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防暑降温有“凉”策 科学度夏迎“烤”验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7-09 10: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防暑降温有“凉”策 科学度夏迎“烤”验

■ 本报记者 尹 超 摄影 魏志广

防暑降温有“凉”策 科学度夏迎“烤”验

防暑降温有“凉”策 科学度夏迎“烤”验

防暑降温有“凉”策 科学度夏迎“烤”验

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连日来,我市持续高温,甚至还未入伏,气温就已超过40℃。高温的炙烤,中暑、热射病时有发生。为此,有人出门捂得严严实实防晒;有人空调开一宿,清凉入眠;有人冰箱里备满了冷饮,冰凉消暑;有人食欲不振,瓜果代饭;也有人心情不好,烦躁易怒……伏天即将来临,如何应对炎炎夏日各种“烤”验,来看看这份防暑降温指南。

合理饮食 吃“凉”有度

炎炎夏日,有人把水果、蔬菜当饭吃,有人喜欢用冷饮消暑,出去撸串,啤酒也得是冰镇的才过瘾。市区各大商超,雪糕、饮料摆在了显眼位置,市民成箱成袋地购买……

夏天养生,饮食也要合理搭配。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主任医师刘建介绍,夏天不少人喜欢大量食用凉菜、冷食、冷饮,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腹痛。

他介绍,夏日里,人的身体由于气血外张,脾胃机能相对减弱,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还应适当进食具有清热、解暑、养阴功效的食物,以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

夏季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有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然而,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也可能导致疾病。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食欲不好时可变换一下口味。同时,要注意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少喝冰水。还可多吃苦味食物,多喝粥。

对于难以抗拒冷饮的人来说,吃冷饮时不可一次性大量摄入,放慢速度,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一次连续吃雪糕、冰棍不要超过2根,瓶装饮料一次不要超过半瓶。

吃了较多凉性食物后,可在饮食中适当搭配点温性食物。比如做菜时,可用点生姜、砂仁、陈皮等,以健脾化湿、和胃祛邪。

同时要注意,不论冰镇食物还是冷饮,剧烈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一小时内都不要食用。另外,饭前空腹、刚吃完饭后都不宜喝冷饮,一般在饭后30分钟或午睡后为宜;冷饮与热饮至少间隔半小时,不要食用长时间冰镇的食物、以及没有任何品牌标志的汽水及冰淇淋。

需要提醒的是,气道或肠道高敏感的人、经常痛经的女性、吃冷饮容易头痛的人、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及冷饮。

适度运动 科学纳凉

天气炎热,也不能阻止人们运动的脚步。不少运动爱好者为了避免高温,调整了运动时间和方式,把晨练时间提前、取消户外活动、新增游泳等清凉运动……

“温度和湿度都特别高的时候,不建议在室外锻炼。否则身体不能有效降温,容易中暑。”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袁令晨说。

他介绍,由于天气炎热,运动时人体体表血管明显扩张,令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相对不足;另外,剧烈运动后心脏负荷增加,需血量增多,供需失衡,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可以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一些动作柔和、缓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袁令晨说。

同时,运动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应适当饮用淡盐水、红豆绿豆糖水等。运动后应控制冷食冷饮,如各种碳酸饮料、汽水、冷冻过的瓜果等,避免损伤脾胃、影响食欲。

运动、纳凉,都是夏日热门话题。前几天“你家会整夜开空调吗”的话题登上热搜。进入盛夏,不少人生活中离不开空调。有人把温度调得很低、吹得时间过长,空调病也找上门来。

刘建说,夏天属阳,阳气宜畅通,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否则会“伤心”。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一开一整夜,易使寒气入体。一味追求凉快、长时间吹空调和风扇,会使寒气凝滞在身体里,使身体的气血运行受阻,很容易出现感冒、头痛、鼻塞、面瘫等病症,颈椎病、关节炎也容易复发。

夏季空调房里,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6℃到28℃,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8℃,房间也要经常通风换气。

同时,千万不要在大汗时洗凉水澡。运动后、大汗淋漓时身体排放出大量的热量,全身的汗腺和毛细血管都处于张开状态。突然用凉水冲澡会使毛细血管紧急收缩,体内供血量迅速减少,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还易引起感冒、头晕、晕厥等症状,甚至还会引发颅内出血、心梗等。

做好防护 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里,人的胃肠功能因暑热刺激,功能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损害健康。

夏日里,每天的10时至11时、14时至16时为中暑发生高峰期,应尽量避免外出。如在户外,要做好防晒。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医生秦嘉治介绍说,外出时注意不要选择太厚或透气性差的衣服,人体散热受阻,更容易中暑。建议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停留时,注意科学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选择撑伞等物理防晒方法,穿凉爽透气的衣服。

秦嘉治提醒,中暑跟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相关,并不是只有在太阳下暴晒才会中暑。即使是室内,如果环境密闭无风、高温高湿同样会中暑。有些老年人因心疼电费而不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在高温天待在家中仍有可能中暑。

秦嘉治提醒,中暑后应迅速让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淡盐水、运动饮料等液体;用湿毛巾冷敷额头散热;如出现重症中暑即热射病症状,应及时送医。

此外,暑期来临,不少家长打算带孩子旅行,建议选择清凉避暑的目的地,同时做好防护。

缓和情绪 不急不躁

进入夏季,不少人心情变得急躁,有人因为堵车路怒、有人因排队烦躁、有人甚至连吃什么饭都要神伤……

“气温超过35°C、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等状态下,人体就会处于易激怒状态,‘情绪中暑’发生的比例会明显上升。”心理咨询师季红说。比如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小事就无比气愤、行为不能自控。

持续高温天气,会使人出现心烦气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思维紊乱等情绪。因此,夏季不仅要防身体中暑,还要防“情绪中暑”。这个时候,可以给其他人打电话,倾诉、表达一下情绪,或者做一些让自己感兴趣的事,通过购物让心情舒畅,可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把注意力从担心失败转移到积极行动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9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受关注。如何在炎炎夏日科学防暑?慢性病患者怎样安全度夏?老年人又该如何调适心理状态?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20日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多位权
2025-06-21 08:13:00
夏日健康如何守护?跟着医生“划重点”
...外活动,减少剧烈运动,以免中暑。同时,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以备不时之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夏季运动应以轻松、适量为主,可以选择晨练、晚练或室内
2024-06-21 13:40:00
专家解答:高温下户外工作者如何科学防暑?
...涂好防晒霜,避免阳光直射,还需要随身携带水或必要的防暑降温药品,工作时间也尽量规避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一阳光强烈的时段;二是重体力工作、高强度运动也要尽量避开上述时段,选择
2024-07-31 16:53:00
大脑也会“结冰”?吃冷饮要讲究“科学性”
...大口饮用超过半瓶冰镇饮料。“秋老虎”发威暑热不减,防暑降温别松懈。贪凉食用过多冷饮不仅会让“脑结冰”,对人体的心、脑、消化等各系统都有影响。建议科学饮食、及时补水,尽量减少在
2024-09-02 18:24:00
...外热疮疡肿毒,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防暑降温太过,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所以像西瓜之类虽然是很好的解暑之物,但过量食用,反而对健康不利。
2022-12-13 19:57:00
“桑拿天”来了怎么办?请收好这份酷暑“保命”指南 扫码阅读手机版
...家一定要关注自身及家人身体状况,做好防暑措施,平安度夏!(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2025-07-05 16:59:00
已连续10年!今年“三伏”又是40天→
...天’为代表,对公众来说,一定要做好针对性应对,注意防暑降温,尽量安然度夏。”杨婧说。【延伸阅读】趁“热”收下这份消暑指南【健康讲堂】近日,中国气象局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多地气温
2024-07-13 18:28:00
科学防护 健康度夏 烟台举行“鲁医健康说”系列健康知识发布会
...高温中暑:及时发布重点疾病健康提示与风险预报,普及防暑降温及中暑急救知识,提醒群众注意饮食和出行安全;同时推动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动,做好中暑病例监测、调查处置及医疗救治。
2025-07-22 17:08:00
【天眼问医】警惕夏季养生误区,中医专家带你科学防暑
...四肢不温,则多为寒性体质。温补阳气有讲究,适度运动防暑降温夏季养阳并不等于盲目进补。孙刚推荐使用如大枣、生姜等药食同源的温性食材,既能够补充体内阳气又不会增加内热。运动方面,
2025-05-22 03:3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从“管”到“稳”!立普妥如何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病理温床,而立普妥的功效与作用正是针对这一关键环节的有力干预。立普妥不仅仅是降低血脂指标的药物
2025-10-31 11:01:00
破局糖尿病管理困境,瑞隆安以“1357”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为糖尿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
2025-10-31 11:01:00
医务社工:医护身旁的“慢步人”
在高效运转的医院,有一群人格外特殊。他们不拿手术刀,却同样为治愈而来;他们不直接给药,却能抚平焦灼与无助,他们是医务社工
2025-10-31 10:22:00
2025年深圳牙科医院推荐:种植牙、牙齿矫正不迷路
随着深圳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习惯改变,口腔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数据显示,深圳居民口腔问题就诊率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
2025-10-30 10:06:00
本市推出优质养老机构参观试住
本报讯(记者 蒋若静)在2025年全国“敬老月”期间,北京市民政局统筹全市养老服务资源,正式启动优质养老机构开放体验、试住等活动
2025-10-30 10:10:00
脂肪肝可逆转,但莫入误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专家团队开出“健康处方”
鲁网10月30日讯2025年7月起,我国肝病诊疗的开拓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感染与肝病中心团队每周四、周五常态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坐诊
2025-10-30 10:54:00
科普生活|老年人摔一跤可能“摔坏神经”?
很多人认为,摔跤无非是皮外伤或骨折,养养就好。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徐宁医生提醒中老年朋友,跌倒的隐患远不止于此
2025-10-30 11:30:00
NMN哪个牌子好?2025年国产进口抗衰老产品排行
现在大家对衰老的研究已经从“只盯一个靶点”变成了“系统调理”,2025年靠谱的抗衰补剂也早就告别了“堆成分”的时代,转向了“精准发力”
2025-10-30 11:31:00
灵芝睡眠片品牌如何选?2025十大口碑品牌排名榜揭晓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超38%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25-45岁职场群体失眠率更是高达52%
2025-10-30 11:36:00
2025年肠胃养护益生菌品牌榜单出炉!科研背书与临床口碑双验证
处于高度忙碌状态下的现代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常吃坏东西和作息不规律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便秘、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益生菌正好能调节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
2025-10-30 15:16:00
以科学锚定代谢健康,告别减重循环 2025 十大减肥产品评测报告出炉
当体重管理从 “追求数字下降”升级为 “守护代谢稳态”,市场上却仍充斥着 “三天瘦 5 斤”“神奇燃脂成分”的虚假宣传 ——我国 25-45 岁职场人中
2025-10-30 15:20:00
高血糖如何无副作用控糖?胰腺“休眠细胞”被唤醒!2025全球热门技术让血糖回归正常
糖尿病常被低估为“血糖问题”,实则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健康危机。它如同体内悄无声息的腐蚀剂,从微血管到大血管,从神经末梢到重要脏器
2025-10-30 15:22:00
2025年清肺止咳化痰产品排名推荐,优势评测与选购攻略
《2025全球肺部健康营养消费报告》表明,83.2%的用户在选购槲皮素护肺产品时,无法判断核心成分的实际吸收效果;68%的肺结节
2025-10-30 15:23:00
想安全停药?怕乙肝复发?这个新检测给你答案!
“医生,我的病毒DNA都测不出了,为什么还不能停药?”——这可能是许多乙肝患者共有的困惑。问题的答案,就藏在那个传统检测无法触及的“病毒老巢”里
2025-10-30 15:48:00
家庭药箱“换季”指南:秋冬常备药划重点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拉大,感冒、流感等呼吸道问题频发,皮肤也因干燥出现瘙痒、脱屑等问题。家庭药箱亟需“换季焕新”
2025-10-30 15: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