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文化中国行丨打卡千年驿站 看边境小城的非遗之美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0-04 21:33: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境内,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以蜿蜒的霍尔果斯河为界,霍尔果斯口岸也因其而得名。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陆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向东连接中国内陆,西侧毗邻中亚五国。霍尔果斯是一座因口岸而生、因开放而兴的城市,游客可以尽情体验中外文化的交融。让我们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去打卡国门。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这里是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霍尔果斯公路口岸,这座巍峨雄伟的建筑就是霍尔果斯第六代国门,这里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连接亚欧大陆的“黄金口岸”。千年以前,霍尔果斯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一百多年前,霍尔果斯公路口岸正式通关,从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代国门,到如今的第六代国门,国门的变迁,见证着霍尔果斯的这座边境城市的蓬勃发展。

湛蓝的天空下,第六代国门大气端庄,“中华人民共和国霍尔果斯口岸”几个鲜红的大字熠熠生辉,国门两侧翘起的飞檐寓意着中国与中亚经济将在这里腾飞。

早上10点,第一波中外客商和游客涌入口岸,热闹非凡。在国际汽车客运站买张汽车票,乘上国际客车,从这里出境,到达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只需要5个小时左右车程。

作为新疆第一个客货分离的陆路口岸,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从这里驶向中亚和欧洲,满载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产品的重型卡车穿梭往来。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从霍尔果斯第六代国门向北,就来到了第五代国门。如今第五代国门虽然已经不再承担国门的功能,但是当地把它改建成了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向大家讲述着国门的变迁,口岸的历史。

走进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跟着讲解员来到了70多年前的那片荒滩戈壁。20世纪50年代,霍尔果斯这个百年口岸建起了第一代国门,一排五间房连为一体的平房,少有人进出往来。

1983年,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随着内外往来不断,狭窄的平房已不能满足当时通关过货的承载需求,国门也迎来第一次“升级”。1987年,重新选址扩建的第二代国门正式启用。伴随着霍尔果斯口岸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国门以更加宏伟壮观的姿态,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

2018年9月27日,第六代国门正式启用通关,这个集通关贸易、文化交流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口岸,已经成为霍尔果斯市的新地标。

葫芦烙画 鸳鸯琴

看边境小城的非遗之美

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边境上,跨境而建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里有一座雄伟的红色建筑,非常醒目,这座建筑就是霍尔果斯中国文化馆,满满的中国元素,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着悠久而厚重的中华文化。

走进霍尔果斯中国文化馆,中国书法、丝绸、刺绣……让各国游客驻足欣赏,展架上,一个个精美别致的葫芦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用烙铁在葫芦上烙下精美的图样,这在很多游客眼里还是第一次见。

哈萨克斯坦游客 阿依娜古丽:我很喜欢这个葫芦,我觉得它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我非常喜欢。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讲给我的家人,以后我还会再来的。

葫芦,取其谐音“福禄”,代表着吉祥幸福。作为霍尔果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在当地久负盛名。

在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加尔苏村,48岁的曹光耀潜心创作葫芦烙画已经有10年,自幼喜欢画画的他,将电烙铁变成灵活的画笔,在葫芦上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新疆百景图。

一笔一画饱含匠心,随着火笔在葫芦上烙下图案,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味。小小的葫芦包罗世间万象,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葫芦,在曹光耀手中变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葫芦烙画艺术品,新疆的大美山水、曼妙的民族舞蹈、丰收的花卉鲜果……无一不可入画。

霍尔果斯市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 曹光耀:特别喜欢烙我们新疆的特色,独特之处就是说烫画、烙画、火笔画它能显出一种自然的美,它还有古色古香的古韵,特别接地气。作为烙画非遗传承人,我们必须要把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在霍尔果斯,像曹光耀这样的民间艺人还有很多,走进伊车嘎善锡伯族乡伊车嘎善村,循着声音,就能找到当地非遗传承人孔玉崇老人的家。市里大大小小的演出,都少不了孔玉崇老人和他的“噶善牡丹”乐队,只要得空,他们就会聚在一起排练。

鸳鸯琴、手风琴、小提琴、电吹管,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在“噶善牡丹”乐队中完美融合,而最具特色的,就是孔玉崇老人和他徒弟手中的鸳鸯琴。

霍尔果斯市民族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 孔玉崇:鸳鸯是很美好的,它有两个腹板,也可以互为背板。它的头是两个鸳鸯,在一个腿上可以弹,坐着也可以拉,很方便。你带着这么一把琴就等于带了两把琴,因为它拉的也有,弹的也有。

今年83岁的孔玉崇,退休前是霍尔果斯伊车嘎善乡小学的一名教师,从小就痴迷于各种乐器的演奏和制作。老人说,在他懵懂的少年时代,就一直听到当地有一个关于鸳鸯琴的传说。

霍尔果斯市民族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 孔玉崇:270年以前,我们的老一辈人就是守边疆,一个在这里的年轻人,也是爱好音乐,他弹冬不拉,一种想法出来了,这个两面弹不行吗?锡伯族人以前喝水都是用葫芦,他把葫芦两面切掉,很简易的一个双面琴弄出来了。

鸳鸯琴到底什么样?没有人真正见过,但孔玉崇一直把鸳鸯琴的传说埋在心底,直到2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姓王的老人拿着一张图纸找到了他。

霍尔果斯市民族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 孔玉崇:老人画了一个图,他问我,这样的一个琴你能不能做。我一看,这个是传说中的两面琴,我说我做,就这样开始了。

2005年,在吸收借鉴锡伯族传统乐器和西洋乐器优点的基础上,孔玉崇成功研制出鸳鸯琴,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琴,一面拉弦,一面弹拨。

鸳鸯琴的音色,既蕴涵了传统乐器的凝重,又融入了现代乐器的明快,缓急相间、委婉动听。

霍尔果斯市民族乐器制作非遗传承人 孔玉崇:我现在的想法是,把这个乐器的质量要提升,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上。一定要走出去,我们的声音传到全世界,那是绝美的声音。

霍尔果斯:来中哈边境体验文旅新活力

2024年是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边境游、跨境游、购物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国庆假期,来到霍尔果斯,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一定要打卡的地方,在这里不仅可以尽情免税购物,还能感受“一步跨两国”的独特体验。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联检大厅,无需预约,只要拿着护照等有效出入境证件,就能直接办理通关手续。如果没有护照也没关系,游客只要使用身份证,在办证大厅就可以办理一张一次使用的出入境通行证,也可以进入合作中心,整个过程非常便捷高效。

记者凭着护照,不到30秒的时间,就办理好了通关手续,进入合作中心。

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六队教导员 张良波:现在平均每天有2.6万名旅客出入园区,为最大限度保障旅客高效快速通关,我们采取错时通关模式。我们也会根据旅客的流量情况,动态调整我们的人工查验通道,最高可以加开到12条。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全球唯一一个跨越国界、由两个国家的国土构成的跨境经济贸易区。

总台央视记者 王莉:进入合作中心,中哈连接通道处的“一步跨两国”,绝对是游客的打卡首选地。红色和蓝色交界的地方,就是国界线了,线的一侧红色区域代表中国,蓝色区域代表哈萨克斯坦。前一秒还在中国,只要一脚迈过分界线,就能一秒“出国”,来到哈萨克斯坦。

在这个中哈共治的区域,售卖形形色色商品的小店比肩而立,店主大多可以多国语言“无缝”切换,招揽顾客。哈萨克斯坦的巧克力、木雕,吉尔吉斯斯坦的蜂蜜,中国以及中亚、欧洲各国的近万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来到这里的游客,每人每天都可以享受8000元人民币的免税购物额。

如果逛累了,还可以在合作中心享受不同国家的风味美食。来自新疆的海纳尔在合作中心开了一家特色餐厅,餐厅里的两位厨师分别来自中国和哈萨克斯坦。

“胡尔达克”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炒肉”,是哈萨克族牧民招待客人的传统食物,口味浓郁,营养丰富,而马肉、马肠则是哈萨克斯坦人家餐桌上的常见菜肴。让食客品尝到中哈两国地道美食,是海纳尔开店的初衷。

霍尔金美食餐厅老板海纳尔:我开这个餐厅,两个国家的厨师带过来,让客人尝一下我们中国的特色,哈方的特色,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干。

走出合作中心,还可以登上位于中亚风情街的西域明珠观光塔,108米的塔高,可以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景色尽收眼底,一眼望两国。

夜色渐浓,这个百年口岸的步行街也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灯火辉煌的街道,弥漫着特色小吃的香气。逛夜市、赏夜景、享美食,繁荣的夜生活点亮了霍尔果斯的“夜经济”,也为城市文旅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白玛央金 李文杰 王莉 苗毅萌)【编辑:梁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4 2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国门,是国家的门户,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是中华文明展示和传播的重要窗口。在我国2.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国境线上,一座座宏伟壮观的国门巍然耸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5载以来的辉
2024-10-03 23:00: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广西站)主题参访活动在南宁启动
...公室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承办的“感知幸福中国行”(广西站)主题参访活动在南宁市启动。30余名中外记者和网红大V先后走进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
2025-04-18 19:06:00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主题为“中国最美地铁站”的视频,向全球力推中国地铁站,邀请外国游客来中国走走看看,引发海内外网友关注和热议。截至去年底,我国共有54个
2025-03-23 16:24:00
文化中国行|中国优秀文物主题游上新!到资阳大足去感受石窟石刻之美
“资足常乐”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组CP,如今文旅项目上新!从雕刻精美的华严三圣、令人叹服的千手观音,到松弛感满满的“翘脚观音”……重庆大足、四川资阳一线的石窟石刻再次迎接高光
2025-04-19 15:29:00
“吉”刻出发,跟着电影游吉林!
...去旅游!在国家电影局指导下,电影频道推出“光影绽放中国行全国电影周”系列活动,聚合地方文旅资源,打造城市光影名片。本次“光影绽放中国行·跟着电影游吉林”活动将融媒体直播、明星
2025-09-21 04:46:00
越真实,越着迷 ——“中国游”让更多外国人近距离感受中国
...记者 鞠焕宗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边检出境现场,结束了中国行的德国籍游客劳拉依依不舍,她用“不可思议”“东方震撼”形容自己的感受,“希望更多家人和朋友来中国,他们会爱上这里。”劳
2024-08-26 13:13:00
文化中国行丨贵州雷山多彩民俗活动引爆旅游热度
“真的非常非常热闹,我很喜欢这种热闹的气氛。”广东游客陈伟江在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忍不住感慨到。西江千户苗寨的非遗展示 杨秋秋摄走进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2025-02-02 11:22:00
文化中国行·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②丨一座村史馆 半部创业史
一座村史馆 半部创业史——走进宁晋县黄儿营西村史馆如果不是今年暑假走进村史馆,大学生张子凡并不知道,他的家乡宁晋县贾家口镇黄儿营西村,曾是一个“要饭村”。与其他村史馆的古朴不同,
2025-10-10 07:55:00
城市漫游一路征程!深蓝S7超级增程中国行圆满落幕
...-10月14日,历经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深蓝S7超级增程中国行”主题试驾活动落下帷幕。在这趟专属于深蓝的CityDrive中,深蓝S7纵情驰骋于祖国壮美山河,先后辗转历经“
2023-10-19 11: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超2200家赣企进博会组团“掘金”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黄浦江畔风正劲,“四叶草”中客如潮。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推进重点质量攻关项目153个、批复筹建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15个、全省质量融资增信累计授信额度121
2025-11-06 06:46: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琴红)以前买地下车位,总怕“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以后南昌居民不用愁了!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日发布公告
2025-11-06 06:46:00
太重集团11月3日发布消息,太重承制的狮子洋通道项目散索鞍鞍头毛坯全部完成验收,即将进入加工装配阶段。狮子洋大桥剑指“五项世界第一”的双层悬索桥
2025-11-06 07:10:00
11月5日从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围绕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六大重点,全省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将努力当好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2025-11-06 07:10:00
秋风起,澄澈蓝天下,金灿灿、红似火、绿如翠的树叶轻舞,秋季的太原,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打卡。前不久,经专家评审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评议
2025-11-06 07:10:00
为推进跨境法律服务,近日省司法厅发布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山西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相关规定,为我省企业和群众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2025-11-06 07:11:00
近日,省人民医院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康复医学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省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双方在体医融合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
2025-11-06 07:11:00
11月2日清晨8时,57岁的刘建国轻轻叩响杏花岭区独居老人李奶奶的家门。作为“窗帘行动”的志愿者,他每天的到访已成为建设北路北社区老人最安心的守望
2025-11-06 07:11:00
红叶季 “警”相随 太原公安多维守护景区安全
图为民警在龙山景区开展巡逻防控。金秋时节,太原龙山、崛围山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登高赏秋,人们或漫步林间
2025-11-06 07:11:0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市公安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
2025-11-06 07:11:00
11月3日,市妇联携手市女企业家协会,走进定点帮扶村阳曲县六固村开展“消费帮扶 金秋行动”活动,帮助村民拓宽农产品销路
2025-11-06 07:11:00
最美“助攻”!南京高校志愿者为“苏超”热血守护
晓庄学院学子进行花球啦啦操彩排。 学校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姜静 通讯员孙兴盛实习生黄佳琪11月1日晚,随着“苏超”冠军的诞生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通讯员宣萱)长三角一体化浪潮下,宣城市锚定与南京的联动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逐步织就两地“无缝对接”的通勤图景
2025-11-06 07:46:00
南报网讯(记者陈燕飞)日前,江苏省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2025年江苏瞪羚企业评估结果,盱眙凹土企业——江苏神力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高速成长性和优异创新能力入选
2025-11-06 0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