近几年,全县粮食亩产递增3%左右,粮农平均收入提高8%,有效推动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浦城米业产业研究院、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等创新平台先后落地,成功筛选出获国家水稻品种金奖的“福占香”等一批优质稻品种。科技特派员们持续创新机械化栽培、工厂化育秧、绿色化种植等技术,不断压实粮稳心安的“压舱石”。
培育原乡人
“以前种粮靠公斤秤就足够了,现在种粮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产量不断提高,我们都得用地磅秤。”说起用秤的改变,陈氏泰优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兆武喜笑颜开。“种、管、收全过程都有农技人员指导,我们很放心。”陈兆武说。
陈兆武是石陂镇的种粮大户,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他去年种了3600亩优质稻,总产量达到2000多吨,这得益于近年来浦城县组织百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下田提供全程“保姆式”技术指导服务,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施等新技术、新设备,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此外,浦城县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全方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培训班,以农机操作、绿色生产、技术服务、经营管理等为培训主要内容,采用专家指导、现场实训、参观调研、异地交流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育再生稻产业带头人。创办田间学校、科普学校,开设线上课堂,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每年选送一批青壮年农民到农业院校接受专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综合运用本地教育培训资源和实践手段,实施三年乡土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和现代农业管理人员。
唤回归乡人
自动化生产链、智能化仓库、现代化包装设计……走进浦城县闽越山水米业有限公司车间,一条现代化的大米产业链条正在高效运行。“我们严格执行田间抽粒检测和烘干入库前抽检等检验程序,确保不符合企业质量标准的大米坚决不入库。”公司董事长钟安森说。
“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可以看到浦城大米从种植到抵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钟安森介绍,“一品一码”实现源头可溯、去向可查,如今消费者对“浦城大米”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钟安森是返乡创业乡贤的代表之一,他从背井离乡打拼到2019年响应返乡投资号召,折射出了浦城县“回归工程”的成效。
近年来,浦城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支持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立返乡创业服务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在种源、种植和加工等过程中,县里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全程专业指导,在重点企业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农业品牌建设和人才交流培养,为建成一个集科研、教学、推广、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标准粮食企业提供保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