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非遗文化如何更好传承?市政协委员建议——
把非遗劳动实践纳入学校必修课
温州日报小记者采访市政协委员刘彬青。瞿含张 摄
本报讯 (记者 曾云毕 瞿含张) “阿姨您好,您今年带来什么提案?”“您觉得非遗文化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1月28日,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身穿红色马甲的温州日报小记者格外引人注目。现场,他们以儿童视角,围绕非遗文化进校园、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学生心理健康等民生问题向前来履职的政协委员发起提问。
小记者、温州市城南小学四年级学生黄焃的老家在泽雅。他说,泽雅的传统造纸术远近闻名,但是,班级里除了他,没有一个同学了解这项本土非遗技艺,“我们该如何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更好地传承下去?”会后,黄焃把问题抛给市政协委员、浙江婆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彬青。作为沙岙粉干制作、姜炒米制作两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刘彬青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现场拿出自己制作的石斛糕点给孩子们品尝。
“其实,近年来非遗进校园进课堂都有开展,一些非遗传承人也走进校园进行展示、授课,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温州非遗文化的魅力。”刘彬青说。但是,这种活动存在覆盖面不广、课程无标准、经费无保障等问题。她建议,将非遗劳动实践课列入学校必修课表,确保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2课时以上非遗劳动实践课,作为“双减”政策执行中,减轻作业负担、增添文化营养的重要抓手,“对完成非遗实践课的学生,可以颁发小小非遗传承人证书,提升学生深入了解、接力传承的动力。”
市政协委员潘超超提交了类似的提案——《关于加速推进温州鼓词进校园工作的提案》。温州鼓词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一曲以温州人“四千”精神为主题的鼓词《创业温州》,唤起温州人的集体记忆与荣光,广获社会各界好评。潘超超认为,加速推进温州鼓词进校园可以破解地方曲艺传承和发展难题。她建议,将温州鼓词列入我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体验项目,通过发展历史介绍、经典作品赏析、现场教唱体验等形式,让中小学生知道鼓词、了解鼓词、爱上鼓词。
小记者、蒲鞋市小学五年级学生邱诗雅就近视防控问题,采访了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执行院长陈洁。陈洁说,近视防控工作要做在前头,等近视了再去防就会变得很困难。她建议,有关部门要为高度近视学生每学期安排一次全面的眼健康体检,密切关注未近视、低中度近视学生的视力变化,避免或延缓高度近视的发生;严格规范中小学减负工作,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逐步形成家校联动的体育锻炼机制,培养孩子热衷户外、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等。
当天,小记者还就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书报亭转型等问题发出提问。市政协委员胡海虹、南航分别进行回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17: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