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银发浪潮”下的内蒙古养老攻略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3-17 09: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有近3亿,且还在不断增加。“银发浪潮”来袭,养老已经成为亿万群众关心、亿万家庭关切的民生问题。

从2001年起,内蒙古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546万,这意味着,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预计到2025年,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57万。

随着全区老龄化趋势加速,养老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内蒙古地域辽阔,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不同地域和生活方式的老年人面临着不同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老龄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养老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对医疗和服务的便利性提出更高要求。

为破解养老难题,内蒙古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落实保障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率先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因地制宜、因民之需,探路农村、牧区、城市养老之策,形成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系列养老方案,走出一条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蒙古路径”。

因地制宜 破解农村牧区养老难

广袤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老人如何养老?在草原面积占内蒙古草原面积1/4、全国草原面积1/16的锡林郭勒盟,在全国首创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牧区养老新模式。

正镶白旗宝音泰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内,81岁的拉希那木吉拉正沉醉在歌舞中,房间暖气足,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她身上,充满幸福祥和的气息。这是老人在养老园区度过的第一个冬天,从取暖不便的牧区来到养老园区,不仅生活环境得到巨大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在这里,老人们可以享受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助餐、助洁、助浴、助急、助行、助医服务,中心内,康复理疗室、棋牌室、书法室、阅览室、舞蹈室、电影院也一应俱全。

2022年7月,敖日勒扎布结束了进城陪读12年的租房经历,住进东乌珠穆沁旗阿音奈养老园区。60平方米的两居室设施齐全,拎包入住,一年的房租和取暖费加起来8500元,几乎比以前租房子省一半。蒙医医院还在园区设立了分门诊,并派驻医师巡诊,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不出园区就能解决。

两位老人的故事,勾勒出牧区养老的轮廓——养老园区集中居住,养老、陪读、就医一站式就近解决。目前,锡林郭勒盟有8个旗市建成牧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老年公寓2762套,入住3600多人。

据统计,锡林郭勒盟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9.8万人,其中有20%生活在牧区。这种“集中居住、养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养老新模式,为全国牧区养老蹚出一条新路。

同牧区一样,农村养老对于地域广阔的内蒙古来说,是又一个难点。

乌兰察布,内蒙古老龄化程度最深的盟市,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29.95%,其中超一半居住在农村。

2013年,乌兰察布在全市推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通过“集中居住、分户生活、社区服务、互助养老”,将同村或邻村的老人集中起来居住,配套服务设施,既实现邻里互助,又符合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习惯,受到广泛欢迎。

如今10年过去了,乌兰察布农村养老品牌——“乌兰幸福院”越叫越响,迎来转型升级之机。近两年,通过试点先行,乌兰察布市推进幸福院水厕、清洁能源供暖、适老化硬件设施改造,引进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娱、助购、助浴、助洁、助医等养老服务,打造农村幸福院2.0版本。

察右前旗平地泉镇花村幸福院已设立10年之久,2022年随着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入驻,幸福院的老人们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这里饭菜花样多,不用自己在家‘凑合’了,还能和老姐妹们一起吃。”住在花村幸福院、吃在爱心餐厅的79岁老人付磊花笑着说。

目前乌兰察布市共有幸福院475处,农村老人“不离乡土、不改乡音、不变乡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累计建成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415个,乡镇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53.3%;村级养老服务站(含幸福院)4910个,村级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44.5%,全区农村养老服务覆盖率和可及度大幅提升。

方便可及 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米”

吃营养餐,接受专业护理、康复训练,参与文娱活动,喝下午茶……这是84岁失能老人安奶奶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昭前街的呼和浩特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度过的一天。刚来时,老人因长期卧床长了褥疮,经过中心不到一个月的护理,不仅褥疮消失了,每天还能在轮椅上坐半小时,心肺功能得到很大改善。

据了解,中心不仅能为安奶奶这样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服务,还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日间或短期照护,儿女上班时把老人送来,下班接走;提供居家上门服务,一个电话,就有专业人员上门提供护理、送餐、陪诊等;社区的老人也随时能到中心吃饭、娱乐,接受医疗护理。“社区居家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在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都能得到满足。”示范中心负责人张燕说。

内蒙古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占比达74.5%,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顺应大多数老年人愿望、满足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需求的重要举措。

2023年3月,内蒙古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累计建成各类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1685个,将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着力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米”。

去年起,乌兰浩特市把碎片化的养老服务资源整合成功能齐备的“养老服务共同体”,为老年人提供周边适老化、身边便捷化、手边智能化、床边专业化、桌边健康化的“五边化服务”。

“丁零零……”2023年11月20日上午10点,随着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和平街“养共体”24小时热线电话响起,来电者信息跃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邢国玉、96岁、独居老人、家住南滨河小区。

“家里太冷。”老人含糊不清地说。“好的,我马上登记反馈。”挂了电话,话务员立即联系社区,10分钟后,志愿者便出现在老人家中。这是和平街“养共体”首次试用紧急呼叫器。

和平街“养共体”每天都会接听受理10余个咨询和求助电话,这背后,是庞大数据库作为支撑。信息平台收录了和平街7080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并实时更新。最近,办事处又为卧床、独居、空巢等老年人家中安装了紧急呼叫器。一个呼叫器、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三样简单物品,构建起了智能化养老体系。

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已达97.6%,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在全区,每年有200多万老年人在家门口、楼底下就可以享受优质养老服务。”自治区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王天俊说。

力补短板 解决养老服务之困

“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有效落实、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内蒙古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效破解养老难题。但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民政部门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总量相对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与城镇相比,农村牧区养老服务短板较为突出”“相对于养老事业而言,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此,内蒙古正力补短板,努力将养老难点、痛点各个击破。

“招工难、人员流动大,养老院需要常年招聘护理员,尽管月薪一再上涨,但仍然难以留人。”呼和浩特市东郊恒康安养院负责人丁利东说。

这样的情况在内蒙古怡乐养老服务中心同样存在。中心入住30多位老人,只有4名护理员,且年龄偏大。每个护理员要负责照顾七八位老人,加上老人们的情况多样、护理工作琐碎,人手比较短缺。

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养老护理员总数不到1万名。而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约有80万左右,按照护比测算,需护理人员17万人,缺口巨大。此外,现有的养老护理员持证率不到30%。专业护理人员紧缺、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凸显。

“在各大中职、高职、普通高校设置养老护理专业,让养老护理专业成为一门学科,是提升社会认同感、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王天俊说。据悉,为加强养老专业队伍建设,内蒙古已在1所中职学校、11所高职院校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

此外,内蒙古印发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通知》,在养老护理员培养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落实政策待遇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内蒙古对在职及有意愿从事养老护理行业的人员“应培尽培”,努力补齐这支队伍职业技能水平和持证率低的短板。

针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可及化、便利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内蒙古制定完善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牧区养老服务的若干政策措施》《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等。2023年,内蒙古新建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5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00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4个。

针对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内蒙古全力激活“银发经济”这片蓝海。随着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的发布,内蒙古正发展医、养、康、护、教、娱、安七位一体养老模式,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升级。

继2023年12月民政部出台29项具体措施支持内蒙古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来,内蒙古抢抓发展机遇,加强对接沟通,全力以赴抓好落实。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机构养老服务升级、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扩面、养老服务综合保障强基4项工程。《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则对发展银发经济制定了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发展银发经济,开工建设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7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1500个,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破解“去哪儿养老、如何养老、谁来服务”问题,内蒙古正全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向“多”、从“多”向“优”升级,让500多万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记者 许晓岚 霍晓庆 高敏娜 赵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梅刚 赵曦截至2022年底,我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515.0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总数的21
2023-05-29 05:55: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3月20日,全国首家“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联盟在北京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养老协会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吉林省、海南省养老行业协会签订联盟战略合作协议,内蒙
2024-03-25 10:24:00
...创新这几天,家住玄武区太平花园小区的徐翠玲正准备去内蒙古度夏。“我是第一批从南京到内蒙古的知青,退休后每年都去那边过‘候鸟’生活,今年还要继续‘飞翔’。”年过七旬的徐翠玲笑着
2025-06-18 07:34:00
人民建议 | 网友为康养产业发展支招 内蒙古:持续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近日,内蒙古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设立康养馆,发展银发经济,助推康养产业发展。网友留言截图网友建议,一是设立内蒙古康
2024-03-01 10:35:00
内蒙古姑娘丁红磊的就业方向,在同龄人中也算“特别”。1999年出生的她,大学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来杭州当起了程序员。3个月前,她却选择离开程序员岗位,加入浙江福康通智慧养老服务有
2025-06-26 10:46:00
...,近年来,多地均在加快本地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内蒙古、江苏、浙江等地细化和明确了老年人补贴、服务队伍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各级财政资金补助的具体标准,黑龙江、安徽、江西
2023-05-23 07:34:00
吉林:以旅居康养为切入点,推动银发经济发展
...市)签署《旅居康养战略合作倡议书》,与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海南、云南等8省区市共同成立了“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联盟,与广东、广西、浙江等多个省份签订了旅居养老协议,
2024-12-09 15:47:0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精细化管理 让城市更美好
...人民日报客户端初秋时节,青山绿水、碧野繁花衬映下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公园绿地、市井里巷,到处呈现出一派规范有序、宜居宜业的和美景象。2021年9月,康巴什区入选国家智
2023-09-01 15:29:00
一季度内蒙古主要金融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注入金融“活水”一季度内蒙古主要金融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内蒙古主要金融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月25日,自治区政府
2024-04-26 09:5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南报网讯(通讯员金慧敏记者姜静)10月22日,全省首个高职院校新四军文化实践育人基地“东进苏南第一站——新四军历史研学基地”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馆
2025-10-23 08:19:00
南报网讯(记者杜莹)22日上午,市公安局党校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举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共建仪式
2025-10-23 08:19:00
为全球议题贡献智慧与担当南京高校学子亮相联合国青年论坛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当地时间10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行的第十六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青年论坛上
2025-10-23 08:20:00
城市更新记丨工业遗址上崛起城市微度假中心
工业遗址上崛起城市微度假中心——城市更新记(三)9月28日拍摄的石家庄市石美集城市微度假中心。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到石家庄工业文化展览馆感知百年工业史
2025-10-23 08:36:00
记者走基层|这根管子,让“热水”变“热能”
10月19日,在河北光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正在操作设备封接内聚光偏心中温真空集热管。 河北日报记者 王永晨摄10月19日
2025-10-23 08:37:00
架起思政育人“立交桥”
来自全国近300名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共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新路径架起思政育人“立交桥”10月16日,石家庄学院大学生话剧团学生与石家庄市森霖城小学
2025-10-23 08:40:00
河南港航集团揭牌成立
10月21日,河南港航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港航集团”)在郑州正式揭牌。作为河南交通投资集团的二级全资子公司,河南港航集团将一体统筹全省四级及以上骨干航道和港口的投资
2025-10-23 08:41:00
我市构建大件垃圾三级再生体系 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同安区大件垃圾处理厂,工作人员将大件垃圾送上传送带。集美区大件垃圾处理厂举办开放日活动,市民在现场认领废弃家具。 收运企业对大件垃圾进行收运
2025-10-23 08:42:00
本报讯(记者 李晓平)昨日,第三届“苏颂杯”未来产业技术创新赛金砖赛道决赛在厦启动。经过初赛与复赛的激烈角逐,25个优质项目成功晋级总决赛
2025-10-23 08:4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蔡绵绵)中山路、集美学村、鼓浪屿、沙坡尾、厦门经济特区发源地……这些承载着厦门记忆的地标,未来将有一部专门的法规守护
2025-10-23 08:42:00
厦门打造精品大剧的成功密码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成为历年CCTV-8CVB收视率亚军,收视率达3.129%;全网热搜742+,微博热搜569+
2025-10-23 08:43: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曾焕滨)前日,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新能源新材料”投资发展机遇分享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
2025-10-23 08:43:00
去年三块今年三毛,山楂价格跌十倍,农户:采得越多赔得越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郭辰昊 见习记者 杨涛连绵的秋雨过后,南流泉村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日。但本该丰收的山楂,此刻却有不少落在地里无人采收
2025-10-23 08:43:00
考验精准计算的“机器人挑战赛”,展现创造力的“纸桥承重”……10月18日,河北举办首届中小学科学运动会,14支代表队16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36个项目的角逐
2025-10-23 08:44:00
现场评|城市更新,“更”出有温度的新生活
10月11日,石家庄织音1953园区,游客在网红甜品店前拍照打卡。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摄10月11日,雨过天晴,石家庄学院大一学生李令辉和同学来到织音1953园区
2025-10-23 08: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