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三国中,大家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曹操这个人物,从他刺杀董卓失败之后,便开始起兵救国啦。曹操的志向非常远大,他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能够让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曹操的这一志向,贯穿其一生。
然而,遗憾的是,曹操的这一志向,穷其一生都未能够实现。特别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再后来,和刘备的对决中,也是接二连三的失误。即便曹丕最后称帝了,可是曹魏始终未能够统一三国,最后三国的统一,还是司马家族实现的。
和曹操一样,刘备的帝王之志也是暴露无遗。刘备的志向就是中兴汉室。这一理想不所谓不远大。刘备白手起家,仅仅是一个卖鞋的生意人,但是他作为汉室后裔,深知自己的责任,于是从一开始就希望能够统一三国。
然而,刘备的愿望还是没有实现。刘备在进攻东吴之时,数十万大军被陆逊击败,之后的蜀国也是元气大伤。到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蜀国虽然还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此时的蜀国已经非常疲软了。从后续诸葛亮北伐连连失利来看,就能够说明蜀国实力的衰减。
总之,无论是曹操的魏国还是刘备的蜀国,这两个国家的高层,都是有着统一三国之志的,或者说是有中兴汉室的愿望的。可惜,天不遂人遂人愿,最后这两个国家都失败了。
下面我们再来说东吴的孙权。无论是名著中,还是电视剧中,孙权似乎对中兴汉室或者对统一三国都没有太大的兴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孙权不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其实,说到东吴的孙氏家族,他们的地位是要高于曹操和刘备的。曹操在做骁骑校尉的时候,孙坚已经是长沙太守了,按说,这样的家族是要早于曹丕和刘备开国称帝的,但是孙权直到曹丕和刘备相继称帝后,孙权才慢悠悠的当上皇帝。
当皇帝都不积极,统一三国就更不积极了。为什么东吴在这一点上如此不积极呢?这和东吴的基本国策有一定关系。孙坚死后,孙策成为东吴的掌门人,可是孙策主政没多长时间,就被仇家害死了,之后孙权成为东吴的执政者。
在孙策临死之前,他给自己的东吴定下一条规矩:“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策告诉弟弟,我不如你有才能,但是呢,你主政后,要举荐贤能的人才,一定要保住我们的江东。
所以,力保江东是从孙策开始就在东吴实行的一条基本国策。不过,这一基本国策也不仅仅是孙权不统一三国的原因。根据后来考古学的验证,孙权在称帝和统一三国上不积极,还有另一层意思。
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南长沙走马楼附近,一处古井之中,考古学者们发现了超过十万片的竹简。这些竹简就是三国时期的,经过专家们的考证,这些竹简就是东吴孙权的。根据后来专家们的整理,这批竹简上有着两百多万字的当时情况的记载。
在这些竹简中,有一类特殊女子的记载,她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女户。女户是什么意思呢,女户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户口本上的户主,也就是当时女性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这些竹简中记载,有的女户已经近六十岁了,有的才十五岁,而这些女户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家没有男性。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当时连年的战争,已经让东吴失去太多的男人了,而女性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担。
史书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为了守护东吴这一方土地,当时服兵役的东吴男子年龄,最小的才十二岁。
所以,我们从女户这一特殊的群体就能够看出,连年的战争,已经让东吴疲惫不堪啦。如果战争再继续下去,东吴不用别人来打,自己就会慢慢走向衰落,所以,孙权称帝是不积极的,而他统一三国的意愿也不是那么强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01:57:5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