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压力来了!结婚人数,继续减少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5-04-29 12:18:00 来源:瘦子财经

01

结婚人数,继续减少

救生育率,首先得救结婚率。

但就目前的形势来说,难上加难。

国家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5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离婚登记63万对。

来源:国家民政部

2024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96.9万对,离婚登记57.3万对。相较而言,今年一季度结婚登记数减少了15.9万对,离婚登记数则增加了5.7万对。

按照这种趋势下去,今年全年结婚人数会继续创新低,同时也意味着2026年的新生儿人数也将承受更大压力。

国家统计局能够查询到的结婚对数数据是从1985年开始的。1985年结婚对数为831.3万对,1990年和1995年都有900多万对,之后阶段性下降了一下。

进入21世纪,结婚人数开始狂飙。

2008年冲破了1000万对,2013年创历史新高,当年结婚对数1346.9万对,之后一路下滑。

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2年跌至21世纪以来最低值,只有683.5万对。

2023年随着疫情结束,补偿性结婚潮出现,致使2023年结婚人数上升至768万对,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84.5万对。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民政部、国家统计局

然而,2024年的数据,再次创下45年来新低。

今年一季度开局结婚对数便同比减少15.9万对,2025年全年结婚人数压力山大。

结婚对数是出生人口的函数,新生儿人口压力更大。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到,2013年是新世纪以来结婚对数的最高峰,之后一路下滑。

而新生儿人口的高峰则是2017年。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2023年补偿性结婚潮叠加2024年传统龙年,2024年的新生儿人数,也出现了逆转。2023年结婚对数相较于2022年增加了84.5万对,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52万人。

而随着2024年的结婚对数创45年来新低,2025年一季度的结婚对数进一步减少,预示着2025年和2026年的新生儿人口,可能会出现大幅下滑。

02

拯救结婚对数、出生人口,各地纷纷出手

趋势之下,各地都在试图扭转局面。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自2023年4月起,向所有在上虞登记的初婚夫妇发放价值1000元的“新婚礼包”,涵盖消费券、体检套餐及文旅优惠。

衢州市常山县同年8月推出“早婚激励”,对女方25周岁及以下、双方均为初婚且至少一方为常山户籍的夫妇,直接发放1000元现金奖励。

今年元旦当天,山西吕梁市官宣,对女方35周岁及以下、双方均为初婚登记的夫妇,在登记窗口以现金红包形式发放1500元奖励。该政策将女性年龄作为核心指标,精准支持社会公认的“黄金婚育期”群体,体现政策对女性生育年龄窗口的关注。

然而,从一季度的结果来看,显然不顶用。

于是,各地再次加码。

在鼓励结婚方面,浙江省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若干措施提到,倡导适龄婚育,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为符合条件的结婚登记对象发放结婚红包、消费券等。推进“婚登+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性婚姻登记服务品质。

广州市白云区 龙归南岭村近日出台《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

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励。

这是目前公开报道中奖励金额最高的村级政策。该政策将集体经济收益反哺于成员婚育,探索出“村集体主导、普惠性激励”的新模式。

同时,国家层面上也出手了。

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根据《条例》内容: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

与鼓励结婚相辅相成的,还有鼓励生育。

3月13日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抢跑,发布了《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给出了让人心动的生育补贴方案:

1.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0000元;

2.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5周岁;

3.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10周岁。

谁能领此补贴?

文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地均为呼和浩特市或一方户籍地为呼和浩特市,在呼和浩特市居住、工作、生活,要求人、房、户一致,且新生儿首次落户在呼和浩特市。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呼和浩特市民生一个孩子可以领1万元生育补贴,生两个孩子,总共可以领到6万元补贴,生三个孩子总共可以领到16万元补贴。

而且,政策还充分考虑到了多胞胎情况:

第一次生育,孩子为多胞胎的,新出生孩子按孩次顺序享受一孩、二孩、三孩育儿补贴,多胞胎中三孩以上的,均可按三孩标准分别享受;已有一个子女再生育,孩子为多胞胎的,新出生孩子按孩次顺序享受二孩、三孩育儿补贴,多胞胎中二孩以上的,均可按三孩标准分别享受;已有两个子女再生育的,孩子为多胞胎的,新出生孩子均可按三孩标准分别享受育儿补贴。

这也是目前比较人性化的补贴政策之一,最人性化的地方在于针对一胎也给予了补贴。

之前几年,很多地方的鼓励生育措施,直接跳过一胎补贴二胎以上。

而事实上,当下最需要补贴的便是一胎。

吉林省最近就递交了一份提案,明确表示:

吉林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孩的生育率过低。目前吉林鼓励三孩生育的措施较多,鼓励二孩生育的较少,鼓励一孩生育的鲜见,这样的政策配比作用于吉林当前的超低生育率和分孩次生育水平,一定程度上是本末倒置,导致鼓励生育的政策无法在增加出生人口上产生效果。

应该转变思路,从一孩开始着手,将现金补贴、育儿津贴、税费减免等鼓励措施向一孩家庭覆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

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这意味着,2025年各地的鼓励生育措施,会相继出台,又到了拼钱的时候了。

但本号认为,这些措施仍不痛不痒,别说扭转趋势,缓和趋势的作用都不会很大。

逻辑在于,没有抓住痛点。

03

结婚人数不断降低背后

结婚人数不断降低背后,有诸多因素,比如成本因素、时间因素,还有人口结构因素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之前对年轻人晚婚甚至不婚的理由做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房价等是制约年轻人结婚的关键因素。

第一,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制约。

彩礼高昂,都忙着工作无暇谈婚论嫁,是导致结婚人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房价、高租金以及生活成本的高昂,都制约着当下的年轻人对结婚望而生畏。

尤其是在当下的大环境中,很多年轻人养活自己都够呛,哪还有钱去结婚生子。

第二,婚恋观念转变。

随着物质文明达到了一定高度之后,人类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便越发强烈。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人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认知提升,更多的人,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在思想上得以解放,有了自主结婚、生育计划。

人生说长且短,在认知提升之下,很多人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活,而是为自己而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成年人,这里面没有对与错,没有是与非。

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恋对象,不愿将就,宁缺毋滥,所以一直拖着,年复一年,成了大龄剩男剩女。

总的来看,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结婚率和出生率不断下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欧洲、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无不如此。

从数据中也可以得到佐证。根据世界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当下出生率最低的10个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富裕地区。而出生人口率最高的十个,无一不是仍在追逐物质文明的非洲。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世界银行

这种因素,对于中国结婚率和生育率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人口结构也是重要因素。

一方面,从2013年以来,我们的结婚人数持续下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适龄结婚人数不断下降。

为了方便看数据,我们不妨仍以2020年的普查数据来看。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各年龄段数据可以看到,当下的主力结婚人数90后,比80后少了5637万人。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统计局

00后目前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而00后的人数比90后又少了885万人。这意味着,我们的结婚人数未来还会继续下降。

结婚人数继续下降,新生儿人数必定会跟随下降,新生儿人数下降,又会导致将来的适龄结婚人数下降,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一个解不开的结。

另一方面,男女人数严重失调。

来源:国家统计局

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面上看,男性比例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占比51.96%降至2022年的51.15%,2023年进一步降至51.1%。

但男性与女性人数之差在逐年扩大。

新中国成立时期,男性比女性人数多2123万人,2006年差值达到了4008万,之后略有缩小,到2024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2990万人。

进一步细化来看,当下结婚主力军的90后,仍以2020年数据来看,90后中男性8783.83万人,女性7895.07万人,男性比女性多888.32万人。

男女人数的差值扩大,也是导致结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新三座大山压力所致。

对于日本、欧洲、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富裕地区来说,不愿生结婚、不愿生娃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追求精神生活,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

然而,对于我们这个尚未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上流阶层的生育低欲望,理由与富裕地区雷同,但对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根由是新的三座大山,也即住房、教育、医疗。

育娲人口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平均养娃到18岁的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韩国。

这意味着,中国的人均养娃成本可能不是最大,但压力绝对是全球前列,毕竟韩国虽然成本最大,但收入比我们高很多。

分省市来看,养娃成本最高的是上海,从出生到17岁平均费用101万,北京其次,需要93.6万元。

浙江、江苏、广东位居前五。

两个娃数据就得翻倍。

三座大山,让年轻人对结婚和生育望而却步。结不起婚生不起娃,是导致结婚率与出生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三座大山。

比如针对教育减负从2021年开始的“双减”行动。

针对住房压力展开的二次房改,也即对未来住房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公共租赁住房,针对新市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共有产权住房,为买不起商品房的家庭托底住房。

针对医疗压力,2023年大规模展开了医疗反腐行动,但这两年似乎又不了了之了。

教育、住房、医疗三座大山,压在民众肩头,让大家苦不堪言。最关键的是,它们已经压得年轻人不敢结婚生子。

针对新三座大山给年轻人的压力展开的整顿行动,能否奏效,尚不可知,而且所需要花费的周期也不可知。

因此,从短中期来看,我们的结婚率和出生人数仍很难止跌,这对经济、教育、楼市、制度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9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直接发钱,促结婚的大招来了
...社会都在小心 翼翼的 呵护年轻人的 结婚需求。因为结婚人数越来越少了。每一年公布的结婚人数和人口出生数都是热门话题,而这几年的结婚人数都不尽如人意。从2013年全国的结婚人数
2025-05-02 07:58:00
日本小学生人数减少10万 连续42年下降
...8月25日电 据朝日电视台报道,日本全国小学生、初中生人数创新低,其中小学生人数已连续34年刷新最低记录。日本文部科学省每年对全国的学校、年级个数以及学生和教职工人数进行调查
2023-08-25 17:58:00
初婚人数创新低 年轻人不愿结婚背后是什么原因
...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70.8万人,首次跌破1200万人
2023-01-31 21:19:00
结婚人数回升,网友: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哇塞!去年我国结婚人数竟然迎来了近十年来的首次回升!这是爱情的力量吗?还是单身狗们终于熬不住了?😄记得小时候,邻里间总是传来阵阵喜庆的鞭炮声,那是谁家儿子女儿又结婚啦!可是近年来
2024-05-08 09:26:00
上半年结婚数同比减49.8万对 多地婚姻登记处宣布七夕加班 专家称下半年或有所增加
...万对减少4.3万对。在经历了2014年到2022年连续9年结婚登记人数下跌后,2023年止跌回升,但2024年上半年再次出现下跌
2024-08-08 13:46:00
韩国结婚人数十多年来首次回升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政府誓言应对低生育率韩国结婚人数十多年来首次回升据新华社微特稿(记者 胡若愚)韩国统计局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韩国结婚登记数较前一年增加1.0%,为2
2024-03-20 07:59:00
最新公布:上海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后反弹,养育1个孩子成年超
...字相比2022年上涨了44.6%,而且还是近十年来唯一一次结婚人数相比上一年上涨!不仅是上海,多地2023年结婚登记数据都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回升”,引发热议。数据变化背后传
2024-02-24 16:12:00
多地发布新一轮生育意愿调查报告:还有哪些痛点?现行政策奏效吗?
...,然而,实际上,在这一理想年龄范围内步入婚姻殿堂的人数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另外,32%的人倾向在31岁到35岁结婚,明确选择一个相对较晚的结婚时间。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这
2024-11-02 07:51:00
【韩国MZ世代】为何韩国青年人不愿意结婚?
...不愿意结婚?在受访者中,回答“无力负担成家费用”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3.7%。其中给出这一原因的男性数量比女性多。京畿道一名29岁未婚男士坦言称,连给自己找个稳定的安身之所都
2023-08-31 18:41: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厦企超15亿元收购算力产业链企业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9月29日,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懋科技”)发布重组方案,将以15
2025-10-04 09:20:00
我爱你中国丨走过四季,中国石油人用行动诠释
编辑:林辉审核 :莫韶华
2025-10-04 20:16:00
河北中行创新金融工具助企化解汇率风险
帮助外贸企业有效应对汇率风险,是企业走出去、走得稳、走得远的关键。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2025-10-04 09:37:00
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十一”假期首日寻味数据,烟火小店流量涨超125%、订单涨超178%
“十一”假期,第一批“吃货”已跟着“必吃榜”深入大街小巷,“吃”出了一份“味蕾游”指南。10月2日,大众点评“必吃榜”发布“十一”假期首日寻味数据
2025-10-03 10:34:00
节假不停歇!织金摩天冲磷矿日均采矿量维持高位
井下胶带运输机轰鸣声不绝于耳,选矿厂浮选设备转动不停,调度中心大屏数据闪烁不断……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位于毕节市织金县大山深处的西南能矿集团贵州锦麟化工公司摩天冲磷矿项目日均采矿量仍保持高位运行
2025-10-03 22:01:00
农行烟台龙口市支行营业部开展专项宣传 筑牢企业金融安全墙
近日,农行烟台龙口市支行营业部以“金融教育宣传周”为契机,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开展“普惠金融与风险防范”专项宣传。活动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及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
2025-10-04 02:03:00
贵阳燕楼镇保障房项目建设不停歇|大抓项目看进度
10月3日,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室内区域内,施工队正严守成品精装标准开展墙面处理、管线布设等装修收尾工作
2025-10-04 02:10:00
速度刷新!又一省重点项目全面封顶
10月1日,随着最后一立方混凝土浇筑完成,由中建八局一公司承建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综合楼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2025-10-03 17:54:00
油田一案例入选“十四五”石油和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近日,胜利油田“数据治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成功入选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四五”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这标志着油田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成为行业标杆
2025-10-02 10:26:00
金汇泉城 共绘未来|天津银行这场对接会让普惠金融更“有温度”
9月23日,一场以“金汇市中·融聚未来”为主题的政银企对接会在济南市市中区火热召开。天津银行济南分行携手市中区政府,联合市中区金融运行监测中心
2025-10-02 16:43:00
黎平县“企业之家”为12家企业协调资金约8000万元
9月25日,黔东南州黎平县委常委、副县长张泽猛在“企业之家”主持召开企业融资需求协调推进会议,聚焦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凝聚多方力量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2025-10-03 02:14:00
北大教授亲自为您支招,家庭保险配置“三步法”助您快上手
买保险,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就图个心安,不仅要买好,还需买对。可以说,这本白皮书给出了新选择,家庭保险配置“三步法”给出了最佳路径
2025-10-02 16:09:00
在青岛楼市,海景房才是真改善……
摘要:买到的不只是房子,是一片海,更是青岛的历史与未来!从崂山前海住区到市南滨海区,青岛的一线海景房已经越来越少……如今
2025-10-01 10:17:00
有色行业迎来政策利好
有色金属行业迎来指导高质量发展的重磅文件。9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2025-10-01 10:58:00
招商银行科创贷,为科技企业腾飞插上金融羽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招商银行面向科创企业客群焕新推出“科创贷”专属产品第三版,以金融产品创新助推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2025-10-01 1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