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5-01-21 09:45:00 来源:新周刊

欧爱玲在梅州实地考察时,意识到食物在客家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在她看来,食物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她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探讨客家乡村食物在人情社会所扮演的角色。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图/《围屋喜事》)

说到广东美食,人们总以“粤菜”一言概之。其实,粤菜有三大分支——广府菜、潮汕菜、客家菜。

广府菜的代表菜有脆皮烧鹅、蜜汁叉烧等,离家在外的广府人最想念的就是那一碗云吞面,饮早茶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潮汕菜中,潮汕砂锅粥、牛肉火锅、潮州打冷卤味最为常见,平民、日常一些的选择,则有隆江猪脚饭。它们不论是在省内还是省外,名头都十分响亮。日前,在上海“200元一锅的潮汕砂锅白粥”引发热议,就连用惯了“沪币”的上海人民都觉得高攀不起。

相较之下,客家菜就显得有些落寞。菜式上,除了酿豆腐、客家盐焗鸡,就没有太多记忆点;布局上,客家菜餐馆在省外并不多见,头部品牌也不多,近年来出圈的客家菜品牌,似乎也就是“客语”一家。在人们的印象中,客家菜的面貌总是模糊的,甚至有些廉价、土味,适合填肚子,但不怎么上得了台面。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客家人的盐焗鸡,其貌不扬。(图/《舌尖上的中国》)

过去,大家对于客家菜的认知,总是与客家人的个性相关。比如美食作家陈纪临、方晓岚在合著的《朴实无华客家菜》一书中,认为客家菜“重山珍、轻海味”“重内容、轻形式”“重原味、轻浑浊”“重蒸煮、轻煎炸”的特色,传达的正是客家人的个性——勤劳、节俭、实际、低调。

客家菜是农家菜、山里菜,大盆大碗,量大抵食,不注重装饰。它给人带来的印象,是乡土、古早味,像艾粄、擂茶等经典客家美食,就寄托着客家人的乡愁和怀旧情怀。现代饮食讲究精致、“能出片”,客家菜就显得有些过时。

哈佛大学博士、美国明德学院社会人类学系讲席教授欧爱玲(Ellen Oxfeld)的《甘苦同食:中国客家乡村的食物、意义与现代性》一书,是她研究客家文化的第三部著作。她在广东梅州客家村落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客家乡村食物所扮演的角色。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甘苦同食:中国客家乡村的食物、意义与现代性》

[美] 欧爱玲 Ellen Oxfeld 著,沈荟、周珏、王珺彤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4-10

20世纪90年代,欧爱玲在印度加尔各答做博士论文时,注意到当地有中国侨民社区,其成员有许多是来自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她先是以加尔各答的客家群落为研究对象,出版了两部专著;之后多次到访中国,在梅州城北镇扎田村(书中名为“月影塘村”)与村民同吃同住。

她发现,在庄稼收获、乡村宴会、日常用餐、生命仪式和人际往来等活动中,食物通常是社会关系的焦点和关键媒介。也正是在实地考察中,她开始意识到“食物在客家文化中的中心地位”。

“豪放”的客家菜

饮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物产资源和社会人文环境。

通常而言,客家人传统的饮食结构,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粗、杂、素、野。多在南方山区和林区聚居的客家族群,保留了较多古代中原食俗遗风。稻米固然是主食,但客家人也食用番薯、芋头、荞麦等杂粮,山珍和素菜也是饭桌上常见的主角。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旧时客家人把豆腐看成“命袋”。(图/YouTube)

客家菜号称“四两猪肉半斤盐”,这是勤于劳作的客家人为了补充体力而发展出来的饮食特色。旧时,客家人把豆腐称作“命袋”。因为豆腐口味像肉,可以拿来解馋,价格不贵,分量多且实在,又能做成豆腐乳保存。

因此,客家菜更像“豪放派”:强调实在、分量充足,吃饱不吃巧;菜肴也简单、粗犷,比如盐焗鸡、梅菜扣肉,并不讲究繁复的刀工与烹饪手法,朴实到连菜名都不搞花头。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客家菜,有着浓重的乡土气息,更多出现在中下阶层的餐桌上。

一百多年前的“吃货宝典”《清稗类钞》记载了当时各地的饮食。在此书中,广府、潮汕、闽南一带的饮食习俗和代表菜式都有所记录,客家菜经典菜式则无一例出现。由此可见,当时客家菜尚未引起外界的关注。

客家菜的前身是以惠州菜为代表的东江菜。严格来说,现在梅州一带的客家菜,并不足以概括客家菜的特色。

在不同地方生活的客家人,因为适应力、包容性强,饮食嗜好也入乡随俗,汲取当地饮食精华。比如,客家菜在闽西地区讲究鲜香,在粤东地区偏油,在赣南地区则偏咸辣。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赣南客家菜偏咸辣。(图/兴国县人民政府官网)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梅州的梅菜扣肉。(图/谢无忌摄)

总体而言,客家菜给外界的印象是模糊的,特色也不是那么突出。客家菜与其他地方的菜肴之间,总能找到相似之处。比如,梅菜并不是客家菜独有的食材,江浙人、川渝人也吃梅菜——前者通常将之称为“梅干菜”,而后者做的梅菜扣肉称为“烧白”。

客家菜和潮汕菜就更接近了——咸菜和白粥在客家人、潮汕人心目中都很重要;客家人的粄食与潮汕人的粿条在做法、用料上也有相似之处。而坐月子要吃鸡酒的,也并非只有客家人。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研究员周云水是《甘苦同食》一书的审校。嘉应学院位于梅州,周云水对欧爱玲所调研的扎田村也十分熟悉。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客家群体处在偏远山区,长久以来的经济地位在广东就较为式微,方言和饮食特征随着族群聚居地广泛分布,逐渐与当地特色融合。不同于沿海一带的潮汕、广府的饮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客家菜长期以来就给人一种较为古老的乡土气息,在精致化的餐饮潮流当中较难突围。”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梅州阴那山日照五指峰全景。(图/视觉中国)

属于客家人的“月影塘村”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球王李惠堂的故居位于梅州市五华县。梅州很多村落有月影塘。(图/视觉中国)

在《甘苦同食》中,欧爱玲将扎田村化名为“月影塘村”。周云水解释道:“在梅州境内的村落,几乎每座客家围龙屋前都有个半月形水塘,当地人取名为‘月影塘’。”

在欧爱玲笔下的月影塘村,食物基于劳动、记忆、交流、道德和欢宴等维度与现代社会相连,似乎具备了时间感。比如粄食,在过去既是主食,同时也是引人垂涎的小食,品类繁多,见证了客家人从中原迁移而来的历史。一年四季,在客家人的人情往来、传统仪式如祈福、祭祖、敬神等活动中,粄食承担了交流媒介的角色。

番薯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也有了变化——从满足生存需要的杂粮,变成了利于养生或享受的食物。在过去那些饥肠辘辘的苦日子里,米粥和番薯通常被视为标配,番薯的甜和饱腹感,填饱了客家人的肚子。

如今,番薯反而成了稀罕之物。根据现代饮食观念,番薯被提升为“富含粗纤维的健康、绿色食品”,吃番薯既能满足人们对于乡土的想象,也是返璞归真的原生态饮食风潮的体现。

相似的饮食记忆和客家人的历史叙事,也体现在客家人的咸菜和豆腐情结上。有山歌这样赞美咸菜:“客家咸菜十分香,能炒能煮能做汤,味道好过靓猪肉,名声咁好到南洋。”将青菜做成咸菜本是过去客家族群在南迁的漫长路途中所采取的食物储藏方式。如今,透过长期形成的味蕾记忆,咸菜构筑了客家人的饮食结构和文化认同。

欧爱玲发现,植根于农耕文明、形成传统饮食观念的客家人,对于自耕自种有近乎执着的坚持。“吃自家种的米”是月影塘村人所推崇的理念。墨西哥一些农村地区也存在类似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迁居北美,留守居民则靠种植玉米维持生计。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吃市场上的转基因玉米了。

周云水称,在城镇工作的客家年轻一代逢年过节时回家,留守村里的父母就会在子女的车后厢塞满装着土产的大包小包。“自己种的总好过外面超市买的”这种观念,在老一辈人心中一直保留着。

客家菜的生活哲学,还适用吗?

欧爱玲对月影塘村的长期关注,带着西方学者的视角。她总会将客家乡村食物与工业化食品进行对比。在这个人们普遍因为食品丑闻、污染问题对食物安全性产生担忧的时代,月影塘村的村民们让她对未来抱有乐观态度——食品依旧能够成为连接人际关系的纽带,甚至作为人神相连的关键媒介。

“相比平平无奇的工业化饮食,月影塘的居民更青睐承载当地文化特色的饮食习惯。相比之下,月影塘的饮食习惯与萨顿的观点更为贴合,饮食透露着浓厚的‘地方烹饪传统’,而非西敏司所说的‘添点油,加点醋’。”欧爱玲写道。

有人说,客家菜与东北菜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比如分量大,热量高,粗糙不雅观但下饭、顶饱,烹调方式注重炖煮,少炸烤,刀工也朴实无华。或许可以说,客家人与东北人有着相似的生活习性。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广西贺州的酿整鱼,带有极强的乡土风味。(图/《味道——贺州》)

靠山吃山,让客家菜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哲学:崇尚简朴、天然、亲近,喜欢就地取材,用料讲究野生、家养、粗种,保证原生态,食不在精,而在于体现返璞归真的本味。另外,客家人将自身饮食传统与迁移地的土著饮食文化相融,碰撞出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客家菜既有来自吴越地区的酸甜口味,也有来自川渝和湖广地带的辛辣口味、来自闽粤地区的酱腌口味。

强调食物与地方的关联,讲究粗、杂、素、野的客家饮食,呼应了当下的绿色生态饮食风潮,也与现代化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味区隔开来。纵使客家菜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内存在感偏低,但是其乡土味,总能在恰当的时候勾起游子的故乡情结和记忆。

客家人历来以“客”自居,以客地为家,“客”是客家人在外的自我认同。秉承中原血脉的他们,无论在饮食还是风俗上,都有着浓厚的中原遗风。

味蕾记忆就像他们身上的胎记,难以磨灭:逢年过节都要包饺子。南方少小麦,弄不到包饺子的面粉,聪明的梅州客家人就把当地种植的山芒、薯类等制成淀粉,擀出“饺子皮”,用当地盛产的竹笋、香菇、木耳等食材剁碎加上肉末当成馅料,做出形似“饺子”的各种食物——“薯粉粄”“老鼠”“粄”“发粄”“甜粄”“仙人粄”……客家人“酿”的技艺,也是一种从包饺子衍化而来的烹饪方式。

最低调的广东菜系,不只会酿一切

酿春(鸡蛋)是个细致活。(图/《远方的家》)

欧爱玲在书中结语部分写道:“食物既能填补空间的鸿沟,又能连接过去和现在,通过这些方式,食物可以帮助身处‘快文化’的人减少一些混乱感……食物是一座贯穿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桥梁。”

如今,在城市里浮萍般漂泊的年轻人,也通过味蕾记忆找寻自己的根。在预制菜盛行的当下,能吃到不被驯化的本真风味、地方风味,是极为奢侈的事。而客家菜的生活哲学,也将随着这些看似粗糙的家乡味道,留存在每个游子的记忆当中。

参考资料:

[1]欧爱玲.《甘苦同食》

[2]林斯瑜.《民以食为天--梅州客家的饮食文化与地方社会》

[3]张凤平.《客家饮食文化漫谈》

编辑 谭山山

校对 遇见

运营 Hallucinogens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1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千年茶香传古韵 汉茶化石启新章 2025梅州客家炒绿品牌推介会在京圆满举办
...化承载着千余年的历史积淀。自秦汉时期茶叶传入岭南,客家人以“药食同源”的智慧孕育出擂茶技艺,并在汉代茶饮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演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炒绿”工艺体系。这一传统制茶
2025-06-09 10:47:00
我们真的查了张颂文
《狂飙》剧照客家人的“客”,就是一种异乡人的状态。说白了,我们都是精神客家人,拼了命想要逃离乡土,却比谁都对故乡念念不忘。最近还有谁没看《狂飙》的吗?凭借这部剧终于爆火的张颂文,
2023-02-11 22:13:00
...大的特点是用客家话演唱,常常是即兴演唱,内容涵盖了客家人的劳动、生活诸多方面,反映当下的情景和感受,具有浓郁的客家乡土气息。”松口客家山歌市级非遗传承人、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
2024-07-13 06:08:00
...世界客商大会里面很多的客家元素,因为我是台湾屏东的客家人,所以我就觉得说,我的祖籍地也是很丰富的,(有)客家的语言,然后还有图腾,还有世界的客家乡亲来这边聚会,就感觉是过年过
2023-11-06 10:19:00
心连心 足球聚合释放新活力
...源地”,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的认定。足球的自由与激情与客家人坚韧质朴的性格完美契合,使五华人与足球结下了深厚的情缘。足球运动成为五华的城市灵魂,150年间生生不息。“球”新进取足
2024-05-15 13:20:00
山水人家  客韵村落(走进传统村落)
...峰绘梅县区是广东省梅州市的市辖区,位于韩江上游,是客家人迁徙到广东的第一站。梅县区拥有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梅县区依托丰富的客家历史文化资源,多
2024-07-13 06:16:00
泰山队23名球员抵达梅州,国脚有新动态,国青队长随队抵达
...全程跟踪报道泰山队本次客场之旅。本场比赛,山东泰山广东球迷会和深圳球迷会都将组织球迷前往梅州五华奥体中心为泰山队加油助威。从历史交锋战绩看,泰山队和梅州客家8次交手取得6胜1
2025-03-27 17:33:00
...州被誉为“世界客都”,河源有“客家古邑”之称,三地客家人口都占90%以上,又同属原中央苏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交往频繁,三地居民有较强的跨省交流、通办意愿和需求。此次框架合
2023-06-22 07:47:00
胡人汉化的客家人他们是什么人后裔
作为客家人,我谈一谈对客家人的认识。我到过福建的龙岩地区,见过永定的围楼;我到过广东梅州和韶关地区;我到过江西的赣南。这几个地方相隔很远,有五百公里以上。我和每个地方的当地人都有
2023-02-03 11:0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开展脑卒中科普义诊,守护居民脑健康
在第20个世界脑卒中日来临之际,为积极响应健康号召,提升居民对脑卒中的认知与防治意识,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对外医疗服务部联合神经内科卒中中心
2025-11-03 18:13:00
冬季干眼高发!南昌普瑞眼科:用专业守护,让双眼告别“干”熬
当凛冽寒风席卷冬日,空气变得干燥刺骨,不少人的双眼也开始陷入“干”扰——眼干、眼涩、异物感如影随形,看屏幕久了更是酸胀刺痛
2025-11-03 18:16:00
无惧时光守护银龄,十一月启冬护视界!南昌普瑞白内障防治指南:让「飞白」为清晰护航
当十一月的寒风渐紧,落叶铺满路径,不少长辈的视界也随季节更迭悄然“褪色”——白内障如同蒙在镜头前的薄雾,让冬日的阳光失了锐利
2025-11-03 19:33:00
为什么你比别人更容易生病?哈佛研究揭示“免疫衰老”的真相与对策
您是否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曾经能够抵御风雨的身体,如今却频繁被感冒、过敏困扰,一旦生病便迁延难愈,精力也大不如前?当这些信号出现时
2025-11-03 19:33:00
第七届中医药健康产业峰会暨新商业模式5.0发布会圆满收官
2025年11月1日,第七届中医药健康产业峰会暨新商业模式5.0发布会在上海元亨祥健康管理集团成功举办。商会代表、资深投资人
2025-11-03 19:35:00
淡化黑眼圈的眼霜哪个好?35一40岁好用的眼霜测评
根据《2025年眼周抗衰消费洞察报告》(国际皮肤科学联盟ISDA联合中国美容研究院发布),现代人眼周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
2025-11-03 20:12:00
健康问太和|3D单孔腹腔镜技术引领肝脏手术进入“体表无痕”新时代
长期以来,一提到肝脏手术,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巨大的手术切口和漫长的恢复过程,心生畏惧。然而,随着一项被称为“黑科技”的3D单孔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在临床成功应用
2025-11-03 21:13:00
尿酸超标怎么办?别慌!2025年最全降尿酸实战指南来啦
面对尿酸超标这一普遍的健康挑战,许多人尝试通过营养干预来主动管理,却往往陷入选购的迷宫。超过65%的用户反馈“吃了跟没吃一样”
2025-11-03 21:22:00
血糖高怎么办?生诺泰+麦角硫因破局控糖困局,12周稳糖无负担
当血糖仪上跳动的数字成为亿万人的健康焦虑源,控糖市场正经历一场从“对症干预”到“根源修复”的认知革命。传统控糖手段或聚焦肝脏葡萄糖生成抑制
2025-11-03 22:34:00
NMN哪个牌子改善睡眠好?2025年口碑热门款NMN抗衰产品推荐
据《2024职场亚健康报告》显示,65%的职场人每周至少3次出现“大脑宕机”,58%的高压行业从业者坦言“熬夜后3天无法恢复最佳状态”
2025-11-03 22:35:00
破解减重平台期:2025年十大体重管理产品科学评测,助你与身体达成“瘦身共识”
在追求健康体重的道路上,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个令人沮丧的“无形之墙”——平台期。初始阶段的体重下降或许令人鼓舞,但很快
2025-11-03 22:36:00
2025十大水蛭素实力榜!效果安全口碑三维解析:哪个牌子更值得买
心脑血管人群在选择水蛭素产品时,常被“活性虚标无实证”“成分杂乱效果不明”“渠道混乱难辨真伪”等问题困扰,尤其搜索“水蛭素哪个品牌最可靠效果好”“水蛭素十大品牌”时
2025-11-03 22:37:00
国网上杭县供电公司:小豆腐“磨”出大产业
在闽西客家人聚居的青山绿水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黄獐肉、鹧鸪汤,旧县豆腐最最香”。一句俗语,道尽了上杭县旧县镇豆腐在客家人饮食里的地位
2025-11-03 16:17:00
2025第十一届运动营养食品高层论坛圆满落幕,康比特携手专家以科技共绘运动营养可持续发展新蓝图
10月31日,2025第十一届运动营养食品高层论坛在广州顺利召开。作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03 16:26:00
油性皮肤用什么洗面奶比较好?好用的洗面奶推荐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油性皮肤人群已超过4亿,其中18-35岁群体占比高达68%,较2020年增长22个百分点。更值得关注的是
2025-11-03 1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