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初婚人数创新低 年轻人不愿结婚背后是什么原因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1-31 21: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郑亚丽

1月30日,四川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取消数量限制的消息,在网上引起热议。

婚恋话题,热搜不断。尤其是春节期间,相关话题总能第一时间冲上热搜,持续“霸榜”。

感性体会之外,也有数字冲击。前不久,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首次跌破1200万人,创37年新低。而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上一次人口负增长是1960年。

初婚人数和人口数量“双降”,不少人感慨大家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了。先别急着感慨,让人又爱又恨的婚恋,为何频频戳中人们的情绪?这背后不仅仅是婚恋问题,也折射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在杭州的“小镇做题家”——

百万房贷面前,婚事可以再缓缓

“三十多岁的人了,老家跟你同龄人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电话那头,是父亲一如往常的“催婚”,张扬对此见怪不怪,嘻嘻哈哈地转移话题。

来自山东的“小镇做题家”张扬,1990年出生,目前在杭州一家国企工作。

像他这样的适龄青年却未婚,或许是初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就曾表示,“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张扬就是如此,由于上学晚,研究生毕业时就已经26岁。在杭州工作两年后逐步稳定下来,这时已属大龄青年,期间谈的女朋友也因为异地问题,不欢而散。

不过,在他看来,最影响他步入婚姻的因素,是房子。

眼看杭州的房价蹭蹭上涨,2018年,张扬在家里的资助下,付了60多万的首付,买了一套50平的“老破小”,“没房结婚就没底气,现在不买以后就更买不起了” 。

买房的后果就是,上百万的房贷、大几千的月供,每个月工资一到账,先把房贷钱划走。房子落实了,生活就得节俭,张扬苦笑道,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买鞋,以前买几千块的鞋子不眨眼,现在就要纠结一番。

“光是房贷就压得我喘不过气,不缓上几年存点钱,真不敢轻易结婚。”尽管年纪不小了,张扬在结婚这件事上却不着急。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自我感受,不如上一代能包容,凑活过日子行不通了,那就等呗。

除了“不限期”晚婚的人,初婚人数下降,也和适龄人数减少有关。

如果以25-29岁为“适龄人群”标准,根据七普数据推算,2021年“适龄人群”的规模就比2015年下降了29.76%。随着生育率降低,适龄人群减少,初婚人数下降也是情理之中。

“受疫情影响,许多新人的婚期延期,结婚登记量也相应减少。”浙江大学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米红表示,这也是初婚人数减少的一个因素。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业余生活的丰富,许多年轻人对婚恋看得更开了,正如有网友说:一个人工作、旅行、玩游戏,照样可以过得很好,甚至更精彩!

90后“北漂”职场人——

想结婚,是从此不想再孤立无援

初婚人数减少,并不意味着人们不愿意结婚,毕竟每年还是有一千多万人结婚。

90后北漂梁芳,今年对婚恋有了新期待。

“我原本很佛系的,爱情来了就谈,没有就自己过,但去年生病让我顿悟了婚姻的意义。”梁芳说,她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社交圈子也不窄,隔三差五就和同学约一个,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过去三年,疫情反复,打破了她原本的生活状态。先经历了一个人在北京过年,再是阳了之后生病在家无人照顾,空荡荡的房间,让她产生了“要是有个人陪着该多好啊”的念头。

“那会我明白了,生活终归是真实存在的,婚姻的本质是互相照应。”梁芳也是个行动派,春节期间,她就开始积极参与家里安排的相亲。

对于这种变化,她笑称“不想再孤立无援”。

猎聘调研显示,超五成单身职场人向往婚姻。而在微博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的相关投票数据中,25岁至28岁是大多数网友的理想结婚年龄。

这些都侧面印证,年轻人对于婚姻,依然向往,却也更谨慎。对于恋爱,“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但是谈一个恋爱就要步入爱情的坟墓,则在年轻人看来是真正的耍流氓。

张扬虽然嘴里说着“一个人过得更精彩”,恋爱却一直不断。同事介绍、线上相亲,还给自己设定了35岁的结婚底线。

“其实向往婚姻,更多时候是想要一个伴,这个伴可以是爱人,也可以是孩子。”来自浙江的王丽想通了这个问题。

这些年,她先后在北京、上海工作,前两年又回到了杭州,一路的漂泊让她的婚恋也如浮萍。可能是厌倦了漂泊,现在35岁的她,就想拥有一份踏实安稳的生活。

上海的一孩妈妈——

发钱也不愿生?诚意还不够

今年春节,河南一位不婚主义的“小姨”给孩子们发红包的视频火了,吸引大家的是小姨精致妆容、自信状态背后的高品质生活。

不得不说,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终究都是个人自由,但初婚人数和人口数量“双降”的背后,却是社会性和人口问题。

生还是不生?来自上海的一孩妈妈陈奇,道出了许多妈妈的心声。

“我是一毕业就结婚生孩子,现在好不容易完成人生大事进入事业发展期,生二胎肯定会打破这种平衡。”陈奇说得很坚决。

首先是事业上的失衡。她目前是一家私企的中层领导,事业处于上升期,这个时候生二胎,在她看来是“不准备要前途了”。而女性,在生育这件事上,存在牺牲事业的风险,本就是一种不公平。

其次是生活上的失衡。陈奇的儿子正在上幼儿园,接送都是婆婆,再来个二胎,自己忙不过来,婆婆肯定也吃不消。

“初婚人数下降,对生育低迷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最主要的问题是人们不愿意生了。”米红一语道破,提高生育率有关部门要拿出诚意来,最直接的就是真金白银的补贴。

不过就全国各地已经出台的政策看,每个月几百块钱的补贴直到孩子三周岁,对养育“吞金兽”来讲,不过是杯水车薪,激励作用并不是很明显。

这也是陈奇所担忧的,“政府发钱解决的只是短期的生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的养的问题。”

比如孩子,就是要付出一辈子心血的“甜蜜负担”——孩子小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时间陪伴,长大了还要操心学校、考学等问题,这些都不仅仅是花钱就能解决的。

每个孩子背后,所涉及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影响,都是传导式的。

从这个角度看,婚恋问题,其实也是事关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讨论婚恋问题,却避而不谈这些经济问题,就是耍流氓。与其嘴上对年轻人“耳提面命”,不如多从外部环境给出点诚意。

比如浙江正推进的“浙有善育”,提升“一小”(0-3岁婴幼儿)健康水平、着力解决婴幼儿入托难问题等,这些普惠性公共服务,或许更能减轻人们生孩子的焦虑。

过去,我们关注控制人口数量,现在则着力提升适度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未来,真希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婚恋将不再是问题,人人可以做自己,单身不用被催婚,生孩子也无压力。

(除米红外,其他受访者均为化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2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结婚人数创历史新低,有哪些原因?
...迟已是普遍趋势。电视剧《谁说我结不了婚》剧照为什么年轻人不急着结婚了?结婚推迟可能也跟多个因素有关,比如受教育时间延长、工作压力、生活成本压力等等。另外,社会对于适龄青年不结
2023-06-14 18:06:00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
...8万人。经济压力或成结婚最大阻因根据微博话题#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的相关投票数据显示,在超过4.4万张投票中,25岁至28岁是大多数网友的理想结婚年龄,而25岁前结婚的
2023-01-18 14:59:00
...首次人口负增长。另据国家卫健委2022年1月公布的数据,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持续走低,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
2023-02-16 19:33:00
韩国2022年结婚人数创新低播
...首尔景福宫内游览。新华社记者王益亮摄韩国2022年登记初婚的男性平均年龄为33.7岁,创有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登记初婚的女性平均年龄为31.3岁,也刷新最高纪录。上世纪90年
2023-03-18 15:26:00
最新公布:上海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后反弹,养育1个孩子成年超
来源:极目新闻上海年轻人又愿意结婚了!2023年,上海有10.42万对新人登记结婚,这个数字相比2022年上涨了44.6%,而且还是近十年来唯一一次结婚人数相比上一年上涨!不仅是
2024-02-24 16:12:00
曾是最愿意结婚的省份,带不动了
...种明显的地区差别是一种普遍情况。像郑州,省会城市的年轻人经济条件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选择婚姻会更加谨慎与理智。相较于郑州,河南其他地级市普遍有更传统的传宗接代、成家立业的观
2023-06-16 20:15:00
婚姻真有“七年之痒”?
...要因素之一。”夏君宜表示,数据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对婚姻家庭纠纷的不断增多,越来越不敢相信婚姻;同时,婚姻的不稳定,也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婚后不敢生育。“加强新时代婚前教
2024-01-26 08:01:00
男生被催婚压力更大,近3成女生想只谈恋爱不结婚|2023年轻人「催婚」报告
...为1157.8万,首次跌破1200万,为37年最低。 肉眼可见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想结婚了。在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中,恋爱和婚姻蜕下了美好的外衣。在亲人们狂轰乱炸的催婚
2023-01-28 15:05:00
大家怎么就不愿意结婚了?
...模式上,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人口大规模迁移,使得大量年轻人远离父母的“约束”,伴侣关系的建立更为自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同居,驱动婚前同居率持续上升,婚姻也不再是个体形成亲密关系
2023-06-30 18:31: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