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缙云丨陈嗣红:大雪·火塘·风锅肉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03 07:05:00 来源:上游新闻

缙云丨陈嗣红:大雪·火塘·风锅肉

大雪·火塘·风锅肉

文/陈嗣红

小年,是外婆家杀年猪请客的日子。

一夜大雪,清晨的山村银装素裹,天地朦胧,冰雪女神霸气地,目空一切地将世界变成她的颜色。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刺痛,然后是清凉的快感。冬雪,真的是清晨最美。

一大早,外婆将院坝里新垒的土灶点燃。她铲起房顶的积雪放入大锅里慢慢烧开,为杀年猪作准备。水井离家有一段山路,下雪天挑水困难,除了煮饭烧茶用挑来的井水,其它用水都是化雪。

杀猪匠提着他的工具,带着厚厚的塑料围腰,头上一顶毛耳朵皮帽油腻发亮,嘴里哈着热气,从后山一路跌跌撞撞踏雪而来。大锅里的水已经烧得滚开,杀猪师傅与二姨父将木梯架在大铁锅上准备烫猪。村里几个整劳动力都来帮忙拖猪上案,外婆赶紧舀一瓢水清洗猪脖子,说接的血才干净,接血的盆放点盐和水。杀猪匠一刀下去,准狠快,猪血可接大半盆,雪地也被染红一大片。外婆不让我们看杀猪的过程,但我还是忍不住偷瞄几眼。

二姨去田里挖青菜,外婆喊我们去帮忙。田野,白茫茫一片,洋芋在冻土下孕育着新生命。白菜、菠菜、葱蒜、芫荽也被大雪覆盖,只露出外面枯萎的黄叶。拨开厚厚的雪,挖几棵大白菜,去掉黄叶,菜心翠绿又水嫩,冻过的白菜特别甘甜。二姨还挖些菠菜、葱蒜,芫荽,就地将黄叶摘干净,露出青翠的葱白。二姨迅速将蔬菜提回家,她要忙着帮外婆准备杀猪饭。

外婆家的火塘用土砖在堂屋角垒一个半圆,火塘里有经年积累很厚的白色柴灰。外婆用柴灰浸水打魔芋豆腐,做粑粑,也拿柴灰撒在割了韭菜后的地里,二茬韭菜就会疯长。火塘里有一个半人高的大树疙瘩,整个冬天都在火塘里慢慢燃烧,早上加几块木柴,用枞树毛一点就着,柴火熊熊燃烧,很快就让冰冷的早晨温暖起来。

亲戚们陆续赶来,每一位进屋的客人,无论男女,二姨父都敬上两匹土烟,然后请到火塘边落座,请喝煨在火塘里的楚阳绿茶。客人们闲话家常,也闲聊即将到来的春耕。木凳子上摆了很多平常吃不到的零食,朝阳花、柿子皮、炒苞谷,炒苕果子,鲜谷糖、苕麻糖沾的苞谷砣,这些美味的零食只有过年外婆才舍得拿出来。

火塘中间一个带木钩的长铁链挂在熏得油黑发亮的屋顶,铸铁吊锅挂在木钩上,吊锅里的骨头汤咕噜咕噜滚开着,外婆揭开锅盖,将雪白水嫩的萝卜倒进去继续炖煮,香味弥漫整个堂屋,十分诱人。

外婆怕孩子们饿了,端一小盆嫩苞谷浆在火塘里烧几个粑粑给我们啖嘴。厨房两只大水桶里有夏天磨的嫩苞谷浆,用机白布盖住让其自然发酵。苞谷浆里放几颗糖精,那时候的白糖太稀少了,甜味几乎都来自糖精。外婆将苞谷浆埋入火塘的“子母灰”里,瞬间,一缕诱人的嫩苞谷香味慢慢升起,直入鼻腔。我们眼巴巴盯着火塘里“子母灰”从鼓大泡到慢慢平静下来的变化过程,平静下来的“子母灰”,说明粑粑就快好了。扒开“子母灰”,苞谷粑结一层厚厚的焦壳,捡起趁热快速拍去柴灰,一定要趁热拍,否则,苞谷粑回软后柴灰就会附着在粑粑上。酸浆经过带碱性的“子母灰”烘烤,外壳金黄焦脆,里面松软甘甜微酸。掰一块放嘴里咀嚼,发出诱惑的咔嚓咔嚓的酥脆声,嫩苞谷的甘甜清香久久留在舌尖。

外婆和二姨在厨房里腌制新杀的猪肉,留下一大方圆尾做风锅肉,风锅肉是杀猪饭的主菜。经过大半天的忙碌,午后,两桌丰盛的饭菜终于上桌了。有血旺煮的粑菜汤,炒瘦肉,泡椒猪肝,腰子与猪里脊炒在一起,一大盆萝卜骨头汤,还有下饭又解腻的,用泡菜水拌的甜菠菜。那时候的菠菜真好吃,菠菜贴地而生,带根挖起,鲜红的菠菜根非常甘甜。村民不叫菠菜,而是叫甜菜,是过年最好的蔬菜。

外婆端来我们期待已久的主菜,一锅“油涮涮”的风锅肉,坐在桌子中间的风炉上,风炉里有燃得正旺的麸炭。

风锅肉一般以圆尾或者三线肉作主料,煮熟切片,配家常豆豉、风萝卜、干豆腐、蒜苗等在大锅里炒入味,然后装入风锅坐风炉上边吃边炒。回锅肉在风锅里油滋滋地越炒味越浓,豆豉炒到后面油润干香,舀一勺带油的豆豉拌饭,是那个年代的人间至味。很快吃到只剩配料,外婆又舀来一大碗炒好的回锅肉,添入风锅里,边倒还边招呼客人说:“莫讲礼,多吃点,锅里还炒的有。”在那个平常油水不够的年代,这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几次大牙祭。

外婆准备的杀猪饭,实在太丰盛,每个人都吃得红光满面,嘴角流油,然后心满意足地下桌,又围到火塘边烤火,嗑瓜子,十分惬意地喝着二姨父煨得浓浓的绿茶。

入夜,外面大雪依然,白天杀猪后一片狼藉的院坝,很快又恢复到清晨雪白干净的样子。火塘的火烧得更旺,木柴在火塘里发出噼噼啪啪的燃烧声。外婆与二姨还在厨房里忙着收拾,准备宵夜。舅舅和姨爹围在火塘边轮番讲些山村里的传奇故事,听得我们既害怕又想听。二姨爹每次讲到关键时刻,总是故意停下讲解,拿出他的丝烟袋,慢悠悠用火镰点燃煤纸,吧嗒吧嗒抽几口,然后,噗的一声吹出燃完的丝烟头。我们会不停催促:“二姨爹,快接着讲嘛,后来那人怎么样了?”二姨爹笑笑,接下来继续他的故事。

舅舅说:“你三姨爹山歌唱得好,让他来唱几句。”三姨爹平常就爱唱山歌,于是,他端起火塘里的茶盅,喝几口浓茶润润嗓子,开始唱起了七字调的《黑暗传》。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现代,如同史诗般的歌词,和着也许是诗经时代的韵律。时而浅唱低吟,婉转如诉,时而高亢激昂,荡气回肠,那极具感染力的声音,穿过雪夜,一直将我们带到远古……

上世纪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似乎要冷很多,每到农历十月,高山就开始下雪,虽然寒冷,但一家人围坐火塘,闲话家常的温馨画面,最难忘记。特别是火塘里的美食,更是留在舌尖记忆里的乡愁。

外婆的火塘,像一个魔术道具,能变出很多让我们惊喜的零食。她将红苕洗干净埋在“子母灰”里,烤好的红苕带皮吃绵软香甜;二姨父老家的高山森林里,种的一种近似于野生的白洋芋,长得像天麻,烤出来的洋芋肉质也像天麻一样晶莹透亮,软糯甘甜细腻;树林里挖来的野山苕粉白,甜味少一点但很香;打过年豆腐时,外婆也拿些来切成小块,用盐水腌过,然后放“子母灰”里烤得外酥里嫩,美味得不得了。但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外婆的铜罐饭,“神仙稻”用铜罐在火塘里慢慢煨熟,口感香甜软糯无比,那是专属于外婆的记忆。

如今,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不自觉就会忆起亲爱的外婆。忆起她在火塘里给我们烤零食的忙碌身影;偷玩她椅子上花花绿绿的针线簸;有时候还纺乱她纺车上的麻线,她也只是嗔怪几句……

我的童年生活是贫困的,但有手巧的外婆,留在我记忆里的只有美好!幸福!

(作者为市作协会员,巫山县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重庆烤鱼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缙云丨陈嗣红:大雪·火塘·风锅肉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3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缙云丨龚农:詹家奶奶
詹家奶奶文/龚农我之所以叫她奶奶,不是年龄和辈分的原因,也不是随村里所有人顺口嚷嚷,而是在这僻远的坪上,我一个游手好闲只想听歌的外乡人跟村里所有人户都不同姓,心里想着,这样叫便与
2024-07-10 06:39:00
岁月深处“烧烤”香
...品种,籽粒既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还要精准把控火候。火塘边,灶塘里,都是“烧苞谷”的好地方。一边烤,还要一边转动玉米棒子,让它四周均匀受热,烤到粒粒金黄,散发着诱人的鲜香,才算
2024-04-29 07:15:00
...木柴最经烧,松树枝最爱“笑”。家有来客,堂屋中央的火塘在燃烧,炭火边焙茶的小陶罐嗞嗞作响,铁三角上熏满黑色锅烟子的大茶壶不紧不慢烧着井里挑来的白沙水,不时有气无力撑开盖子,门
2024-06-01 04:33:00
...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老门东的巷子里,一家名为“漾应的火塘”的民谣酒吧内,年轻人围坐在篝火旁,歌声与城市的夜色交织;熙南里街区的“乾元旗袍”店内,非遗旗袍的盘扣技艺吸引游客驻足;
2025-03-04 07:32:00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融水:“火塘夜话”架起干群连心桥本报记者 王春楠 通讯员 龙林智本报记者 王春楠 通讯员 龙林智“来来来,大家一起坐下来喝油茶。”近日的一天晚上,在一屯跨两省
2023-07-13 07:14:00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融水“火塘议廉”为民解忧本报记者 曹丽媛 通讯员 龙林智本报记者 曹丽媛 通讯员 龙林智初春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下泗欧屯,巷道里绽放的迎春花与青山、碧
2024-03-13 07:41:00
故乡的火塘
本文转自:楚雄日报故乡的火塘□ 张兴福故乡的火塘摇曳的火苗晃动着光燃过四季穿越时光予我温暖的力量故乡的火塘是瞌睡的狗儿慵懒的猫香糯的糍粑喷香的油茶还有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骨头汤故乡
2023-01-14 10:14:00
绥阳县郑场镇:围坐火塘 秋冬生活“沸腾”起来
...将止,冬悄然而至。秋冬的丝丝凉意袭来,邀亲朋围坐于火塘旁,一顿热腾腾的火锅与烧烤便可以给人带来阵阵温暖。走进位于绥阳县郑场镇的绥阳县心怡度假露营地,落日斜晖照耀下的层林愈发缤
2024-11-05 19:40:00
...道12月1日,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广南村迎来了侗年火塘节,村民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欢度侗年。来自江口村、金江村、中六村等地的5位乡村CEO,作为参与过“为村共富乡村——粤桂
2024-12-07 13:4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