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 袁春梅 姜成波
近日,2023江苏“百佳家庭农场”发布,我市的灌云单庄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赣榆区摩天岭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赣马镇闸西家庭农场以及海州区谢意家庭农场4家入围,入围农场主喜滋滋地捧走了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与传统的农民形象大不同,这些家庭农场主不再是只顾耕耘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小农”,他们有着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链式思维,是崇尚合作共赢的“大格局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家庭农场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注入新活力,有力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
12592户家庭农场撑起“新农人”的乡村梦
位于赣榆区沙河镇朱屯村殷大公路北的赣榆区摩天岭果蔬种植家庭农场,主营葡萄,每年6月到10月的葡萄采摘季,农场内郁郁葱葱、葡萄繁盛,阡陌小道、曲径通幽,是一家返璞归真的农家果园,成为融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一颗璀璨新星。同时,农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明显,采摘园90%以上都是周边村庄农民,收入较当地人均水平高出35%。
农场主刘克波,出生于1977年,一直从事葡萄种植2014年创办了家庭农场,这些年陆续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52亩的葡萄基地、采摘观光园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在一步步实现自己乡村梦想的同时,刘克波带动了身边一群人的追梦之旅。通过葡萄种植技术辐射带动,他带动了周边11家果蔬大棚种植户,13家家庭农场,带动就业人员300余人,促进本地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与七八年前相比,家庭农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新面貌,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职业化新农人崭露头角,赋能农场专业化发展。一批80后、90后大专以上的年轻一代职业农场主开始逐渐活跃在田间地头。新一代职业新农人有文化、乐于学习新知识,敢于尝试新技术、新事物,善经营管理。不仅有效提升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转变经营理念,拓展视野,开阔经营思路。
家庭农场既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基础性和骨干性经营主体,又是稳定农业基本盘、实现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家庭农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市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12592家,现有各级示范家庭农场1548家,其中省级示范172家、市级示范171家、县级示范1205家。
敢尝鲜爱学习“新农人”塑造农民新形象
农业正在向着现代化不断迈进,这也意味着,作为新一代的农民也需要与时俱进。近年来,我市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东海县白塔埠镇蓝天家庭农场负责人刘周平家的一堆证书,就是“新农人”最大的特点。
刘周平2004年开始种地,2013年9月注册如今的农场,从种植大樱桃,到如今种养结合,农场里现有五六十亩樱桃,此外还养了100多头牛,少数鱼、鸭,一年四季忙碌而充实。
种地的闲暇时间,一直在“充电”学习中。2016年,他参与了南京农业大学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主培训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学习,参与了省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主办的江苏省中小农业企业产业双创新农人培育项目,参加了2021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举办的农民教育培训,还获得了东海县五一劳动奖章、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等荣誉称号。
当然,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让这些知识变现到“地里”,让农业“技术活”更灵活。海州区新坝镇“90后”谢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新农人”,他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虚心向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学习请教,用五层膜保温技术培育的拿比特西瓜提前上市,卖了个好价钱。首创草莓套袋免洗特色技术,延长了草莓储存时间,实现了草莓远距离快递运输。
“农业并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简单。”起初在谢家父子看来,农业很简单,第一波种植的60亩蓝莓,因为没摸准土壤属性,血本无归,这才让他们意识到,农业生产根本离不开科技引领,离不开不断地学习积累。
告别“小农”“链式思维”促发展
位于灌云县南岗镇王范村的单庄果蔬种植家庭农场,是周边很多家庭周末亲子游的首选目的地,农场尝试农旅项目,筹建了王范生态园,开展亲子游捡鸡蛋、采摘等活动,为孩子们拓出一亩空地,让其感受农耕文化,体会农作的乐趣,农场还配套建有儿童乐园、烧烤区、农家乐饭庄,食材全部来自农场,游客既可以到饭庄就餐,也可以自己采摘蔬菜自行烹饪。
“我们2015年5月开始起步,当时主要种植桃树、樱桃。通过这几年摸索,我们的经营模式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通过深挖农村多元功能和价值,利用紧邻县城、交通便利等地理区位优势,更好地探索了一条以产业融合为特点的家庭农场发展道路。”单庄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蔡伟介绍,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在农场产出的优质水果中,有60%供游客入园采摘,40%通过团购进行销售。
对于未来发展,蔡伟早已在心中构建了蓝图,农场将充分利用绿水青山、乡村田园风光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扩大精品景点线路的知名度,为周边群众提供“看得见美景,品得到美食,记得住乡愁”的体闲度假好去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打造灌云西部最大最好的家庭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原先在海州区新坝镇,种植户和瓜农们主要采取分散销售和地头批发的方式售卖,价格方面没有“话语权”。谢意家庭农场成立后,不仅仅满足于自身的发展,在品牌助农的路上有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追求。农场负责人谢意,一方面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营销手段,为瓜果蔬菜的销售提供销售信息,另一方面在海州最大的农贸市场租了一间门店,把新坝的西瓜集中到门面上统一批发,极大的保障了瓜果蔬菜的销售渠道,增强了瓜农对种植的信心,带动新坝镇西瓜种植2000亩,年增加种植户收入2000万元,“绿色+品牌”成了农场发展的双翼。
“作为农场主,我们需要加紧学习、提升能力素质,不断改进优化农场管理方式,确保农场健康、高效、可持续以及标准化发展。”谢意说,随着种植品种、规模逐渐增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树立链式发展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