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之声人物专栏《时光里》
播出了年近90岁的丝路画家
耿玉琨的事迹
同时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和“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也对老人的事迹
进行了报道
1935年出生的耿玉琨
是河北宁晋人
在耄耋之年,开始创业
她守着近万幅画作但坚决不卖
一心想建能向公众开放的
丝绸之路艺术馆
传承丝绸之路上的精神
这是这位年近90岁老人
从不松口的倔强
1
魂牵梦萦
耿玉琨和老伴的半生心血
尽在丝路
1955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前,曾做过小学美术教员。1975年开始,她和老伴赵以雄在近40年的时光里,20多次走上“丝绸之路”写生、考察、创作。走过8个国家,238个城市,行程50多万公里,写下800多万字的笔记,收集整理临摹了流失国外的1000多幅高昌壁画。
“我和老伴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近万幅的作品展现给大家,传承丝绸之路上的精神。我们的原作是不卖的,这是老伴的遗嘱,也是我将来的遗嘱。”保存在画室的近万幅画作,如今就是耿玉琨心心念念的“孩子们”。
△赵以雄、耿玉琨夫妻俩的部分画作。
赵以雄去世后,耿玉琨把“顽强地活着”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她每天会登记画作资料,通过社交平台讲述一幅幅丝路画背后的故事,所有的努力都只为等待丝绸之路艺术馆建成的那一天。
青年时期的耿玉琨
2
他们
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
踏上丝绸之路?
“保留了几千年的古老遗迹,以比较快的速度在消失,我们就想尽画家的一点责任,用画笔尽量多地记录丝绸之路现有的面貌。”赵以雄生前留下的视频资料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他曾不止一次感慨,丝绸之路有一种魅力,让去过的人魂牵梦绕。
耿玉琨(左)和老伴赵以雄
1975年赵以雄第一次前往新疆时,原本只是为了完成一幅天山的油画作品。可当他踏上新疆的土地,这片热土的色彩、声音、自然、历史让他恍然来到另一个世界。从乌鲁木齐到伊犁,再到塔什库尔干,他脚下飞快地走,笔下尽情地画,雪山牧场、戈壁瀚海,他看不够,更画不完。拿着一沓画作回到北京的家,他激动得不知道该跟妻子从哪里开始说起。
耿玉琨至今记得丈夫进家门时的神采飞扬,记得他什么都想分享的语无伦次,更记得他一脸认真说的那句话:“在史书上看丝路,只能见到隐约闪现的光辉;真正踏上丝路,你才会对它肃然起敬。你是画家,丝路需要你和我一起去画。”
3年后,夫妻俩扛着画板出发,坐了80多个小时的火车,前往新疆。那一年,赵以雄44岁,耿玉琨43岁。“在公路上跟我们一起往西北走,有很多油田的设备。听说国家要开发,找石油。要发展了是好事儿,我们俩一商议,那就先去塔克拉玛干沙漠转上一圈,看看开发前都有什么风景。”丝绸苦旅就这样从环行塔克拉玛干沙漠启程了。
那些年,夫妻俩每天饿了就吃馕,渴了就喝烧开的雪水;每天坐了汽车坐驴车,坐完拖拉机骑骆驼;等不到回程的车,晚上就和考古队刚发现的干尸共处一室,在没屋顶的房子里任寒风把沙子刮得满头满脸都是。他们从来不觉得苦。
后来省吃俭用买了吉普车,完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东至日本京都奈良,西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全线考察。在战乱的伊拉克听见过枪声四起,在路上遇过雪豹、狼群,耿玉琨如今都当成笑谈。
对于夫妻俩的壮举,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说:“我每次看到赵以雄风尘仆仆地背着大捆大捆的油画时,心里都是感动的。他们是匍匐在泥土里寻找前人的脚印,在狂风流沙中倾听前人的声音。”
3
漫漫丝路
夫唱妇随,生死与共的爱情
令人动容
在赵以雄生前的一段影像里,有朋友问他,丝绸之路那么多地方,在哪里画画最危险?他脱口而出:唐古拉山口。
5400米的高海拔,夫妻俩没想着早点离开,反而打开画架开始写生。耿玉琨心大,再危险的地方都照睡不误。赵以雄担心妻子睡得太沉,会因为缺氧而醒不过来,于是就一夜不睡,过一会儿就要喊一声耿玉琨的名字,耿玉琨在睡梦中不慌不忙地应答:“我还活着。”
1979年除夕,耿玉琨和赵以雄匆匆赶到敦煌莫高窟,见到了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常书鸿。得知他们刚刚环行完塔克拉玛干沙漠,常书鸿兴奋不已,在灯下眯着眼睛看了他们的画作,爱不释手。赵以雄后来总跟耿玉琨说,在他心里,那一年的春天,是从除夕那个晚上开始的。
图片
让赵以雄、耿玉琨更为惊喜的是,大年初一,常书鸿拿出莫高窟的钥匙,答应让他们进入洞窟,一次看个痛快。夫妻俩不记得天有多冷,只记得走进洞窟那一瞬间的鼻酸眼热,记得每天一大早带着水和干粮进洞窟,天漆黑了才肯出来。
考察日记里记下了两个人同样的心境:“当洞窟的大门一个一个为我们打开,我们好像跌进了艺术的宝库。那富于变幻的线条,那瑰丽的色彩,那不可捉摸的神韵,都使我们魂不守舍。”
漫漫丝路上,赵以雄、耿玉琨夫唱妇随,生死与共的爱情令很多人动容。徜徉在美妙的西域风情中,俩人各自支开画架,将天地美景定格,互不干扰,又彼此欣赏,任再多的苦与痛,都烟消云散。
赵以雄曾跟耿玉琨说:“万一你在路上发生不测,我会带上你的骨灰盒,放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继续走完丝绸之路。”耿玉琨听了大笑,“我不敢想你要没了怎么办,我只想着我们能成功地走下去”。
《茶棚》耿玉琨
《险过中巴公路》赵以雄
耿玉琨也曾遗憾
因为营养不良
四十出头牙就掉得只剩九颗
自然也无法奢望拥有孩子
如今早已释然
一辈子做了一件值得做的事
一生爱了一个值得爱的人
白发苍苍时
还能留给世人一屋子的画作
还有力气给梦想画个句号
此生无悔
网友评:
“了不起,
让后人敬仰的一对夫妻”
“这份坚持,令人敬佩”
“这个故事里不光有画,
还有爱!”
向传承中国民族文化
奉献一生的艺术家
致敬
(综合自燕赵都市报、央视新闻、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7 1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