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发烧是否可以用艾灸?这个话题在中医界也有很多争议,有的中医认为发烧就应该以凉药退热,有的中医不赞成发烧用艾灸来退热。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在笔者看来,发烧是不适合艾灸的,尽管有人会在艾灸后退烧的,但稳妥起见,发烧尤其是高烧时不宜艾灸!那么为什么发烧不适合艾灸呢?
中医怎么认识发烧?
发烧是机体感受外邪之后,正邪对抗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人体的气机是循环无息的,当外邪进入人体后,阻滞了气机的正常运行,淤积而化热,化热的同时,机体努力将外邪排出体外。
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向入侵体内的病毒、细菌或者滞留在体内的毒素发起战争的信号。只有在一种高温的环境之下,入侵的病毒和细菌才会丧失大量繁殖的能力,发烧的时候是人体消灭这些入侵的病毒和细菌的最好时机,所以,在某种层面上来说,能发烧是好事,说明我们体内气血充足,有抗病能力,如果感受邪气之后,气机运行受阻,淤积而不发热,说明正气亏虚,无力抗邪。
为何发烧不适合艾灸?
艾灸是一种注重阴阳平衡的,较温和的保健手段,并无年龄之分。但是艾灸要讲究体质,如果本身有糖尿病中后期、哮喘或者发烧等病症的病人,则可能不适宜艾灸。因为糖尿病病人的皮肤容易溃烂,如果艾灸的过程中皮肤不小心被烫伤,可能会引起皮肤溃烂;正在发烧的病人也不适宜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加重发烧的症状。
《伤寒论》里有这样一句话:“热症忌灸”。所谓热症,其实就是那些正邪相斗的比较厉害,以至于人体出现发热现象的症状,发烧就可以说是典型的一种热症。
尤其是发烧还不出汗的人,病邪都在体表皮肤和肌肉里面进行搏斗,正气要把邪气往外驱赶,但力量不够,以至于汗出不去。如果汗出去了,邪气慢慢退散,热证也就消退了。
如果这个适合去艾灸,虽然可以壮大人体正气,但是一旦掌握不好,比如说灸量大了,或者艾灸的穴位不正确,甚至没有任何失误,都可能会加剧身体里的正邪搏斗,加重发烧症状,带来风险!
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发烧不宜自行艾灸,特别是高烧的时候,更加的不合适,此时最应该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阴虚引起的长时间低烧更加不适合艾灸。
发烧怎么紧急处理?
一般情况下(体温在38℃以下者)不需要特殊处理,可采用温水擦拭、喝温水或者温热的粳米粥等物理方法降温,此时少量适当的艾灸有助于病情恢复。
但高热(体温在39℃以上者)时,人体内环境失衡,脏腑功能紊乱,特别是小孩,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出现惊厥,需要紧急处理。
有时候会有家人在夜晚突然发烧,在不方便去医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刮痧方法先退热缓解,尽量将体温控制住,避免体温过高带来的危险。
发烧时可以刮痧
刮痧是我国传统技法之一,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历史。它的诞生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那时的人没有多余的资源,身体不舒服,疼痛酸软时,经常会用石头摩挲、捶击身体表面,很多疾病就此而恢复!
刮痧,是通过外力,使得人体血液循环更加顺畅,增加汗腺分泌,有利益排除身体毒素,减轻身体负担。刮痧通过对人体皮肤的反复刮动,使皮肤局部“出痧”,以达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舒缓人体某些部位的长期劳累造成的酸痛,缓解人体疲劳,有益身心。
中医讲,刮痧可以起到调整人体经脉流转、顺气活血的作用,可以畅通五脏,提高人体免疫力。不过刮痧和艾灸不同,虽然都是用于经络,但刮痧却并没有艾灸直接补正气的功效,刮痧重在疏泻。
发烧时刮痧,可以帮忙泄掉人体内的邪气,泄热散火,不会增加正邪对抗,不过有一点也要注意,虽然刮痧对发烧有效,但也不能过于夸张,尤其是像婴幼儿发高烧时,第一时间就医仍是最好的选择,下面是刮痧时取穴方法:
刮痧退烧五大要穴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低头,颈后最高点,会摸到两个椎骨,上方的是颈椎,下面的是胸椎,之间的凹陷中即为大椎穴所处位置。大椎穴总督一身之阳气,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位。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大椎是督脉和手三阳经、足三阳经的交会穴。也就是说,刺激大椎穴,可以刺激全身的几乎所有阳经。据此,古人认为,大椎穴是“纯阳主表”的穴位,对一切表证有疗效。所谓的表证,就是在体表处,尚未入里,正处于和阳经气血“搏斗”的病邪。如恶寒、发热,就是典型的表证。因此,大椎穴可以用来解表、退烧。临床上,大椎穴经常被用来放血,从而达到解表退烧的目的。作为普通人来说,还是在大椎穴的地方刮痧更加安全一些。
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中医认为阳明经是多气多血的经脉,气也充足,血也充足。肺主皮毛,风寒等外邪侵犯人体,首先与体表的皮肤、毛发接触,从而使肺受到伤害,引发呼吸系统病症,人便出现发热、咳嗽等一些列表证。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厥阴肺经相表里,这两条经络是十二正经中的一对夫妻,所以调节手阳明大肠经的功能同样能够治疗手厥阴肺经的问题。所以,曲池穴的清热祛风作用也很强,可解表热、泻内火。曲池清热解表的功能非常好,是治疗感冒、发烧、哮喘以及皮肤科病症的主要穴位。
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问,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刺激合谷穴,能贯通气血,促使阳气升发,扶正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力。我们知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属卫,外和皮毛,点按或者合谷穴刮痧能开发腠理,宣通毛窍,清泻气、分之热,从而加强解表发汗的清热作用,故在发烧的时候,在合谷穴处刮痧,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该穴位于手前臂的背侧,腕横纹上2寸。取穴的时候,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2横指就是。该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同阳维脉。阳维脉的一大功能就是主一身之表。所以,刺激外关穴,可以间接刺激阳维脉,达到解表目的。
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晦气,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风所收支之门也(《会元针灸学》。
风门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别号:热府;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风门穴处刮痧即可起到祛风寒的作用,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驱风退热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温馨提示
发烧的病因是不确定的,比如感冒引起的发烧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导致(也就是西医说的病毒),这种发烧可以用刮痧的方法
但还有一类发烧病人是有基础疾病的,比如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个时候有条件就赶紧去医院,不能太勉强地去扛,因为容易把原发病给诱发出来,导致原发病加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4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