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药品倾斜、病床扩容、专家下沉
“你好?是社区医院吗?我妈妈80岁,有高血压和房颤,晚上抗原阳了,请问可以用P药吗?你们有吗?”8日晚,市民王女士拨通徐汇区天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服务电话,告知母亲的病情,希望可以获得抗病毒药物。
在获得肯定的答复后,她陪同母亲来到中心,医生接诊后经过评估,立即为其开具了抗病毒药物的处方。
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家门口不仅可以配到发热诊疗药品,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开到P药等抗病毒药物。
“新十条”后,上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迅速行动,扩点布局,增能提效,充分发挥分级诊疗作用,缓解二、三级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救治压力。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现场,如何充分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成为不少代表关注的话题。
为确保满足居民发热诊疗就近就医需求,上海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关口前移”作用,启用2594间发热诊室,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家门口不仅可以配到发热诊疗药品,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开到P药等抗病毒药物。家门口做CT、接受氧疗、输液、用药、雾化也正在逐步实现。
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影像科设有CT检查(资料图)
2022年正式开诊的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发热哨点,此次共开设5间诊室满足附近居民就诊需求。中心医学影像科设有CT检查,最高峰时每天可以为百余患者提供CT检查。像这样配置CT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有27家,预计到春节前,将增加到45家。
药品丰富了,硬件上来了,居民对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近日,市卫健委抽调28家医疗机构的132名市级专家,成立市级专家团队,分成16个专家小组下沉16区基层医疗机构指导救治。市人大代表、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陈海英说,这样的机制对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专业能力的帮助很大。
“这样的培训很重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我们的全科医生提升诊疗能力。”陈海英代表说,“在专家的指导下,全科医生可以很快在实践中摸索出诊疗的方法,然后再去实施。”
同样来自一线的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金迎也希望,这样的方式在疫情后也应当“保留下来”。
金迎代表说:“分级诊疗主要内容就是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上海近年来一直在推行分级诊疗,在这次疫情中,分级诊疗的优势尤为凸显。很多三级医院的专家下沉社区进行指导,希望在疫情之后,专家也要继续加强对社区的指导。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后才能更好地做好居民的基层首诊,让病人进得来、接得住、更留得住。”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包玉倩也在代表建议中指出,从长远角度考虑,有必要以“平急结合、医防融合”为原则,全面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水平。对此,她建议进一步明确”健康守门人“的新内涵,针对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处置的需求,加紧从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社区全科医师、护士定期到二、三级医院急诊轮转,以保持紧急医疗处置的能力不弱化。
重病人“送上去”
轻病人“接回来”
近期,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一楼特地辟出了一个大房间供有需要的市民进行氧疗服务。区域内增设20个氧疗输液位,及时配备移动输液架、氧气袋、氧气钢瓶及相关抢救药品、仪器;同时,扩容二楼输液区,在人流相对较少的走廊通道内新增10个氧疗输液位;患者吸完氧之后再复查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如果持续低,不能缓解,院方就会及时联系120转诊到定点医院救治。
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金迎说:“打浦桥社区和瑞金医院是紧密型医联体,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面的二级医院是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我们三级诊疗体系是比较完善的。”
据了解,为推进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分类救治工作要求,上海以全市区域医联体网格化建设为基础,结合院间合作现状,建立“本市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诊疗服务网格”,每个服务网格基本由一家市级综合、一家区级综合和数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目前全市2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53家区级综合医院、17家市级综合医院分别建立了三级对口联动机制,畅通双向转诊,落实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
重病人“转上去”,稳定期的病人回到社区康复,这样的良性循环模式在上海日趋成熟。金迎代表说:“我们社区主要管好两头:一个就是早发现,轻症病人及时治疗;万一病人有重症倾向,我们就转到二、三级医院,等他治疗好了,康复再回到我们社区。这种模式很成熟,转诊通道已经全部打通了。”
不过,也有代表就发现,由于对分级诊疗制度的不了解、以及对大医院的信赖度相对较高,一些患者一有不适就习惯往大医院跑,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
市人大代表时筠仑在代表建议中指出,“一方面,居民的主观上更习惯于去知名的综合型医院就诊,对社区卫生中心的信心不够。另一方面,相比较综合型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疗器械、医务工作者能力上都还有较大差距。建议对现有的三级诊疗系统进行进一步优化完善,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功能,构建社区、居民、卫生中心一体化的运转机制。”
如何扎实推进“首诊小病在基层、疑难危重再转诊”的分级诊疗格局建设?市人大代表、上海宇珏律师事务所主任孙小芳建议,首先就是要引导每个患者优先选择社区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就诊,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逐级转诊分流至区级医院或三甲医院。
孙小芳代表说:“更重要的是,三级诊疗机制的绿色通道应当进一步优化。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对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进行进一步细化明确,制定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的病种,从而确保分级诊疗顺利推进和医疗安全。”
市人大代表张蕴在代表建议中也指出,医联体的重要优势是双向转诊。“建议主管部门以结果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转诊目标定位、优化双向转诊的流程、明晰双向转诊的双方诊疗机构职责、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促进双向转诊高效、高质、共赢。”
基层如何吸引人才?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紧缺成为短板。近年来,虽然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的晋升通道已经打通,不少郊区还出台了相应政策,但一些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招聘会上仍会出现大医院招聘“挤破头”,社区尤其是近郊的医疗机构招聘报名冷冷清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好地缓解二、三级医院救治压力?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现场,不少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从当前来看,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才缺口,在本轮疫情中,比起骤增的患者数量,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捉襟见肘”。市人大代表时筠仑表示,想要提升社区卫生中心医疗水平,就应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力量,配备更多的工作人员。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提升就诊体验水平。
人从哪里来?市人大代表、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主任陈海英告诉东方网记者,郊区的社区医疗机构招人难,乡村的医疗点想要招人就更难。她认为,如何激发社区医疗机构的活力,人员待遇和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从这次疫情来看,社区的作用太重要了,但显然我们的人力资源有所不足。建议相关部门持续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的考核制度,进一步探索签约服务的不同层次需求,激发基层服务的活力。”陈海英代表说。
“龚市长作的政府报告中提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加强社区医疗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上,我们的投入其实是逐年增加的。”市人大代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迎说,“不论是职业的平台提升,还是其他方面的待遇,上海都应当进一步加大力度。”
在今年的代表建议中,金迎代表提出了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名为“社区医院”的建议。她表示,通过为社区医疗机构“正名”,回归医疗本质,可以更好地吸引专业人才至社区医院,也有利于提升广大基层卫生人员的职业自信和归属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1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