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前,唐朝真的连南诏都打不过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19 20:5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安史之乱前,唐朝连续在南诏损兵折将,李白因此作诗一首,痛骂杨国忠,这就是《古风五十九首》第三十四首。

诗是这么写的:“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羽檄是朝廷缺乏兵源,就把征兵召写在木简上,上面附有羽毛,以示火速传达之意。虎符是朝廷调兵的凭证,或用青铜或用黄金,刻成老虎状,一劈两半。两半的虎符能合体,才能证明这是朝廷的命令。

李白是个讽刺高手,“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讽刺玄宗皇帝德高四海,三公大臣运筹帷幄,天下太平。可既然天下太平,为何还要如此着急地征兵?答案是要在荆楚大地上征兵,以讨伐南诏。

说到南诏,你知道段誉的大理国就行了。大理国和南诏的疆域是基本重叠的,国都在现在的云南大理,南诏称为阳苴咩城。只不过南诏在唐朝中后期,大理国在两宋。

南诏,“诏”的意思就是王,相当于不向蜀汉臣服的南王孟获。当地本有六诏,蒙舍诏在最南,故称南诏,兼并了其他五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玄宗册封南诏的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国建立。

图-早期的六诏

南诏一开始对朝廷还是非常忠诚的,事情坏在贪财好色的云南太守张虔陀身上。按制度,南诏王要带着王后去拜见剑南节度使,路过云南时,张虔陀和南诏王后勾搭上了。张虔陀送给南诏王阁罗凤一顶绿帽子后,还向阁罗凤伸手要钱要物。阁罗凤不给,张虔陀派人去辱骂阁罗凤,还向玄宗打阁罗凤的黑报告。被激怒的阁罗凤出兵杀掉张虔陀,占领云南。

云南在哪呢?不是现在的云南全省,而是和蜀汉时的云南郡基本在同一区域。也就是云南省中北部,北至金沙江,东至昆明,南至元江(越南称红河),西至怒江这片区域。唐朝时的云南郡称为姚州,治所在现在楚雄州姚安县。姚州是四川盆地的西南门户,如果南诏攻下姚州,北上过金沙江,四川盆地危矣。四川盆地可是唐朝数一数二的钱粮袋子,是不能出问题的。唐玄宗派和杨国忠穿一条裤子的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

图-南诏鼎盛时期

面对唐军两路八万大军的征讨,阁罗凤服软求饶。当然阁罗凤也威胁鲜于仲通,如果不答应他的条件,南诏就倒向对唐朝有重大威胁的吐蕃。鲜于大人不同意,阁罗凤大怒之下和唐军作战,结果把唐军打得落花流水,鲜于大人光棍一般逃掉了。

杨国忠讳败称胜,鲜于仲通什么事也没有。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杨国忠又派剑南留后(代理节度使)李宓率七万大军南下。唐军征讨南诏,路线就是李白诗中所说的“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熟悉诸葛亮的都知道,诸葛丞相为平定南方,“(在炎热的)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所谓渡泸,就是大军要渡过当时称为泸水的金沙江。唐军要渡过泸江,一般会走泸津关,也就是今四川攀枝花和会理县交界处附近。李宓和鲜于仲通是一路货色,也是全军覆没,本人还被南诏活捉了。杨国忠又发兵征讨南诏,又是一路败下去,几次损兵折将二十万人。

虽然朝政日益腐-败,从军事角度讲,胜负也是兵家常事。但作为唐朝灾星的杨国忠,在李宓兵败后,又做了一件非常缺德的事情,李白也在诗中重点批判。

就唐朝来说,当时没有多少士兵愿意和南诏作战,他们宁可和突厥、吐蕃或是阿拉伯人作战。不是说南诏兵的战斗力有多强,而是南诏的气候太过潮闷,“四季多有瘴气”,唐人说“风土不宜其便”。李宓兵败,除了运粮艰难导致缺粮,就是士兵受到瘴气的袭击。老百姓一听说是征兵去打南诏,都不愿意去,他们都知道这一去就别想回来了。

杨国忠做的缺德事,是在征兵时破坏了一项旧制。旧制规定,凡之前立有战功者,可免除征役。当时唐朝四处用兵,兵源严重不足。杨国忠也不管什么旧制了,下令先抓那些勋户(立功者)的壮丁。老百姓为了能成为勋户,作战非常勇猛。可现在连勋户都免不了去南诏送死,哪还有什么战斗力。这就是李白所说的:“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杨国忠为了让百姓子弟当兵,派人到郡县监督征兵。郡县没办法,只好诈称参军有很多钱可以拿,等到贫苦百姓来了之时,立刻绑起来关在密室里,然后送上一副大枷,强行押解过去。关中、河南、河北一带的百姓一旦被抓了壮丁,全家都知道一别就是永远,父母妻子前来送行时都是哭声震天。所以李白写道:“长(哭)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这样一支毫无战斗力的军队去打南诏,在李白看来,无异于以身喂虎,自寻死路。“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李白恨透了奸臣杨国忠,对宠信奸臣的玄宗也极为失望。李白幻想玄宗能痛改前非,学习舜帝修德以招远人,舞干戚(盾和斧)而收服有苗(代指南诏),显然是不可能的。玄宗当时还沉醉在幻梦中,他对高力士说:“朕老了,朝廷的事交给宰相(杨国忠),边境的事交给诸将(安禄山等),朕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一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再也无力管什么南诏了。南诏王阁罗凤趁唐朝大乱,攻下了很多地盘。李白只能看出问题,却无力解决问题,这是李白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9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了番将安禄山、史思明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发动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年),杨国忠随唐玄宗西逃入蜀,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祸乱朝政杨国忠执政期间,两次发动了征南诏的
2024-05-24 06:22:00
...朝都是以胜利告终,铸就了唐朝的强大。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但很少有人了解,在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天宝年间,分别在西北、西南、东北边境曾经发生过三场战役,
2024-07-18 21:44:00
天宝战争为后面埋下了什么祸患
说到唐朝的灭亡,相信大家都会想起安史之乱,可是你知道么,早在安史之乱之前就有一场战争导致唐朝衰败了,它就是天宝战争,一起由唐朝贪官索贿,引发的一场大战,导致数十万人战死。天宝战争
2023-11-17 11:13:00
天宝年间,大唐与南诏之战两次败北,是否开启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山举起了反旗,也拉开了那场动摇大唐根基的大叛乱——安史之乱。有鉴于两者之间间隔时间之短,很多人觉得,天宝年间的两次南征败北,元气大伤的大唐,最终开启了范阳那批野心家们的觊觎之
2024-02-19 20:02:00
南诏小国背叛唐朝,联合吐蕃一起与唐朝作对,这是为何呢
...陷入长达8年的平叛战争,无力再顾及南诏问题了。上图_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期间,吐蕃加紧了攻掠唐朝西部边地的步伐,与南诏约为兄弟之国,指示南诏攻击唐朝西南的土地。阁罗凤趁剑南道兵
2022-12-27 11:19:00
外国人画的隋朝唐朝地图,西南那一块为什么缺了一角?
...正式归属,封为云南王。玄宗天宝至唐德宗时期,南诏借安史之乱接触吐蕃,脱离唐朝。安史之乱前几年,750年南诏国就已经叛乱了。当时,杨国忠派心腹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出兵六万讨伐,大
2024-02-29 21:53:00
诗歌大唐,抵不过真实历史的一场血战
...哪怕在影片的后半段,这个繁华瑰丽的诗之都城,已经被安史之乱的兵燹之火无情焚毁,焦土残垣之上飘荡的,依然是让人愿意百次、千次、万次回想的盛世之梦。无论摧毁这个美梦的灾祸,是何等
2023-07-21 13:33:00
聊聊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历史上最大的政权南诏国
...反抗,挑起双方战争。唐朝由于战争结束的第二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无力再征南诏。后来唐德宗时期,唐朝自我反省:“西南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过在唐而不在南诏。794
2024-07-12 15:18:00
李泌的智谋:借四国之力瓦解吐蕃,稳定大唐江山
唐德宗年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帝国日渐衰落,而吐蕃帝国却咄咄逼人。唐德宗对此一筹莫展。在这关键时刻,宰相李泌提出了一个联合四国打击吐蕃的宏伟战略。那就是联合回纥、南诏、大食、天
2023-10-11 22:0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